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論世界的創造

論世界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9-23 20:55:28

⑴ 世界是誰創造

根據高中政治生活的哲學模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是物質的。

世界的物質性表現在三個方專面:
自然界屬是物質的;
人類社會是物質的;
人的意識是物質的。

唯心主義中分為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中國宋明時期的心學所謂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觀點。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⑵ 是誰創造的世界

世界的起源的說法有很多種。
在基督教和天主教裡面,是上帝創造世界然後創造人專類。
在佛教裡面,屬不存在誰創造世界,一切因緣而生。佛教認為所有事物(法)的存在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假有。一切事物剎那變易,所以「無常」;一切事物不能獨立存在,依靠其他條件才能存在,所以「無我」;沒有本質,所以「無自性」。
在伊斯蘭教裡面,真主安拉是世界的創造者主宰者。
從科學角度來看有些說法,最出名的就是宇宙大爆炸,世界萬物都是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下降,慢慢出現生命。

⑶ 傳播論者對古代世界的發明創造有哪些解釋

從18世紀中葉起,國內外史學界對古代中國與美洲的交往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一問題又成為人類學和考古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些認為外界影響在美洲文化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學者,被統稱為傳播論者?

傳播論者認為,古代世界的發明創造是極少的,只有在特定的文化?歷史和環境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才會導致發明創造?

由於導致發明創造的各種特定因素不可能在不同的時空中重復出現?因此,不同地區所存在的相似的文化特徵一定是相互傳播的結果?不同文化之間的傳播,會引發新的發明?

不過,從材料來看,還不能完全解決古代中國與美洲的交往問題?即使與美洲確實存在著某種形式的交往,那也是極其偶然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加以證明?

⑷ 19世紀世界上的重大發明創造

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

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
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

⑸ 《論世界的創造》作者是誰

來作者:斐洛
亞自力山大的斐洛(約公元前20年-公元後40年)是希臘化時期重要的猶太思想家,他的思想是聯系希伯萊文化、希臘文化、基督教文化紐結。生活在當時各種文化宗教思潮匯集的大都市--亞力山大城,斐洛自身受過很好的希伯萊文化和希臘文化的教育。
古猶太神秘主義哲學家,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猶太人宗教哲學的主要代表。其著作有:《論世界的創造》、《論賞罰》、《論犧牲獻祭》、《論夢》等。

