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法原理

創造法原理

發布時間:2021-09-22 05:05:50

Ⅰ 簡述創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創造技法如題 謝謝了

http://www.hfczxh.cn/html/2005-10/78.htm

Ⅱ 寫出組合創造法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並舉例說明。

組 合 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機構或結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技術或原理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方法或步驟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顏色、形狀、聲音或味道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狀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結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綜合或化合等。

一、成對組合

成對組合是組合法中最基本的類型,它是將兩種不同的技術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發明方法。依組合的因素不同,可分成材料組合、用品組合、機器組合、技術原理組合等多種形式。如材料組合,一般是對現有的原料不滿意或希望它能滿足某種要求,與另一種不同性能的材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材料,例如諾貝爾為了使稍一震動就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做成固體易運輸的炸葯,將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在一起;用品或機器組合常將兩個用品組合成一個用品,使之具有兩個用品的功能,使用方便,如保溫杯,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收音機的應急燈,有起罐頭功能的水果刀等,這種用品組合一般是以一種用品的形式和功能為主,將另一種用品巧妙地置於該用品的形體之內,使之不僅增加功能,同時又給人以新穎、華貴的感覺,機器的組合常是把完成一項工作同時需要的兩種機器或完成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的兩台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減少設備的數量、提高效率。它比用品組合復雜的多,如某廠用灰漿攪拌機拌灰漿時需加入麻刀,由於麻刀成團,需預先抽打疏鬆後方能加入攪拌機。為使灰漿與麻刀攪拌均勻且節省人力,他們把彈棉機的有關機構與攪拌機結合,先彈開麻刀,再用風力吹人攪拌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原理組合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將金屬0 昿貣A和B按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當達到某一比例時,其熔融點比A與B各種金屬的熔融點都低,這就是所謂低共熔結晶現象,此種現象是金屬學的人門知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焊錫便是利用鉛和錫的低共熔現象。鉛和錫的熔點分別為327℃和232℃,然而鉛和錫混合後卻生成了熔點為183℃的合金(即焊錫)等;還有的組合是以某一特定對象為主體,通過置換或插入其他技術導致發明或革新的方法,如在音響設備上加上麥克風的功能出現了卡拉OK機,彩電設備中加上錄放裝置產生了錄像機,洗衣機中插入了甩干裝置,出現了全自動漂洗與甩乾的功能等,也有人把這種組合叫做內插式組合。

以上各種成對組合,若把對象增加也能形成更多的組合創造。

二、輻射組合

輻射組合是以一種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為中心,同多方面的傳統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技術輻射,從而導致多種技術創新的發明創造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進一步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新技術推廣的一個普遍規律。現以人造衛星這種新技術為例,看它所引起的輻射組合。如圖6-2所示,人造衛星技術成功以後,它與各種學科的輻射組合,發展了衛星電視轉播、衛星通訊轉播。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全世界的時間標准、生物進化科學,以及對月、行星、恆星等宇宙研究的各技術等。

這種輻射組合的中心點是新技術,若把這個中心點改為一項具有明顯優點,具有人們所喜愛的特徵,也可以考慮用輻射組合來開發產品。例如閃光技術,小電機等也有許多輻射組合的新產品。以家用電器為例,由於電進人家庭,由電的輻射組合,現已發展了眾多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機、電爐、電飯堡、洗碗機、電熱毯、抽油煙機、電烤箱、電取暖器、電子游戲機、電吹風等等。此外,還有一種類似輻射組合的方法,即某事物尋求改進或創新,把此事物做為中心點,與一些與改進事物毫不相乾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強行組合,形式上與輻射組合相似,這種組合大多數可能是無意義的、荒唐的,但往往也可以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方案。可以對於這種組合有人又叫它為焦點組合法。該法實質上是焦點法和強制聯想法的結合。

三、形態分析組合

形態分析組合也稱形態分析法,是瑞典天文物理學家卜茨維基於1942年提出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個事物的新穎程度與相關程度成反比,事物(觀念、要素)越不相關,創造性程度越高,即易產生更新的事物。該法的做法是:將發明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實現每個因素功能所要求的可能的技術手段或形態,然後加以排列組合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最優方案。

例如,要設計一種火車站運貨的機動車,根據對此車的功能要求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把問題分解為驅動方式、制動方式和輪子數量三個基本因素。對每個因素列出幾種可能的形態。如,驅動方式有柴油機、蓄電池,制動方式有電磁製動、腳踏制動、手控制動,輪子數量有三輪、四輪、六輪、則組合後得到的總方案數為2×3×3=18種。然後篩選出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形態分析組合的一般步驟

(1)確定發明對象:准確表述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該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屬於何類技術系統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確定發明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因素),編制形態特徵表。確定的基本因素在功能上應是相對獨立的,在數量上應以3?個為宜,數量大小,會使系統過大,使下步工作難度增加,數量大多,組合時過於繁雜很不方便。

