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了周字

誰創造了周字

發布時間:2021-09-24 04:16:51

A. 誰創造了中國漢字

創造漢字的沒有人知道,因為漢字應該是在商朝誕生的,而商朝的歷史已經徹底被儒家第一位聖人雞蛋(周公旦)毀滅了,所以不可能知道誰創造了漢字。

而倉頡 什麼的,都僅僅是雞蛋編造歷史的人物,非常不可靠--------要知道,哪怕倉頡的主君黃帝,都被雞蛋給改了個姓。雞蛋為了攀附名人,就謊稱黃帝姬姓,這個謊是在太荒謬,以至於雞蛋死後,就連周人寫的書都不承認。

需要注意的是,黃 這個人在甲骨文的祭祀中經常出現且規格極高,很有可能就是黃帝。即商朝或者商朝以前,確實有過黃帝的傳說。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漢字應該不是商朝之前的黃帝時期定型的。因為現代的出土文物發現,商朝的祭祀文字(金文、甲骨文)中變形非常頻繁,缺筆、增筆現象普遍且很隨意,這是典型的文字出現初期的現象。如果商朝之前幾百年就出現並定型了文字,商朝的文字不可能那麼隨意的缺筆、增筆。

.

改良漢字的有兩個

最普遍的說法是 秦朝的李斯。

李斯奉秦始皇命令,將各國使用的篆文進行整合,改良成一種叫做小篆的文字。從古到今普遍的觀點是,李斯是現代漢字的奠基者----------扯淡!!!

與李斯同時期的,有一個叫做程邈的人,因為過錯下獄,在獄中整理出來了各國非官方文字,並獻給秦始皇。因為他整理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在監獄里,所以被稱為隸書。

任何對漢字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今天的漢字是從楷書演變而來,而楷書是從隸書演變而來,和小篆沒有毛的關系。

.

李斯整理的是小篆,是各國官方文字的匯總。之所以是官方文字,是因毛筆是在戰國時期才發明,所以各國的官方文書依然習慣性的使用以前刀刻的篆書-------哪怕 用毛筆書寫,依然用篆書。

仔細看小篆等篆書,就會發現橫是個弧形,豎比較直。歷代儒家不求甚解,不知道原因。其實這是刀筆時代,以刀為筆在竹簡上刻字。而在竹簡上刻字,竹簡的纖維結構決定了很難在上面將橫刻的很平直,所以乾脆刻一個弧形更省力。而豎因為竹簡纖維問題,很容易刻的很直。

但是這種書寫習慣,在毛筆發明後,哪怕是在竹簡上書寫,也不需要了。

所以,為了順應毛筆,各國非官方的書寫,很多就開始橫平豎直了。

李斯缺乏創造性,所以他整理的小篆,依然還是橫弧豎直;而程邈整理的隸書,是適合於毛筆書寫的橫平豎直

.

進入漢朝之後,隨著毛筆的普及以及東漢紙張的發明,橫平豎直的隸書徹底打敗了小篆,成為絕對的漢字。

但是,因為程邈僅僅是個囚犯,而李斯是丞相,所以官本位的歷史記載者們,將整理漢字的榮耀歸於李斯而非程邈。

B. 誰知道「周」字的來歷啊!


zhōu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點,郭沫若認為「周象田中有種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為會意,從用口。段玉裁認為,善用口則周密。本義:周密;周到而沒有疏漏)

C. 中國漢字是誰發明的

有史料記載倉頡造字,但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同時漢字不斷在演變,所以無法確定具體是誰發明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漢字起源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3)誰創造了周字擴展閱讀:

相關的漢字類型: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鑄刻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始於殷商時期。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大篆為漢字書體的一種。相傳為周宣王時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書。 秦時稱為大篆,與小篆相區別。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

