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醫學有哪些重要的發明
麻沸散,針灸推拿治療
⑵ 人類醫學的重大發明
最偉大的醫學發現是什麼?毋庸置疑,麻醉劑的發現、疫苗的生產和抗生素的使用都是醫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現在,《英國醫學雜志》正在邀請人們投票選出自該雜志創刊以來的166年中,最偉大的醫學突破是什麼。獲得提名的重大醫學突破有15個,每一個都為自然科學與人類健康立下了汗馬功勞。
計算機查爾斯·巴比奇於1822年提出計算器設計理念,不足百年後,艾倫就發明了「巨人」電子計算機。如今,計算機已經廣泛用於醫學中了,它幫病人創作電子記錄,允許醫生及時存取醫療記錄……
抗生素 1940年霍華德·弗洛里從青黴菌中分離出產生這種效果的活性物質,這導致了後來青黴素迅速發展。
衛生設備 19世紀80年代,新型污水處理和供水系統對歐洲的大眾健康狀況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循證醫學1991年,循證醫學概念首次由安大略湖麥克馬斯特大學一個團隊提出,它整合了最好的研究證據、臨床專家意見和患者評價以及其它一些詳細情況來描述具體的保健工作。
氯丙嗪1952年,巴黎醫生首次使用這種葯物對38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1954年進一步的試驗取得成功後,氯丙嗪就開始廣泛地使用。之後,抗鎮靜葯物和安定葯得到發展。
疫苗 1885年7月,路易斯·巴斯德引入一種狂犬病疫苗,對預防狂犬病這一嚴重疾病產生了革命性的意義。
⑶ 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研發新葯似乎是又神秘又費勁的一件事,科學家在實驗室里倒騰幾年瓶瓶罐罐,就會耗費掉巨額資金,即使這樣也經常失敗。然而,對 於新葯研發,尤其是早期的研發而言,邏輯嚴謹的實驗室研究並不總是全部。有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葯,往往是在偶然的巧合,甚至是沾上不少「運氣」因素中, 得以被發現的。
青黴素:弗萊明的奇幻冒險
眾所周知,亞歷山大·弗萊明在觀察一個偶然進入 青黴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時,發現了歷史性的奇跡——青黴菌生長范圍之外,出現了一個「空白帶」,原本在此范圍內的葡萄球菌全部被殺死。根據這一發 現,弗萊明進行了後續研究,成功為青黴素應用於臨床奠定了堅實基礎。不過關於發現青黴素的趣聞,普通人知道的可能不是很多。實際上,青黴素的發現,正是一 個如同奇幻冒險一般的「運氣事件」。
1928 年的弗萊明,正為了研究一個關於葡萄球菌的課題,而在實驗室里大量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不過,實驗室里卻接連發生了一串奇特事件:首先,天氣驟變直接導致 葡萄球菌的生長受到了抑制,而實驗室周圍的青黴菌孢子則隨風掉進了培養皿里;不久之後弗萊明回老家度假,實驗室外面的天氣也逐漸溫和,青黴菌和葡萄球菌在 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同時進行生長,從而形成了後來的情景。
可回到實驗室的弗萊明,似乎並沒把這些培養皿當回事,他看到它們已經被青黴菌污染 之後,直接把受污染的培養皿扔進了消毒液里殺菌。在這之後,又一次的奇跡出現了——有幾個培養皿沒有完全浸入消毒液,反而浮在了上面,弗萊明總算在進一步 消毒之前瞟了一眼培養皿,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氮芥:戰爭慘劇背後的抗癌神葯
即使是在癌症治療領域各種新興療法異軍突起的今天,傳統的放化療依舊是必不可少的抗癌武器。因為仍然有很多種癌症,僅需要聯合化療或放化療即可治癒,而放化 療配合新型療法,則往往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今天的癌症患者正在享受醫學進步所帶來的好處,但卻少有人知道,葯物征服癌症的第一步,居然和戰爭慘 劇密切相關。
1942年8月,美軍參與了英軍在北非的作戰,以打擊隆美爾和他的北非軍團。1943年5月作戰結束後,盟軍北上進攻義大利和 西西里島,並選擇義大利的港口城市巴里(Bali)作為盟軍港口,用以運輸、儲存各種物資。8月,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警告德軍,一旦德軍使用芥子氣,盟軍 很有可能以牙還牙。與此同時,美軍向巴里運送了一批含有芥子氣的毒氣彈。
