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死在哪裡不被人發現屍體
碎肉機是肉類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原料肉按不同工藝要求加工規格不等的顆粒狀肉餡,廣泛適用於各種香腸、火腿腸、午餐肉、丸子、鹹味香精、寵物食品和其他肉製品等行業。
石料粉碎機是一款粉碎機,適用於軟或中硬和極硬物料的破碎、整形,廣泛應用於各種礦石、水泥、耐火材料、鋁凡土熟料、金剛砂、玻璃原料、機制建築砂、石料以及各種冶金礦渣,特別對碳化硅、金剛砂、燒結鋁礬土、美砂等高硬、特硬及耐磨蝕性物料比其它類型的破碎機產量功效更高。
人工挖孔灌注樁,採用人工挖掘方法進行成孔,然後安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而成的樁。
澆灌到混凝土裡面
⑵ 矽片切割液和碳化硅的切削液怎麼會發現比以前更加污染嚴重了
矽片的切割液就是有聚乙二醇和碳化硅組成。碳化硅里會有少量的單質硅、氧化鐵、游離碳等。當當切割液切割後會有鋼線上的銅粉和矽片上的硅和一定量混合後的硼母合金摻雜在裡面,所以切下來的液體是黑色的。混合的雜質就會更多,並且碳化硅會有一定量的形變和破碎
⑶ 求碳化硅.硅鐵粉...等在lf精煉爐中的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農業對鋼材質量要求的提高,鋼廠普遍採用了爐外精煉工藝流程,它已成為現代煉鋼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由於這種技術可以提高煉鋼設備的生產能力,改善鋼材質量,降低能耗,減少耐材、能源和鐵合金消耗,因此,爐外精煉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鋼鐵冶金發展的方向。對於爐外精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有必要進行探討。
1 國內外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隨著煉鋼技術的不斷進步,爐外精煉在現代鋼鐵生產中已經佔有重要地位,傳統的生產流程(高爐→煉鋼爐(電爐或轉爐)→鑄錠),已逐步被新的流程(高爐→鐵水預處理→煉鋼爐→爐外精煉→連鑄)所代替。已成為國內外大型鋼鐵企業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尤其在特殊鋼領域,精煉和連鑄技術發展得日趨成熟。精煉工序在整個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這道工序可以提高鋼的純凈度、去除有害夾雜、進行微合金化和夾雜物變性處理;另一方面,精煉又是一個緩沖環節,有利於連鑄生產均衡地進行。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降低煉鋼成本,提高鋼的純凈度和質量,率先將爐外精煉技術應用於特殊鋼生產中,隨後西歐的鋼鐵企業也加入到推廣和使用這項技術的行列中。據資料報道,日本早在1985年精煉率達到65.9%,1989年上升到73.4%,特殊鋼的精煉率達到94%,新建電爐短流程鋼廠100%採用爐外精煉技術。80年代連鑄技術發展迅速,原有的煉鋼爐難以滿足連鑄的技術要求,更加促進了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到1990年為止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擁有1000多台(套)爐外精煉設備。
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煉鋼生產中採用高鹼度合成渣在出鋼過程中脫硫冶煉軸承鋼、鋼包靜態脫氣等初步精煉技術,但沒有精煉的裝備。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鋼企業(大冶、武鋼等)引進一批真空精煉設備。80年代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精煉設備逐漸投入使用(如LF爐、噴粉、攪拌設備),黑龍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開發了喂線機、包芯線機和合金芯線,完善了爐外精煉技術的輔助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以爐外精煉技術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短流程工藝廣泛應用於國內各鋼鐵企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煉(電爐或轉爐)→精煉→連鑄,成了現代化典型的工藝短流程。
2 爐外精煉技術的特點與功能
爐外精煉是指在鋼包中進行冶煉的過程,是將真空處理、吹氬攪拌、加熱控溫、喂線噴粉、微合金化等技術以不同形式組合起來,出鋼前盡量除去氧化渣,在鋼包內重新造還原渣,保持包內還原性氣氛。爐外精煉的目的是降低鋼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鋼中的含量,以免產生偏析、白點、大顆粒夾雜物,降低鋼的抗拉強度、韌性、疲勞強度、抗裂性等性能。這些工作只有在精煉爐上進行,其特點與功能如下:
1)可以改變冶金反應條件。煉鋼中脫氧、脫碳、脫氣的反應產物為氣體,精煉可以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有利於反應的正向進行,通常工作壓力≥50Pa,適於對鋼液脫氣。
