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了二維碼,二維碼的由來,二維碼的創造者是誰
1、、二維碼創造發明者
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喬·伍德蘭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爾沃(Berny Silver)兩位工程師就開始研究用代碼表示食品項目及相應的自動識別設備,於1949年獲得了美國專利。
2、有二維碼的原因
1970年美國超級市場Ad Hoc委員會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碼UPC碼。
3、二維碼的好處
高密度編碼,信息容量大。編碼范圍廣。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解碼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製作,持久耐用。
4、二維碼的缺點
掃描二維碼有時候會刷出一條鏈接,提示下載軟體,而有的軟體可能藏有病毒。其中一部分病毒下載安裝後會對手機、平板電腦造成影響;還有部分病毒則是犯罪分子偽裝成應用的吸費木馬,一旦下載就會導致手機自動發送信息並扣取大量話費。
(1)智能手機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二維碼的應用:
1、二維碼印章
二維碼不單只有商業用途,對於個人同樣也有實現展示與推廣的作用。
例如畫家,可在自己的作品上加印二維碼,關於創作過程、出版畫冊、舉辦畫展等信息就能一目瞭然;假如是演藝明星,在宣傳上加印二維碼,粉絲就能欣賞到該明星的所有作品和照片,還能發布自己的最新資訊!
2、婚禮應用
傳統的婚禮要大派請柬,2013年的婚禮只用發一張二維碼即可。傳統的婚禮現場來賓只能圍觀,不能互動。二維碼請柬,用手機掃描之後,手機自動跳入新郎和新娘的空間,不僅看到婚禮的各項信息,而且能看到新郎和新娘的結婚照,還能留言評論收藏。
3、票務銷售
傳統票務系統升級為電子票務系統的商家和代理商,為合作者提供了從網路電商平台搭建、軟硬體集成開發、開放介面、維護等全系統的方案,建立的電商平台直接接入各種網銀平台,用戶在線支付完成後,憑得到的電子憑證或票據即可到此電商平台的對應實體商家消費,無需排隊、無需等待、無需繁瑣驗證。
4、表單應用
公文表單、商業表單、進出口報單、艙單等資料之傳送交換,減少人工重覆輸入表單資料,避免人為錯誤,降低人力成本。
5、保密應用
商業情報、經濟情報、政治情報、軍事情報、私人情報等機密資料之加密及傳遞。
Ⅱ 這是什麼手機的界面
你是想問這界面上是怎麼弄出來的.其實通過手機的主題就可以實現,你多換幾個試試.
Ⅲ 安卓系統創造者是誰哪個國家的人
安卓系統創造者是安迪·魯賓,是美國人。
安迪-魯賓(Andy Rubin),AndrewRubin,Google移動平台副總裁、Android主管,Android平台創始人。Andy Rubin是Google的工程師副總裁。
領導著這家搜索巨人最重要的成就──Android的開發,這是Google為智能手機和其它移動設備打造的開源平台。Android當然也是Google在智能手機市場對抗Apple的主要武器,它同時也是這家公司針對平板電腦和機頂盒設備的軟體選擇。
2014年10月30日,谷歌宣布,安迪·魯賓將從谷歌離職。魯賓成立了一家創業孵化器,面向對開發科技硬體產品感興趣的創業公司。
(3)智能手機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魯賓是大名鼎鼎的安卓系統的發明人,早年他曾對機器人十分感興趣,但後來開始從事移動操作系統的開發,並注冊成立了「安卓公司」,2005年,谷歌收購了安卓公司,在魯賓團隊的完善和谷歌的強力助推之下,安卓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移動操作系統。
魯賓因此也和蓋茨、喬布斯一樣,成為影響人類計算演進發展的重要歷史性人物。如今,安卓早已走出了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開始進入客廳娛樂、車載系統、穿戴設備、智能手錶、物聯網等領域。
對於魯賓的離職,谷歌首席執行官佩奇表示,希望魯賓未來發展順利,「他發明的安卓居功至偉,已擁有十億多用戶,謝謝你!」。
在安卓走向頂峰時期的2013年,魯賓突然被調整了崗位,轉而負責機器人業務,這一事件十分蹊蹺。
Ⅳ 華為手機創始人是誰
華為手機創始人是任正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兼總裁。
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1974年應征入伍成為基建工程兵,參與遼陽化纖總廠工程建設任務,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無軍銜。
1978年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1982年成為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三樓作為研製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場所,五十多名年輕員工跟隨任正非來到這棟破舊的廠房中,開始了他們充滿艱險和未知的創業之路,他們把整層樓分隔為單板、電源、總測、准備四個工段,外加庫房和廚房。
人們在機器的高溫下揮汗如雨夜以繼日地作業,設計製作電路板、話務台、焊接的電路板,編寫軟體,調試、修改、再調試。在這樣的情況下,任正非幾乎每天都到現場檢查生產及開發進度,開會研究面臨的困難,分工協調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遇到吃飯時間,任正非和公司領導就在大排檔同大家聚餐,由其中職位最高的人自掏腰包請大家吃飯。後來,華為公司總部搬到了深圳龍崗坂田華為工業園。華為熬過了創業的艱苦歲月。
Ⅳ 蘋果手機發明者誰
蘋果手機的發明者是史蒂夫·喬布斯,是美國發明家、企業家,出生於內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容金山,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被稱為「蘋果教父」。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1977年4月,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蘋果Ⅱ號樣機。
(5)智能手機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史蒂夫·喬布斯的榮譽記錄:
