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司南發明時間

司南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9-22 05:23:24

『壹』 司南在什麼時候發明

據1982年3月,《光明日報》報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發源地。據《古礦錄》記載:《明史地理志》稱:「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 又《明一統治》稱:「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又《古礦錄》記載:《明一統治》稱:磁山,在縣西南30里,土產礦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針的故鄉。一篇提到司南的典籍是《鬼穀子·謀篇第十》:「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鬼穀子,戰國時期人,生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穀子村。鬼穀子活動的地方和文中所記載的鄭人取玉一事,也在邯鄲文化區域內。

image.png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對指南針已有詳細記載:「方家以磁石磨針縫,則能指南。」 據史料記載,1074年,沈括前往河北西路(路,行政組織)查訪,曾經過磁山(現在邯鄲市武安境內)。

李栓慶介紹說,武安在古代叫磁州,《辭海》對磁州的解釋是: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為磁。以州西北有磁石山,出 磁石,州治又為磁石集散地而得名。李栓慶說,此處所說的磁石山就是現在武安境內的磁山。

image.png

典籍記載有關指南針的事情和典籍作者,全都在古代邯鄲為中心的燕趙文化區域內;在可考典籍范圍內記載的中國古代指南 針,全都是用天然磁石磨製而成;且根據先秦典籍記載,產天然磁石的只有武安磁山(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可能製造司南的地方,只能在以邯鄲為中 心的燕趙文化區域內,武安極有可能就是指南針的故鄉。據兩千多年前戰國末期成書的《管子》和《呂氏春秋》記載,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一種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他們管這種石頭叫做慈石。司南的磁性指南特性是我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書中和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的《論衡》書中「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的記載,考證並復原勺形的指南器具。磁石的南極(S極)磨成長柄,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傳統上認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儀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貳』 司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司南
司南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還不是指南針。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一種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並發現一種長條的石頭能指南北,他們管這種石頭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我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

司南的「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書中和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的《論衡》書中的記載,以及現代科學考石學家的考證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說明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古代稱慈石,用慈愛來描述磁石吸鐵現象)製成湯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書中和《山海經》書中便有了關於慈石的記載,而在這一時期的《鬼穀子》書中和《呂氏春秋》書中還進一步有了慈石吸鐵的記載。這可以說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器,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其他地方的許多博物館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這里要指出關於指南車的問題,歷史上傳說黃帝(約公元前47世紀)和西周周公(約公元前21世紀)曾製造和使用指南車,但是經過後來的文獻考證和模型製作試驗,都已證明指南車與指南針沒有關系,漢代以後的指南車是依靠機械結構,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中也有指南車的模型展出。

『叄』 司南是誰發明的

司南其實是40年末才仿製出來的。唯一的根據就是《論衡》里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於是原文說是「投之於地」,有人憑空編出一個底盤來,又加了勺子,自己發明了「司南」。
現在的中國人對「司南」這個東西一定不會陌生,它被認為是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科技成就,它被寫進了教材里,廣泛傳播,或者說這個外型有點另類,但的確很吸引眼球的東西已經成為中國古代科學的標志。
然而,歷史上存在過「司南」這樣東西嗎?
事實上
,我們在電視、圖片里看到的「司南」,只是現代人製造的模型,從來沒有發現古代司南的實物,也沒有繪畫和雕刻證明存在過這樣東西。
是王振鐸先生在四十年代末,製造了司南模型,這個「司南」由青銅地盤與磁勺組成。地盤內圓外方;中心圓面下凹;圓外盤面分層次鑄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標示二十四個方位。勺頭為N,勺尾為S,靜止時,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我們知道,中國最早提到「司南」的是《韓非子》(或者是《鬼穀子》,因該書年代不確定),但這個「司南」並不是「四大發明」里的指南針的前身,而是說指南車,相傳這是黃帝發明的一種指示方向的車,但它的工作原理不是地球磁場,而是機械齒輪,它使得指南車無論如何移動,車上小人的手總是指向南方。指南車,因為是黃帝發明的,所以帶有濃重的政治意味,它在長時間里一直作為皇帝出行時的儀仗,現代漢語中的「指南」,也是從這里來的。
直到宋代之前的古文獻里的「司南」、「指南」都是指機械裝置「指南車」。
東漢時的王充在《論衡是應》中說:「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大意是「把司南放在地上,上面的勺子頭就指向南方」。王充的記錄充分說明,至少在東漢時就已經出現司南。更早記錄司南的是戰國未期的韓非子,他說:「以前的君王們設立司南以便確定早晚」。因為韓非子只提到司南這一名稱,我們無法確定它是否是用磁石做的。傳說黃帝發明了指南車,據後人研究,指南車雖有司南的作用,但原理不是磁石,而是通過一種簡單機械傳動過程使車上的木人始終指向最初設定的南方。至少東漢時發明的司南,隨著使用的普遍,人們對司南工作原理的認識也就越來越深入,可能發現了司南批示方向的本質是磁石,甚至磁性,而不是形狀,從而開始了對司南的簡化創新。到北宋時的沈括在《夢溪筆談》出現指南針的記載,其中介紹各種形式的指南針,有放在指甲上的,有放在碗沿上的,有用頭發或細線懸掛的,有插在木塊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還介紹說當時已經出現專門製作指南針的行業。

