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性思維說課

創造性思維說課

發布時間:2021-09-22 18:32:27

❶ 怎麼講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教案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達爾文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生物學家,就是因為他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去野外搜集標本。愛迪生也是一樣,愛因斯坦、牛頓也是同樣,興趣是創新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新性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正如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所以,教師首先得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學習的磁石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巧設問題情境,駕馭語言技巧,將引人入勝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歌、言簡意賅的歇後語、饒有情趣的民謠、美妙動聽的音樂、啟迪智慧的謎語、幽默的漫畫等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新感覺、新發現、新體驗。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並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二、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過程實際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者課前要精心設計疑問,課中巧妙提出疑問。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激勵、誘導學生經過自己努力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他找到「又一村」後,得到的不僅是成功的快感,同時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陶行知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育要善於設疑,巧於設疑,於無題處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其標準是:能聯系實際,發人深思,給人啟迪;能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於學生分析、綜合、發散、聚合、觀察、想像等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鼓勵求異,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
學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異。凡事喜歡問個究竟。對此,教者絕不能壓抑而應引導和鼓勵,正如《學記》中所說:「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只有做到「弗牽」, 「弗抑」, 「弗達」,才能「和易以思」。由此得知:思維的求異往往是創造的開始。由於李四光對「中國貧油論」求異,於是才有了大慶油田的開發。伽利略由於對「上帝用六天時間創造世界」這一問題的求異,於是才有了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因此,在教學中要允許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無中生有」,「異想天開」和「胡思亂想」,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求異乃至辨證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求異,讓學生懂得不盲從,不滿足現狀,不滿足現成的方法,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懷疑、去超越、去創新、去做具有獨創精神的新型人才。
四、注重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鼓勵。」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利,鼓勵學生討論,質疑,爭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要形成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者要指導學法,改進教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著名教育學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展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是為了不教,進而向參與式教學過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客觀要求。近年來,盡管啟發式教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運用,但根本談不上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必須創建和實施更先進的參與式教學。主要做到:指導學法,改革教法,廣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學生不是被動聽講,而是主動動腦,動手,動口實際操作;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和校園人文環境;教學評價與檢測形式應多樣化,答案多元化,並鼓勵標新立異。在課堂教學中,教者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參與式教學的形式。例如: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課堂表演,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合作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發表獨到的見解、思想主張……只要教者認真投入,精心策劃,巧妙設計適合教學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參與式教學方案,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就一定會使學生在教學參與中不斷閃現出創新的火花。
綜上所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求我們教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開拓,敢於創新,才能收獲豐碩的成果。

