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雄人物怎樣創造歷史
在創造歷史問題上,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時勢造英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英雄造時勢,人民群眾是自然數後面的無數個零,沒有1,再多的零還等於零。因此歷史是英雄人物創造的。英雄人物的行為觀念、性格愛好,包括發生在英雄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都會對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筆者以為,時勢造英雄或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與英雄造時勢或英雄人物創造歷史的觀點,是並行不悖的。問題只在於,歷史唯物論所說的歷史事實,同英雄人物創造歷史觀點中人們所謂的歷史事實,指稱的不是同一個內容。讓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看一看二者的區別: 歷史進程的制度決定與個人決定 布希父子在兩次海灣戰爭中,一次捍衛他國主權,一次消滅恐怖元兇,都贏得了改變世界歷史的巨大影響,他們二人也因此成為創造當代歷史的英雄人物。在唯物史觀看來,布希父子的歷史創造活動從社會發展總體角度而言,依然是一定物質條件的產物。也就是說,海灣戰爭及其歷史後果,並不完全是他們自主選擇的結果,而是時勢造就的。因為,在這兩大歷史事件中,雖然作為總統的布希父子,其個人意志和行為選擇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美國總統的制度性權力,國際政治力量的實際格局,9·11後特殊的國際國內環境,確切的說,一、美國總統體制賦予布希父子特殊的權力地位;二、美國在國際政治活動中占據的主導與支配地位;三、美國民眾的政治意願及參眾兩院態度觀念的變化。四、當然,還有薩達姆發動入侵科威特的戰爭、本·拉登策劃9·11恐怖襲擊,所造成的那種令人憤慨的特殊國際國內輿論環境等等,這一切條件作為兩次創造歷史活動中起基礎和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布希父子不能選擇和改變的。 但是,在具體的歷史事實研究者看來,或者說在英雄創造歷史觀點持有者看來,既定的體制條件和社會時勢,只能說明布希父子有可能、有能力、有權力創造這樣的歷史,選擇這樣的歷史行為。但選不選擇、採取不採取直接出兵的戰爭手段,或者如何採取,戰爭決策能否獲得國會的批准,戰爭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後果如何,等等這些方面,都是布希父子可以自主選擇的。或者說,這兩大歷史活動的許多具體表現(如是否發動戰爭,何時發動戰爭、以怎樣的方式發動戰爭,如何控制國內外的局面,戰爭能否達到目的,付出的代價是否巨大,能不能取得勝利,並有效解決戰後一系列的問題等等,即平常人們所謂歷史的具體內容事實方面),都是布希父子自主選擇的產物,是他們歷史創造活動的結果。不是時勢能夠事先決定的,也不是時勢必然帶來的。 馬恩所謂並非英雄創造歷史,而是歷史創造英雄。指的是:產生英雄、實現重大歷史功績的制度條件、社會環境或者說大的變化趨勢,不是英雄人物所能創造和改變的。而是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佔主導地位的經濟社會關系及其運動帶來的。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美國總統這個權力體制,沒有國際政治目前存在的單極化格局,沒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9·11襲擊造成的國際輿論和人心向背的變化,發動兩場海灣戰爭,並創造出相關奇跡的布希父子的歷史活動就不可能進行,更不可能成功。 實際上,人們說馬拉多那創造足球運動的歷史奇跡,喬丹創造了籃球運動的歷史奇跡的時候,人們說鄧小平創造了改革後中國政治經濟發展歷史奇跡的時候,並沒有否認也沒有忘記,如果沒有現代足球、籃球運動規則及其競賽體制,如果不是既有的政治權力地位,如果不是10年文革積累的大量矛盾問題所帶來的民眾渴望改革的社會環境,上述歷史奇跡就不會發生。只是,人們把這些基礎性的條件和環境視為不言而喻的前提,忽略不提罷了。人們從不要求歷史活動者創造出超越制度條件的奇跡,這一點,從人們不要求拳王阿里創造足球運動的奇跡,不要求郭鳳蓮創造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奇跡中,可以看出來。 人們所以說上述英雄人物創造了的歷史,是因為,同是足球或者籃球運動員,張三、李四、王二,沒有取得類似馬納多那、喬丹那樣的業績,沒有做出那樣大的歷史貢獻,而馬、喬做到了。同是處於中國或蘇聯這樣的國家最高政治權力地位,面臨近乎相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華國鋒、毛澤東、戈爾巴喬夫沒有做出的選擇,沒有實現的影響,沒有成就的功績,鄧小平做出了,實現了、成就了。 時勢造英雄的觀點還認為,在當時巴黎那種各類矛盾交織、社會秩序混亂,無政府狀態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下,法國沒有拿破崙,歷史也會或早或遲或好或壞的創造出一個拿破崙式的人物,充當法國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充當建立法國經濟政治新秩序的領袖人物。20年代的中國,在群雄割據、軍閥混戰、民眾盼望秩序和統一的社會環境下,世界上沒有蔣介石,歷史也會或早或晚、或好或壞的創造出一個蔣介石式的鐵腕人物,實現中國社會政治權力統一,完成建立正常社會政治經濟秩序的歷史任務。