『肆』 指南針發明時間

指南針 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 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器具並非指南針,當然黃帝更非指南針的發明者。傳說中的指南器具是指南車,並非指南針。 指南車是利用齒輪讓木車上的木人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無關,而指南針卻得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製作,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指南針的起源 談到指南針的起源就得上推至戰國時代,當時有一種稱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針的雛形。 在戰國時代,采玉的工人四處去采玉時,往往需要帶著「司南」以幫忙指引方向。至於「司南」究竟形狀、使用方法為何,依據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敘述,它應該是以一塊天然的磁石仔細雕琢成勺子的形狀,南極位在勺子的長柄,在雕琢過程中還需使勺子的重心位在底部中心,再加上由「四維」(即乾、坤、巽、艮)、「八干」(即今之天干)、「十二支」(即今之地支)組成二十四向而雕刻其上的底盤。 其使用方法,則是先把底盤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讓其旋轉,一旦「司南」停止,長柄所指之處就是南方。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在水面就能辨別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更記載往後對於指南針的製作方法、及世上最早發現磁偏角、人工磁化製作指南針這三件關於指南針的相關記載,除了記錄下當時發展,沈括更把製作方法加以比較出優劣,成為了解當時指南針發明的最佳參考資料。 指南針的發展 一般談到指南針的發展,就讓人立刻聯想到「羅盤」。 所謂的「羅盤」指得是磁針和方位盤的相結合,它又稱為「羅經盤」,我國在南宋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稱為「地螺」。 「羅盤」依照磁針在方位盤的放置方法而分為水針和旱針兩種,兩者分述如下: 水針 出現年代:宋代 製作方式:磁針用水浮法放在方位盤上 史書證明:1、徐競所著之《宣和奉使高麗田經》 2、《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魚 旱針 出現年代:宋末元初 製作方式:不用水浮法者即是 史書證明:1、於《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龜│ 外傳與影響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西方開始海外大探險。 結合當時國家有計畫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 在各國相競的向外發展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以客觀的觀察和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是為指南針的另外更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066858.html

『伍』 司南最遲發明於什麼時候

最晚於戰國末期。
《韓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穀子·謀篇》:「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陸』 中國發明的「司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准確的說,司南是在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指示方向的儀器,是指南針的祖先。

『柒』 發明司南 時間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公元前3世紀),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內一種石頭具有吸鐵容的神奇特性,並發現一種長條的石頭能指南北,他們管這種石頭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磁石的南極(S極)磨成長柄,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我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捌』 司南和羅盤分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管子·地數》載:"山上有慈石(即磁石)者,其下有銅金。"這是世界上有關磁石的最早記載之一,說明春秋戰國時我國人民對磁石的性質已有了一些了解。

戰國末期,《韓非子·有度》中載有"先王立司南端朝夕",這是關於"司南"的最早記載。《鬼穀子·謀》中也有"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的記載。"司南"是指示方向的器具。
公元前239年我國有關於磁石吸鐵的記載:"慈石召鐵,或引之也。"這是世界上關於磁石吸鐵的最早記載之一。
東漢王充的《論衡·是應》中有司南勺的記載。河南南陽東漢墓出土的石刻上有司南勺的圖畫。司南勺是指南針的前身。磁性指示方向器具的發明是我國古代人民的重大貢獻。

1119年,北宋朱彧(yu)在《萍洲可談》中第一次記載了指南針用於航海:「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指南針於航海的國家,西方公元1190年英國人納肯(Alexander Neckam)才有指南針用於航海的記載。

『玖』 司南是在什麼時候被發明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司南是我國漢代甚至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還不是指南針。
司南的真正發明時間沒有確切記載
不過說發明有點牽強
只是發現了磁石的作用
用發現比較好

閱讀全文

與司南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