⑹ 佛教談論世界是怎樣創造的

佛教也跟著印度原有思想,相信在宇宙間有一座高工叫須彌(Semuru)。山弱萬四千由旬,山根入水八萬四千由旬(Yojana)有十六、十七、三十、四十里說。山在大海中,周圍有四洲(四大陸),東勝神洲,南瞻部洲(閻浮提)、西牛貨洲、北虛盧洲,或另名稱,東毗提訶、南閻浮提、西瞿陀尼、北拘羅洲,四洲在海中。須彌山四周有七七海,日月星辰在此中四周圍繞。山腰、山頂及其蒼空中,都居有許多鬼神,如四 大王眾天神,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帝釋天神)等。「佛告比丘,今此大地深十六萬八千由旬,其邊無際,…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長阿含經第十八)須彌山由風輪、水輪、金輪支撐(立世阿毗曇論第二數量品)。 據說世界開始時,先在「空輪」中產生「風輪」,空輪是宇宙的空間,已充滿各種構成世界的物質。空輪出現了疾行的流動物質。「風輪」生出了「水輪」,氣體的物質變成了液體。最後,從「水輪」中產生出「金輪」,液體不斷流轉,成了固體。「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須山王。…復次,阿那毗羅大風吹掘大地,漸漸深,乃於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積。」(起世經第九)由氣體而液體,由液體,由液體而固體,是佛教所信產生世界的過程。 佛教又說世界第一批人類是從天上的「光音天」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他們在天上的福報已經滿了,而被下降來世。詳見長阿含第十四梵動經,第二十二世本緣品,起世經第九本緣品等處。對須彌山的世界觀,中國佛教徒中不乏疑信參半之人。例如印順法師,就要想用新解釋來說明須彌山,以便替須彌山的不可信處自圓其說。他說:「須彌山即是北極,四大洲即這個地球上的大陸,閻浮探限於亞洲一帶。真實者說,須彌山系即一太陽系,水、金、地、火四行星即四大洲,木、土、天王、海王四行星,即大大王眾天,太陽即忉利天。這樣,閻浮提擴大為地球的別名。」(佛法概論八五頁)但我們以為印順法是在推翻佛說,自作聽明,他的「新佛學」與正統佛經所載的本意,已不知離開了幾個十萬八千里了。 現在我們要講「緣起論」與「實相論」。佛教既然不講神也不信神創造世界,於是,必須用別的理論來說明萬物的起源及其它種種。由於佛教在印度傳播的時間較長,地域相當遼闊,信的人也頗為龐雜,因此,對世界觀所產生的思想與突釋,也是各倡其說,各成一家,變得相當復雜多端。世界萬物到底如何生成變化?佛教用「緣起論」來說明,共有五種緣起論。世界萬物究竟是何東西?它們的本質如何?佛教用「實相論」來說明,也共有五種實相論。這兩部份道理極其復雜深奧,每一種即可成一專書討論。我們擬用最扼要簡單之法,說明如下。二、五種緣起論:佛教以為世界萬物莫不都由緣起而生。有因、有緣,然後生出結果。如撒花種在地(因),藉泥土、陽光等外「緣」,結果便生出花來(果)。此即「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無彼無,此滅彼滅」的緣起觀。1、業感緣起論:小乘「有部」主張,以為世界萬物的生成變化,甚至眾生的生死輪回,都全部由一個「業」(karma)在發動。2、阿賴耶緣起論:大乘唯識學派的思想,由無著(Asanga)及世親(Vasubanaba)兩兄弟於第四世紀在印度所創。在小乘所工的眼耳鼻如身意的六識上,再加上第七末那識(Mana)以及第八阿賴耶識(Alaya)而建立八識思想。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生出世界諸現象的根元,有著靜的潛勢力,是一切萬法的種子,包含有生起迷,悟世界的諸現象種子。這個第八識,其實就是人的「心」。此即「三界唯心,心外無物」的一種觀念論的唯心緣起思想。3、真如緣起論:將心的本體這個東西稱為「真如」,並以為它是宇宙萬物的第一原因。「大乘起信論」中稱這個真如為「眾生心」,或眾生本具的一心。據說,眾生的心(真如)之本體,原自性清凈,常住不變,但隨著善惡之緣,一面堅持其本性,一面便展開了萬有諸法的各種差別現象來了。4、法界緣起論:由真如法性自己起動,展開迷悟染凈的萬有諸法。其實就是眾生之心融於萬有。