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橫機誰發明的

橫機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22 11:19:54

⑴ 誰發明的縫紉機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製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

1790年,英國的聖托馬斯發明縫制靴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手搖縫紉機,這台縫紉機是用木材做機體,部分零件用金屬材料製造,它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台縫紉機。

1841年,法國的蒂莫尼埃設計和製造了實用的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1846年,美國的豪取得曲線鎖式線跡縫紉機專利,縫紉速度為300針/分,效率超過五名手工操作的縫紉師;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勝家獨立設計並製造出勝家縫紉機,縫紉速度為600針/分,並於1853年取得美國專利。此後,縫紉機便開始大量用於生產,並逐步增加了釘鈕扣、鎖鈕孔、加固、刺綉等功能。

1975年美國發明了微型計算機控制的家用多能縫紉機。專業性工業縫紉機發展更為廣泛,縫紉速度越來越高,如包縫機已達到1萬針/分。1979年,世界縫紉機的總產量達到15885000台,其中中國產量為5870000台,是世界上縫紉機產量最高的國家 。

縫紉機的分類方法很多,比較普遍的是按線跡和用途區分。縫紉機的線跡可歸納為鎖式線跡和鏈式線跡兩類。鎖式線跡最為常見,它由兩根縫線組成,像搓繩那樣相互交織起來,其交織點在縫料中間。從線跡的橫截面看,兩縫線像兩把鎖相互鎖住一樣,因而稱為鎖式線跡。這種線跡用在收縮率小的棉、毛織物或皮革等縫料,正面和反面形狀相同,如同一條虛線。線跡分布密實,縫紉的牢度一般超過手工縫紉。

鏈式線跡是由縫線的線環自連或互連而成,常用的有單線鏈式、雙線鏈式和三線包縫線跡。這種線跡的特點是線跡富有彈性,能隨縫料一起伸縮而不會崩斷縫線,適用於線制彈性織物的服裝或包縫容易鬆散的製品和衣坯等。

一般縫紉機都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

機頭是縫紉機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鉤線、挑線、送料四個機構和繞線、壓料、落牙等輔助機構組成,各機構的運動合理地配合,循環工作,把縫料縫合起來。

機座分為台板和機箱兩種形式。台板式機座的台板起著支承機頭的作用,縫紉操作時當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種式樣,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櫃式、寫字台式等。機箱式機座的機箱起著支承和貯藏機頭的作用,使縫紉機便於攜帶和保管。

縫紉機的傳動部分由機架、手搖器或電動機等部件構成。機架是機器的支柱,支承著台板和腳踏板。使用時操作者踩動腳踏板,通過曲柄帶動皮帶輪的旋轉,又通過皮帶帶動機頭旋轉。手搖器或電動機多數直接裝在機頭上。