D. 字是誰發明的

字是我們祖先共同努力的創作,倉頡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E. 星期是誰發明的

在公元前700年前後,熱衷於天文的巴比倫人發現天上一共有七顆星星,於是建造了七星壇專,祭祀這些屬星神。七星壇分7層,每層有一個星神,從上到下依此為日、月、火、水、木、金、土7位神仙。很巧合的是,朔望月的長度約為29.5天,在朔時看不見月亮的日期大約有一天半,其餘28天都能看見月亮。從滿月到半月,大約用時7天;從半月到月沒,也大約用時7天;反之亦然。巴比倫天文學家們於是大喜,自以為發現了宇宙中最偉大神秘的數字,那就是「7」。從此以後,一個月就被分為4周,每周有7天。7大星神每周各主管一天,每天祭祀一個神,各以一個神來命名:太陽神沙馬什主管星期日,稱日耀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稱月耀日;火星神涅爾伽主管星期二,稱火耀日;水星神納布主管星期三,稱水耀日;木星神馬爾都克主管星期四,稱木耀日;金星神伊什塔爾主管星期五,稱金耀日;土星神尼努爾達主管星期六,稱土耀日。

F. 中國漢字是誰創造出來的

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大概已有6000年的歷史了。 古人認為,漢字是倉頡創造的。對此,先秦典籍中多有記載,如《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呂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韓非子·五蠹篇》:「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厶』,背『厶』謂之公。」漢人的著述中也多有記載。如《淮南子·本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特別是東漢的許慎,在他的具有奠基意義的語言文字學專著《說文解字·敘》(參見附錄《許慎和他的〈說文解字〉》,下同)中談得最詳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由上可見,在古代社會,倉頡造字說已是定論。而許慎更是明晰地提出了倉頡造字的緣起、思路和結果。 不過,後世特別是近世學者對倉頡造字說多持懷疑乃至否定態度,認為漢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時一地造出來的,而是漢民族先人集體長期累積的結果。 要討論這一問題,我們認為必須得先對漢字起源的涵義做一界定:即漢字的起源是針對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體系而言的。明確了這一前提,這些學者的觀點就值得商榷了。 第一,由以上介紹和其他史料記載可知,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倉頡造字說已經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常識。近代以來,通過對出土文獻的研究及與不同來源資料的多方互考印證,我國古史記載的可信度相當之高。如西晉初年,由盜掘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時為魏地)魏王墓冢而現世的《汲冢書》中的編年古史——魏國史書《竹書紀年》,關於商周史實很多記載與甲骨文、金文吻合,在前不久完成的我國大型史學研究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文獻資料很大程度上依據了《竹書紀年》。再如,通過對甲骨卜辭等不同來源資料的研究表明,《史記·殷本紀》關於商代帝王世系的記載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歷來為史學家以其言不雅馴而不屑的傳統文獻,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經》等,也被證明具有表示事實的一面。所以,在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是但也同樣沒有確鑿證據證非的情況下,對古史的記載一概採取懷疑乃至否定的態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現知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漢字是殷商甲骨文,其歷史上限至少在3300年以前。經過專家學者考證研究,已輯錄甲骨文單字5949個(其中多有同字異構,據最新研究,約為3500個左右),發現甲骨文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完全符合「六書」造字原理。這說明,甲骨文的產生,應該是更久遠的事情。倉頡所處的年代大約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從前面的介紹可知,倉頡造字是一種有緣起(「庶業其繁,飾偽萌生」)、有理論指導原則(「分理之可相別異」)、有實現結果(「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的自覺的創造活動。以甲骨文相對照,說漢字為倉頡所造,從歷史沿革上講是合理的。 第三,通過對創新規律的研究發現,歷史上所有的重要思想、理論的形成和重大的發明、發現,都是由個人獨立完成的。而且這些重要的創新成果即使讓大眾認識和接受,往往也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和困難的過程。由此可見,倉頡造字說符合創新規律。 鑒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倉頡造字說是可信的。至少可以認為,漢字成為成熟的、有體系的文字是從倉頡開始的。至於說倉頡是人名是官名還是其他什麼含義可以暫不細究,因為我們這里關注的是漢字起源這一事實。 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如今的倉頡墓前,枝葉繁茂的古柏掩映著一座大殿,殿門兩旁的木柱一有副對聯:「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師」。

