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流縣電大哪家強
按照國家的政策,全國電大隻要是正規的,那麼沒有強弱之分,學歷都是一樣的。
區別主要是在收費和教學程序和質量上,你可以分別前往咨詢和了解收費情況。
㈡ 視頻會議中的雙流的概念是什麼
視頻會議中的雙流是允許主機在一個視頻會議中同時發送視頻和內容,這是一種是通過插幀的方式傳送靜止圖文的方式。
正常的動態態視頻通信中,終端實際上是每秒中傳送25幀圖像,在人眼看來就成了動態的視頻了。桌面傳送的方式實際上將其中的一幀或多幀用於傳送靜態圖文(比如VGA介面輸入的PC桌面圖像),遠程終端收到這些圖像後通過VGA介面輸出。
(2)發明雙流電擴展閱讀:
雙流技術應用的好處
1、視頻信道同時傳遞和接收兩個不同視頻源的信號。觀眾能同時看到講話者和演示。用戶能夠選擇每條視頻信道的帶寬和他想顯示第二個畫面的信息源,例如:輔助高清攝像頭、PC輸入。
2、動態雙路視頻的應用,方便了進行工作匯報、實物展示、管理培訓。
3、支持主流(1080P)+輔流(1080P)雙路動態視頻傳輸。
㈢ 一個關於電的問題:
「玻璃電」和「樹脂電」——正電和負電的發現
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有兩種不同性質的電:「正電」和「負電」,也就是日常所說的「陽電」和「陰電」。但人類發現「正電」和「負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做了大量科學實驗。可是,你能夠相信嗎?奠定電學實驗研究基礎的卻是一位名叫格雷的業余科學家,實驗是他在養老院里開始進行的。
格雷大約出生於1670年左右,原來是一個染匠。但是,他特別喜歡科學研究,幾乎把業余時間都用來進行科學實驗了。經過多年努力,格雷終於成為英國的一位大物理學家,並且把人類對電的探索引上了進行實驗研究的正確道路。
早在1720年前,格雷就開始研究電現象。當時,人們只知道琥珀、水晶、硫磺、樹脂等剛性物體摩擦後可以吸引輕小物體,也就是說,它們能夠帶電。格雷通過一系列實驗又發現了頭發、羽毛、絲綢等柔軟物體摩擦後也可以帶電。他把這些發現寫成了一篇論文:《關於一些新電學實驗的說明》。論文一發表,就引起了同行的極大關注,為了表彰這一重大發現,倫敦皇家學會還將第一枚科普利獎章授予格雷。
格雷的晚年是在養老院里度過的。在養老院期間,他仍然堅持研究電學問題。1729年的一天,格雷得到一支兩端帶軟木塞的玻璃管,他就拿這支管子做起了電學實驗。他首先摩擦玻璃管使其帶電,然後用玻璃管吸引羽毛,觀察它們的相互作用。這時候,有著敏銳觀察力的格雷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軟木塞和玻璃管一樣,也能夠吸引起羽毛。可是,軟木塞並沒有受到摩擦呀,怎麼會帶電呢?格雷想,是不是通過玻璃管而傳導帶電的。想到這里,他就進一步用木桿、金屬絲、繩索、細線等其它物體進行實驗,結果發現了自然界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物體,一類物體可以傳導電力,另一類物體則不能傳導電力。1733年,格雷正式發表了他的這項研究成果。
給自己帶電的人
格雷的電學研究成果引起了法國科學家迪費的注意,使他對電學研究產生了極大興趣。迪費1698年9月1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曾在法蘭西陸軍中服役,退伍後成為法蘭西學院的一名化學家。1732年,又當上皇家植物園的監督。此時他的閑暇時間較多,於是就利用這些時間做他愛好的物理實驗。
英國學者吉爾伯特是電磁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在1600年出版《論磁體》一書中,吉爾伯特就把物體區分為「電物質」和「非電物質」。和吉爾伯特一樣,格雷也認為「電物質」能夠帶電」,「非電物質」不能帶電。像軟木、金屬、人體等都屬於「非電物質」。可迪費不同意這一看法。為了證明人體也能夠帶電,迪費勇敢地用自己的身體進行實驗。1733年的一天,他請來了幾位助手,讓他們把自己綁起來吊到天花板上。然後,讓助手給他的身體帶電。在實驗中,他突然感到了震動和打擊,並聽見霹靂啪啦的聲響,還看到火花,他意識到,這是他和助手都被電擊了。遭受電擊雖然很痛苦,但是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人體是可以帶電的。通過一系列用其他物體做的實驗之後,他終於否定了「非電物質」不能帶電的錯誤說法,證明了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帶電。
