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稻是誰發明的
袁隆平袁老啊,吃了那麼久的飯了
❷ 是誰發明了水稻栽培
世界上究竟是誰發明了水稻種植?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版餘姚河權姆渡原始遺址的發現,使中外學者不得不重新下結論:最早的種稻人就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這些豐富遺存,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最早的水稻種植僅限於杭州灣和長江三角洲近海一側,然後像波浪一樣,逐級地擴充到長江中游、江淮平原、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下游,最後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簡言之,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我國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❸ 水稻誰發明的
水稻是歷史上人們根據野生的水稻植物馴化,培育而來,現代的雜交水稻由袁隆平發明。
❹ 袁隆平是如何發明出雜交水稻的
雜交抄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襲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雜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發明的。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新城長友發明的。野敗植株的發現者是馮克珊和李必湖。第一個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個成功的三系組合的是顏龍安,第一個恢復系是張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的品種是謝華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鹽鹼稻)是陳日勝培育出來的。
❺ 袁隆平發明的水稻有些什麼重要意義
他發明了化肥,比任何發明的貢獻都大!
有些人光知道雜交水稻,好像有了雜交水稻就有了一回切,這是答多麼愚昧啊!中國很缺水,沒有水的地方能種水稻嗎?這些人就是鼠目寸光,太無知還到處吹。
有了化肥,所有的耕地都能成倍的多產糧,多產各種糧食;袁隆平發明了化肥,糧食的產量成倍的增長。與化肥相比,雜交水稻增加的那麼一點產量算得了什麼,可以忽略,化肥才是袁老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❻ 水稻收割機是哪個年代發明的
世界上的水稻收割機在19世紀50年代就被研製出來了。在中國相對來說比較晚一些吧,應該在70年代。最初製造水稻收割機的,可能是江蘇省吧。
❼ 這誰發明了水稻
水稻不是誰發明的,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學名:Oryza sativa L.)。水稻原產於回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答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
水稻按稻穀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分為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鹼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❽ 水稻是誰發明的
稻的栽培歷抄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襲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後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8)發明割水稻擴展閱讀
未來水稻,是每個育種科學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國際上很多專家都在通過研究未來氣候變化、人類對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來預測未來水稻需具有或應改良的優良性狀。未來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個具體的新水稻類型,或獨立概念。
作為超級稻二、三、四期百畝片攻關成功品種的培育者,鄧啟雲是利用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和形態改良,通過常規方法育種的傑出代表之一。在他看來,「未來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種技術,是先進技術。
❾ 袁隆平發明水稻的故事
6、 自信,從自卑中破繭而出
冰心曾有詩雲:成功的花,人們只羨慕她現時的明艷,而當初的芽浸滿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而我,卻要說:自信的帆,世人只驚訝它乘風破浪的風姿,而當初的舵手原本從自卑中脫胎換骨,沒有苦苦搏擊風浪的訓練,何來今日的自信?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而自信這朵爭奇斗艷的花兒浸染了挑戰自卑的苦水,而自信這柄刺破長空的劍浸染了戰勝自卑的抗爭之血淚.
古代演說家斯德哥爾摩在公眾面前總是滔滔不絕,談古論今,十分瀟灑,十分自信.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多自信自強的花曾經是多麼自卑,因為當初的他竟然口吃,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心智明朗的他痛感口吃之苦,下定決心戰勝口吃這一致命弱點.於是他拿出自信的勇氣,以堅強的信念為依託,口中含石,刻苦訓練,終於迎來了演講台上的自信與瀟灑.
如果你不熟悉斯德哥爾摩,相信你一定熟悉李陽——也是一位從自卑中找到自信的強者.
今日的李揚說一口流利的瘋狂英語,他往來穿梭於各大名校,各個國家,為上萬人講解瘋狂英語的要領,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同樣,他的自信也不是天生,而是由自卑激出強大的戰鬥力,勇於克服,勇於面對困境,相信大家都已熟知李揚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發奮自強最終成為現在自信瀟灑的演說者的事跡,所以不再贅述.
這兒人的自信都生於自卑中,他們原本自卑,為什麼會成為自信的人呢?因為是自身弱點讓他們深感自卑,深深痛苦,最終無法承受這份痛楚所以痛下決心,沖破弱點,突破自卑之繭,飛向自信的天空.自信本是生於自卑中.
最自卑的人往往成為最自信的人,看似有悖常理,卻是一般規律,就像最失敗的人往往成為最成功的人,二者本質一樣.其實這就明白無誤地提醒我們:處於自卑中的人千萬不要自暴自棄,一定要堅信自己能成為最自信的人.因為自卑能激發出更大的戰鬥力與奮斗熱情.那麼聰明的你何必苦惱於困境,何不利用這份力量成為最自信的人呢?
自信,是一隻高飛的蝴蝶,在太陽的光芒下,它的雙翅閃著奪目的光彩,可是奇怪的是,它的家卻名叫「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