(3)形態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技術手段),應充分發揮橫向思維能力,盡可能列出無論是本專業領域的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的所有具有這種功能特徵的各種技術手段。在形式上,為便於分析和進行下一步的組合,往往採取列矩陣表的形式,一般表格為二維的,每個因素的每個具體形態用符號Pj表示,其中j代表因素,j代表具體形態。對較復雜的課題,也可用多維空間模式的形態矩陣。

(4)形態組合:根據對發明對象的總體功能要求,分別把各因素的各形態一一加以排列組合,以獲得所有可能的組合設想。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少數較好的設想後,通過進一步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由於所得方案是在各種方案中選出的,因此形態分析組合的特點是具有全解系性質。

另一特點是具有形式化性質,它需要的主要不是發明者的直覺和想像,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謹的工作及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第三個特點是該法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它不僅運用於發明創造,而且也適用於管理決策,科學研究等方面,從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該法的發明者F·茨維基利用形態分析組合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其中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是他的最大成就,也是形態分析組合法達到的高峰。下面將此例介紹如下,其一般步驟為:

(1)確定發明對象: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
(2)基本因素分析:選擇了11項形態特徵:

P1——燃料來源(化學媒介體);
P2——牽引力產生方式;
P3——牽引力調節類型;
P4——牽引力調節方式,
P10——動作狀態,
P11——燃料性質。

(3)形態分析:將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用矩陣表的形式列出: P11P21——內部、外部化學媒介物;
P12P22——內源、外源牽引力;
P13P23P33——自身調節、外力調節、無調節;
P14P24——內部、外部調節;
P16P26P36P46——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四種方式;
P17P27P37P47——發動機在無空氣的空間、空中、水中、地下四種做功的能力;
P18P28P38P48——推進運動、旋轉運動、振動運動或局部無運動;
P19P29P39 ——氣體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
P110P210——連續動作或非連續動作;
P111 P211——自然燃料、引燃料。

(4)形態組合:選每種基本因素中的可能變數組合。如
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P110P111
共有方案數
N=2×2×3×2×2×4×4×4×3×2×2=36864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在36864種方案中評價篩選,最後選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組合而成。

Ⅲ 發明創造的一般發法是什麼

發明創造的一般發法:
對原有產品進行再創造使之更為完美(延伸法)
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造使之適用其它用途(移植法)
利用現有的技術,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擴展法)
模擬生物的動作、能力解決問題(仿生法)
對現有技術通過結合變化構思出新的機構類型(變異法)

Ⅳ 1 請寫出三種常用的創新技法,並簡述每種技法的創造原理;再對每種創新技法各舉一個 應用實例,並簡要說明

觀察法 類比法 移植法 書上都有

Ⅳ 創造的內因與過程細節是什麼

教育方法觀是指人們在創造、設計和選擇教育方法或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論是何種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教育方法觀:
注入式教育方法觀。
注入式教育方法觀在中西方的封建社會及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早期,非常流行。在這種教育方法觀的指導下,教師從主觀願望出發,任意向學生灌注知識,無視學習主體——學生的能動作用,把學生視為被動的裝知識的容器。教師在教育中僅僅起到現成信息的載體和傳遞的作用,學生則起信息接受和儲存的作用,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阻止學生獨立思考,阻礙了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的張揚。在教育關繫上,片面誇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客體,否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的權威和領導決定作用。在教育與發展的關繫上,把教育的目的僅放在掌握知識層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強調教師外在的注入、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教師的啟發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等。[1]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出現在奴隸社會,在中國集中體現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蘇格拉底為主要代表。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來朱熹將孔子的「憤悱」原理解釋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些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學生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情況。孔子主張,在這種情況下,要幫助學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達清楚。孔子啟發式的條件是「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即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則要另外選擇其他的途徑。因此,有人說他主張「叩則鳴,不叩則不鳴」,即學生問才作答,不問則不作答。這就是傳統的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倡導的「問答法」,也稱產婆術,是西方最早運用啟發式教育方法的代表。他主張教師不要把知識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應啟發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自己發現和獲取知識。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的主要特徵是:
(1)主動性與創造性相結合。啟發式強調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實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結合。
(2)外因與內因相結合。啟發式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內外因互相作用關系原理。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對象又是主體。教師的指導和教育影響是學生學習的外因。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及其原有的認識水平等是學生學習的內因。教師的教這一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學這一內因的積極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啟發式教育方法恰好是促進外因與內因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
(3)心理與認知協調發展。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積極的內化過程,知識的內化包括同化與整合。學習是學生頭腦中認知結構的不斷改造,處於某一發展階段的學生所具有的認知結構總是他過去活動的結果。在開始新的學習時,總是運用已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傳入的新信息,有些信息能同化,有些則不能,於是便在企圖同化和能夠同化的兩種信息之間造成了矛盾,產生了認知結構內部的不平衡——認知沖突,這便成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動因。學生的學習就是要不斷解決認知沖突。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平衡。啟發式教育方法正是要求教師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出發,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打破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不斷激發學生新的認知需求,以促進其認知結構不斷向前發展.[2]
新行為主義教育方法觀
這種方法觀源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是本世紀6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教育理論,其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斯金納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學生個體的行為以達到改變社會中所有的人的行為。他相信科學,主張嚴格的科學應用於人的行為研究,由此被稱為行為主義者。他的觀點與以往的行為主義者不同,以前的行為主義者把人的行為的產生和形成完全歸功於外界事物對行為主體的刺激,即當一個刺激出現時,行為主體將表現出一定的反應,即刺激——反應。而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的絕大多數,特別是人的學習行為,與刺激——反應的模式不同,而是由於人的活動(或者叫操作行為)與他周圍環境出現的強化之間的耦合而逐漸形成。
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
20世紀,代表人本主義傾向的理論有羅傑斯、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以及以利奧塔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無論是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羅傑斯,還是存在主義的哲學家薩特、後現代主義的利奧塔,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對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們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倡尊重人的個性和差異性。人本主義的教育方法觀從尊重人的個性出發,強調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建構,重視學生價值觀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但是,他們的這種方法觀又過於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Ⅵ 好的創造發明思路