迪費在實驗中改進了吉爾伯特的驗電器,將原來驗電器的金屬細棒用金箔代替,並用這種儀器檢驗電荷。他在實驗中發現,金箔和帶電玻璃棒接觸之後,如果讓帶電玻璃棒再次接近金箔,它們之間就相互排斥;此時,他又把一塊經過摩擦後帶電的硬樹脂放到剛才的金箔附近,竟然發現金箔受到了樹脂吸引。這是他原來根本沒有想到的事情,他以為帶電體之間都是相互排斥的。現在,金箔的電受到玻璃上電的排斥,又受到樹脂上電的吸引。這一發現使他認識到玻璃上的電和樹脂上的電是不同的。經過進一步研究和實驗之後,迪費終於得出了結論:有兩類性質不同的電,一類是玻璃和水晶等透明固體摩擦後所帶的電,他把這種電叫做「玻璃電」;另一類是琥珀、硬樹脂和封蠟等樹脂質物體摩擦後所帶的電,他稱為「樹脂電」。至此,就發現了「玻璃電」和「樹脂電」。通過大量實驗,迪費又證明了同類的電互相排斥,而不同類的電則互相吸引。
「天電被引下來了」
「玻璃電」和「樹脂電」的發現,首次把不同性質的電區分開來,迪費的這一重大貢獻,使人類對電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階段。繼迪費之後,另一位物理學大師——富蘭克林通過研究進一步提出了正電和負電的概念,又使人類對電的認識更加深化。
富蘭克林是美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1706年6月17日,他出生於美國的波士頓,其父親是一位肥皂商。由於家庭貧寒,富蘭克林12歲就在印刷廠當學徒工。在印刷廠,他白天工作,晚上如飢似渴地閱讀著裝訂好的每一本新書和報刊。經過五年的歲月,富蘭克林依靠勤奮和努力,已學習了許多文學、哲學名著和自然科學讀物,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營養。有了知識以後,他又到費城創辦報紙。通過辦報紙,使他成為政界名流。18世紀後半期,他致力於美國的獨立斗爭,是贏得獨立戰爭勝利的領袖,從而也使他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立國之父。
富蘭克林的名字聞名於世,不僅在於他是一位政治家,更因為他是一位科學家,他用風箏捕捉雷電的故事就廣為流傳,膾炙人口。
1752年7月的一天,費城上空烏雲密布,暴風雨將要來臨。這時候,富蘭克林和他的大兒子帶著早已准備好的風箏,匆匆忙忙地奔向費城郊外的一間草棚,緊張地准備著他們將要進行的實驗。一會兒,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狂風卷著一團團烏雲在天空翻滾。此時,富蘭克林沖出草棚,手拉著系風箏的麻繩,將一個大風箏快速地放到高空雲層里去。突然,一道閃電掠過,就在這時,富蘭克林感到手有些刺痛和麻木,這是他遭到了電擊。但是,他並沒有想到遭電擊的痛苦,卻高興地喊了起來:「天電被引下來了。」接著父子倆又把天電引入萊頓瓶做各種電學實驗。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閃電就是電。
富蘭克林的實驗證明了「天電」與「地電」是同一性質的,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同時,他的這些實驗向人們揭示:表面上不同的電現象都具有同一本質,從而為發現「正電」和「負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電和負電概念的提出
迪費發現了「玻璃電」和「樹脂電」的差別之後,創立了電的雙流體學說。他在1733年發表了《論電》的重要論文,提出電的二元流體的假設,即存在「玻璃電」和「樹脂電」兩種電的流體。在電的雙流體假設的基礎上,迪費總結出物體帶電的三種方式:即摩擦帶電、傳導帶電和感應帶電。