1943年12月2日,德軍毫無預兆地空襲了巴里,盟軍損傷慘重。 不幸的是,那艘裝滿毒氣彈的貨船被炸沉,刺鼻的蒜味瞬間充滿船艙,絕大多數人中毒身亡。至於少部分跳船逃生的士兵,衣物上也沾滿了毒氣和油、水的混合物, 導致全身芥子氣中毒。在救治這批傷員的過程中,醫生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傷員在中毒後的第3~5天,表現出骨髓受抑制的特徵--白細胞減少。由於 戰時的消息封鎖,這一現象並沒有被公之於眾。但在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這些數據被公開,隨即引起了葯理學家路易斯·戈德曼(Louis S. Goodman)的注意。
戈德曼認為,既然芥子氣能夠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那麼它也有殺死腫瘤細胞的潛力。他和他的團隊大膽地進行了動物試 驗:給患有淋巴瘤的老鼠注射芥子氣,觀察腫瘤的變化。幾天之後,當他們檢查腫瘤的生長情況時,突然發現淋巴瘤的體積大幅縮小。進一步的解剖發現,縮小的腫 瘤內存在著大量已經被殺死的癌細胞。在「毒氣之王」面前,癌細胞似乎低下了頭。
芥子氣雖然被證實能夠殺滅腫瘤,但過於「彪悍」的特性使它投 入臨床的可能性幾乎為0,團隊再一次陷入了沮喪中。功夫不負有心人,戈德曼通過查閱文獻發現,芥子氣的一位「近親」氮芥 (Mechlorethamine)具有相對較小的毒性,但療效同樣喜人。戈德曼的研究團隊在開展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後,試驗性地用氮芥治療67位患有霍奇 金病(淋巴瘤的一大類型)或白血病的患者,研究於1946年9月21發表於頂尖醫學雜志《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後,隨即震驚了醫學界。在多方共同 努力下,氮芥成功上市,開啟了化學葯物治療癌症的新時代。盡管今天氮芥本身的用途已大為減少,但科學家絕對不會忘記,它在葯物歷史上的功勞。
西羅莫司:復活節島的「土生」怪傑
以石像聞名的復活節島,一直是不少人所憧憬的旅遊勝地,而諸如紅黴素、阿奇黴素之類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臨床上對付細菌感染的一大利器。倘若這兩者之間碰 撞出了火花,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實際上還真有這一類葯物,它們「出生」於復活節島的土壤,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家族的一員,然而它們並非優異的抗生素,而 是抗癌利器和幫助器官移植患者重獲新生的免疫抑制劑。
1964年,一群科學家前往復活節島開始「探險」,他們採集了島嶼上多個位置的土壤, 希望能在土壤寄居的微生物中,發現能對抗感染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在結束旅程後,決定將土壤交給著名葯企惠氏(現在已被輝瑞收購),惠氏公司的研究員在幾年 後對這些樣本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一份樣本中所含的吸水鏈黴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放線菌的一種)所分泌的物質能夠抑制真菌的生長。研究人員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發表,並給這種物質起了一個名字--雷帕黴素 (Rapamycin,名字來源於復活節島的別名「Rapa Nui」,後來改名為西羅莫司)。可惜的是,後續研究發現雷帕黴素對免疫細胞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不能成為抗真菌葯物,這也使得研究擱置了一段時間。
復活節島上由惠氏公司於2000年11月設立的紀念牌,旨在紀念西羅莫司的發現
不過隨著後來對預防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免疫抑制劑的研究大潮(因為他克莫司、環孢素等著名免疫抑制劑,也是天然來源的),雷帕黴素也被撿了起來,研究它在這 一方面的潛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雷帕黴素在預防腎移植的免疫排斥方面較其他療法有著明顯的優越性,使得它於1999年成功地成為了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當 然,這還不算是故事的結束。幾年之後,基於它的兩種衍生物--坦羅莫司和依維莫司,均成為了表現優異的抗癌葯物,被用於治療多種癌症。而這一家族的化合物 由於具有抑制細胞增殖的效應,也被塗在心臟支架上,作為預防冠狀動脈再次病變的葯物得以廣泛應用。