縫紉機的附件包括機針、梭心、開刀、油壺等。

⑵ 誰發明了紡紗機

珍妮抄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襲斯發明的。

⑶ 旋翼機是由誰何時發明

竹蜻蜓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於晉朝(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書中。它利用"環劍"驅動螺旋槳軸, 從而通過旋翼的空氣動力實現垂直升空,演示了現代直升機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9卷寫道:「直升機是人類最早的飛行設想之一,多年來人們一直相信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是達·芬奇,但現在都知道,中國人比中世紀的歐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機玩具。」這種玩具於14世紀傳到歐洲。「英國航空之父」喬治·凱利(1773年-1857年)曾製造過幾個竹蜻蜓,用鍾表發條作為動力來驅動旋轉,飛行高度曾達27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直升機的發展史由幻想時期進入了探索時期。歐洲產業革命之後,機械工業迅速倔起,尤其是本世紀初汽車和輪船的發展,為飛行器准備了發動機和可供借鑒的螺旋槳。經過航空先驅者們勇敢而艱苦的創造和試驗,1903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製造的固定翼飛機飛行成功。在此期間,盡管在發展直升機方面,航空先驅們付出了相當的艱辛和努力,但由於直升機技術的復雜性和發動機性能不佳,它的成功飛行比飛機遲了30多年。旋翼
直升機旋翼運作說明20世紀初為直升機發展的探索期,多種試驗性機型相繼問世。試驗機方案的多樣性表明了探索階段的技術不成熟性。經過多年實踐,這些方案中只有縱列式和共軸雙旋翼式保留了下來,至今仍在應用。雙槳橫列式方案未在直升機家族中延續,但在傾轉旋翼飛機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俄國人尤利耶夫另闢捷徑,提出了利用尾槳來配平旋翼反扭矩的設計方案並於1912年製造出了試驗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式直升機成為至今最流行的形式。經過20世紀初的努力探索,為直升機發展積累了可貴的經驗並取得顯著進展,有多架試驗機實現了短暫的垂直升空和短距飛行,但離實用還有很大距離。飛機工業的發展,使航空發動機的性能迅速提高,為直升機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條件。旋翼技術的第一次突破,歸功於西班牙人Ciervao,他為了創造「不失速」的飛機以解決固定翼飛機的安全問題,採用自轉旋翼代替機翼,發明了自轉旋翼機。旋翼技術在自轉旋翼機上的成功應用和發展,為直升機的誕生提供了另一個重要條件。1907年8月,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製出一架全尺寸載人直升機,並在同年11月13日試飛成功。這架直升機被稱為「人類第一架直升機」。 1938年,年輕的德國人漢納賴奇駕駛一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6年,德國福克公司在對早期直升機進行多方面改進之後,公開展示了自己製造的FW-61直升機,1年後該機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從聖西高地起飛的法國憲兵救援直升機 1939年春,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機的全部設計工作,同年夏天製造出一架原型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構型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直升機構型。20世紀40年代,美國沃特-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一種2座輕型直升機R-4,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批量生產的直升機,也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海軍、海岸警衛隊和英國空軍、海軍使用的第一種軍用直升機。該機的公司編號為VS-316,VS-316A。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編號為R-4,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的編號為HNS-1,英國空軍將其命名為「食蚜虻 1」(Hoverfly 1),英國海軍將其命名為「牛虻」(Gadfly)。到30年代末期,在法國、德國、美國和前蘇聯都有直升機試飛成功,並迅速改進達到了能夠實用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需要,加速了這一進程,促使直升機發展由探索期進入實用期,直升機開始投入生產線生產。到二戰結束時,德國工廠已生產了30多架直升機,美國交付的 R5、R6直升機已達400多架。20世紀的後半期直升機進入航空實用期,直升機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數量迅速增加

⑷ 碾米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1905~1908年發明的】
1897年,日本從引自美國的恩格爾貝格脫殼機得到啟發,於1905~1908年先後發明橫式碾米機(摩擦式)和金剛砂碾米機(碾削式),提高了大米的精度。1956年噴風碾米機問世。上述 3種碾米機現已成為碾米的基本設備。

⑸ 國產電腦橫機的發展歷史

橫機發展歷史,如同汽車發展史一樣, 1.起初的手搖機就如同自行車,費時費力,效率差,需要人工量大。 好比 手搖機 自行車2.有人想到用電動代替手動,於是加針機,半自動就產生了,此時的半自動機,如同電動車。半自動橫機雖然加入了自動化元素,省力了,但不省人工,一般情況下還是一個人看一台。 好比 半自動 電動車3.為了滿足很多客戶用於做有難度花型的需求,於是一種一體式針板,無沉降片的簡易機型出現。這種機型能做某一些花型,但是,穩定性和編織效益一直都被世人詬病。 好比 簡易機 拖拉機4.我生產出穩定、高效、的電腦橫機,必須提高配置,增加零件的使用精度。慈順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設計出自己的全自動電腦橫機,該橫機性價比高,實用性強,好比是國產電腦橫機中的「桑塔納」。 好比 慈順電腦機 實用小轎車5.是否可以超越?這是所以國產機從業人員樂於討論的話題,但是否能夠超越,這是由國內工業水平決定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須努力呀。 好比 進口電腦橫機 進口高檔車

