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狙擊步槍上的瞄準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據說來至少在16世紀的歐洲,就已自經有人嘗試過在槍托上固定眼鏡鏡片。有文字記載,在19世紀以前,火器上已經有瞭望遠 鏡式的瞄準裝置,可用於在弱光條件下的瞄準。到了19世紀40年代,一些美國槍械技工就開始製造帶光學瞄準裝置的槍械。1848年紐約州的摩根·詹姆斯設 計了一種與槍管同樣長度的管形瞄準裝置,該裝置的後半部安裝了玻璃透鏡,並有2條用於瞄準的十字線。後來,類似的瞄準裝置在美國內戰中得到應用。但真正具 有實用價值的瞄準鏡,則誕生在1904年,由德國的卡爾蔡司研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瞄準鏡開始發展成熟。
B. 帶狙擊鏡的狙擊步槍最先起源於哪裡
英國殖民印度時,英國官員或貴族亦有游獵印度鄉間或荒野間之習俗,於游獵中偶然發現屬鴴形目鷸屬之鷸鳥(Snipe)極難以狩獵,射手得以偽裝埋伏,輔之以極佳之射擊技術與精密度較高之步槍方能獵得。是故狙擊手(Sniper)一詞自「獵鷸者」轉化而來,也因此高精密度的步槍被稱之為「狙擊槍」(Sniper rifle)。
南北戰爭的時候,狙擊步槍開始出現在戰場上:
C. 現實的狙擊槍是哪個發明的。
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小口徑進行論證,1982年又對5.8mm重彈作為重機槍、狙擊步槍用彈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並於1986年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5.8mm重彈的射擊精度及侵徹力均與53式7.62mm普通彈相當,可滿足通用機槍的要求。因此,1989年正式立項對5.8mm重彈、發射葯、使用該彈的通用機槍、狙擊步槍及瞄準鏡進行了全系統的研製。QBU88式5.8mm狙擊步槍(簡稱88式狙擊步槍)的研製歷時6年,於1996年完成生產試制任務,1997年首先裝備駐港部隊。 88式狙擊步槍採用5.8mm機槍彈(重彈),有效射程達800m,在1000m距離上可100%穿透3mm厚的A3鋼板。在此距離內,其侵徹能力超過了85式7.62mm狙擊步槍,精度也優於85式狙擊步槍。經過各種特殊環境條件的使用試驗,88式狙擊步槍的故障率較低,可靠性較好。 88式狙擊步槍採用無托結構,因此縮短了全槍長度,改善了機動性,同時直槍托也有利於抵肩射擊時減小翻轉力偶,提高射擊精度。全槍由槍身組件、槍機組件、復進機組件、發射機組件,槍托、上護蓋和下護托、彈匣及腳架共9大部件組成。發射機的全部零件組裝後,共用一個彈簧同時起到擊錘,簧、阻鐵簧、單發組鐵簧、扳機簧的作用。發射機內還有阻鐵保險、不閉鎖保險,構成了多重保險功能。槍托、上護蓋和下護托3大件組成全槍的外形,每件與槍身連接的插銷均連接在各自的本體上,不致散落。附件裝在下護托的握把內。 構成步槍整體外形的槍托、上護蓋、下護托3大件均用超韌增強尼龍66注塑而成,基本色彩為黑色,總體均勻一致,外表面呈細麻點亞光面,既不發光又有好的手感;其熱變形溫度高(250~260℃),並且來源豐富。黑色金屬件採用化學復合成膜磷化技術,具有膜層薄、晶粒細,結合力強。其抗腐蝕能力比氧化高10倍以上。槍管內膛採用換向鍍鉻技術,使鉻層結晶均勻,提高了槍管使用性能。槍管毛坯採用調質處理,改善了加工性能,在長徑比特射大的情況下,保證了內膛加工質量。對復雜的關鍵件如槍機組件、機匣、瞄準鏡座等尺寸精度要求高,形位公差要求嚴的零件採用加工中心加工。對表尺覘孔採用激光或數控線切割機加工。其餘盡量採用少切屑或無切屑的沖壓、型鍛、注塑、焊接等工藝。 