行家說,一項成功的小發明創造並不難,它同大的發現發明比起來,往往要容易得多,因為這些小發明創造選擇的課題比較廣泛,比較簡單,所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為此,發明創造要瞄準小目標,隨時注意發生在身邊的小問題,把自己的發明念頭和創造力,上緊發條。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形態改變法

圓溜溜的西瓜容易滾動碰傷,運輸也不方便。於是,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培育出了方形西瓜。這樣裝載和運輸起來就方便多了。

現有的一些物品和方法,換一種方式看:改變現有東西的形狀,改變製作工藝,改變物品的結構,如把原來方形的改成圓形的,把直的改成彎的,把紅色的改成藍色的,把無香味改成有香味的……你也許會覺得比原來的更方便些。這種發明技法叫做形態改變法。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移植法

把大家已經知道的原理,已有的物品或方法等,移植運用到自己的發明上,得到一項新的發明,這種方法叫做移植法。這種技術性移植是發明創造的一條重要途徑。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他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聯想法

聯想是一種科學的、豐富的想像過程,是由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詞語或動作。比如你見到意志堅強的人就聯想到鋼鐵,見到兇狠的人就聯想到豺狼。
當你研究一個發明對象時,把你已經知道的物品或曾經看到的某種現象同研究的對象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從中受到啟發,或者是對某種技術的模仿和借鑒,從而打開思路,創造出新的東西來,這種小發明的方法稱為聯想法。

一天,武漢市的王帆同學去姑姑家,看見姑姑正忙著綉花。只見姑姑綉花時,總要先把針尖朝下一紮,拉直綉線,然後翻轉手腕,使針尖朝上,再朝上扎出來,手就這樣一針上一針下來回不停地動著。王帆問姑姑:"這樣上下翻轉不累嗎?"姑姑說:"累。綉一天花,手腕又酸又痛!"王帆看著姑姑勞累的樣子,便想能不能改進一下這種傳統的綉花方法呢?
又有一天,王帆在電視上看到漁民織網的情景,漁民拿著兩頭尖尖的梭子直著穿過來,直著穿過去,就把網織好了,根本不用翻轉手腕。王帆馬上聯想到:把綉花針也製成跟織網梭一樣兩頭帶尖、中間開孔的樣子,不就解決了翻轉手腕的問題嗎?於是,他請在機械廠做工的姑父作了一根兩頭有尖,把針鼻挪到針中間的綉花針。姑姑一試,果然省力,手腕不再酸痛,而且因為減去了翻轉手腕的動作,還提高了效率。這項小發明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運用聯想法要求同學們在平時多看、多想、多在腦中放一些供聯想的事物。有時也許只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次游戲,都會激發起你發明的靈感。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組合法