國內外歷史經驗表明,每當歷史需要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總會出現。 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在20年代那樣的歷史環境下,或者說在當時那樣的社會制度條件下,非蔣式的人物不可能取得政治領域的成功。不可能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競爭中勝出,不可能成為控制中國政治軍事力量的領袖人物。甚至可能連自己的生命都難以保證。這可以從沒有武裝力量作基礎的政黨、政治集團以及社會名流鼓吹政治經濟改革的一次次失敗中看出來,也可以從宋教仁、廖仲愷等著名政治領導人在政治上處於強勢地位情況下卻遭暗殺的事例中得到證明。 人們所謂英雄創造歷史,不是說英雄人物可以創造和改變佔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或基本社會制度,而是指的英雄人物在既定的社會制度下做出了該制度所允許的最好成績、最高成就。例如,不是說喬丹可以創造和改變籃球競賽規則,馬納多那可以改變足球運動規則;也不是說布希創造了總統權力體制或鄧小平創造了民主集中制的體制。不是指的英雄人物可以改變既定或現存的社會物質基礎條件(布希不能改變新經濟普遍發展的現實,不能改變當今世界擁有原子武器這個現實;鄧小平不能改變中國擁有12億人口並且在不斷增長的現實,不能改變手工勞動依然是不少中國農村基本生產條件這樣的生產力狀況),而是指的,在既定籃球運動規則條件下,喬丹創造了超出常人的運動成績;在既定的政治體制規則下,在既定的社會物質條件下,布希改變了全球民主政治發展的面貌,改變了國際反恐怖斗爭的形勢,從一定意義上說改變了伊拉克人的命運;鄧小平改變了中國沿襲幾十年的人民公社體制,改變了中國幾十年來糧食短缺的面貌;他的政治努力,使中國由一個封閉社會變成了一個相當程度的開放社會,他創造了和平移交政治權力與廢除事實上的最高國家領導人終身制等一系列歷史奇跡。 還可以換一種說法來做比喻:隨著物質技術條件的變化與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這一大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此點具有歷史必然性。但是,信息時代早一點或晚一點到來,以怎樣的方式的到來,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和影響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這一點,卻不是新經濟運行體制和現代物質技術條件可以事先決定的。它是從事歷史活動的人們創造與選擇的產物。 信息時代的必然到來,決定了歷史早晚總要創造出一個或幾個引領這一時代的英雄人物。不論這個人是比爾·蓋茲還是別的什麼人。現實中,比爾·蓋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這樣一個創造信息時代歷史的英雄人物。就信息時代具體的歷史事實而言,蓋茲做出的發明創造與技術選擇乃至商業選擇,成為影響和決定歷史進程的重要因素。同樣,隨著全球經濟政治一體化的到來,隨著市場經濟成為我們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隨著通信傳播手段的革命性變化,隨著愈來愈多的年輕一代成為有知識的人,中國社會的日益開放、日益自由化和民主化,就是一個必然要到來的歷史時代。這一點,由特定的物質經濟基礎(或者說時勢)決定,是任何個人或者集團都不能阻擋和改變的。但是,自由民主新時代早一點晚一點到來,以怎樣的形式到來,誰將成為引領這一時代進步發展的英雄人物,誰將成為創造民主自由歷史奇跡的人,這些具體方面的歷史事實,是現實的中國人自主選擇和努力追求的產物,不是時勢可以事先決定和安排的。
❷ 歷史到底是誰創造的:人民還是英雄
主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主觀唯心主義者把歷史的發展看作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和帝王將相的意志﹑品格﹑才能決定的﹐認為人民群眾不過是消極﹑被動的「惰性物質」﹐是少數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隨者。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梁啟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他看來﹐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英國的T.卡萊爾(1795~1881)認為﹕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這些偉人的歷史真正構成了全部世界歷史的靈魂」。英雄史觀在德國哲學中有著深厚的基礎﹐19世紀德國青年黑格爾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頭腦」的個人看作是歷史的創造者﹐如鮑威爾﹐B.就說﹐「批判」是絕對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們那裡﹐「改造社會的事業被歸結為批判的批判的大腦活動」。他們認為﹐只要少數傑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歷史馬上就會改觀。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德國產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學。尼采認為「超人」是歷史的主宰者﹐沒有「超人」就沒有歷史﹐而人民群眾則是「奴隸」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實現其意志的工具。