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衛星是由誰發明的
衛星不可能是一兩個人發明的,它是蘇聯科學家們發明的。
基本上,凡是繞著行星在固定軌道上運行的物體,都可稱為衛星。不過,人造衛星並非只限定於繞著地球或其他行星的人造物體而已,如美國的 SOHO 衛星,繞著太陽進行觀測太陽的任務,應該算是「人造行星」,但仍稱為人造衛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火箭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以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為代表,都把發射衛星列為重要目標。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蘇聯搶先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同年十一月三日,蘇聯的史普尼克二號將一隻名為萊卡的小狗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首度將生物送上太空。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蘇聯將太空人蓋加林(Yuri A. Gagarin, 1934-1968)以東方一號(Vostok 1)送上太空,這是人類首度 「踏上」太空的領域。
目前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共、印度與以色列,但這並不代表只有這幾個國家才擁有衛星,早在六○與七○年代,加拿大、印尼、巴西、義大利等國家就已有自己的衛星。
2.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人造衛星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人造衛星.衛星長3米,直徑1米,容積20立方米,整個衛星重1噸
3. 衛星是誰發明的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專衛星屬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前蘇聯發射成功。這個衛星在離地面900公里的高空運行;它每轉一整周的時間是1小時35分鍾,它的運行軌道和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的傾斜角是65度。它是一個球形體,直徑58公分,重83.6公斤。內裝兩部不斷放射無線電信號的無線電發報機。其頻率分別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長分別為15和7.5公尺左右)。信號採用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大大激發了世界各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熱情。
4. 三年前,造出「全球最小衛星」的十八歲印度天才,如今怎麼樣了
RifathSharook在為印度航天做出貢獻時,相關部門也不能虧待人才,RifathSharook的待遇很高,另外,他獲得了印度政府頒發的「國家首席科學家獎」稱號,一般獲得這個稱號的多為年紀大、資歷深,經驗豐富或者建樹特別突出的研究員。
像因「牆洞」實驗聞名的蘇加特·米特拉博士,在實驗成果明顯提升掃盲率後才有此殊。他在印度的地位如何可見一斑。
RifathSharook「名利雙收」令人羨慕,活躍在科研最前線的他未來擁有無限種可能,把興趣愛好變為工作特長,在喜歡的領域里大展身手,這正是我們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
5. 誰發明最早發明衛星
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 中國誰發明第一個衛星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版的。
1965年9月,在中國運載權火箭技術取得一定進展的情況下,中國科學院開始組建了由趙九章任院長、代號叫「651」的衛星設計院,並把中國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從此,中國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正式開始。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2顆東方紅一號衛星和1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列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4月2日下午,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聽取即將發射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情況的匯報。4月24日凌晨,毛澤東主席批准實施發射。
(6)發明小衛星擴展閱讀: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雖然它比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晚了13年,但是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質量的總和。從此中國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時代。
東方紅一號衛星,反映著當時中國的經濟、科技、社會和軍事能力發展水平,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進經濟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對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7. 衛星是誰發明的
1945年,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岸邊的佩內芒德秘密實驗場,擄走德國人製造V-2火箭的全部設施及130多個火箭專家和工種技術人員。這些繳獲與俘虜為蘇聯的衛星上天打下扎實的基礎。經過十多年努力,蘇聯人於1957年10月4日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了軌道。蘇聯衛星上天受到世界的注目,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紛紛向蘇聯表示祝賀,但在美國卻引起巨大的震動,舉國上下震驚,政界更是一片慌亂。在民眾的強烈指責聲中,美國政府決定馬上全力發展空間技術,力爭趕上蘇聯。在發射了幾顆科學探測衛星後,美國人於1960年8月12日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生「回聲-1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無源通信衛生。它是一個直徑30米的鍍鋁塑料薄膜氣球,可以把地面發射的電波反射回地面,而且沒有放大作用和指向作用。這個氣球主要用於英美部分地區的反射通信。由於隕石的打擊,「回聲-1號」運行不久就結束了它的使命。1962年7月10日,美國又發射了具有轉換和放大信號功能的民用通信衛星「電星-1號」。這是一顆低軌道運行衛星,繞地球一周得157.8分鍾。衛星上有1064個晶體管、1464個二極體,電源來自3600塊太陽能電池。這顆衛星可供美、英、法部分地區傳送電話通信和電視圖像。從此,通信衛星開始取代地面面無線電中斷站。
人造地球衛星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部結構上講,可以有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系統組成上都包括兩大部分,即公用系統和專用系統。我們說衛星的公用系統是指不管任何類型和用途的衛星都必須配備的系統;而專用系統則是指不同用途的衛星,為了完成技術任務而配備的特有系統。公用系統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態和軌道控制系統,無線電測控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等。衛星的專用系統又常稱為衛星的有效載荷,意思是說,它是衛星用於完成任務的有效部分。不同用途的衛星有不同的有效載荷。例如,資源衛星的有效載荷就是各種遙感器,它包括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相機、多光譜掃描儀、紅外相機、微波輻射計和微波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氣象衛星的有效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垂直大氣探測器和大氣溫度探測器等;通信衛星的有效載荷主要是通信轉發器及通信天線;天文衛星的有效載荷是各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它包括紅外天文望遠鏡、可見光天文望遠鏡和紫外天文望遠鏡等。
8. 小學生我想發明衛星
想想是可以的,但是實際做起來難,還是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項目吧,比如做個小電子產品,網上有賣一些模塊的。自己也可以鍛煉下動手能力
9. 衛星的發明者是誰
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蘇聯人。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內·科羅廖夫容(俄語: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烏克蘭語: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蘇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美國與蘇聯太空競賽時火箭工程師與設計師領導;即便他是位飛行器工程師,科羅廖夫眾多優點里最被人稱道是他能集成各樣科技設計、組織化及戰略應用。
人物簡介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前蘇聯人,物理學家、發明家,人造衛星的發明者,火箭專家。
10. 18歲造出全球最小衛星,印度天才少年轟動世界,如今怎樣了
大部分的天才在人們心裡的印象是他們的智商都非常高,似乎他們是上天派來的天兵神將。他們有著豐富的創意、卓越的情商和普通人超越不了的智商,他們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擁有非凡的能力。還有一些天才不僅僅是有天賦,因為有些時候天才是會超越天賦。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不一樣的天才,正是這個世界有這樣的人才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向前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造出全球最小衛星的18歲印度天才少年,如今活成了理想的模樣。
他就是就像是被上天安裝了一雙隱形翅膀的天才,所擁有的能力智商以及品格讓他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他所獲得的成就是普通人望其項背的,甚至終其一生都可能難以突破。國家正是因為缺少這樣的人,所以才會將使命交付與他們,讓他們推動國家的一些領域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他們是一個領域的福音,也是一個國家的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