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賭博是誰發明的呀拜託了各位 謝謝
有記載最早的賭博根源是 中世紀古羅馬
② 賭博是誰發明的是戰國時期就有了嗎
烏曹
追溯人類賭博史,早在舊石器後期便有「碰運氣」習慣,中國史前文明中大量運用「抓簽」筮卜方式來判斷凶吉,包括重大戰事均透過卜卦來決定。東漢許慎《說文》載「古者烏曹作博」,烏曹是夏桀的臣子,由此看來,賭博在中國的夏朝就有出現。5000年前在伊拉克和印度出現了骰子,而且它的足跡遍布希臘、羅馬、中東和瑪雅古文明社會。
古今中外最流行的賭博,大都是「撞數」運氣類,如單雙、骰子、四門方寶,現代公賭的彩票也屬於運氣類賭博。這種聽天由命式的賭博能夠大眾化原因很簡單,它體現了一種「天意」公允和權威,與人類原始意識與宗教觀念具有同性關系。其次,這類賭博在程序上簡單易懂,不易作弊,適合各種社會人群。此外,還有是娛樂類賭博,運氣結合心智較量,如麻將和撲克;圍棋與象棋這類純智力游戲則不宜賭博,因為賭博在於驗證「天意」和「運氣」,這是它永遠充滿魅力之處。
賭博即用鬥牌、擲色子等形式,是一種拿有價值的東西做注碼來賭輸贏的游戲,是人類的一種娛樂方式。任何賭博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不同的意義。目前,在西方社會中,它有一個經濟的定義,是指"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得更多的金錢和/或物質價值"。
③ 麻將是誰發明的(撲克呢
鄭和.
提起打麻將,中國可能無人不曉,但麻將的歷史由來許多人卻並不了解,細說起來很有一番意思。麻將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娛樂工具,深受國人喜愛,但其發明過程有一段歷史背景故事。據說,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數萬將士,名義上是經商貿易,實質是尋找失蹤的小皇帝建文帝。在長年的航海過程中,許多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積郁成疾。鄭和看了非常著急,擔心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他認為必須要製作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們解除煩悶,這種娛樂工具既要製作簡便,又要讓廣大士兵都能學會,最好能容納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參與。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
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鄭和同樣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由於中國的帝王一向偏愛紅色基調,故特意將「中」字設置成紅色。
因為航海的目的名義上是經商,故竹牌刻上「發」字,以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
由於航海中受食品來源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 遇到風平浪靜時,將士們也常捕魚來改善伙食,捕多少條魚?「一條」、「二條」、「三條」……「九條」。 快樂教育社區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p0F!w$BXUR m0鄭和當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刻置了「東」、「南」、「西」、「北」風。
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盡管後來竹牌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沒變。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不像「圍棋」、「象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很快就在將士中推廣開來。將士們萎迷不振的狀況也隨之一掃而光,鄭和也為終於找到了排遣將士們郁悶和思鄉煩惱的途徑而開心。 後來一些將士們向鄭和反映:這種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愛,將士們一玩起來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而且有時連飯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這種游戲叫打「竹牌」,名稱不太雅觀,還是請主帥另賜一個名字吧?鄭和想了想回答:既然這種游戲能夠麻痹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將」好了。 從此,「麻將」的名字就產生了,而且由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
應該說,當初鄭和發明「麻將」有其積極意義,在解決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獨方面功不可沒。也許沒有「麻將」的發明,很可能由於將士們精神上的崩潰而導致重大變故發生,使後續的航行難以進行。
後來的西方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中,就曾發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亂返航的情況。可見咱們中國老祖先確有先見之明,鄭和用一種普及性的游戲,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劇。 至於後來「麻將」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賭博用具,這當然是鄭和當初發明「麻將」時始料未及的。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將」場上難以自拔的人,是賭博的劣根性較強,還是「麻將」的誘惑力太大?這就很難解釋了。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總之,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麻將」本身。 希望了解了「麻將」歷史由來的人們,不要曲解了鄭和發明「麻將」的初衷目的,千萬不能樂而忘憂、不思進取,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無謂地消磨在「麻將」牌上,而應該抓緊機遇、只爭朝夕,為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奮斗。