⑷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⑸ 人類醫學史上的巨大進步有哪些
天花疫苗的發現和應用;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疫苗的發明和應用;通過對海拉細胞的一系列研究,實驗,攻克了克隆技術,基因繪制和輻射傷害的研究;抗生素的發現;我國科學家發現並提取出青篙素。
⑹ 為何說醫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就在一瞬間
1816年,在巴黎待了十幾年也沒被政府醫院任用的雷奈克已經35歲,正准備回到南特大學參加叔叔的執業行列時,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不僅改變了他的一生,而且也改變了醫學的歷史——內克醫院決定聘用他!非常可笑的是,這位在歐洲大名鼎鼎的醫學研究者之所以能獲得他期待許久的工作,不是因為他超凡的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是單純地因為人際關系。雷奈克的一個名叫貝菲的朋友正好從次國務卿升任為內政部長,有權決定誰到內克醫院任職。
不管怎麼說,雷奈克就是在內克醫院發明了使整個醫學前進一大步的聽診器。他的一位名叫格拉維爾的學生在關鍵時刻正好在場,這個來自英格蘭的年輕人記下那天是9月13日。格拉維爾的記錄帶有幾分野史意味:「早上雷奈克醫師在盧浮宮廣場散步時,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他在孩提時代常玩的一種游戲——一個孩子附耳於一根長木條的一端,他可以聽清楚另一個孩子在另一端用大頭針刮出的密碼。絕頂聰明的雷奈克一下子想到他的一個女患者的病情……他立即招來一輛馬拉篷車,直奔內克醫院。他緊緊捲起一本筆記本,緊密地貼在那位美麗少女左邊豐滿的乳房下——長久困擾著他的診斷問題迎刃而解了!於是,聽診器誕生了!」然而,雷奈克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1816年我去探視一位年輕的女患者,她正因心臟病的症狀而受苦。由於她體形肥胖,以手敲診或觸診斷又起不了作用,而附耳於其胸口做診斷又不被風俗允許,我忽然想到少年時用木桿傳遞聲音的游戲,我的意思是,音響學里指出,聲音透過某些固體的傳遞可以達到放大的效果。靈光一現之後,我立刻用紙捲成圓筒,結果一點也不意外,我聽到心臟運動的聲音,比我以前任何一次直接附耳於患者胸口來得更清晰。那一刻,我思索著,這是一個好辦法,除了心臟以外,胸腔內器官運動所製造的聲音,應該也可以使我們更確認其特性……」顯然就在一瞬間,一個捲起的紙筒使臨床醫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⑺ 醫學上有哪些重大發明
太多了。CT,磁共振,腹腔鏡,麻醉機,體外循環轉流機,神經刺激儀,腸道吻合器,纖維支氣管鏡,鈥激光等等,這些不僅在診斷治療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大大接觸了患者的病痛,還促進了醫學的發展。
⑻ 舉出十項中國醫葯學史上重要的發明發現
青蒿素算一個吧
⑼ 2014影響全球的十大醫學發明
高空風電系統「空中浮動渦輪」(BAT)
美國奧泰羅能源公司(Altaeros Energies)開始測試一種新型飄浮式風力發電機(Buoyant Airborne Turbine,BAT)。這種發電系統能在約300米空中發電,不但環保,而且價格低廉,易於安裝維護。
該公司執行官本?格拉斯(Ben Glass)表示,幾十年來,一般風電塔的葉片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但通常這個高度的風力都較低且不穩定。該公司採取一個大的充氣環將空中風力發電機升至風力更強勁的高空,讓其充分獲取風力資源,通過電線將電力輸往地面,產生的能量足夠供給十幾個家庭使用。該發電機非常容易安裝維護且成本很低。
BAT原型機被部署在離地面約300米,可避免對鳥類野生動物產生影響。該公司的工程師在設計中綜合考慮了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在遭遇時速160公里的大風和強降雨時,BAT能夠自主停靠其地面站,等待暴雨結束後繼續產生電源。
BAT的外殼由不透氣的耐用面料製成,裡面充滿氦氣。藉助新面料技術,BAT實現了低氣體泄漏率。該公司網站指出,通過集裝箱運輸,該裝置降低了風力發電的第二大成本,即高達90%的安裝和運輸成本。此外,該設備可在高達600米之上運行,產生的能量是類似等級塔上安裝風力渦輪機的兩倍。
該項目已在阿拉斯加州展開為期18個月的測試。這是第一個商業化示範計劃,或標志下一代風力發電的發展方向。
2. 虛擬現實三維眼鏡Glyph
