『壹』 螺旋桿菌是誰發明的啊
螺旋桿菌?是指【幽門螺桿菌】嗎?如果是的話,是兩位諾貝爾醫學就獲得者馬歇爾和沃倫共同發現。
如果是指病菌種類【螺旋桿菌】,那對不起。大自然經過千萬億年的鬼斧神工,自然進化演變而來的。
『貳』 幽門螺桿菌在人體至少存在了十萬年,科學家是怎麼知道的
你知道嗎,幽門螺桿菌是因為一次放假被發現的。
西澳大利亞皇家醫院的年輕住院醫師馬歇爾,一個名不經傳的人物。1981年,他作為當地醫院的實習醫生被調到消化內科輪值。本來是當作例行公事輪值,因為他當時更感興趣的是風濕病科,但是領班醫生羅賓沃倫卻給他一個課題吸引了他的注意。
但是不同的情況是,第二天是復活節假日,病人特別多,醫院人手不夠,實驗室值班員直接把這事兒給忘了。這個培養皿在孵化箱里培養了整整五天,當他終於被值班員想起來要被處理掉的時候,發現上面真的長出了菌斑,這說明啊多放假就有好事。
『叄』 為什麼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致病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的細菌,主要寄生胃粘膜上皮較中性的環境中 ,傳染力很強,可通過口手傳染不潔食物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的。會引起很多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黏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
而且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1類致癌因子。但致癌不是必然的都是有一個過程的:
正常胃粘膜(100%的人)——慢性淺表性胃炎(50%)——慢性萎縮性胃炎(40%)——腸上皮化生(8%)——異型增生——胃癌(不足1%)
建議平時均衡飲食,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對胃黏膜刺激小的為主,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可定期食用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有特殊的拮抗作用 ,特別是「衛之幽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抗胃酸、膽鹽的特性,能夠干擾或阻斷幽門螺桿菌在胃黏膜表面的黏附,通過在胃內大量定植,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和繁殖。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產生的危害
『肆』 幽門螺桿菌是如何被發現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這是c14尿素呼氣檢測,大於100即為幽門螺桿菌感染,hp( )c=00177這只是稍微有些高,若無症狀可以無需治療,定期觀察即可。
如果想殺滅這種病菌,我覺得食療的方法清除是最有效果的,相比四聯療法來說,(食療)它沒有副作用,效果也好!
下面我從幽門螺桿菌的症狀,以及預防進行簡單的分析一下,並且把(食療方法)分享上來,希望能幫助到你。
幽門螺桿菌有何症狀?
1、泛酸、燒心:因為,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泌素排泄,導致胃酸過多。
2、腹脹、反酸:因為,患上了幽門螺桿菌會導致食慾減退、不消化等情況。
3、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因為,胃和十二指腸粘膜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損害。
4、口腔異味、口臭:因為,幽門螺桿菌會導致口腔內感染,導致口味重。
因此,如果你發現有以上不良症狀者,應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確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請重視它的危害性,建議盡早接受治療。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高溫煮食、餐具消毒。幽門螺桿菌怕熱,因此,要喝燒開的水、煮熟的肉、消毒的奶。
3、減少胃的刺激。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少吃刺激性食物。
4、禁止口對口餵食。家中有小孩的情況下,不要給小孩口對口餵食,容易將口腔中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而且孩子抵抗力較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嘔吐等胃部感染疾病。
5、定期使用益生菌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如何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食療方法)
傳統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都是採用四聯療法,目前有大多數患者反映其(副作用大),嚴重的導致過敏反應,胃腸道不適,肝功能損害等。所以,我建議用(食療科學的方法)來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此方法步驟,可以網路搜看此文《 老莊分享殺滅HP幽門螺桿菌的食療法 》,文章講述了,不吃葯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恢復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伍』 幽門螺桿菌是怎樣出現在人體胃內的誰發現的
Marshall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了這種細菌。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細菌導致胃炎,Marshall和另一位醫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這種細菌的培養液 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門螺桿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因
『陸』 誰知道研究幽門螺桿菌的人是怎樣獲得諾貝爾獎的
http://ke..com/view/6170.htm
『柒』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
目錄·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Hp的生物學性狀
·Hp感染和致病機理
·Hp的流行病學
·Hp的診斷方法
·hp感染的治療
學名: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發現人: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沃倫(J. Robin Warren)(由此二人獲得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發現故事
1979年,病理學醫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黏膜組織切片上觀察到一種彎曲狀細菌,並且發現這種細菌鄰近的胃黏膜總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識到這種細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關系。