5、六大緣起論:這是佛有諸法本源。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都無非是他的所現罷了。構成大日如來的六大要素是地、水、火、風、空、識的六大,這六大,借著因緣而展張萬有諸法來了,一切人類也具備此六大。因此,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如人能明白這點,便是即身成佛了。其實,六大緣起論是把以為宇宙間的一草一木皆為真如的全體顯現思想,予以人格化,而產生出大日如來罷了。以上的五種緣起論,第2的阿賴耶緣起論比較多講。 三、五種實相論:佛教講緣起,以為世界萬象(諸法),都由因緣所生,因此都是「假有」的存在,無本體,無本質,是「空」(Sunya)。是「諸法無我」,「我」是「常一主宰」之意。是「空」,「無我」,意即萬物沒有它的本質(本體),都不過是借著各種因緣所生罷了。分析萬物究竟為停物?是謂「實相論」,大致來說,小乘以為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實在的,萬物的本體是永遠不滅的,這叫做「我空法有」。大乘與小乘完全不同,不單全然否認萬物有本體,永遠不滅,而且更以為現的諸現相(諸法),也不過是一種「-假名」的存在罷了,並非真有其物存在,這叫做「我法二空」。 五種實相論是:1、我空法有論:小乘「有部」主張現在的一切存在雖由因緣而成,但一旦因緣消滅,現在的存在也隨而消滅。不過構成萬物的要素(法體,五位七十五法,仍存在於未來之中,當因緣和合到來時,又再出現。因此,萬物的本體,永遠不滅。2、我法二空論:成實宗的主張,介於小乘與大乘之間的思想。「我空」,是人的身心,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是由假的和合而成,沒有常一主宰的自我存在。「法空」,是說不單沒有五 蘊之上的自我,甚至連五蘊的諸法也都是無實我,無實體。這種思想亦叫「單是空」與大乘佛教的「緣起空」不同。3、有空中道論:大乘唯識宗的主張。從「有」的立場看世界萬物,說三種自性,再從「空」的立場說三種無性。空即有,有即空,空中見有,有中含空,是所謂萬有實相的「中道」。4、無相皆空論:大乘始祖印度龍樹的思想,叫做「中觀論」。他在「中觀論」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並說世界萬物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也不去」(即八不中道)。他的整個思想是有人以為萬物從因緣所生,藉因緣所滅,但並非如此,人所見的某個現象,看似實有,其實是假有,假的存在,但這個假並非有了「有」才用假,而是中道。介於有無之間,是「非有非空」,此請即空、即中上即假,絕對的這個東西叫做法身,自性清凈心,諸法實相。龍樹的主要目的,是要攻破當時小乘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說,所以主張萬物不生不滅,其本來面目且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5、諸法實相論:天台宗的主張,受了龍樹的影響。萬物的現象即是它的本體,現象外無本體。春夏秋冬四季變化、以及桃紅柳綠等各種現象,即是它的存在相,是法性真如的真姿相。例如從某方面看一朵花是實在存在,是「有」,但它無非因緣所成,不久便會消滅無存,故不過是假有,前者是有,後者是無,兩者都對都不對,故能說花之存在,既是有,既是無,亦即既有既無,亦即超越有無,同時亦包含「有無之中道實相。超越相對之絕對,真的絕對這個東西便是諸法實相了。一切世上的存在物,這個東西便是法性的全顯,是全體的部份。鮮花散落看似無常,但這個現象卻是花的常住之相,從無常中看常住,就是天台宗觀物的立場。但如將無常看作無常,將常住常看作常住,便是所謂妄見了。 如根據大乘佛教的世界觀,這個世界既無開始,也無結束,就像車輪般永遠旋轉不停,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是圓形的。說也有趣,佛教的許多思想都屬圓形,如六道輪回即是。佛教由於不講神創造世界,所以從人的方面出發來看世界。結說來說去,仍都在人的「心 」這一個問題上兜圈子,換句話說,人的心才是決定世界萬物的或有或無,或甚至到達有無不分的地步。