2)可以加快熔池的傳質速度。液相傳質速度決定冶金反應速度的快慢,精煉過程採用多種攪拌形式(氣體攪拌、電磁攪拌、機械攪拌)使系統內的熔體產生流動,加速熔體內傳熱、傳質的過程,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鋼反應的面積。各種精煉設備均有攪拌裝置,攪拌過程中可以使鋼渣乳化,合金、鋼渣隨氣泡上浮過程中發生熔化、熔解、聚合反應,通常1噸鋼液的渣鋼反應面積為0.8~1.3mm2,當渣量為原來的6%時,鋼渣乳化後形成半徑為0.3mm的渣滴,反應界面會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變性處理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提高精煉效果。
4)可以在電爐(轉爐)和連鑄之間起到緩沖作用,精煉爐具有靈活性,使作業時間、溫度控制較為協調,與連鑄形成更加通暢的生產流程。
3 爐外精煉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目前得到公認並被廣泛應用的爐外精煉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鋼包精煉爐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鋼公司發明的,用電弧加熱,包底吹氬攪拌。
3.1.1 工藝優點
1)電弧加熱熱效率高,升溫幅度大,控溫准確度可達±5℃;
2)具備攪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氬攪拌易於實現窄范圍合金成份控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3)設備投資少,精煉成本低,適合生產超低硫鋼、超低氧鋼。
3.1.2 LF法的生產工藝要點
1)加熱與控溫LF採用電弧加熱,熱效率高,鋼水平均升溫1℃耗電0.5~0.8kW·h,LF升溫速度決定於供電比功率(kVA/t),而供電的比功率又決定於鋼包耐火材料的熔損指數。因採用埋弧泡沫渣技術,可減少電弧的熱輻射損失,提高熱效率10%~15%,終點溫度的精確度≤±5℃。
2)採用白渣精煉工藝。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採用Al2O3-CaO-SiO2系爐渣,包渣鹼度R≥3,以避免爐渣再氧化。吹氬攪拌時避免鋼液裸露。
3)合金微調與窄成份范圍控制。據試驗報道,使用合金芯線技術可提高金屬回收率,齒輪鋼中鈦的回收率平均達到87.9%,硼的回收率達64.3%,鋼包喂碳線回收率高達90%,ZG30CrMnMoRE喂稀土線稀土回收率達到68%,高的回收率可實現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00年6月,鞍鋼第一煉鋼廠新建的連鑄車間正式投產,精煉設備由兩座LF鋼包精煉爐,年處理鋼水200萬t;一座VD鋼水真空處理裝置,年處理鋼水80萬t組成。LF爐最大升溫速度為4℃,LF爐平均處理周期≤28min;處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國現有家重軌生產廠(攀鋼、包鋼、鞍鋼和武鋼)生產典型的工藝路線如下:LD→LF→VD→WF→CC,鋼包吊到LF處理線的鋼包車上後,由人工接通鋼包底吹氬的快速接頭,根據要求的鋼水成分及溫度確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絲)重軌鋼含碳量較高,因而增碳顯得很重要,轉爐出鋼時鋼水含碳量控制為0.2%~0.3%(wt),爐後增碳至0.60%~0.65%(wt),在LF爐處理時再增0.10%~0.15%(wt)個碳至標准成份的中上限,經VD處理後即可達到鋼種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環脫氣法)這種方法是1958年西德發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氣泡將鋼水不斷的提升到真空室內進行脫氣、脫碳,然後迴流到鋼包中。
3.2.1 RH法的優點
1)反應速度快。真空脫氣周期短,一般10分鍾可以完成脫氣操作,5分種能完成合金化及溫度均勻化,可與轉爐配合使用。
2)反應效率高。鋼水直接在真空室內反應,鋼中可達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純凈鋼。
3)可進行吹氧脫碳和二次燃燒熱補償,減少精煉過程的溫降。
3.2.2 RH法工藝參數
1)RH循環量。循環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鋼水量,單位是t/min。有關資料給出的計算公式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環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徑,cm;G———上升管內氬氣流量,L/min。
2)循環因數。他是指在RH處理過程中通過真空室的鋼水與處理量之比,其公式為:μ=w·t/v式中:μ———循環因數,次;w———循環量,t/min;t———循環時間,min;v———鋼包容量,t。
3)供氧強度與含碳量的關系。向RH內吹氧可以提高脫碳速度,即RH-OB法。當[C]/[O]>0.66時鋼包內氧的傳質速度決定脫碳速度,其計算公式為:
QO2=27.3×Q·[C]式中:QO2———氧氣強度,Nm3/min;Q———鋼水循環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日本的山陽鋼廠將LF與RH配合生產軸承鋼形成EF-LF-RH-CC軸承鋼生產線,鋼中總氧量達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爐將鋼水升溫,利用LF攪拌和渣精煉功能進行還原精煉,是鋼水脫硫和預脫氧,然後將鋼水送入RH中進行脫氫和二次脫氧。經過這樣處理大大的提高了鋼水的清潔度,同時鋼水的溫度達到連鑄需要的溫度。
寶鋼爐外精煉設備有RH-OB、鋼包噴粉裝置、CAS精煉裝置,RH-OB的冶煉效果較理想,脫氫率為50%~70%,脫氮率為20%~40%,一般情況下,經RH-OB處理後[H]≤2.5×10-6,[C]≤30×10-6,去除鋼中非金屬夾雜物一般能達到70%,鋼中總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處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確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達到±0.01%,鋁的精確度可達到1.5×10-3,取得了較好的爐外精煉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內鋼包吹氧除氣法)
3.3.1 VOD的特點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開發應用的,它是將鋼包放入真空罐內從頂部的氧槍向鋼包內吹氧脫碳,同時從鋼包底部向上吹氬攪拌。此方法適合生產超低碳不銹鋼,達到保鉻去碳的目的,可與轉爐配合使用。他的優點是實現了低碳不銹鋼冶煉的必要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的條件-高溫、真空、攪拌。
3.3.2 VOD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大隆鑄鍛廠從德國萊寶(leybold)公司進口1台15tVODC的關鍵設備和技術軟體。採用電爐初煉鋼水經VODC爐外精煉的工藝方法,精煉了超低碳不銹鋼、中低合金鋼和碳鋼,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減少,氫含量小於3×10-6氧含量小於6.5×10-6,不銹鋼中鉻回收率達98%~99%,精煉後的鋼具有十分優越的性能。VODC精煉工藝成熟,控制容易,適應中小型鋼廠和鑄鋼廠的多鋼種、小噸位精煉生產需要,對發展鑄鋼行業的精煉生產會起到很大積極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0。
撫順特殊鋼有限公司有30tVOD爐,採用EAF+VOD技術精煉不銹鋼,可使[H]≤2.58×10-6,T[O]≤41.9×10-6,鉻回收率達到99.5%,脫硫率64.2%,精煉高碳鉻軸承鋼T[O]≤12.13×10-6 。
4 發展爐外精煉技術需解決的問題及發展方向爐外精煉技術已經應用40年,對提高鋼的純凈度、精確控製成分含量及細化組織結構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煉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提高了鋼的品質和性能。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待於解決,使這項技術更加完美。
1)實現爐外精煉工藝的智能化控制,根據來料鋼水的各種技術參數,利用信息技術,制定最佳的精煉工藝方案,並通過計算機控制各精煉工序。精煉工位配備快速分析設備,實現數據網路化,減少熱停等待時間。
2)爐外處理設備將實現「多功能化」。在水鋼精煉設備中將渣洗精煉、真空冶金、攪拌工藝以及加熱控溫功能全部組合起來,實現精煉,以滿足超純凈鋼生產的社會需求。
3)開發高純度、高密度、高強度的優質鹼性耐火材料,以適應不同精煉爐的需要,注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條件應盡可能與爐渣相適應,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蝕速度。要根據精煉設備的實際情況形成不同層次的配套材料,研究開發保溫和修補技術,提高爐襯的使用壽命。
4)減少精煉過程的污染排放,精煉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氣,其中含SO2、Pb、金屬氧化物、懸浮顆粒等,在真空脫氣冷卻水中含有固態懸浮物、Pb、Zn等,這些污染物須經企業內部的相關處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標准後再排放,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爐外精煉技術是一項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先進技術,是現代化煉鋼工藝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具有化學成分及溫度的精確控制、夾雜物排除、頂渣還原脫S、Ca處理、夾雜物形態控制、去除H、O、C、S等雜質、真空脫氣等冶金功能。只有強化每項功能的作用,才能發揮爐外精煉的優勢,生產出高品質純凈鋼種。
⑷ 白光led 藍光yag熒光粉最早由誰發明
奧其斯科技:改變世界照明
每一個行業的發展,最不易的無疑是最開始的那幾步,LED行業的發展能夠取得今時今日的成績,更離不開最初的開拓者的刻苦專研與付出,他們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代人,也是正因為他們引領我們走向了LED的世界,才有了如今五彩繽紛的世界。