富蘭克林雖然同意電是一種流體的觀點,但卻不同意電的雙流體學說,他提出了電的單流體理論。富蘭克林指出:電是一種充斥於物體中的真正元素,他把這種元素稱為「電火」,其它物質都吸引「電火」。如果一個物體散失了一些「電火」,這個物體就帶「負電」;反之,若一個物體收集了一些「電火」,它就帶正電。樹脂質物體摩擦後會散失一些「電火」帶負電,玻璃和水晶等透明固體摩擦後會收集一些「電火」帶正電。所以,他就把「玻璃電」稱為正電,「樹脂電」稱為負電。富蘭克林又根據電的單流體理論指出,一個或多個物體可以獲得另一個物體散失的「電火」,正電和負電必須等量出現。電荷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消失,而是在物體之間發生轉移,這就是電荷守恆定律的重要思想。
在富蘭克林所處的時代,人們對物質的微觀結構一點也不知道,因而也就不可能揭示物體起電的真正原因。現在的科學研究表明,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電子和質子的數目相等,物體不帶電。但是當物體失去了一些電子時,它的質子就多於電子,物體就帶正電。當物體得到一些電子時,它的電子就多於質子,這時物體就帶負電了。
雖然富蘭克林關於電的單流體理論是不正確的,也不存在什麼「電火」,但是他的研究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促進了電學研究發展。自從富蘭克林的研究工作之後,正電和負電的概念就成為電學的基本概念,在這些概念和電荷守恆定律的指導下,電學逐漸步入了定量研究的新階段。
㈣ 雙流歷史上的大事件
雙流縣始建於公元前316年,時稱廣都,與古蜀國的成都、新都並稱「三都」。至隋朝,為避諱煬帝楊廣改稱雙流,迄今2300餘年歷史。
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屬於雙流大事吧。。。姑且這么認為。。。制度沿革也算大事了吧
公元前376年,開明王朝傳位到十二世,秦國惠文王滅了開明蜀國。秦滅蜀後30年,實行郡縣制,置蜀郡於成都,新都作為一個縣歸蜀郡管轄。從新都建縣至今已有2280年的歷史。
新都建縣以來,幾經變化。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平定巴蜀。一年後新置廣漢郡(郡治在今三台縣境),新都由蜀郡劃入廣漢郡。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全國為13州刺史,蜀郡改為益州刺史部,新都屬益州廣漢郡。
公元9-23年,王莽時期,改益州為庸部,改廣漢郡為就都,新都屬就都。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時期,公孫述據蜀,改廣漢郡為子同郡,新都屬子同郡。公孫述敗亡,東漢恢復西漢舊制,新都屬益州廣漢郡,後經劉焉父子據蜀和三國時期的蜀漢,直到曹魏滅蜀,隸屬關系不變。
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於漢中,分廣漢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屬梁州,統領雒縣(今廣漢市)、什邡、綿竹、新都4縣。276年,晉武帝封皇子司馬該為新都王,改新都郡為新都國,仍轄4縣。司馬該死後無子,新都國被廢除,復為新都郡。後又廢郡,新都仍以縣屬廣漢郡。301年,李特起義。4年後,李特之子李雄據蜀稱帝,國號大成,繼稱漢,新都仍屬梁州廣漢郡。後桓溫伐蜀,滅李雄政權,蜀地歸東晉。又經范賁、苻堅、譙縱等先後據蜀,直到東晉滅亡,新都均屬梁州廣漢郡。420年,劉裕代晉,改國號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廣漢郡由梁州改屬益州,新都也改屬益州廣漢郡。直到479年南齊高帝蕭道成取代劉宋,國號齊,新都隸屬關系未變。
581年,隋文帝統一全國,全國諸郡以州直接統區,新都從廣漢郡改屬益州。7年後,改新都為興樂縣,始將縣城由軍屯鄉遷至今新都鎮。607年,隋煬帝時期,撤銷興樂縣,並入成都縣。619年,唐高祖時期,恢復興樂縣,隨即仍改為新都縣,隸屬益州。742年-757年,唐肅宗改蜀郡為成都府,新都歸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時期不變。