部隊原要求是設定提把,便於戰斗中轉移陣地時單手攜行,但由於88式狙擊步槍的質心正好是瞄準鏡的位置,如果瞄準鏡安置在提把上,會增加全槍高度。因此設計時確定了單手攜槍的位置在瞄準鏡座之前、全槍質心位置靠前一點的上下護木部位,並調整了下護托右方尺寸的大小,使握持舒適,並保證握持部位與瞄準鏡之間的空間,這也是88式狙擊步槍左右護木的手指槽數量不同的原因。經過徵求部隊意見,認為該設計可滿足攜槍的要求,達到了不設置提把的目的。 88式狙擊步槍同時配有光學瞄準鏡和機械瞄具兩套瞄準裝置,在使用光學瞄準鏡時,機械瞄具可以翻倒,避免影響學瞄準鏡瞄準。在使用機械瞄具時,需要卸下光學瞄準鏡,將準星座和表尺座豎立。光學瞄準鏡具有3~9倍連續可調的放大倍率,分劃內裝定,調整簡便,瞄準鏡採用燕尾座與槍結合,由旗形手柄緊定,裝卸快捷,重復裝定精度高,不影響准確度。機械瞄具直立時有可靠的定位,經試驗長期重復扳倒與豎立,磨損量甚少,對射彈散布影響甚小。兩套瞄具有相近的理想貼腮高度:機械瞄具為50mm,光學瞄準鏡為51mm。 輕型兩腳架可拆卸、可折疊、火線高可調。該兩腳架採用高強度鋁合金,通過硬質陽極氧化處理,有質量輕,耐腐蝕,耐磨的優點,但缺點是強度不足,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斷裂。事實上根據雜志上的公開報道,在88式狙擊步槍剛開始裝備部隊時,由於部隊內沒有專門的狙擊訓練教程,許多射手採用輕機槍的方式來使用狙擊槍的兩腳架,每每在依託地面射擊時都習慣大力地把腳架鋤進地面,結果造成許多兩腳架斷裂的情況(但事實上這種兩腳架的強度也不高),以致於要專家在雜志上公開撰文說明兩腳架的用法。 兩腳架的安裝在槍管上,這一位置在網上的討論中備受到質疑,因為支承點在槍管上會對槍管振動造成干擾從而導致散布精度變差,所以現代狙擊步槍大多都採用浮置式槍管,而兩腳架一般也不會安裝在槍管上。但據說由於88式狙擊步槍本身的設計精度要求就不高,而所配用的也是普通的機槍彈,因此槍管浮與不浮其影響都不大。那麼,88式狙擊步槍的精度究竟如何呢?據網上的消息是說在100米距離上10發彈全數散布半徑接近於普通胸環靶10環的直徑。 88式狙擊步槍在安排人機操作尺寸和位置時,根據成年人體尺寸和部標准地確定了有關參數。其中優先確定瞄準裝置的位置。瞄準鏡眼罩到抵肩的合適距離是190~200mm,確定為195mm;表尺照門距離抵肩為245mm;因為是無托結構,這個距離較近,宜採用覘孔,對覘孔的大小試裝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 3種小方孔,經部隊使用試驗確定優選為0.8mm×0.8mm;貼腮高度按人機環設計要求范圍是50~75mm,為使用瞄準鏡不致過高,使全槍質心接近槍膛軸線,最後,確定為51mm;表尺8個碼的貼腮高度為50~53mm。 扳機到抵肩的距離。這一距離對射手操作省力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是無托結構,握把與扳機要放在彈匣的前方,這就使得此距離過長,操作費力。為縮短此距離,使握把與扳機盡量靠近彈匣,所以採用直彈匣,以減小彈匣的總寬度;並將安裝方式改成直插式,以減小裝配距離。這樣按照中國人的一般臂長,優化握把與扳機到抵肩的距離為365mm;並合理選擇握把的形狀,周長104mm,與槍膛軸線的夾角65°,使射手握持舒適省力。 拉機柄與保險位置的設置。一般拉機柄均設置在槍機框上,由於是無托結構,拉機柄距抵肩距離太近則操作時使不上力,根據全槍的布局,槍機組件採用短導軌長導引,槍機框以一長管伸展到前方,在導桿上作輔助引導,拉機柄設置在槍機框前端長管的右前方,拉機柄距抵肩375mm,使裝填操作自然省力。保險設置在機匣後下方,左右手都能操作。 答案補充 王太平
記得採納啊
D. 阻擊槍哪年發明的
