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唯物論

創造唯物論

發布時間:2021-09-24 02:04:51

⑴ 高中政治,唯物論包括哪些內容

總結出6個字:物質、意識、規律

  1. 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

  2.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原理內容〗: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

    〖方法論〗: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反對〗: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3. 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方法論〗:①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②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反對〗: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而否認物質決定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和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而不發揮意識能動作用,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

  4. 規律具有客觀性,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原理內容〗: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堅持實事求是),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5. 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反對〗:反對片面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規律的客觀性、盲目蠻乾的唯心主義錯誤;也要反對片面誇大規律的客觀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無所作為的機械唯物主義錯誤。

⑵ 唯物論的三個原理及其方法論

1、自然界客觀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承認世界本源是物質,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3、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規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

(2)創造唯物論擴展閱讀:

唯物論的現實意義: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

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⑶ 唯物論包括哪些

唯物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即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

  4. 規律具有客觀性,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人們在規律面前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世界,造福於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要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⑷ 唯物論包括哪些內容

唯物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唯物論包括以下三個內容:

1、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過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

2、 規律的客觀性原理。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改變或消滅規律,但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3、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關系原理。內容:尊重客觀規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4)創造唯物論擴展閱讀:

唯心主義分為兩種,二元論和三元論。三元的唯心主義除了承認物質本原外,還把運動區分為了高級運動(思辨)和低級運動(其它運動)兩個本原,認為高級運動可以衡量低級運動,而低級運動不可以衡量高級運動。二元論的唯心主義不承認物質本原,其它方面與三元的唯心主義相同。

綜上所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共有的學科為,物理學和倫理學(包括美學,道德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唯物主義特有的學科為邏輯學(包括第一哲學,形而上學等)。唯物主義的名人有羅素、墨子、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義的名人有黑格爾等。

⑸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包括哪些知識

唯物論包括三個要點:
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2、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3、 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和能動作用
1、對於第一個要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又有四個問題:
(一) 世界觀和哲學的概念
a、世界觀的定義
b、哲學的定義
c、世界觀和哲學的關系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個方面
a 、哲學的基本問題:世界的本原是什麼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
c、討論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
(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
a、唯物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和歷史形態
(1)唯物主義產生的根源:從歷史、階級、認識幾個方面去理解
(2)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
(3) 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
b、 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和主要形態
(1) 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從歷史、階級、認識幾個方面去理解
(2) 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3) 唯心主義的主要形態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a、 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特點:
(1)定義(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2)特點:階級性、實踐性、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b、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c、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意義
2、對於第二個問題:世界物質的統一性和多樣性有兩個要點: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意義:
a、 科學物質范疇的形成是個歷史過程
b、 物質范疇和物質結構理論即有區別,有又聯系
c、 哲學上的物質范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的關系
d、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的意義
(二):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a、 一元論、二元論:
(1)、一元論:
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統一於物質);唯心主義一元論(世界統一於精神)
(2)、二元論:特點、實質
b、 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基本原理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3、對於第三個問題又有四個方面
(一)意識的起源:a、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是社會的產物
(二)意識的本質:a、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
b、是人腦的機能
c、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印象
(三)意識與人工智慧的關系
(四)意識的能動作用:a、意識的能動性及其表現
b、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途徑與條件

⑹ 什麼是唯物論

唯物主義最基本的思想就在於承認物質與意識相區分,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存在著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先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簡單地說,只要承認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
曾經有一個笑話,說的是上帝讓一個神去統計這個世界上好人和壞人各為多少。這個神先去統計這個世界上的壞人有多少,結果卻深感工作量之大。於是他改變方法,轉而專去統計好人有多少。結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
既然這個世界上的唯心主義的各種表現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個。所以我們簡單地定義一切反唯物主義的都是唯心主義,這樣就簡單地明白地定義了唯心主義。
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認為這個世界上意識與物質沒有區分,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只有意識而沒有物質。既如此,物質對意識的終極決定作用當然就不存在。主觀有神論認為,人的意識是不滅的。這樣就直接或者變相地承認了人死後人的意識化為靈魂。既然意識是不滅的,那麼物質對意識的終極的決定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徹底的客觀有神論認為,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而神是自造的。徹底的客觀有神論所謂的神必是人格化的。所以這種神可以歸入我們所說的廣義的意識的范疇。由於客觀有神論認為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那麼對這個世界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當然就是神了,那麼對人的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當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質世界了。徹底的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和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東西是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更有一種二元論哲學,這種哲學否認物質決定意識,也否認意識決定物質。但它既否認了對意識起終極決定作用的是物質,那麼它同樣的是屬於我們所說的唯心主義的范疇。還有一種泛神論。這種泛神論所謂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這種神是所謂的超自然力量。如果這種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話,那麼對這個世界起終極決定作用的無疑的也是這種超自然力量。所以同樣的是,泛神論也否認了物質世界對意識的終極的決定作用。
從上面我們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定義來看,我們可以非常明白地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所以這個定義是站得住腳的!