2012:美國最具影響力20人 (提名)
2009: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之一、美國最佳CEO (提名)
2007:年度最偉大商人 (提名)
1997:最成功的管理者 (提名)
1989:十年企業家 (提名)
1987:傑斐遜公眾服務獎 (獲獎)
1985: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 (獲獎)
Ⅵ 蘋果手機的創始人
史蒂夫·喬布斯。
2007年,史蒂夫·喬布斯推出第一款iPhone,開啟世界智能手機新時代。蘋果2017年秋季新品發布會12日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市蘋果公司總部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舉行,這是蘋果公司第一次在其新總部舉行新品發布會。
首次完整呈現於世人眼前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是蘋果公司專門為舉行發布會等重要活動而建,以其靈魂人物史蒂夫·喬布斯的名字命名,建築風格體現了蘋果產品一貫的簡約奢華科技感。
(6)智能手機的創造者擴展閱讀
成就: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Ⅶ 數千年古墓中接連發現「蘋果」和諾基亞,真的有時空旅行者嗎
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手機產業中最出名的一個品牌,就是諾基亞,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歡諾基亞,認為它是所有手機產品中質量最好的。說起智能手機,很多人都認為是「蘋果」手機(iPhone),而早在1993年,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智能手機就已經問世了,它的出品公司是另一家知名企業——IBM,這款手機被命名為「Simon」,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擁有觸摸屏的智能手機。
很多人都懷疑這個諾基亞手機模型的創造者,是一位「時空旅行者」,認為他來自於現代社會,穿越到古代後,因為懷念現代社會,懷念有手機可以與人打電話、發信息的日子,於是便做了一個手機模型出來,不過,因為當時的人們根本沒有辦法理解他做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於是當他去世後,這個手機模型就與他一起埋葬在了一起。大家認為古墓中的「手機」擁有者,是外星人還是「時空旅行者」呢?
Ⅷ 被譽為價值創造者的高科技蘋果公司,究竟為消費者創造了哪些價值
蘋果公司是為消費者創造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的,首先蘋果的系統就要比國產的系統要好很多,而且蘋果公司一直以來就非常的有創新,很多東西都是最開始跟風蘋果的。因為一直以來蘋來都走在高科技的前端,所以也有很多人都喜歡用蘋果公司的產品。
在之前大多數的蘋果筆記本電腦都帶有觸摸板這種配件,可以像手機一樣,在電腦屏幕上面滑動,這種操作讓人非常舒服。而且在蘋果電腦裡面,各種軟體一應俱全,是非常方便的,也不用再去買什麼軟體。
人們製造出來的數碼產品是被人使用的,而不是使用人的,當我們可以不用為了電腦出各種問題而擔憂,可以非常安心方便地使用電腦的時候,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而蘋果公司一直以來就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自己的問題,一直以一種挑戰者的姿態在改變著各種東西。
Ⅸ 誰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總的來說是物質和能量具體解釋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物質的總稱。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淮南子.原道訓》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後發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產生宇宙的理論尚不能確切地解釋,「在所存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點上」之前到底存在著什麼東西?
「大爆炸理論」是伽莫夫於1946年創建的。它是現代宇宙系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爆炸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
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學
大爆炸宇宙學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與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冷到熱,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很大的爆發。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統一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1、大爆炸理論主張所有恆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一點。
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恆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麼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大約為3K。這一結果無論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與大爆炸理論的預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學還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