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明學校的人是誰世界上第一個老師是誰第一個學生又是誰
最早的學校「泥板書舍」古巴比倫蘇美爾人創辦的學校,而創辦的人和老師以及專學生都不可屬知,既然第一所學校是古巴比倫蘇美爾人創辦的,那麼第一個老師和學生也應該都是古巴比倫蘇美爾人。
古巴比倫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而那時候並沒有紙,所以他們將黏土和水混合,製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為現代的紙使用,並將字寫在上面,最後再把它們燒干,然後就成了」泥板書」,因為學校所有的書籍都是用的泥板,所以現代人將它稱之為泥板書舍。
當時掌管泥板書舍的人稱之為「校父」,老師稱之為「專家」,學生稱之為「校子」。
(1)誰是第一個發明學校的擴展閱讀:
泥板書舍是古代巴比倫的早期學校,最早出現於兩河流域的寺廟中。
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最早設立,由於學校使用泥板教學生書寫和掌握各類知識,學生做練習或者作業也用泥板,泥板成為學校最主要的學習工具,故被稱為「泥板學校」。
在泥板學校中,負責人稱為「校父」,教師稱為「專家」,助手稱為「大兄長」,學生稱為「校子」。
泥板學校分為兩個級別,一級是初級教育,主要教授讀、寫、算。另一級是高級教育,除了讀寫算,還要教授文法、蘇美爾文學和祈禱文。
㈡ 是誰發明的學校
學校的起源有兩類:東方的中國是學者(如孔夫子)講學發展為私塾,史官(如老子)傳學反展為官學,二者相互補充、結合,直至現代採用了西方體制的洋學校。
㈢ 學校是誰發明的
學校是孔子提出的"學而優則仕"思想,直接影響著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科舉取士制度一方面使讀書人獲得了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的機會,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幾乎專門服務於科舉考試,教學內容局限於儒家經典。
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科舉制度一直延續了1300多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3)誰是第一個發明學校的擴展閱讀: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不同於其它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它是為學子的成長和未來事業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學知識的第一基礎陣地。因此,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全面落實教育目標,領導必須實現學校的科學管理,運用和掌握實現科學管理的策略及方法。
這必須與教育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不同的程度的專題研究,使之實現教育科研成為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㈣ 誰發明了學校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圖書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會有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這就是學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孟子說:「夏日校,教也。」還有「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瞽宗」。「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別,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別。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後來,人們專用塾稱呼私人設立的學校,叫私塾。庠、序成了鄉學之名。學則和校合並,成為教育機構的通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㈤ 是誰發明的學校
發明學校的是人~~發明地球的估計就不是人了~~呵呵
㈥ 誰發明的學校
剛看過《教師博覽》上的一篇同名文章,我不覺也是感慨連連。
昨天正好上七年級歷社中《認識學校》一課,在引入本課時,我問:「從幼兒園到初一,我們已經與學校接觸近十年了,那麼,你們能不能說說,在你們心目中,學校是什麼?」話音剛落,就聽到一個聲音響起:「監獄」。雖然早有準備,我還是愣了一下,「你認為學校跟監獄一個樣嗎?」「是的。」「那好,你進學校來讀書需要交納費用,我現在免費介紹你去監獄呆幾天,你去不去?」「不去。」「不是說學校和監獄一樣的嗎,你為什麼不去?」「呵呵,還是不一樣的。」「那你說說不一樣在哪裡?又為什麼要把它比喻成監獄?」……
由此可見,現在的學生有多麼不喜歡校園生活。從他們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他們不喜歡學校的主要原因是規定太多、太死,除了做作業和背書,娛樂性的活動太少。這與他們愛玩的天性形成了激烈的矛盾沖突,使他們越來越討厭上學。
他們的心裡想的是:是誰發明了學校,這個人好討厭!
想想自己小時候的讀書生涯,真該為自己慶幸。記得那時的我,覺得上學是最開心的事,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有很多夥伴一起玩各種游戲;記得初三快中考時,我們一群無憂的女孩還在學校大門口跳長繩;記得高考臨近,我們還可以仨仨兩兩到附近的菜市閑逛,學著各種各樣人們的行走姿勢,自得其樂;
那時的我們,心裡想的是:是誰發明了學校?我們得感謝他。
那時的我們和現在的他們,時隔才10幾年,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夫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及希望工程的宣傳畫上,那個小女孩渴求的眼神和「我要讀書」的呼聲,都表明學校原來應該是一個充滿愉悅、令人嚮往的地方。可是今天的學生卻聲稱「學校是監獄」,這是為什麼?
看看學生的課表,算算一個學生一天用在作業上的時間,你就會知道原因。
我心痛現在的學生,可我不知道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是誰發明了這種不受歡迎的學校?
㈦ 學校是誰發明的
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 「學校」一詞源於民國。 西周稱學校專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屬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於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 辛亥革命後,教育部公布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
採納哦
㈧ 誰最早發明學校
學校(英語:School)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學校主要分為四種: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
㈨ 是誰「發明」學校的
古代就有私塾了,至少得追到孔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