這種哲學後來成了法西斯主義獨裁政治的思想武器。客觀唯心主義英雄史觀某些客觀唯心主義者的歷史觀也帶有英雄史觀的色彩﹐黑格爾﹐G.W.F.雖然認為﹐歷史不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結果﹐而是由某種客觀精神決定的﹐但他又認為偉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崙(1769~1821)稱為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認為這些偉大人物是為了滿足世界精神對於發現自己﹑實現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創造歷史的。他雖然看到沒有人民群眾﹐即「進行再生產的個人」﹐社會生活不能繼續下去﹔但他又認為﹐群眾只是一群無定形的東西﹐他們的行動完全是自發的﹑無理性的﹑野蠻的﹑恐怖的﹐而偉大人物的優越性就在於他能知道和表述絕對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幟下﹐他就是人們的上帝。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提出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但是他們所說的社會環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這樣﹐社會的發展仍然決定於少數具有思維理性的立法者﹐即開明君主一類的「偉大天才」人物。存在的根源英雄史觀在社會歷史發展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會的﹑階級的和認識的根源﹐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和智慧總是集中地體現在他們的代表者──領袖人物的活動中﹐並在領袖人物的領導下從事歷史的創造活動。當人們看不清隱藏在領袖人物行為的動機背後的﹑推動一個民族或階級行動起來的物質動因時﹐他們就會把個人看作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在剝削制度下﹐少數統治者憑藉權勢和所能支配的物質力量﹐可以在歷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記﹐而創造歷史的勞動群眾則處於受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他們創造歷史的能力和作用的發揮﹐受到極大的壓抑和限制﹐他們作出的貢獻往往被湮沒﹐有的成果則為統治階級所竊取。剝削階級的思想家出於階級的偏見﹐總是把歷史說成是帝王將相創造的﹐極力貶低人民群眾的作用﹐以此欺騙和蒙蔽人民群眾﹐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與唯物史觀的區別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觀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是否承認個別傑出人物的作用﹐而在於如何回答誰是歷史發展中的決定力量。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和個別人物的關系﹐使被顛倒了的歷史重新顛倒了過來。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英雄史觀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斷出現﹐如存在主義主張少數領袖人物所體現的神秘化了的個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歷史發展的支配力量﹐認為「負責的個人是社會變化的先鋒」。
❸ 為什麼英雄人物不是創造歷史的主要人物求答案
找篇文章你看看: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還是英雄人物創造歷史。
這件事應該早有定論,或者說早就討論得非常透徹詳盡了,老師重提出來作為討論題目,目的並不是想要個最終的,成型的結果,也許是在於他想要從當代大學生身上找到一種普遍的歷史觀,即當代大學生在西方文化沖擊下的結合中國的特色的歷史觀,無論觀點如何,只要能說理有據,讓人三分點頭便是勝利。
但說到底,還是要拿出觀點。
我的觀點是: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因為英雄也是人民的一部分,或者說來自人民。英雄人物的歷史功績在於在恰當的歷史時期憑借個人的才華和努力做出了極大的推動歷史進步的貢獻。
這里的觀點是把英雄人物和人民群眾劃為一類,同根同源的,但即便是從反對者的角度出發,也講得通。反對的觀點是,人民群眾所做的工作是將人類歷史保持在一個水平上,也就是常說的無建設性重復勞動,而英雄人物才是推進歷史進程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或決定力量。
乍看有一定道理,但細細揣摩就謬誤百出。
首先,所謂英雄人物,他們出生在人民群眾之中,由普通的父母養育,接受大家都接受的教育,吸取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科技精華,而這些使其後來成為英雄的東西都是人民群眾在長久的歷史時期中總結積累的,是人民群眾的創造。英雄人物只是憑借其天生的優異才智和後天的勤奮努力,比別人更多地吸取了這些人類精華。而所謂的恰當的歷史時刻,也無一例外是人民群眾所集體造就的,與其說他們成為了時代的背景使英雄人物凸現出來,倒不如說人民群眾哺育了一個更為優秀的分子並將其推到時代的前沿以完成歷史使命。