說法一 麻將,又稱麻雀、雀牌、馬將等,它與骨牌、葉子、馬吊有密切的淵源。 骨牌起自北宋宣和二年,又稱宣和牌。分天、地、人、和、長、短、無名、七等共32張,按點和等級分大小。一張12點的天牌」與任意一張7點牌在一起,是九點;一張11點的短牌」與一張8點的人牌」在一起,也是九點;前者大稱天九」,後者稱人九」。骨牌為矩形塊狀,為今後的麻將製作形式作了提示。 葉子,就至今尚保留著的窄條紙牌。起源於唐朝。宋代王辟子《澠水燕談錄》說葉子」系一禪師獻給李世民的。葉子」暗示二十世李」,即唐可傳給20世。 葉子」到明朝發展為馬吊」。紙質品,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字、十字4門。文錢分空沒文、半文和一文至九文。索子分一索至九索。萬字分一萬貫到九萬貫。十字分九十萬貫到二十萬貫。萬字」十字」均以水滸人物為標志等級。 到清朝,加入中發白東南西北風,成了麻將。
1PltD?.f+Z0
g&DQs-t6r0x4x0說法二 現今人們熟悉的麻將牌,傳說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 從前,有個父母雙亡的少年,姓麻,單名一個人字。他聰明勤勞,好勝心極強,家裡卻一貧如洗。有一天,一位大將軍得勝回朝,他披紅掛彩,騎著高頭大馬,惹得市民們都擁在街道邊觀看。麻人也在其中,他望著八面威風的大將軍,對身邊的同伴說我以後也要做個大將軍,好好威風一下!」同伴們聽罷,笑得前仰後合,譏諷他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你連飯也吃不上,還想當大將軍?」 麻人聽後,一言不發。從此,他起早摸黑地練起武來。同伴們見他當真想做將軍,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他麻將」◇來叫順了,真名反而忘了。沒過多久,麻將就無法練武了。因為光練武不幹活,飯都沒得吃了,木棍也耍不起來。沒辦法,只得先幹活掙錢換飯吃。麻將有一手搓麻繩的手藝,又快又好,因此請他幹活的人很多。喂,麻將,今天到我家搓。」麻將,明天到我家去搓。」這樣今天給東家搓麻繩明天給西家搓麻繩,麻將乾脆放棄了練武,到江湖上做起了販賣麻繩的生意。心中卻暗暗發誓做不成將軍至少也要做個大富翁!此後,麻將常備著大小不等的細麻繩,賺了一個銅子兒就用細繩串起來,口裡念道一銅,兩銅,三銅……」九銅後加一個就挽作一圈掛起來,稱為一束。有了十束就稱之為一萬。他還備了四隻白板箱,打算攢滿十萬,裝滿四大箱。 千辛萬苦,總算積到了九萬,好友們就勸他你歷經了那麼多春夏秋冬,已是兩鬢染霜;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了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了風霜雨雪之苦。不要一心想發財,也該保重身體,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覺得有理,就打道回府了。可是當麻將回到家裡一看,不由驚呆了四隻白板箱空空如也。原來,麻將一心賺錢,心裡全撲在錢上,對子女疏於管教。他的兒子紅中,蓋房子,娶妻子,生兒子都是大搞排場,揮金如土,將他一生的血汗錢花得一文不剩。麻將得知實情,氣得將四隻白板箱砸得粉碎,不久便含憤身亡。麻將的好友們聞訊趕來,忙幫著料理後事,他們把砸碎的白板箱集攏來,說也奇怪,這些碎塊都差不多大小,共計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他們便把他的一生經歷刻在了木板上。從此就有了筒子、萬子、東南西北、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稱之謂麻將牌」,並且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
WBv#O:a.b+zW0
u} P L+\f2\3f$Ah2B0說法三 據傳,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萬秉迢被施 耐庵《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 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 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 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這108位好漢,因分別來自四面八 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而梁山泊聚義的群雄有貧有富, 出身各異,因此又設中、發、白。發者是發財之家,白者是白丁、貧 民,中者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北方稱餅)、索(北方稱條), 即是發明人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說法四 麻將原是護糧牌」之說,倒是頗有趣味。有關資料記載,江蘇太倉,曾為古時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 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的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做游戲,也是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後經演變而定型,便成為今天的麻將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葯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葯槍。索」即束」,是用細繩串起來的雀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來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還有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葯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麻將玩法的術語也無不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糊」,糊」實為鶻」的諧音。