英國工程師亨利·約瑟夫-勞德
1907年,在英國馬可尼電子公司工作的英國工程師亨利·約瑟夫-勞德第一次在一塊碳化硅晶體里觀察到電致發光現象。他在一塊碳化硅晶體的兩個觸點之間施加了電壓,結果發現:在低電壓下,可以看到黃光;而在高電壓下,可以看到更多顏色的光,這種「電致發光」現象也奠定了LED被發明的物理基礎。
奧列格·羅塞夫
1927年,一向致力於研究半導體的俄國人奧列格·羅塞夫(Oleg Losev)發現第一個LED,但這個發現沒有找到任何商業應用。其研究工作當時在俄國德國和英國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經常被忽略。
魯賓·布朗斯坦
1955年,在美國無線電公司工作的魯賓·布朗斯坦(Rubin Braunstein)發現砷化鎵半導體會發射紅外線,可惜他和同伴們玩玩就算了,沒有去找商業應用。
詹姆斯·畢亞德和加理·皮特曼
1961年,美國人詹姆斯·畢亞德和加理·皮特曼(James R. Biard,Gary Pittman)發現,砷化鎵在加上電流時會發射紅外光,他們注冊了專利,次年這項發現就投入應用。
⑸ 請問專利號為CN200820116771.7是什麼
申請(專利)號:200820116771.7大中小
實用新型說明書 (6)頁 申 請 號: 200820116771.7 申 請 日: 2008.05.20
名 稱: 一種防漏氮碳化硅磚
公 開 (公告) 號: CN201193247 公開(公告)日: 2009.02.11
主 分 類 號: C25C3/08(2006.01)I 分案原申請號:
分 類 號: C25C3/08(2006.01)I
頒 證 日: 優 先 權:
申請(專利權)人: 黎政江
地 址: 531500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防震工作辦公室
發 明 (設計)人: 黎政江 國 際 申 請:
國 際 公 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 代理 機構: 代 理 人:
摘要
一種能防止貼在鋁電解槽內側的氮碳化硅磚和冷搗糊之間分離而出現縫隙的一種防漏氮碳化硅磚,它是在磚面上設置上槽和下槽兩組磚面槽,上槽開口向下,下槽開口向上。將冷搗糊加固在磚面上,由於磚面上有磚面槽,所以,冷搗糊與磚面之間增加了吻合部位,加大了兩者的吻合度,從而使氮碳化硅磚磚面與冷搗糊的接觸面之間不易分離造成縫隙,防止鋁水滲漏損壞電解槽下部的陰極。結構簡單,耐高溫。
⑹ 美國發明家有哪些
美國發明家有: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萊特兄弟、亞歷山大·貝爾、羅伯特·富爾頓、本傑明·富蘭克林等。
1、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參考資料:網路-愛迪生
參考資料:網路-萊特兄弟
參考資料:網路-亞歷山大·貝爾
參考資料:網路-羅伯特·富爾頓
參考資料:網路-本傑明·富蘭克林
⑺ 我自己發明了一種3D全息投影技術,低成本,材料是碳化硅,這種技術能賣多少錢
信息聯系我,比較感興趣。
⑻ 含碳化硅的工業硅如何測硅含量 求指導 在線等~!
的紀念日頭發干幾年太感人
⑼ 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院士獲得了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她與她的同事研製的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一種
(1)由題意「它比鋁還輕,比鋼還強,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溫、更抗氧化燒蝕」,可知這種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質有密度小(或硬度大、熔點高);涉及的化學性質有具有抗氧化性(或具有熱穩定性); (2)在空氣中,碳化硅能與熔融的氫氧化鈉反應:SiC+2NaOH+2O 2 ═Na 2 SiO 3 +X+H 2 O,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原子個數相同,則可計算其中X的化學式為CO 2 ;已知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價的原則,則可求Na 2 SiO 3 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 故答為: (1)密度小(或硬度大、熔點高);具有抗氧化性(或具有熱穩定性)(各填一個) (2)CO 2 ,+4 |
⑽ 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院士獲得了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她與她的同事研製的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一種
它比鋁還輕,是密度;比鋼還強是物質的硬度;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溫,是物質的熔點;更抗氧化腐蝕,是物質的氧化性,其中密度、硬度、熔點都是物理性質,氧化性是化學性質.
故答案為:
密度(或硬度或熔點);氧化性(或熱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