⑺ 唯物論原理和方法論

1,唯物論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方法論:主觀符合客觀,一切從實際出發。

2,辯證唯物論有兩個基本原理:(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2)、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原理。

方法論:(1)主觀符合客觀,一切從實際出發。(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基礎,規律是客觀的。人在規律面前並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利用規律,並為人類造福。

⑻ 什麼叫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一種有限論 ,與無限論(不可知論) 和全體論(一神論) 對立。唯物主義承認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認有全知者(理性或神)存在。唯物主義認識到上述論斷包含矛盾,但是不試圖解決這個矛盾,而是把它承認下來,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實 。一神論也承認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實性,認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理性和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實的 。

根據本原數目的不同,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產,實踐和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可以用時間作為尺度統一衡量 。 唯心主義分為兩種,二元論和三元論。三元的唯心主義除了承認物質本原外,還把運動區分為了高級運動(思辨)和低級運動(其它運動)兩個本原,認為高級運動可以衡量低級運動,而低級運動不可以衡量高級運動 。二元論的的唯心主義不承認物質本原,其它方面與三元的唯心主義相同

⑼ 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 又稱「素樸唯物主義」。用某種或某幾
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
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
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古希臘哲
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
復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
質構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說認為宇宙萬物
是由水、風、地、火構成的。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
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在總體上是正確的。而
且,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
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時,還以它
們之間的「相生相剋」的關系來說明世界的聯系和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火」來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
景象。他說:「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
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
的、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由於受到社會實踐和
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
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
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猜測的成分,帶有直觀的、
樸素的性質。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
會,屬於奴隸主民主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或地主階級進步
階層的世界觀。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
產生,樸素唯物主義就不可避免地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所代替。

庸俗唯物主義 抹殺物質和意識的區別,把唯物主義
庸俗化的一種資產階級哲學思潮。19世紀50年代流
行於德國和西歐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學家福格
特、德國哲學家畢希納和荷蘭哲學家摩萊肖特等。他們承
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抨擊唯心主義思辨哲學,並努力將
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如物質守恆定律、能量轉化定
律、達爾文主義及生理學的成就通俗化,從中作出無神論
的結論。但他們庸俗地解釋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把意識直
接歸結為物質性的東西,否認意識的特殊性。在他們看
來,意識是人腦分泌出來的「分泌物」、「液汁」或「蒸發物」。
福格特說,思想是腦的分泌物,正如同膽汁是肝臟的分泌
物或尿是腎臟的分泌物一樣。摩萊肖特則認為,思想就是
腦髓質的位移。這就完全歪曲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抹煞
了物質和意識的區別,從而也就取消了唯物主義和唯心
主義的對立。在社會政治方面,庸俗唯物主義不懂得社會
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以自然規律來解釋社會現象,甚
至企圖用遺傳性解釋階級之間的區別。他們還宣揚資產
階級改良主義,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庸俗唯物主義
不懂得意識是高度發達的特殊物質——人腦的機能和屬
性,是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而是把意識和物質混同
起來,從而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在政治上,庸俗唯物主義
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恩格斯稱他們為庸俗唯物主義小
販們。

機械唯物主義 亦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以機械的、形而上學的觀
點去解釋自然界、社會歷史以及認識問題等的一種特定形態的唯物主義
哲學。它產生於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時期,特別是法國資
產階級革命時期,機械唯物主義具有很大影響,成了反抗封建專制主義和
宗教禁錮、思想解放的有力武器。機械唯物主義的主要特點是:用孤立、靜
止、不變的觀點看待事物和現象;用純粹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解釋人和人類
社會;不懂得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區別。這些特點形成了這種唯物主義
特有的局限性,即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不徹底性(指在社會歷史觀點上
陷入了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的出現跟當時以下情況分不開:(一)當
時自然科學中只有機械力學發展到較為完善的地步,其它科學還處於幼
稚狀態中,因而形成了用機械力學觀點去說明一切現象的情況;(二)當時
自然科學正處於搜集材料的階段,是著重分門別類和分析實驗的階段,這
就易於使人養成用孤立、靜止、不變觀點看待事物和現象的思維習慣;
(三)機械唯物主義作為17—18世紀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不能不受到資產
階級本身的局限性的影響。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
展的第二種形態。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
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的哲學學派。以17、18世紀西歐形
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典型。它承認世界是物質的,在反對唯
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斗爭中起過積極作用。例如英國唯
物主義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
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
切變化的基礎。世界上除了具有廣延的物體之外,不存在
其它任何東西。從這一觀點出發,他論證了世界的物質統
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學和笛卡兒的二元論。形而上學唯物
主義還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是,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歷史領域仍然是唯心主義觀點。
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用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
現象;否認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否認事物
內部因矛盾而引起的發展變化,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實質上是不變的,即使有變化,也不過是量的增減或場所
的變更,沒有質變,也沒有飛躍;離開人的社會性,不了解
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把認識看作是直觀的、消極的、
被動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
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是
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而出現的,是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隨
著社會歷史和科學的發展,它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
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代替。

http://myy.cass.cn/morenews/more_new_2.asp
以上回答均來自中國社科院

⑽ 什麼是唯物論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機化合物|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基本觀點概括為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
唯物辯證法包含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等范疇。在部分國家的宣傳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學課程中對於唯物辯證法有如下的描述:「由於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范疇,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本身抽象出來的,因而它們既是客觀事物本身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認識的普遍規律,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唯物辯證法不是一種僵死的體系,它隨人類的實踐運動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含義、新的范疇、規律產生出來。」
世界范圍內,並非所有的科學工作者以及哲學研究人員都認同辯證唯物論這一哲學流派。愛因斯坦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閱讀完畢後曾做出這樣的評價:「愛德華·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關於自然科學內容的手稿交給我,託付我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我的意見如下: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勉強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7年,第202頁)
[編輯本段]歷史形態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中國古代「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臘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萬物的本原,世界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這個世界不是任何神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熄滅。」
②機械唯物主義,與近代自然科學相結合,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猜測性,但又存在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歷史觀是唯心主義)這三個根本缺陷。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更多:http://www..com/s?wd=%CE%A8%CE%EF%C2%DB

閱讀全文

與創造唯物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