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鼓,是古老的打擊樂器,它的由來是什麼
象腳鼓。傣、佤、景頗、德昂、布郎、拉祜、哈尼等民族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用樹干或幾塊木料拼粘製作,大象腳鼓一般長度為130至160厘米。上端呈杯形,鼓面蒙牛皮、羊皮、馬皮或鹿皮,中腰細長。
其中,疙瘩鑼、馬鑼是山西民間特有的樂器。 鐃鈸類:山西常用的有大鐃、小鐃、大鈸、小鈸、小鑔、水鑔、水鑔鉸子等,還有和小鑔類似的碰鈴。
梆板類:山西常用的有拍板、竹板、簡板、四塊瓦、蓮花落、梆子、木魚等。其中,四塊瓦是「二人台」、離石彈唱和道情音樂中的特有樂器。
『貳』 我國樂器發明的時間很早。古時候所說的「八音」不是指八種樂器,而是泛指用( )八種材料做成的樂器。
我國古代樂器發明的時間很早,古時候所說的『八音』,不是指八種音樂,而是泛指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
琵琶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屬於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2)鑔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宋代稱「嵇琴」。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叄』 誰發明架子鼓
爵士波·布朗發明了架子鼓。
架子鼓起源於美國,它是一套以鼓為主的組合性打擊樂器,由一人演奏,始時專為爵士樂伴奏。「爵士」二字,並非指英國皇室的勛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名字,全名為爵士波·布朗。
早期的爵士樂是美國下層黑人們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當這位著名的黑人樂手演奏時,人們常常興奮的高呼「爵士,再來一個!」後來,這種音樂就因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習慣上稱做「爵士樂」了。
爵士鼓從外觀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掛著很多鼓,鼓手演奏起來十分神氣、顯眼,抑揚頓挫的立體鼓點鏗鏘動聽。在中國,人們就按它的外型而習慣叫它「架子鼓」,架子鼓的演奏俗稱「打架子鼓」。
(3)鑔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或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Crash Cymbal)、一個節奏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
當然有時因演奏需要會增設一些如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鍾、音樹,不管增設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槌有木製的鼓棒,由鋼絲製成的鼓刷,由一捆細木條捆成的束棒等。
參考資料:網路——架子鼓
『肆』 架子鼓手之父是誰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或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Crash Cymbal)、一個節奏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當然有時因演奏需要會增設一些如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鍾、音樹,不管增設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槌有木製的鼓棒,由鋼絲製成的鼓刷,由一捆細木條捆成的束棒等。
架子鼓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鑔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鑔。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默契的合作狀態。
通常來說,架子鼓常與其他樂器共同演奏,但架子鼓亦可以獨奏。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0-1971)於芝加哥製作了首批全是黑人樂手的爵士樂唱片,並灌制了音樂史上最有革命性的爵士小號唱片。
他的作品數量眾多,被許多電影配樂採用,人稱「爵士樂之父」。
美國杜克·艾琳頓曾這樣稱贊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如果有人是爵士大師的話,那他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是爵士音樂的縮影,而且永遠都是。
『伍』 架子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雛形應該是中國,鼓和鑔的組合體在唐朝就出現了,後被傳到中亞再到歐洲再到美國,由爵士樂發揚光大。
『陸』 誰能告訴我什麼叫中國鑔
China(中國鑔):來源於中國的鏘。它現在依舊保留著原始的鏘上面用手捏住的圓形鑔頭。在中國這個鑔片的使用方法是:雙手各持一個鑔頭,互相敲擊。在鏘傳到西方後,誕生了這種改良的China鑔片。它的音色很特殊,保留了一些原始的中國味。它的保准尺寸是18英寸。 http://www.mingwumusic.com/cpup/200611885823.jpg
『柒』 架子鼓是怎麼發明的
原最佳答案是錯誤的,是無中生有的杜撰,美國音樂史上沒有這說法。
作為歷史極短、對自己文化敝帚自珍的美國人,音樂史這個事可不能馬虎。有大量官方和民間機構個人都做過研究和考證。