❷ 教師招聘考試說課教案:美術說課要注意什麼

一、說教材 美術課的說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教材的地位、內容與作用;二是教學目標;三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教材的地位、內容與作用 這部分要說清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材的地位,二是教材的內容,三是教材的作用。 (1)教材的地位是指出說課內容是哪個版本哪個學段哪個單元的內容。 (2)教材的內容主要闡述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 (3)教材的作用主要闡述通過課程的學習能夠獲得的知識、技能、情感或是對後繼學習的影響、與其他單元或課題乃至其他學科的聯系等等。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美術的教學目標應為三維的,分別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表述的過程中,三維教學目標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相互結合在一起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依據為教材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 例1 《色彩心理》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後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並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採用Authorware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以審美之心感受生活。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色彩的心理效應;色彩聯想。 (2)教學難點:色彩的心理效應。 例2 《飛天》 《飛天》是人美版美術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屬於欣賞·評述領域。主要內容是向學生介紹祖國壁畫藝術的精品--飛天。向學生展示擁有飛天最多的佛教洞窟--敦煌莫高窟,分析莫高窟飛天的演變發展。發現飛天的美感和古代勞動人民如何運用流動的線條表現飛天飛行姿態的。這些飛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態各異,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能過欣賞、表現飛天的形象,有助於學生了解中國傳統造型藝術中的表現方法,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增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飛天藝術,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收集資料,討論、分析,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 (3)道德情感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優秀美術傳統。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飛天的藝術特點,掌握飛天基本的創作技法,並試著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2)教學難點: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二、說學情 學情就是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全面客觀的闡述學生已有的學業情況和已經掌握的方法,為優化教學設計提供參考。一般應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已有知識和經驗: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說出來,把打算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與經驗說清楚,有利於實現學生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解決教師「怎樣教」的問題。 2.學習方法和技巧:即說出學生從已有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方法轉化的切入口或途徑,說出學習新知識時應重點關注的方法,有助於解決「怎樣學」的問題。 3.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既要對班級中的班風、學風、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等方面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又要對班級中的特殊個體(如後進生、特長生)的個性特徵進行單獨分析,以整體把握班級群體和個體的實際發展水平,解決「合格+特長」的問題。 小學:絕大多數學生比較愛好學習美術,對教材知識的學習有濃厚興趣。小學生思維一般仍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基本掌握了空間關系、分類等能力,但還不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思維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育思想,依據本課的性質,我將採用啟發式引導教學法為主,充分運用多媒體、范圖等直觀教具,採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掌了解繪畫日記的結構特點,並學會×××。 小學一年級 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個轉折,入學之初學生會對學校的生活不適應。因此,為了幫助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衡過渡,並在心理、思想、行為上為小學學習生活做好基礎准備。做到以審美啟蒙教育為核心,培養美術學習興趣為重點,注重美術學習習慣的初步養成。在知識技能方面,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感知,能認識一些簡單的物和形,但思維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學需要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言語方面能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可以運用提問、啟發方式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他們在合作中學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和能力,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友愛」精神。此外,一年級的小學生好動好玩好熱鬧,天真自由。怎樣將他們的恰當地遷移到美術課堂學習中,讓每個孩子都能專心地學,活潑快樂地學,積極有效地學,並發現每個孩子寶貴的個性和創造力,首先需要通過與學生間的溝通、了解與交流,讓學生明確良好的美術學習行為規范,從而懂得如何有序有法有效地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 小學二年級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思想、品德處於初步形成期,還不夠成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有了一定的了解,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像、創造。 小學三年級 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非常高,學生動手創作能力較之一、二年級顯著增強,平時就有很多學生平時就愛畫畫,但受到右腦模式干擾較強,所以教師應繼續保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的繪畫方法指導,讓他們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美術更大的魅力。 小學四年級 該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並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並大膽地發揮想像,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對於立體造型的感知由於起步較晚,還稍有欠缺,尤其對物體的空間認識尚存在不足。四年級學生已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並學會使用各種繪畫工具,也能夠體驗不同表現手法的效果,懂得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去表現,具備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像力和創造精神。 小學五年級 學生美術知識掌握得較牢固。大部分學生學會了欣賞中外美術名作,建築藝術,民間年畫、傳統紋樣、木雕和中外面具藝術;前四年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進一步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做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進行簡單的創作;學習了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有目的的加以運用,初步學習了鉛筆淡彩的畫法;通過繪畫、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方法進行造型活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能結合各種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創作和應用設計,能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製作玩具;圍繞一定的主題,描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情感;能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大體特徵,用各種易於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小學六年級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的不斷發展,學生對美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六年級的學習興趣較之二、三年級明顯下降。他們更多的追求現實的、真實的東西,喜歡當前流行的「動漫」,並進行大量的臨摹。繪畫技巧上已初顯成熟,線條也十分流暢,但畫風呆板,表現欲下降,缺少童趣。 初中:隨著孩子們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逐步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發展,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學生的組織能力、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運用總結、歸納等方式教學。但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對生活的觀察感受不同,個體差異顯著,可通過實例演示,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初中一年級 初一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美術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繪畫中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也具備了一定的美術欣賞與分析作品的能力,但基礎仍比較差,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控能力。初中生思想比較積極,喜歡參加一些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對每一課、每一個單元都盡可能地設置有趣味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情導入,以趣啟智,注重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七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特別是對卡通畫,絕大多數同學都愛看、愛畫,這是有利條件。但學生的造型能力較弱,對待卡通畫中的內容分辨力不強,對卡通的本質特點不夠了解。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教學與活動聯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經歷「看卡通--說卡通--畫卡通」的教學過程,了解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對卡通藝術的欣賞能力,激發藝術想像力和創造潛力。 初中二年級 美術學習興趣較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部分學生的美術特長有所發展。 初中三年級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壓力,大部分對美術的學習熱情有所減弱,但因學習較緊張,也希望能夠通過美術課調節壓力。 高中:高中生身心各方面的發展趨於成熟,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言語理解與表達和動手操作能力等也有了高度發展。高中學生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高中教學不同於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一般很少出現,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而是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自身的興趣。藝術課不是高考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決定於教師。 三、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基本的教法和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目標導學法,這些方法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內容適當採用。美術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法、情境導入法、賞析評價法、嘗試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練習法、自評法、互評法、四步教學法(讀、議、練、評)等,以上方法在說的過程中應以幾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改將美術課型分為「綜合·探索」、「欣賞·評述」、「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各類課型的教學程序略有差異。 綜合探索:美術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領域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價值。如何將美術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美術課程標准中的「綜合·探索」這一學習領域,便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設定的。它分三個層次:①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②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③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綜合·探索課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教學活動,導入其它學科的知識,把美術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即保持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又增加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欣賞評述:「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美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它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作為非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對美術作品知識的了解堪稱貧乏,甚至是一個空白,很多學生對於基本的美術作品知識一無所知。學生對美術作品評述的語言也只停留在「很美」「很好」,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欣賞課教學特點和現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行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欣賞活動,培養他們對欣賞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以直觀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術作品的造型與色彩,鼓勵學生能用簡短的話語地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應用:「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和製作,傳遞和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課程標准要求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達到四個方面的目標。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第三,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第四,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設計應用課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對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探究學習培養的重要陣地。但教師若過分強調課堂結構,採用平淡導入--教師演示--學生製作--教師評價作品這種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只會照著老師的演示製作,抑制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造型表現:「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型樂趣的學習領域。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造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來實現的。在「造型·表現」教學過程中,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徵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一)綜合探索課教學程序 1、導入(明確教學任務) 2、講授新課 (1)知識學習 (2)探討方法 (3)創新設計 (4)完善提高 3、賞評拓展 (二)欣賞評述課教學程序 1、組織檢查 2、導入:利用圖片或視頻介紹與本科內容相關的知識。 3、講授新課 (1)設置問題,引領學生欣賞 (2)講解本課重難點 (3)分組討論:欣賞、對比相關作品 4、總結本課重難點 (三)設計應用課教學程序 1、教學准備 (1)教具 (2)學具 2、導入新課 (1)視頻、圖片、實物等。 (2)欣賞並討論名家作品表現方式的異同,體會主題與選材的關系,思考還可採用什麼製作方式。