1981年,消化科臨床醫生Marshall與Warren合作,他們以100例接受胃鏡檢查及活檢的胃病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證明這種細菌的存在確實與胃炎相關。此外他們還發現,這種細菌還存在於所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大多數胃潰瘍患者和約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經過多次失敗之後,1982年4月,Marshall終於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了這種細菌。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細菌就是導致胃炎的罪魁禍首,Marshall和另一位醫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這種細菌的培養液,結果大病一場。
基於這些結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門螺桿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1984年4月5號,他們的成果發表於在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上。成果一經發表,立刻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轟動,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熱潮。世界各大葯廠陸續投巨資開發相關葯物,專業刊物《螺桿菌》雜志應運而生,世界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有關螺桿菌的研究論文不計其數。通過人體試驗、抗生素治療和流行病學等研究,幽門螺桿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漸清晰,科學家對該病菌致病機理的認識也不斷深入。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這兩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及這種細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的作用。
◆發現意義
大量研究表明,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目前,消化科醫生已經可以通過內窺鏡檢查和呼氣試驗等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療方法已被證明能夠根治胃潰瘍等疾病。幽門螺桿菌及其作用的發現,打破了當時已經流行多年的人們對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發病機理的錯誤認識,被譽為是消化病學研究領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於他們的發現,潰瘍病從原先難以治癒反復發作的慢性病,變成了一種採用短療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劑就可治癒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潰瘍等患者獲得徹底治癒的機會,為改善人類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
這一發現還啟發人們去研究微生物與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關系。人類許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腸炎、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動脈粥樣硬化。雖然這些研究目前尚沒有明確結論,但正如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所說:「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加深了人類對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間關系的認識。」
『捌』 幽門螺桿菌是怎麼產生的
通過「糞口」傳播產生
胃粘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門螺桿菌必然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
通過「口口」傳播產生
胃上皮細胞脫落的幽門螺桿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道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已有報告從唾液、反流嘔吐物、牙菌斑中檢測發現幽門螺桿菌,多數是採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法。西非一組報告母親通過咀嚼食物後喂養的幼兒,與非咀嚼喂養的對照比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系數為2.9倍。
(8)幽門螺桿菌的發明家擴展閱讀: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症狀
多於85%的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不會感到任何症狀或並發症。急性感染可能會引發帶有胃痛或惡心的急性胃炎。由此引發的慢性胃炎,其症狀(如果存在的話)等同於非潰瘍性的消化道症狀:胃痛、惡心、胃脹、打嗝、嘔吐、黑色糞便等
『玖』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性非常強的細菌,它具有很強的耐酸性和生存能力,而人的胃部屬於酸性特別強的地方,所以很多胃部疾病都是由於胃中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所導致的。
提起幽門螺桿菌,很多的人可能都會感到非常的可怕,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慢慢的可能就會誘發胃炎,胃潰瘍,如果不及時調理的話,還可能會導致胃部發生更加嚴重的病變。如果胃中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它會損傷人的胃黏膜,影響到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最為明顯的表現可能就會出現反酸、燒心的情況。很多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以為自己吃了不潔的食物,其實並不是,這很可能也是胃在向你發出控訴。
胃痛:
如果胃中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會伴隨著胃痛的情況,而且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嘔吐,這種情況如果反復出現的話,那麼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
口臭:
幽門螺桿菌會嚴重影響到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幽門螺桿菌如果大量滋生的話,也會產生難聞的氣體,通過嘴巴排出體外,所以就會形成頑固性的口臭。
所以如果出現了以上3種異常情況的話,希望你別傻傻忽視了,抓緊時間進行調理,這樣才能夠幫助抑制幽門螺桿菌,呵護胃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