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創造性學習
創造性學習方法
構成人的創造力的因素很多,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又可分為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所謂擴散思維,就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來的知識圈的束縛的一種思維方法,主要是指想像、推測的過程。所謂集中思維,就是對各種創造性設想進行分析、整理,最後再依據價值觀進行判斷的一種思維方法。主要是指分析綜合,實行正確評價的過程。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只不過對一般人來說,較習慣於集中思維,而忽略擴散思維的重要性,總想尋求唯一正確的答案。所以,要進行創造性學習,必須十分強調擴散思維的能力培養,在學習中,把「求同」與「求異」統一起來,辯證的對待「同」與「異」,把在學習中能發現和提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和創造,作為創造性學習所追求的目標。把創造性作為學習的重要目標,創造和學習交織在一起,創造需要深入的學習,深入的學習需要創造性學習方法。據文獻記載;現在已有幾百種創造技法應用於世界各國。大學生應該學習、研究這些使人聰明的辦法,有針對性地應用到學習中,進行創造性學習。
(一)探源索隱
學習中,從事物的聯系中思考。追索偶然發現的起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探源索隱,追尋導致前人發現與發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從尋找事物的各種原因中,探索創新的思維方式,激發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智商高的同學,對探源索隱的方法是有濃厚興趣的。 (二)辨異求同
要善於比較,從比較中打開思路。不謀求唯一正確的答案,要「逼迫」自己通過不同的思路達到同一目標。從比較中,發現新問題、新情況,發現老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發現已知情況的新變化,使自己的創造欲在執著的追求中受到激發,培養自己創造性解題的習慣,創造性發揮自己的思路是創作中的精華,從小培養非常重要。 (三)立體思考
要研究認識對象的一切方向。一切聯系和「中介」。縱串橫聯,立體思考,從事物方方面面的聯繫上,去發現問題和發現與問題相關的各種關系,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判斷,找出縱、橫系列和它們相交叉而形成的立體系列,使學習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展示創造的前景。有些學科相互滲透、銜接、尋找因有的聯系是需要創造力和才能的。 (四)綱要濃縮
努力編制學習提綱,濃縮學習內容,使「點的記憶」變成「線的記憶」,構成網路。學習提綱要突出自己的見解,跳出書本和老師的講授,延伸發展,所發現問題和創造聯系在一起。綱要濃縮,博約相宜,形象直觀,重點突出,擬制簡便,應用廣泛,便於復習,有利創造。濃縮學科中的精華結穴之處,頗顯個人的功力,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五)智力激勵
「智力激勵法」是世界上得到普遍推廣的一種創造技法。它是以專題討論會的形式,通過充分的擴散思維過程,進行信息催化,激發大量的創造設想,形成綜合創造力。運用該法,討論的主題必須明確,旨在克服通常討論會中自我評價系統和相互評價系統對萌發創新思路的抑製作用,達到集思廣益,激發創造的目的。「智力激勵法」能促使信息催化,產生連鎖反應,形成
綜合的創造力。討論會上自由發表的意見,對每一個與會者都是一種信息刺激,若被理解,就會被納入自己的認識結構里,於是新信息與舊信息融合,新信息與其他種信息融合,而產生一些新觀念,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聯想作用激活另一個有價值的新觀念的萌發。集思廣益是搞發明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在自由發言的條件下,可以收集眾多的信息和觀念。 (六)趨勢外推
事物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著內在聯系。因此可以根據過去和現在的信息,在學習中研究影響事物發展的基本因素、限制條件,推測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制定適當的對策。這個學習方法要和科研與學術研討結合起來進行,其學習效果會更為明顯,有利於推動大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活動和創造實踐。現代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信息不靈將一事無成,搞科學與學術研究也不會有所突破。 (七)類比模擬
在學習中,要善於從自然界或者已有成果中,尋找與創造對象相類似的東西,加以模擬,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從個體成長過程看,模仿是創造的先導,但我們追求的是在模仿中進行創新,比如仿生學就不單單是模仿。大學生在學習中,要培養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從類比模擬中求創造。類比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擬人類比法、直接類比法、象證類比法、因果類比法、對稱類比法、綜合類比法等。任伺發明創造都是動腦動手的結果,培養這兩種能力是必須的。 (八)氣功開慧
創造性學習是身心綜合性活動的過程,創造思維不僅是一種明確有序的顯意識思維,更多的還是包含著直覺的洞察和靈感的閃現的潛意識參與的思維。人體科學研究表明,氣功可以調整和改善人的生理機能,激活大腦深層閑置的神經細胞的潛意識作用,積極參與開發人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通過身心訓練,激發人的學習潛能,開發人的智慧。但對氣功的評價,有時已達到不切實際的地步,有的深陷於偽科學的泥淖之中。有的人有意無意之間將巫術與氣功混為一談,又給氣功罩上一層迷信的色彩。這只能敗壞氣功的聲譽。 學習有法,但無定法。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萬應法是沒有的。上面談的只是對創造性學習思路的部分提示,並不是創造性學習方法的模式,真正的有效的創造性學習方式正在每個學習者的學習中創造。
B. 怎麼才能讓一個人具有創造性和創新的能力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種探索動機,進取動力,是一種向未知和未來世界挑戰的精神。好奇心是人們創造性活動的內驅力。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好奇心,就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在說自己一生最大的追求時,他表示,「我畢生的追求,就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就是興趣。」 2、解除對錯誤的恐懼心理 在各種活動中,要大膽去實踐,解除對錯誤的恐懼心理,要敢於異想天開、敢於幻想和大膽實驗。在參與實際的科學研究活動中,要善於發現和思考問題,了解科學創造的思維方法。既要敢於打破已有科學知識的要權威性,提出新問題、新想法,又要系統地學習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增強對實際研究、創新活動的認識。 3、勇於幻想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做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4、 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來往,就逐漸會變成怎樣的人。古有「孟母」,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最後徙居「學官之旁」,終於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若我們常常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耳濡目染,必然對自己形成創造性思維有不可泯滅之功效。