美國埃夫根特公司(Avegant)出品的 Glyph 是一款虛擬現實的三維眼鏡,但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特別,是通過把影像的光線投射在人眼上,然後在視網膜上成像。該公司將這技術稱為「虛擬視網膜屏幕」(VRD)。
該公司稱,使用VRD技術,人眼直接接受入射光線,因而該設備的視覺體驗與普通屏幕全然不同,更像是透一扇窗看外面的景色,會非常真實。用戶不容易感到眼部疲勞,也不會有屏幕貼近眼前的壓迫感,會覺得更舒適。目前 Glyph 的原型產品能達到1280×768的解析度。
埃夫根特公司開發團隊在2014消費電子產品(CES)大展上推出了Glyph,並於今年初在Kickstarter上啟動了眾籌項目。預計Glyph的售價在500美元左右,但目前其電池壽命僅有3小時。
3. Pono高保真音樂播放器
2013年加拿大知名歌手尼爾?楊(Neil Young)作客清談節目時,曾透露將推出高保真音樂播放器,希望能夠為其提供原生態音樂,讓音樂聆聽者擺脫低音質的MP3。Pono音樂播放器不僅可播放高音質音樂,還可直接從網上下載高音質音樂。
今年3月15日,Pono音樂播放器已經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 上推出。 128GB 版價格為399美元。如果在Kickstarter 上投資這個項目,則可以獲得折扣價。尼爾?楊稱Pono播放器使用愛爾聲學公司(Ayre Acoustics)的自然數碼過濾器、ES9018 數字模擬轉換器和對大多數耳機的完美頻率響應。上市之時,PonoMusic 還會推出在線商店出售高音質音樂。
4. 谷歌可完全定製的積木式手機(Project Ara)
現在手機更新換代極快,用戶「喜新厭舊」的速度自然也快。Project Ara 的本意是讓消費者通過更換零件,延長手機的壽命,但給予用戶更多配置、顏色、質感方面的選擇,提供高度定製化和個人化的手機。其零件例如感測器、相機、電池等全部模塊化,由谷歌或第三方生產商提供,用戶可以通過 Project Ara 網站訂購。
今年4月,谷歌舉辦了首屆 Project Ara 開發者大會。該項目負責人艾利門科(Paul Eremenko)透露,首批Ara手機將會在 2015 年 1 月發售,基本配置手機50 美元就可以買到。其體積最小,功能也最少,只包括熒幕、處理器和 Wi-Fi等模塊。用戶要想打電話或拍照的話,還需要額外購買通信、相機模塊。
艾利門科說,首批發售的產品只有灰色,首先推出的產品將包含 3 種型號,模塊通過磁力吸附在主框架上。Project Ara 已經發布了開發工具包。
Project Ara全面支持谷歌的安卓系統。目前的問題是手機外觀不夠精巧,體積偏大且重,電池續航能力不高。谷歌打算在今年晚些時候解決這些問題。
5. 智能遙控指環Ring
如果有人告訴你,發簡訊、郵件、打電話、付賬單、開關電視等動作,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完成,你會相信嗎?其實這樣的技術已經成為現實:日本Logbar inc推出的智能遙控指環「Ring」,可以讓你輕松實現這個夢想。
Ring 看起來有如一般戒指,只是稍嫌臃腫。Ring以藍牙 4.0技術同手機或其它智能裝置相連。使用者戴上Ring後按一下戒指上的感應器,就可以開始隨心所欲做出各種手勢,操縱周圍的智能設備。比如,如果佩戴者在空中畫出音符圖樣,就能啟動音樂應用、拍照以及寫字、發送短訊。用戶還可以自行定義手勢,新增系統不具備的功能。
Ring 還可以用 GPS或 iBeacon來確定用戶的所處方位。如果餐廳、商店提供這些服務,佩戴者可以直接用Ring付款。不用拿錢包,甚至拿手機都省了。Ring目前支持 iOS 7 與 Android 4.4,Windows 手機版本正在開發中。
6、SCiO手持掃瞄器
一款名為「SCiO」的手持掃瞄器,可掃瞄各種材料的分子信息,並通過智能手機應用進行分析,可用於檢測食品與葯物中成份。
SCiO內置有一個光譜感測器,利用LED光源掃瞄物體,促進其分子振動,通過波長反應數據進行檢測。此外,數據反饋也非常方便,SCiO創建了一個雲資料庫,可對上傳數據進行比對,最終數據將通過應用程序呈現給用戶。比如掃瞄一塊乳酪,手機端應用程序檢測出了乳酪包含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熱量等物質。
該感測器只能檢測先前上傳到它的資料庫對像材料。但它是一個智能設備:掃瞄的物體越多,它越會識別這些物體及其成份。
今年春天,SCiO在眾籌集資平台Kickstarter上引起轟動。在那裡SCiO的發明者希望籌得20萬美元,僅在24小時內達到了他們的目標。他們最終籌得超過270萬美元資金,並承諾在今年年底交付首批Scio產品,每個售價為149美元。
業界人士認為,該設備仍然有一些缺陷。還不能有效地確定過敏原,麩質或乳糖。而當它需要掃瞄玻璃,塑料或其它包裝材料里的物體時,感測器精確度較差。
7、Skully安全帽