如果你細心觀察和思考,就可以發現你周圍的許多東西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組合而成的。如帶橡皮的鉛筆是由橡皮和鉛筆組合而成,電水壺是由電熱器與炊壺組合而成。帶日歷的手錶,帶溫度計的台歷架,帶有圓珠筆的鋼筆等,都是由兩種東西組合而成的一種新東西。像這樣將已有的兩種或多種物品或部件進行巧妙地組合,構成新的更好的物品的發明方法稱為組合法。
組合可分為近緣組合和遠緣組合。
近緣組合是指待組合的事物原本是"一家人",或者是"直系親屬",它們常常在一起"接觸",雖各自有著不同的功能,但彼此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那麼,可以將它們"固定化"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桿秤這種傳統的計量工具,使用時間不下千年了。但由於它的秤桿和秤砣是分開的兩個部件,所以攜帶很不方便,特別是有些人還利用換秤砣的方式坑人,使消費者深受其害。於是,四川的張鵬程同學對傳統的桿秤作了改進,他在桿秤上開槽,把秤砣做成條形,並把兩者通過活節鉚在一起,使兩者不能分開,再刻上編碼。不用時,可以把秤砣鑲在桿秤的槽里,既攜帶方便,又可防止弄虛作假,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這項名為"編碼桿秤"的小發明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巧妙地將秤桿和秤砣這兩件"形影不離"的部件綜合在一起,把傳統的桿秤來了一番革命性的變革,是成功地運用近緣組合的範例。

許多同學喜歡用鋁制飯盒買飯或帶飯,但這種飯盒盛菜時很不方便。能不能把盒蓋與盒體組合在一起製成"飯菜盒"呢?首先可以將普通飯盒的盒蓋加深些,使之可盛菜。其次將盒蓋與盒體用合頁連接起來,買飯時,打開盒蓋,盒體盛飯,盒蓋盛菜,用一隻手即可端住,特別是在無桌放飯盒時用尤其方便。

有時兩件事物不是"親戚",甚至一點聯系也沒有,但把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後,就增加了新的功能,出現了新的事物,這就是遠緣組合。如傘是大家常用的雨具,而手電筒是照明用具,兩者本不相干,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下雨天走夜路時,既可遮雨,又可照路,一舉兩得。還有人把星座圖繪制在傘面的內側,那麼在打傘的同時又可觀察星空,增加天文知識,豈不妙哉!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一擴大增加法和小發明創造技法之縮小省略法

書報上的字太小,老年人看不方便,就藉助放大鏡來看。放大鏡的作用,就是把字"擴一擴"。
原來的電視屏幕較小,看電視節目費力,所以大屏幕彩電相繼問世。這是把屏幕的面積和電視的體積"擴一擴"。
很多人喜歡看圍棋比賽,但棋盤太小,不可能像看籃球一樣觀戰。於是,把棋盤的面積和棋子的大小"擴一擴",做一個特大的棋盤掛在牆上演示比賽,讓棋迷們一飽眼福。
傘是人們常用的擋雨避陽工具,有人將它的面積擴大、再擴大,變成了街頭巷尾設攤者使用的晴雨大傘、露天海濱浴場遊客享受的太陽傘,使傘又找到了新的用途。 瞧,"擴一擴"、"加一加"也會變得很奇妙,會引發出相當不錯的發明。當你把一樣物品進行擴大面積、擴大聲音、擴大距離、延長時間、延伸長度、加高高度、增加數目、增添配料等擴增處理,物品的功能和用途可能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這種"擴一擴"、"加一加"的小發明技法叫作擴大增加法。

太多了,只要願找,網上可查到很多。
祝你成功吧。
參考資料:http://www.zxskj.com/bbs/bbs_detail.asp?bid=1&aid=235等

Ⅶ 創造技法

人類智慧的結晶!

Ⅷ 什麼是仿生創造法

生物在億萬年漫長進化中,形成許許多多奇妙的功能。例如,蝙蝠可版以感覺到超聲波,在布滿密網的權黑屋裡,幾十隻蝙蝠自由穿梭飛行,而不會撞到網上。人類對於蝙蝠的研究發現,蝙蝠是由超聲波來定位和檢測物體的。蝙蝠的喉內發射出去的超聲波信號與物體相遇後被反射回來,由蝙蝠的耳朵接收,據此判定物體的距離。方位。人們正是根據這種「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雷達。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生物的許多鮮為人知的奇特功能被揭示出來,令人驚嘆。人類在驚嘆之餘,希望從生物的功能機理中受到啟發,創造出更先進的技術。這種模擬生物的機能和結構發出新的技術原理的構思方法,叫做仿生法。

仿生學的發展,給人類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更廣闊的前途。人類利用仿生學的發明,打破了人的生命能力的局限。

在遇到一個問題,或者萌發了一個創造性設想以後,怎樣才能想得巧妙,怎樣才能使一個設想變為成熟的方案,自然界、生物界是一個發明設想和技術藍圖的重要源泉。巧妙地運用仿生法,是得到詳細構思的重要方法。

Ⅸ TRIZ理論的核心包含哪些發明創造原理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2.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3.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4.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5. 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6.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7. 4. 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8.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9.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10.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11. 6.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12.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Ⅹ 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性方法屬於復制原理解釋的有

所以以上方法屬於嗯,原理解釋某個感覺這個的話不是屬於它的原理解釋哦

閱讀全文

與創造法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