C. 如何創造性的開展自己的工作
在探討如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之前,首先來講一個故事,之所以選定這個題目進行回交流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這個故事的啟發。 故事的大概過程如下: 兩個小夥子小周和小趙,同時受雇於一家蔬菜店,開始時拿同樣的薪水。可一段時間後,小周加薪晉職,而小趙卻分文未加。
終於,小趙向老闆抱怨待遇不公了。 一天早上,老闆讓小趙和小周分別到蔬菜批發市場去看看有什麼貨。 小趙很快就從市場上回來報告說,現在只有一個菜農在賣土豆。老闆問菜農有多少土豆,小趙不清楚,趕忙又跑到市場去,回來報告說共有40袋。老闆又問價格多少,小趙只得第三次跑到市場去問清價格,回來報告。 隨後,小周也從市場上回來,一口氣向老闆報告說:「目前,市場上只有一位菜農在賣土豆,一共40袋,每斤x x元。這位菜農還將運來幾箱西紅柿,價格公道。
至於質量,我帶回一個土豆、一個西紅柿,請您過目。考慮到近日西紅柿銷售較旺,且我店庫存不多,我估計您肯定要進一些,所以我把菜農請來了,人就在門外。」 故事講到此,各位對小周獲加薪晉職而小趙的薪水分文未加的原因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了。故事中的小周和小趙的工作態度都是沒有問題的,區別是小周工作更主動更有創造性。
D. 進行創造性復述
我來
E. 如何進行創造性學習pdf
物理學具有的實踐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為物理教學提供了極其豐富 的創新內容,中學物回理以其學科的特點答,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改進物理教學,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觀、質量 觀,建立為"創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的同時,高度重視和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今社會發展 的要求,是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重要任務.
F. 關於專利的創造性
第四章創造性
1.引言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因此,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具備創造性是授予其專利權的必要條件之一。本章僅對發明的創造性審查作了規定。
2.發明創造性的概念發明的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2.1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所述的現有技術,是指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五款和本部分第三章第2.1節所定義的現有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中所述的,在申請日以前由任何單位或個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的內容,不屬於現有技術,因此,在評價發明創造性時不予考慮。
2.2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也就不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3顯著的進步
發明有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例如,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構思的技術方案,或者代表某種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2.4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
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基於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評價。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稱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指一種假設的「人」,假定他知曉申請日或者優先權日之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有的普通技術知識,能夠獲知該領域中所有的現有技術,並且具有應用該日期之前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創造能力。如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能夠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其他技術領域尋找技術手段,他也應具有從該其他技術領域中獲知該申請日或優先權日之前的相關現有技術、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實驗手段的能力。
設定這一概念的目的,在於統一審查標准,盡量避免審查員主觀因素的影響。
3.發明創造性的審查
一件發明專利申請是否具備創造性,只有在該發明具備新穎性的條件下才予以考慮。
3.1審查原則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審查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同時還應當審查發明是否具有顯著的進步。
在評價發明是否具備創造性時,審查員不僅要考慮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身,而且還要考慮發明所屬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所產生的技術效果,將發明作為一個整體看待。
與新穎性「單獨對比」 的審查原則(參見本部分第三章第3.1節) 不同,審查創造性時,將一份或者多份現有技術中的不同的技術內容組合在一起對要求保護的發明進行評價。
如果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具備創造性,則不再審查該獨立權利要求的從屬權利要求的創造性。
3.2審查基準
評價發明有無創造性,應當以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為基準。為有助於正確掌握該基準,下面分別給出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一般性判斷方法和顯著的進步的判斷標准。
3.2.1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判斷
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是要判斷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
如果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顯而易見的,則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反之,如果對比的結果表明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則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3.2.1.1判斷方法