狙擊步槍其實沒有哪年發明這樣的概念,早期的步槍沒有膛線,射擊精度不高。十八世紀末,膛線的出現使步槍精度大大提高,使精確射擊成了可能。也開始出現狙擊戰術。但是沒有專門研製狙擊用步槍。二戰時的蘇德戰場,雙方把狙擊戰術演繹到高潮,但是雙方使用的步槍都是各自普通步槍的改進型,蘇聯方面用的是莫辛.納甘,德國用的是毛瑟1898。到了朝鮮戰爭時期,志願軍用的仍然是莫辛納甘步槍,美軍用的是M1加蘭德步槍改進型。所以狙擊槍的出現是一個慢慢的演化過程,而不是橫空出世。
E. 瞄準鏡的瞄準鏡起源
到了19世紀40年代,一些美國槍械技工就開始製造帶光學瞄準裝置的槍械。1848年紐約州的摩根·詹姆斯設計了一種與槍管同樣長度的管形瞄準裝置,該裝置的後半部安裝了玻璃透鏡,並有2條用於瞄準的十字線。後來,類似的瞄準裝置在美國內戰中得到應用。但真正具 有實用價值的瞄準鏡,則誕生在1904年,由德國的卡爾蔡司研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瞄準鏡開始發展成熟。
F. 狙擊鏡的原理是什麼
狙擊鏡基本結構是由析光鏡、瞄準標志板、發光單元組成。
析光鏡凹面鍍有一層析光膜,分劃板為厚度約為0.06mm的金屬片,其上有一個直徑0.03mm的砧孔或圓環,剛好位處析光鏡凹面的焦距上。發光單元的光線透過砧孔經析光鏡反射,以平行光進入眼睛瞳孔。射手於是看到一個位於無限遠處的光點,同樣地透過析光鏡亦可以瞄準目標,只要光點與目標重疊,即完成瞄準。
G. 狙擊步槍的狙擊鏡是誰發明的
其實狙擊鏡的發明者就是望遠鏡的發明者,伽利略。後來在現代步槍射程上來以後,自然的人們就開始利用這樣的原理了
H. 第一把有瞄準鏡的狙擊步槍是什麼時候生產的
其實第一次將光學瞄準鏡安裝在步槍上進行射擊的歷史已經無法考證了,有資料記載至少在十九世紀30年代就已經有類似的狙擊步槍出現,一般認為現代光學瞄準鏡的應用始於英國愛爾蘭志願步槍團的戴維斯(D.Davidson)上校的描述和記載,他在參加克里米爾戰爭期間首創了觀察手和射擊手配合的現代狙擊系統,也在自己的論著中第一次描述了將光學瞄準鏡安裝在步槍上的例子。到了19世紀50年代,很多歐洲的武器生產商都可以製造安裝在步槍上的光學瞄準鏡,以安裝了「戴維斯」式瞄準鏡的恩菲爾德P53步槍為代表的當時的步槍已經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中人形靶,而使用機械瞄具和肉眼觀察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成為第一支實際意義上擁有狙擊手的部隊,不過當時北軍的狙擊手並沒有廣泛使用光學瞄準具,而是靠偽裝、隱蔽來狙殺敵方重要目標。
I. 瞄準鏡是哪年發明的
瞄準抄鏡是1848年發明的。
19世紀40年代,一些美國槍械技工就開始製造帶光學瞄準裝置的槍械。1848年紐約州的摩根·詹姆斯設計了一種與槍管同樣長度的管形瞄準裝置,該裝置的後半部安裝了玻璃透鏡,並有2條用於瞄準的十字線。後來,類似的瞄準裝置在美國內戰中得到應用。但真正具 有實用價值的瞄準鏡,則誕生在1904年,由德國的卡爾蔡司研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瞄準鏡開始發展成熟。
J. 狙擊槍最早是什麼時候誕生的由誰發明的!
英國人,不過說是狙擊槍有點勉為其難,17世紀的槍是前裝膛,也叫前膛槍,從槍口裝火葯和子彈,不過沒有加裝狙擊鏡,還是依靠瞄準具和準星進行瞄準,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槍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軍用的,一把前膛槍加上一個小型望遠鏡,在望遠鏡的鏡片上畫上十字架,這是最原始的狙擊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