⑹ 飛機是誰發明的

美國的萊特兄弟 威爾伯·萊特生於 1867年,比奧維爾·萊特大 4歲。兄弟倆從小就對機械十分感興趣。他們的父親是基 督教兄弟聯合會的一位主教。一天,和藹的父親送給他們一支竹蜻蜓,只要擰緊上面 的橡皮筋,竹蜻蜓就會垂直地飛起來。萊特主教當時也許並沒意識到,正是這小小的 竹蜻蜓,激起了小哥倆的強烈好奇心,把飛行的種子播撒在兩顆幼小的心靈里。從此, 萊特兄弟開始研究使物體懸浮在空中的問題。 最初,他們仿製了幾支竹蜻蜓。當新的竹蜻蜓在空中飛起來時,他們高興極了。 可是,在製造尺寸大得多的飛行玩具時,卻怎麼也飛不起來。這是萊特兄弟飛行研究 中所遇到的第一次挫折。然而,他們並沒有退縮。相反,他們明白了,飛行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而是一個復雜的需要以大量知識為基礎才可能解決的難題。然而,飛上藍 天的夢想以及對飛行事業的好奇和無限熱愛,促使萊特兄弟下決心去啃發明飛機這塊 硬骨頭。 為了發明一種理想的飛行器,19世紀末,已有很多人進行過艱難的探索和深入的 研究,作了大量的實驗,消耗了大量財富。可是,包括電話發明者貝爾和發明大王愛 迪生等人的努力都失敗了。以至於許多科學家都悲觀地認為,不可能製造出一架能夠 載人的飛行器。人們的飛天夢似乎破滅了。然而,年輕氣盛的萊特兄弟卻對發明飛機 始終充滿著火一樣的熱情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他們開始廣泛閱讀有關飛行的書籍和鳥類飛行原理的論著。當時,有關載人飛行 的資料還十分貧乏。於是,威爾伯·萊特寫信向權威的斯密森學會求教。該學會的副 理事長臘斯本有感於他們執著的熱情,親自回信,並寄給他們一大批航空書籍。他們 還認真學習數學,勤奮鑽研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從19世紀80年代末開始, 他們曾進行了無數次的計算。萊特兄弟不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豐富系統的航 空理論知識,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飛行物——鳥類學習。憑著百折不撓的毅 力,他們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連幾個小時仔細觀察鷹在空中的飛行,研究和思 索它們起飛、升降和盤旋的情況。 經過不斷的刻苦自修,即使在開設了自行車修理鋪之後,萊特兄弟始終沒有中斷 發明飛機研製工作。雖然萊特兄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已經掌握了豐富的航空知識。 當年孩子氣的飛行興趣,已轉化為堅定的發明信念。被雄厚的知識武裝起來的萊特兄 弟更加堅信飛機的發明是可能的。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發明飛機的過程中,萊特兄弟的配合也是完美無缺的。哥 哥威爾伯勤勤懇懇,扎扎實實,擁有工程師的細致和謹慎;弟弟奧維爾則富有藝術家 的豐富想像力,敢於不斷地創新。兩顆如此智慧的大腦相互補充,密切配合,正如威 爾伯所說:「奧維爾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簡直是共同思維,就和一個 人一樣。」還有什麼人間奇跡創造不出來呢? 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萊特兄弟認為製造飛機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開始自己動 手製造飛行器。作為普通的自行車修理工人,他們製造飛機是無法得到別人資助的。 然而,已經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一項偉大事業中的萊特兄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 的目標。他們決定用做自行車生意賺來的錢來進行飛機的製造工作。這是怎樣的一種 對事業的投入和執著啊! 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之後,萊特兄弟決定從滑翔飛行實驗入手。1897年, 他們首次製造了一架精巧的雙翼飛機。在觀察飛機在空氣中改變方向的情況過程中, 他們發現,只要用與拉線相連的小棍加以調節,使翼梢保持不同的迎風角度,就能控 制飛機的航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它對萊特兄弟日後的成功影響極大。 從1900年到1902年,他們先後製造了 3架滑翔機,在多風而人煙稀少的基蒂霍克 反復進行了大約上千次飛行。他們有時從山坡向下滑翔,有時臨風升入空中。每次都 詳細記錄下飛機在各種情況下的升力、阻力、速度等數據,並且根據飛行情況,不斷 改進橫向和縱向操縱裝置。在這期間,他們的滑翔機多次飛行過1000米以上的距離。 這在當時是十分難得的。 萊特兄弟還十分注意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1901年,他們在家鄉岱敦市的自行車 修理鋪內建造了一個小型風洞,對幾千種機翼模型進行了動力和拉力試驗。同時,還 自行設計和製造出測量升力和阻力的儀器。就在這千百次的平淡而枯燥的重復實驗中, 萊特兄弟的飛行器得到了不斷改進,飛行性能越來越優良。 在製造試飛滑翔機的過程中,萊特兄弟也多次虛心地向奧塔維·沙努力提請教。 這位年近古稀的滑翔機權威一直熱情地支持這兩個飛機研製活動的後行晚輩。不僅提 出過許多有益的建議,而且多次親自看望和鼓勵他們,使萊特兄弟受益非淺。 正是靠著這種一絲不苟、嚴謹求實、不斷鑽研的刻苦精神,萊特兄弟不僅迅速掌 握了當時的飛行器製造技術,而且在許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突破。到1903年夏季,萊 特兄弟開始著手製造那架著名的「飛人號」雙翼機。准備進行人類航空史上第一次動 力飛行實驗。本來,他們曾寫信求助於當時最有名的汽車製造商,希望能得到一台 8 馬力的發動機。但是當時一般人認為用發動機控制飛行器的飛行是不可能的,因此, 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冒險製造航空發動機。倔強的萊特兄弟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們自己 動手製造了一台12馬力的活塞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遠比當時的蒸汽發動機更為先進。 飛機的另一關鍵部件——螺旋槳的製造也十分困難。當時沒有現成的理論模式,萊特 兄弟也是從頭摸索,以其傑出的才能和高超的技藝,成功地製造出一台當時最好的木 制螺旋槳,與發動機一起安裝在飛人號飛機上。 當年 9月,「飛人號」的部件被運到基蒂霍克,經過就地組裝, 1903年12月17日清晨,美國北卡羅萊納的基蒂霍克村還在沉睡。來自大西洋和阿 爾貝瑪爾海灣的強有力的海風在這個不為人知的小漁村中肆意迴旋,不時發出陣陣尖 厲的叫聲。就在這奇寒的早晨,離村外不遠,空曠的沙灘上靜靜地停放著一件又高又 長,帶著巨大雙翼的怪傢伙。遠遠望去,彷彿是一隻展翅欲飛的巨鳥,昂首屹立於凜 冽的寒風中。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它的發明者是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 維爾·萊特兄弟。這架飛機有一個動聽的名字——「飛人號」。 揭開蒙在彎曲雙翼上的薄薄的平紋細布,可以發現,它的機身骨架和機翼全部是 用又輕又結實的樅木和桉木製成的,並配有樅木製的螺旋槳。這架長6.5米,翼展12. 3 米的飛機被安裝在一輛特製的雙軌滑車上,車上伸出一根橫桿,機翼底下的兩個滑 撬就停放在橫桿的兩端。 9 點多鍾,精力充沛的萊特兄弟來到試飛場地,細心地做著准備工作。經過緊張 而謹慎的調整之後,10點半鍾,引擎開動了,兩個木製螺旋槳轉動起來。32歲的弟弟 奧維爾·萊特充滿信心地登上了「飛人號」。只見他俯卧在下翼的一副搖籃型的操縱 裝置上,這樣,除了可以用手操縱發動機的截流活門和升降舵操縱桿,控制機頭和機 尾的升降運動外,他還可以利用身體的移動來操縱機翼和尾舵。5 分鍾後,奧維爾解 開了制動纜繩,「飛人號」開始緩慢地一搖一晃地向前移動,很快就加快了速度。突然,奧維爾有力地拉動了升降舵的操縱桿,在螺旋槳產生的強大推動的作用下,「飛 人號」立刻飛了起來。雖然飛得很不平穩,甚至有點跌跌撞撞,但是「飛人號」仍然 在空中飛行了36米。12秒後,才落在沙灘上。奧維爾跳下飛機,同奔跑過來的威爾伯 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為飛行的成功激動不已。接著,他們又輪換著進行了三次飛行。 在當天的最後一次飛行中,威爾伯在30公里的風速下,用59秒飛行了260多米。 「飛人號」的飛行是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⑺ 排灌機是誰發明的:一、:一一