❸ 說課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一)說課標

說課標就是要把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三維目標)作為本課題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從課程論的高度駕馭教材和指導教學設計。
說課標,要重點說明課程標准對有關課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操作等的原則性要求,從而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尋找到有力的依據。
說課標,可以結合到說教材中去進行。
(二)說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能否准確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駕馭教材,合乎實際地處理教材,科學合理地組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也是說課的首要環節。
說教材的要求有:
1.說清楚本節教材在本單元甚至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或知識結構體系。
2.說明如何依據教材內容(並結合課程標准和學生)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或任務。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3.說明如何精選教材內容,並合理地擴展或加深教材內容,即搞清各個知識點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
4.說明如何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5.說明教材處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討的問題。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轉換角色,基於這一轉變,說課者就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
面試中具體要說清兩大問題:
1.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的,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2.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四)說教法
說教法,應說出「怎麼教」的辦法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的根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2.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3.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4.要重點說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教學過程要求做到:
1.說出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即起始-過程-收束的內容安排。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必像根據教案給學生上課那樣講。
2.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准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3.重點說明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節、過渡銜接及時間安排。
4.說明如何針對課型特點及教學法要求,在不同教學階段師與生、教與學、講與練是怎樣協調統一的。
5.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模擬題,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
以上五個方面,只是為說課內容提供一個大致的范圍,並不意味著面試中說課都要面面俱到,逐項說來,應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陳述,該展開的內容充分地展開,該說透的道理盡量去說透,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❹ 小學美術說課稿

《大樹的故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間。包含面廣,可以從其中三個方面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內容空洞。引導學生對大樹的圖片展示、創作實踐、自編故事進行豐富聯想,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 、教學目標:
(1) 美育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2) 知識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的用自編故事、繪畫方式等去表達對大樹的情感。
(3)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 在本課中,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像和表現是重點
(2) 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課的難點。
4、 教具准備:課件、畫紙、畫筆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開始教師歌曲《好大一棵樹》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樹的故事,並且感受到樹的重要性,讓學生初步形成保護樹的意識。
(二)教師引導、賞析圖片。
我用課件展示繪畫中的大樹作品
(1) 欣賞繪畫中的大樹,讓學生知道大樹可以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去表現
(2) 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繪畫。
(三)討論交流,啟發思維。(2分鍾)
我提出:「那你們喜歡大樹嗎?喜歡大樹那些地方?一起說說,小朋友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樹葉、樹根、樹枝、、、、、、為下面的繪畫打基礎。
(四)創作實踐活動。(7分鍾)
學生體驗創作快感,其特點是讓學生選擇材料進行創作時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作能力,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五)課堂表演,自編故事。(7分鍾)
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大樹的故事,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此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學生作品(3分鍾)
欣賞同齡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造自信心,也讓學生賞析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八)課後拓展(1分鍾)
有關大樹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發揮想像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大樹。
板書設計:

大樹的故事
生長姿態 顏色 外型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了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四、說教法:
1、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樹的美,創造大樹的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力。我採用情境教學貫穿始終: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著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五、說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採用以下主要學法:
(1) 欣賞、聯想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初步認識人與大樹的關系
(2) 交流合作討論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讓學生仔細思考討論合作,然後隨意交流、發言,這樣的學法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民主、自由、開放的氣氛中成長。
(3) 表演法:學生用語言或動作,表現大樹的特徵。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六、小結: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受時空制約的,美術課教學同樣不應局限在40分鍾之內。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課後生活實踐中,在有意無意地積累著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本身對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閱讀全文

與創造性思維說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