G. 周字的來歷

造字本義:名詞,封地而建、劃界而種的圍牆。

文言版《說文解字》:周,密也。從用、口。

白話版《說文解字》:周,密合。字形採用「用、口」會義。

二、片語釋義:

1、周遊[zhōu yóu]

到各地游歷;游遍:周遊世界。孔子周遊列國。

2、周恤[zhōu xù]

周濟,憐恤;同情別人,並給予物質的幫助。

3、抓周[zhuā zhōu]

舊俗,嬰兒周歲時,父母擺上各種物品任其抓取,用來試探嬰兒將來的志向、愛好等。

4、周折[zhōu zhé]

指事情進程中的反復和曲折(多用來形容事情不順利):大費周折。

5、周至[zhōu zhì]

(做事、思考)周到:叮嚀周至。

H. 最早的文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發明的。

原因如下:

1、由史料記載可知,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倉頡造字說已經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常識。近代以來,通過對出土文獻的研究及與不同來源資料的多方互考印證,我國古史記載的可信度相當之高。

如西晉初年,由盜掘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時為魏地)魏王墓冢而現世的《汲冢書》中的編年古史——魏國史書《竹書紀年》,關於商周史實很多記載與甲骨文、金文吻合,在前不久完成的我國大型史學研究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文獻資料很大程度上依據了《竹書紀年》。

再如,通過對甲骨卜辭等不同來源資料的研究表明,《史記·殷本紀》關於商代帝王世系的記載是基本可信的,就是一些歷來為史學家以其言不雅馴而不屑的傳統文獻,如《五帝德》、《帝系》、《山海經》等,也被證明具有表示事實的一面。

所以,在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是但也同樣沒有確鑿證據證非的情況下,對古史的記載一概採取懷疑乃至否定的態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現知的最早的成體系的漢字是殷商甲骨文,其歷史上限至少在3300年以前。經過專家學者考證研究,已輯錄甲骨文單字5949個(其中多有同字異構,據最新研究,約為3500個左右),發現甲骨文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完全符合「六書」造字原理。這說明,甲骨文的產生,應該是更久遠的事情。

倉頡所處的年代大約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從前面的介紹可知,倉頡造字是一種有緣起(「庶業其繁,飾偽萌生」)、有理論指導原則(「分理之可相別異」)、有實現結果(「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的自覺的創造活動。以甲骨文相對照,說漢字為倉頡所造,從歷史沿革上講是合理的。

3、通過對創新規律的研究發現,歷史上所有的重要思想、理論的形成和重大的發明、發現,都是由個人獨立完成的。而且這些重要的創新成果即使讓大眾認識和接受,往往也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和困難的過程。由此可見,倉頡造字說符合創新規律。

(8)誰創造了周字擴展閱讀

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

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



I. 字最早是誰創造的字是誰最早創造的

倉頡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1] 。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2-3]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來源網路

J. 創造中國漢字的人是誰

創造中國漢字的人是倉頡,《說文解字》中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倉頡自己回觀星宿的走勢答,看烏龜背面的紋路,飛禽鳥獸爪子殘留的痕跡,名山大川的地形地貌以及人們手掌的紋路,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

倉頡嘔心瀝血數十載,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元號創造出來進行分門別類,共計分為六大類,有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有指形象字的如日月,有指形聲字的如江、河,有指會意字,如武、信,有指轉注字的如老、考,有指假借字的如令、長。這些都被稱為字。

(10)誰創造了周字擴展閱讀

倉頡將異體殊形的文字統一起來,創制出了一套成體系的規范的象形文字。為後世文字的統一和簡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石刻字元、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漢字是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了周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