965年,宋太祖設置西川路,新都屬西川路成都府。後西川路改為川峽路,成都府改為益州,新都屬川峽路益州。1001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新都屬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為劍南西川節度,新都均以縣屬,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改革政區,在大都(今北京)設中書省,全國各地設行中書省。新都屬四川行中書省成都路直轄的隸事司,直到元末未變。
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民國政府建立後,將四川劃為七道,新都屬川西道,一年後改為西川道。此後,軍閥割據,實行防區制,新都屬28防區。1935年國民黨政權統一川政,改組四川省政府,劃全省為18個行政督察區,新都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㈤ 雙流地熱發電是什麼
雙流地熱發電又叫做熱交換法地熱發電。
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國際上興起的一種地熱發電新技術。這種發電方式不是直接利用地下熱水所產生的蒸汽進入汽輪機做功,而是通過熱交換器利用地下熱水來加熱某種低沸點的工質,使之變為蒸氣,然後以此蒸汽去推動汽輪機,並帶動發電機發電。因此,在這種發電系統中,採用兩種流體:一種是採用地熱流體作熱源;另一種是採用低沸點工質流體作為一種工作介質來完成將地下熱水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所謂雙流系統地熱發電即是由此而得名的。
常用的低沸點工質有氯乙烷、正丁烷、異丁烷、氟利昂-11、氟利昂-12等。在常壓下,水的沸點為100℃,而低沸點的工質在常壓下的沸點要比水的沸點低得多。根據低沸點工質的這種特點,我們就可以用100℃以下的地下熱水加熱低沸點工質,使它產生具有較高壓力的蒸汽來推動汽輪機做功。這些蒸氣在冷凝器中凝結後,用泵把低沸點工質重新打回熱交換器,以循環使用。
這種發電方法的優點是,利用低溫位熱能的熱效率較高,設備緊湊,汽輪機的尺寸小,易於適應化學成分比較復雜的地下熱水。缺點是,不像擴容法那樣可以方便地使用混合式蒸發器和冷凝器;大部分低沸點工質傳熱性都比水差,採用此方式需有相當大的金屬換熱面積;低沸點工質價格較高,來源欠廣,有些低沸點工質還有易燃、易爆、有毒、不穩定、對金屬有腐蝕等特性。
此種系統又可分為單級雙流地熱發電系統、兩級雙流地熱發電系統和閃蒸與雙流兩級串聯發電系統等。
㈥ 成都市雙流民用電費多少錢一度
四川地區戶表電價應該是0.5224元/千瓦時,還要加階梯電費.
如果是居民合表就是0.5464元/千瓦時.
具體細節可以打95598咨詢當地電力部門
㈦ 雙流東升鎮電費多少錢一度
目前實行階梯電價:
第一檔電量不分季節,為每戶每月180度及以內的用電量,每度0.588元;
第二檔電量冬夏季的為180度—450度,春秋季為180度—350度,在基準電價的基礎上每度加價0.05元,為0.638元/度;
第三檔電量為450度以上,在基準電價的基礎上每度加價0.3元,為0.888元/度。
水費是2.58元/噸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㈧ 什麼是單級雙流發電系統
單級雙流發電系統發電後的熱排水還有很高的溫度,可達50℃~60℃。兩級雙流地熱發電系統,就是利用排水中的熱量再次發電的系統。採用兩級利用方案,各級蒸發器中的蒸發壓力要綜合考慮,選擇最佳數值。如果這些數值選擇合理,那麼在地下熱水的水量和溫度一定的情況下,一般可提高發電量20%左右。這一系統的優點是,能更充分地利用地下熱水的熱量,降低電的熱水消耗率;缺點是增加了設備的投資和運行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