⑺ 19世紀世界重大發明創造

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

1.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播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 客機。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人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19世紀世界上重大發明創造
法 國 笛 卡 爾 創立了解析幾何
德 國 萊布尼茨 發明微積分
英 國 牛 頓 ①發明微積分②確立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
英 國 法 拉 第 發現電磁感應原理
英 國 道 爾 頓 創立了近代原子學說
俄 國 門捷列夫 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英 國 達 爾 文 創立了生物進化學說
法 國 巴 斯 德 開創了微生物學

⑻ 震驚世界的發明創造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他「天資氵睿哲,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道德漫流,文章雲浮,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奇技偉藝,磊落煥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餘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並研製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並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製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製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製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張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認的光彩奪目的科學家之一和文學的雙子星!

⑼ 世界是誰創造的

對於佛教來講,世界分為三種:
一種是有情世界,也叫做眾生世界。三界五趣、流轉生死的世界都叫做眾生世界。有情世界,佛教講得比較寬,不但是人,還包括動物,與植物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聯系的整體。
一種是器世界,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從微觀到宏觀。微觀,在佛教上稱為微塵、芥子,科學上講的分子、原子、電子、粒子等,這是微觀世界。宏觀世界就是以微觀世界為基礎而集合起來的一個星球、一個世界。從佛教來講,一個日月星辰照明就是一個世界,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大千世界,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由此推論,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就像現在天文學講的,一千二百個恆星組成一個銀河系,有若干個銀河系,有無量無邊的星球。
一種是聖者世界,即是凈土,指修行人凈化了心靈,經過修行後進入賢位、聖位。小乘為三賢四果;大乘為三賢十聖,就是菩薩行;地前因位菩薩叫賢位,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乃至證得究竟的菩提果位就是聖位。《華嚴經》上講的菩薩修行之五十二位階梯,就是從賢位到聖位,從因位菩薩到果位菩薩,乃至等覺、妙覺,這些都是聖者世界。同時在佛教來講,有幾種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庄嚴土、常寂光土。凡聖同居土就是凡聖交叉,有凡有聖;方便有餘土就是聲聞、獨覺所居,修解脫行的;實報庄嚴土就是菩薩所居;常寂光土就是佛的法身所居。分析得很詳細,很有等次。
以上所介紹的是佛教對於世界的看法,有有情世界(眾生世界)、器世界、聖者世界。這些世界面對現實可證、可觀察、可了解,由現證因量而知就可推論。所以過去有人認為,佛教亦宗教亦科學亦哲學。原因就是:說它是宗教,是因為它有信仰,信仰三寶,信仰因果,類似宗教,但卻不是一般宗教。一般宗教講神權,講上帝,講真主,講神權統治,佛法不講這個,它信仰三寶,信仰真理,是正信。說它亦科學,因為佛教講實證,講因明、現量、比量、聖言量,有分析歸納,符合科學方法。佛法也是哲學,講思辨,佛法的哲學除思辨外還有實證。但說佛教完全是宗教、完全是科學、完全是哲學,也是不對的,一般意義上的宗教、科學、哲學都不能包括它的內涵。所以說佛法是真理,有最精深博大的教義,境界很高。

⑽ 世界萬物是由誰創造的

是誰創造了世界」是爭議焦點

1925年美國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公開教授進化論遭到逮捕並被罰款,80年後這場關於「究竟是誰創造了世界」的「口水戰」涉及美國十幾個州參與其中,並有可能波及50個州的所有地方。

進化論者和創造論者兩者爭論的焦點,在於是誰創造了世界,是誰創造了生物和人類,它們是出自自然界必然運動的結果呢,還是出自一個智能的、顯出巧妙精密設計的設計者?1991年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專攻邏輯學的法律教授菲利普·約翰遜出了一本名為《達爾文受審》的書。書中約翰遜指出,達爾文進化論相信看似混亂的宇宙可以創造秩序,不過是自然主義哲學而已。這樣,就和智能設計論一樣,同樣是一個哲學上的一個觀點。智能設計論應在科學討論中和達爾文進化論有同等地位。

達爾文理論三大問題不能解決

梁副教授告訴記者,隨著科學的不斷推進,達爾文進化論也開始面臨著以下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第一:大約5億到6億年前的寒武紀的開始之時,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但是用達爾文進化論的從「量」到「質」的漸進發展觀點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會在短短的幾百萬年時間里會出現如此多的新動物;第二:達爾文從「適者生存」的角度,勾勒了生物進化的樹狀演化圖景。但是,在分子水平上,許多變異(突變)並不顯著地影響生物的生存能力,因此不會由自然選擇的力量為主導決定其在進化歷史中的去留,這些變異導致的微小的進化不是經典的「達爾文學說」能合理解釋的;第三:某些遺傳結構本身具有適應意義和進化意義,能夠在自然選擇的力量所不及的情況下,「驅動」生物進化,但是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涉及遺傳因素

閱讀全文

與論世界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