一家安全帽公司 Skully打造了一頂全新的智慧型Skully安全帽,使得邊騎車邊用手機,不再危險。
Skully採取了全罩式安全帽設計,在安全帽的後方有安裝一個視訊鏡頭是其最大的特色。使用者可以從面罩上的熒幕直接看到後方來車的狀況。而行車時有來電的話也可以直接在安全帽內接聽,若需要方向導航時,相關訊息資料也會直接顯現在面罩上的熒幕裡面,非常便利。
Skully還設有互聯網連接和藍牙智能電話連接。也有聲音指示功能。本身的熒幕是採取充電使用,約可持續九小時左右。
8、維珍銀河的太空船2號
太空船2號(Space Ship Two)是一部亞軌道飛機,以攜帶太空遊客。這飛機由斯卡爾德復合材料公司和英國維珍集團旗下的維珍銀河公司合作研發。太空船二號是在「太空船一號」基礎上設計的,是「太空船一號」的升級版。
今年1月10日,維珍銀河航天公司的亞軌道飛行器「太空船二號」在美國西部完成了第三次超音速飛行測試,並攀升至21.6公里的新高度,這是3次超音速飛行測試中飛行的最高高度。「太空船二號」計劃在2014年年內發射至距地面約100公里的高處,讓乘客體驗太空失重狀態,欣賞太空美景。
9、「泰坦之臂(TITAN ARM)」
「泰坦之臂(Titan Arm)」,是一款高效且輕便的外骨骼,擁有功能驚人的機械手臂。其驅動器或者說電子肌肉能在治療性運動中提供阻力,而且能增加使用者的臂力,使用者不費吹灰之力就可輕易舉起近40磅(18公斤)重的物體。
為了確保「泰坦之臂」的外部框架比其他機械外骨骼更纖細,以及更容易為病人所用,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研究團隊將其驅動器置於背包內而不是手臂上。他們也用鋁來製造負重的零件,從而使該機械外骨骼更加輕便並減少能耗。從外觀上來看,這款「泰坦之臂」就像一款可穿戴式設備,背上驅動器並套在手臂上,瞬間就可以「變身」為大力水手。
大部份零件都由可回收的3D列印塑料構成,構造上也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而且還防水。造價2000美元。
研究人員表示,這款機械手臂對建築業的幫助會很大,建築工人可以很省力地舉起重物。而其在健康保健領域則更有意義。這款機械臂不僅能幫助手臂和背部受傷或中風的病人恢復肌肉功能,也能增加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對於一些身體有殘疾的病人,該機械臂也能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並提高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10、注射器注入海綿 槍傷15秒止血
美國奧勒岡州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槍傷止血法,利用注射器,將特製海綿注入槍傷傷口中,能比傳統塞紗布、或蓋在傷口上加壓止血更快、更有效。
⑽ 現在最先進的醫學發明發現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癌症大多數能夠獲得根治,但臨床所見到的大多數癌症病人不是早期。癌症病人早期多無特殊的不舒服,甚至毫無病態。故病人不會主動到醫院就診檢查,而一旦感到不適又為期已晚。
最近幾年誕生的基於人體分子細胞水平的醫療診斷設備PET/CT檢查是一種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的檢查手段,對許多疾病(尤其是最為常見的心臟疾病及腫瘤)具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價值;PET/CT檢查可一次完成全身成像(是目前醫學界僅有的能夠完成此項功能的設備),便於發現全身體內是否存在危險的微小病灶(尤其是惡性病灶的存在)。PET/CT不僅能夠發現腫瘤的原發病灶,而且能夠發現早期的轉移灶。這對腫瘤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的的腫瘤分期,對於腫瘤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在國外,PET被視為健康體檢的最佳手段,定期的PET/CT健康檢查發現了多例的早期癌症患者。由於PET/CT採用的是低放射計量模式、高質量成像方法,對人體是安全無害的,所以適合作為健康體檢。
因為該設備投資成本巨大(僅設備價值就高達人民幣30,000,000圓,運行維護費用人民幣240萬/年),所以單次檢查費用相當昂貴。這也是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不被廣泛推廣的根本原因。由於其卓越的診斷能力和對疾病的早早期發現價值,美國已經納入美國健康保健經濟管理局(HCFA)保險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