乘法豎式的的發明者據稱是印度人婆羅摩笈多。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從小學就開始使用的+、-、×、÷四種法則符號,簡稱四則.使用雖普通,多不知道其由來. 一(減)的符號,是船員使用桶中的水時,為表示當天用水的份量,而以橫線做的記號,藉以表示減少水量,後來減法便以「-」作為減法符號.

⑻ 縫紉機是誰發明

遠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已經懂得使用針和線縫制衣服了?此後人們一直用專手工縫制衣服,直至18世紀末縫紉屬機才出現?

最早用機器代替手工縫紉的是英國人遜德,他在1790年製造了第一台供縫紉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這時世界上就出現了「縫紉機」這個名稱?

縫紉機

⑼ 碾米機器誰發明的

1897年,日本從引自美國的恩格爾貝格脫殼機得到啟發,於1905~1908年先後發明橫式碾米機(摩擦式)和金剛砂碾米機(碾削式),提高了大米的精度。1956年噴風碾米機問世。上述 3種碾米機現已成為碾米的基本設備。

⑽ 珍妮紡織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764年,木匠哈格里夫斯為了增加收入,在家中還兼作紡紗織布。那時織布用的飛梭剛發明不久,紡紗與織布之問的生產平衡被打破了,出現了「棉紡飢荒」。一天,哈格里夫斯偶然發現家中的紡車被妻子無意中碰翻了,原來橫著的紡錘豎直起來,卻仍然在轉動著,哈格里夫斯從這意外的發現中受到了啟發,他試著將紡錘改為豎裝,並將一個紡錘改為7個、8個,後來又增加到18個。於是世界上第一台紡紗機問世了。並取名為「珍妮紡織機」。

閱讀全文

與橫機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