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是指現有技術中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最密切相關的一個技術方案,它是判斷發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基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例如可以是,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相同,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開了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或者雖然與要求保護的發明技術領域不同,但能夠實現發明的功能,並且公開發明的技術特徵最多的現有技術。
應當注意的是,在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時,應首先考慮技術領域相同或相近的現有技術。
(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審查中應當客觀分析並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分析要求保護的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有哪些區別特徵,然後根據該區別特徵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指為獲得更好的技術效果而需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進行改進的技術任務。
審查過程中,由於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可能不同於申請人在說明書中所描述的現有技術,因此,基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的該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可能不同於說明書中所描述的技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根據審查員所認定的最接近的現有技術重新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可能要依據每項發明的具體情況而定。作為一個原則,發明的任何技術效果都可以作為重新確定技術問題的基礎,只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該申請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內容能夠得知該技術效果即可。
(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
在該步驟中,要從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出發,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判斷過程中,要確定的是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存在某種技術啟示,即現有技術中是否給出將上述區別特徵應用到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以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即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 的啟示,這種啟示會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面對所述技術問題時,有動機改進該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並獲得要求保護的發明。如果現有技術存在這種技術啟示,則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下述情況,通常認為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技術啟示:
(i)所述區別特徵為公知常識,例如,本領域中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慣用手段,或教科書或者工具書等中披露的解決該重新確定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1)如果新的用途僅僅是使用了已知材料的已知的性質,則該用途發明不具備創造性果、功能及用途的變化是可預料到的,則發明不具備創造性
G. 怎樣進行創造性想像(急)
先做做想像力訓練。一是超越想像,超越日常思維去想像,天馬行空,越神奇越好,越不現實越好,然後運用邏輯分析其中的可行性。
二是聯系想像,就是聯想,先是鍛煉線性思維,就是由一件事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件事,然後形成思維鏈條,就是由一件事思考一大堆事,最後嘗試跳躍式思維,就是把兩件毫不相乾的事用邏輯聯系起來,並且簡化其中的鏈條,直至不需要中間的跳板,直接跳躍。
三是看科幻小說,科幻電影,越刺激越好,越奇怪越好,看完自己編故事編劇本。
四是建議你學學淺顯的哲學,能讓你變聰明。
H. 要進行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是主體能動性最本質的東西。礦產勘查人員的創造性不僅能夠通過實地地質觀察研究,可以把礦產情況這一物質形態的東西改造製作抽象成為觀念形態的東西,而且能把觀念的東西又見諸於實踐轉化為實在的東西。這就要求一方面能搜集大量豐富而又符合實際的資料,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大腦這個機器對搜集到的感性資料進行辯證地思維與加工,使感性認識能夠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對於該地區可能存在的礦產的初步模式概念和找礦思路,然後根據這個思路去進行勘查實踐。沒有創造性的思維,找礦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創造性思維對於地質工作者特別重要還因為這樣一種情況,即地球上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礦床。因此,用一種完全一樣的方法、思路去評價不盡相同的礦床,就可能不會成功,或效果不盡理想。所以,就需要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善於把一般原理和實際情況科學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
要有創造性,就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因為在一個找礦靶區要實現從不肯定是否有礦到證實肯定有礦的飛躍,首先要有想像力,並相信在這個地區能找到礦才行。當然這種想像力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建立在科學的判斷基礎之上的。
創造性不僅表現在找礦設計方案的制定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善於在找礦實踐過程中不斷根據實踐獲得的新情況、新資料和新認識,及時修改與完善勘查設計方案。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的那樣:「如果計劃和情況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須依照新的認識,構成新的判斷,定下新的決心,把已定計劃加以改變,使之適合於新的情況。」(《毛澤東選集》第二版)。對此,我們有深刻的體會。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德興銅礦地質工作會戰期間,會戰前制定的勘探設計認為擴大銅儲量遠景的地段主要是花崗閃長斑岩體的下半環。在會戰開始之後,第一批鑽孔表明並不理想。會戰地質人員根據新獲得的地質資料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個新的認識,即擴大銅資源遠景的主要地段不是岩體的下半環,而是銅廠礦區主岩體向北西方向的下插部位,以及銅廠與硃砂紅礦區的接合部位和硃砂紅礦區往北東方向延伸部位可能有較大的找礦遠景。於是會戰指揮部及時決定立即修改原定設計方案,按新的認識進行施工,結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會戰結果增加了200多萬噸銅儲量,相當於新找到4個大型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