正確結論是:它是美國人發明的,是美國的民族樂器,叫做drumset。「套鼓」是正式的翻譯。它是多元文化的產物,世界各國移民把自己的民族樂器帶到美國,套鼓裡的小軍鼓來自瑞士,底鼓來自法國,嗵嗵鼓(tom鼓,就是中國堂鼓,連名字都沒改)和反鑔(所以反鑔今天還叫china)來自中國,crash鑔和ride鑔來自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牛鈴和梆子來自拉丁美洲,美國音樂家和樂器生產廠將它們放在一起,然後新發明了踩鑔、踩鑔踏板、底鼓踩槌、底鼓踏板,最後組合而成的。
美國文化歷史上從來沒有(jazz drum)爵士鼓這個叫法,更不叫架子鼓,這倆名字都是早期中國底層沒文化的市民和商人自己起的。另一種說法是日本人傳進來的,當時的日本人也很low,以為美國人只懂玩爵士樂,他們的民族鼓想當然叫爵士鼓。
jazz是樂手名字的說法更是胡說八道子虛烏有。美國官方《歷史俚語大辭典》明確記載jazz這個詞第一次成為音樂名詞,是在1915年的《芝加哥論壇報》上,第二年流傳到新奧爾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種樂器不叫「爵士鼓「,因為在1915年以前,踩鑔和底鼓踩錘都已經發明好了,套鼓早已經成型了,樂手已經普遍管它叫trapdrum,不可能等芝加哥論壇報給它命名。
『捌』 我國樂器發明很早。故時所說的八音,不是指八種音樂,而是泛指用()......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
我國樂器發明很早。故時所說的八音,不是指八種音樂,而是泛指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
『玖』 鈸是誰發明的
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公認是發源於黃河流域的。而自從上古黃帝與蚩尤戰於巨鹿之野開始,也就同時開始了中華各民族的融合過程。戰爭-和平—戰爭-和平的交替(所謂「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帶來的,是中華民族越來越發展、越來越龐大的進程。
樂器,作為音樂文化的載體,當然也會伴隨著民族的發展和融合而發展和融合。大概從戰國時代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融合過程(秦本來就是西方的少數民族國家,它倒是屬於黃河流域的;而北方的燕、南方的楚、東方的吳越……都不是黃河流域的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流行的各種樂器現在恐怕都應該算是「我們漢族的民族樂器」了吧?
在中國的古代樂器中,除了「水火」沒有成為樂器(現在有了音樂噴泉,似乎「水」也已經進入了樂器行列),金、木(竹)、土(玉)、絲、革都是樂器的製造原料。而且那些樂器應該都可以算是「我們漢族的民族樂器」的。簡單羅列一下,例如:
金:鍾、鑼、鈸……
木(竹):笛、簫、笙、竽、梆……
土(玉):塤、罄……
絲:琴、箏……
革(角):鼓、角……
如果把漢末到隋唐之間的第二次中華民族大融合期間形成的樂器也算作「我們漢族的民族樂器」的話,那可就多多了。包括琵琶、胡琴、揚琴、箜篌、橫笛、嗩吶、木魚、鼙鼓……
注意看一看,就會發現:上面的「第一批」樂器,其名稱往往都是用一個漢字來稱謂的;而上面的「第二批」樂器,其名稱就都是兩個字的了。這些「兩個字的樂器」雖然應該都是從周邊民族流傳進來又經過「漢化」改造而形成的,但其始祖的那些民族,要麼連整個民族都已經融合到漢族裡了,要麼那個民族已經不再能作為那種樂器的代表民族了。所以稱這些樂器為「漢族樂器」也已經沒有什麼不妥。
而再在其後,才有了用三個以上的漢字來稱呼的樂器諸如什麼「馬頭琴」、「冬不拉」……這些則肯定不能被認定為什麼「漢族樂器」的啦
『拾』 我們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樂器有哪些
金類:主要是鍾,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敲擊鍾的正鼓部和側鼓部可發兩個頻率音,這兩個音,一般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還有磬、錞於、勾鑃,基本上都是鍾的變形。
石類:各種磬,質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異。磬架用銅鑄成,呈單面雙層結構,橫梁為圓管狀。立柱和底座作怪獸狀,龍頭、鶴頸、鳥身、鱉足。造型奇特,製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兩層懸掛,每層又分為兩組,一組為六件,以四、五度關系排列;一組為十件,相鄰兩磬為二、三、四度關系。它們是按不同的律(調)組合的。
絲類:各種弦樂器,因為古時候的弦都是用絲作的。有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竹製吹奏樂器,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匏時葫蘆類的植物果實,用匏作的樂器主要是笙。
土類:就是陶制樂器,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主要是各種鼓,以懸鼓和建鼓為主。
木類: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各種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制呈伏虎狀,虎背上有鋸齒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數根莖的竹筒,逆刮其鋸齒發音,作樂曲的終結。用於歷代宮廷雅樂。柷是古代打擊樂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表示樂曲即將起始。用於歷代宮廷雅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