其次,說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只是在於將人類歷史保持在一個水平上,這是完全不對的,在這長久的時代之中,人民群眾所作的實際是在積累生產生活經驗,以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做足准備,這是符合量變向質變轉化的規律的,而英雄人物所作的其實是質變的反映,是在量變反應發生足夠的情況下必定發生的事情,而英雄的出現只不過是使這個時刻早到來了幾年,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他,照樣會有人完成這一使命。
最後,縱觀人類歷史,沒有一個英雄人物是孤軍奮戰的,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有幫手,拿破崙需要的是軍隊,居里夫人需要的是居里先生,喬丹需要的是皮蓬,總之,他不可能單憑借一個人的力量擺平所有事情,退一步講,他即便是像神一樣的人,也總要吃東西吧,要住房子吧,而這些無不是普普通通的人民群眾所創造的。
❹ 對歷史人物的再創造是指
是錯誤 希望對你有幫助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理由如下: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 ②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 ④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總之,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錯誤。
❺ 人民群眾和歷史人物共同創造歷史。
歷史不是誰創造的,是本然存在的。
❻ 創造歷史的十大風雲人物你覺得都有誰
對現代世界只有2人,馬克思和羅斯福。
❼ 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是否正確
是錯誤的,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
原因: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這是由於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
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
(7)創造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大民族精神的根基在人民,是人民精神的凝練;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脈在中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精神的匯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用唯物史觀考察中國歷史,就會得出中國歷史是由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人民是中國歷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結論。
中國人民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中華民族的統一、中華疆域的開拓、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歷史的輝煌,根本上是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產物。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造紙術、火葯、印刷術、指南針等偉大科技成果,是中國人民依靠不斷創新作出的文明貢獻。
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當性不容顛覆。在紛紛擾擾的錯誤言論亂象之下,要保持清醒頭腦,不應讓虛無主義擾亂我們的頭腦,而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用正確的歷史觀看待英雄人物,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注歷史的精神坐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看待英雄人物要有正確歷史觀
❽ 偉大人物和群眾共同創造歷史
是錯誤 希望對你有幫助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理由如下:專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屬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 ②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 ④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總之,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錯誤。
❾ 是歷史人物創造歷史還是歷史造就人物
強者創造歷史 如李世民
弱者被歷史造就 如張無忌
Ps:此處強者弱者是相較個性及能力而言,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都是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