撲克牌的誕生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但迄今沒有一個定論,法國人認為撲克是法國人在1392年發明;比利時人說比利時早在1379年就出現了撲克牌;義大利人則說撲克是義大利人1376年發明,還有說是埃及、印度、朝鮮等國發明,而更多的西方人確認為,中國紙牌在12-13世紀(南宋時期)傳入歐洲,依此說法,最早發明撲克牌的國家應該算是中國。 撲克牌的造型、規格、張數由早期各國不一(如義大利為22張,德國為32張,西班牙為40張,法國為52張)發展到的54張撲克牌是由1392年法國創始出現的52張撲克牌的模式,外加大、小王演變而來的。此後,各國撲克牌張數逐漸統一為現在的54張模式。從最初以「點數」的畫面發展到現在以豐富多彩的「花色」作為背景,逐步從娛樂的單一功能演繹成一種多功能、全方位的文化載體的畫面風景。各國人民都以本國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文化闡述。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方形、丁香葉和紅心;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義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牌;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鑽石、三葉草和紅心。撲克牌的花色,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方塊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而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撲克牌的54張模式解釋起來也非常奇妙: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如果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並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與星相、占卜以及天文、歷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④ 賭博是誰發明的
賭博現象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出現,但作為一種概念,直到先秦時期才開始初步形成。演變到今賭博不知害了多少千千萬萬的人,不提則也罷了………
求採納
⑤ 撲克是誰發明的
撲克的發明人沒有確定的結論。
撲克,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如今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5)賭博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第一種:
撲克牌最早起源於中國的紙牌。相傳早在楚漢戰爭時期,韓信為了緩解將士們的思鄉之愁而發明,當時牌面只有樹葉大小,所以又稱「葉子戲」,據說這就是撲克牌的雛形。
十二世紀時,馬可波羅把這種紙牌游戲從中國帶到了歐洲,隨即引起了歐洲人的極大興趣。一開始,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因為它造價低廉,玩法多樣,很容易學,所以很快就在民間流行起來。西方人在中國紙牌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歷經勝牌、惠斯特牌、橋牌等幾個階段,最後演變為現今的撲克牌。
第二種:
據考證,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一行和尚),供玄宗與宮娥玩耍。因為紙牌只有樹葉那麼大,故稱葉子戲。以後傳人民間,文人學士趨之若鶩,很快流傳開來。最早是一種紙牌游戲,稱葉子戲,有四十張牌,分為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四種花色,後來演變為字牌和麻將。
⑥ 賭博是在哪個年代發明的
田忌賽馬知道吧,那是王與臣的賭博,現在賽馬同樣是最瘋狂的賭博之一!可見,賭博之風在商朝已有。
⑦ 撲克是誰發明的
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准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於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源自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另一個較廣泛認定是相傳由塔羅牌演變而成。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於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游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了一種紙牌,既可游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厘米,寬約2厘米,人們稱紙牌。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目前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⑧ 賭博是誰發明的
不是誰發明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像錢一樣,社會文明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現了。
⑨ 撲克牌的發明者是誰
撲克牌的發明者最早追溯於周成王。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於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游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了一種紙牌,既可游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
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
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厘米,寬約2厘米,人們稱紙牌。
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9)賭博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撲克牌的發展: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於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
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制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製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
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聖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⑩ 賭博是誰發明的拜託各位了 3Q
賭博現象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出現,但作為一種概念,直到先秦時期才開始初步形成。演變到今賭博不知害了多少千千萬萬的人,不提則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