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下歷史的復習重點 求教
你先把目錄看一遍
掌握只是網路圖,然後書中有小字說明又有插圖的,就是考點
有小字說明的,是重點。
用時間段來記憶
你試試
② 明朝末期的科技水平,有可能發明出蒸汽機嗎
把蒸汽機視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大的技術發明 11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還是有可能發明出來的,畢竟在明末...在火槍等熱武器方面,明朝時期火槍的運用已經非常廣泛.
③ 汽車是哪一年發明的
一、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
二、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 佛里特立奇 本茨。
三、1886年1月29日,卡爾 本茨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了「汽車製造專利權」。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本茨也被後人譽為「汽車之父」。
四、1887年,卡爾 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 羅傑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同年,卡爾 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 賓士汽車公司。賓士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汽車事業。 同年,德國人哥德利普 戴姆勒在一輛四輪馬車上安裝了自己研製的汽車發動機,以每小時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駛,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四輪汽車誕生了。
五、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而對於誰是汽車的發明者,法國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法國人認為,早在德國人之前,法國的戴波梯維爾在1884年就發明了汽車並申請了專利,這確是事實。
④ 史海鉤沉:史上第一輛汽車的故事2——蒸汽男孩的黃金時代
上回書說到,卡爾.本茨在自己開辦的本茨鐵器鑄造和機械工廠舉步維艱之際,決定押寶在汽車研發上。卡爾.本茨這個想法雖然看似荒唐,但並非有病亂投醫,更不是異想天開,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和充分的技術准備。
實際上,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機器大工業逐步替代工場手工業,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船舶、火車已經逐漸成為遠程交通運輸的主力。就中短途交通而言,裝備輕便動力、自行推進的輪式道路車輛也早已成為先行者發明創造的目標。因此,卡爾本茨研製汽車正是順應了時代的需求,並且也絕非一蹴而就,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知道,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的發明為開端,因而早期的先驅者將蒸汽機作為汽車動力也就順理成章。早在1680年,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就提出了噴氣式汽車的方案,設想利用噴罐噴射蒸汽產生動力,推動汽車行進。不過,牛頓忙著邊吃蘋果邊發現萬有引力,無暇將這一設想付諸實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萬能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當瓦特研製成功這項動力技術時,中國正值A. 開元盛世
中國正值康乾盛世。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重要人物。1776年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以後又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他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簡稱「瓦」,符號W)。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疆域遼闊,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發展階段。
⑥ 中國為什麼與蒸汽機擦肩而過
英國采礦業的急迫需求、前人的技術積累、專利保護觀念的深入人心、瓦特合作者博爾頓的商業頭腦等諸多先決條件,才奠定瓦特的成功。
1923年11月,倫敦蓓爾美爾,一輛以蒸汽機汽車拋錨了。20世紀初,蒸汽機汽車依然風頭正健,但逐漸敗給內燃機汽車。
當時,有關蒸汽機的研究存在兩種不同思路,一種是薩弗里利用真空抽水的方法,另一種則是試圖用蒸汽推動活塞,將熱能轉化為機械運動。後者的代表人物是出生於法國的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Denis Papin)。1690年,帕潘在德國萊比錫市《教師學報》公布了他的發現:蒸汽冷凝之後會產生真空,汽缸外的大氣壓會使汽缸內部出現某種機械運動。隨後,他發明了對後來的蒸汽機至關重要的一個部件——活塞。
帕潘並沒有真正發明出蒸汽機,而紐科門不僅巧妙地利用了帕潘的發明,還設計了另一個對後來蒸汽機至關重要的部件——橫梁。橫梁類似一個能夠上下擺動的蹺蹺板,一面連接活塞,一面連接汽缸。當汽缸充滿蒸汽時,橫梁翹起,讓負責吸水的活塞處在最低端。蒸汽凝結為水後,汽缸體積縮小,在橫梁的帶動下,活塞上升吸水。這就是紐科門發明的蒸汽機的原理。
連接活塞和橫梁的拉桿可以長達幾十米,紐科門蒸汽機可以安裝在礦井頂部,負責吸水的活塞則可深入井底,解決了薩弗里蒸汽機安裝高度的難題。為提高效率,紐科門還對蒸汽抽水機做了一系列改進。比如,薩弗里讓蒸汽冷凝的方法是在汽缸外噴灑冷水,而紐科門則在汽缸內部安裝噴射閥,將冷水直接注入汽缸,使得裡面蒸汽能夠迅速凝結,進而產生強力真空效果。
1712年的一天,紐科門在英國西部一個名為科尼格里(Conygree)的煤礦安裝了他的蒸汽機。這個煤礦經過200多年的開采,已經深達50多米。當天,蒸汽機活塞每運動一次就能抽出10加侖的水。不久之後,《倫敦公報》報道了這台機器:「它能夠將任何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並且比迄今為止所使用的各種抽水方法都要更為經濟和便捷,為礦山和公司成功解決了排水問題。」
紐科門的蒸汽機獲得了市場認可。短短3年間,英國各地使用了100多台紐科門蒸汽機承擔抽水任務,使得這位五金商賺得盆滿缽滿。美國科技史學者威廉·羅森,在著作《世界上最強大的思想——蒸汽機、產業革命和創新的故事》中評價紐科門是「開啟了蒸汽機革命的大門」。
第一部專利保護法
表面上看,17、18世紀的英國人無論是薩弗里,還是紐科門,之所以能發明出蒸汽機,是因為看到了采礦業的需求。但當時所有國家的采礦業都面臨排水難題;此外,僅從對真空和蒸汽研究的學術角度來說,英國也並未走到其他歐洲國家的前列,早在1606年,義大利工程師詹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製造了一台利用蒸汽從一個密閉容器內抽水的裝置。為何只有英國人發明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原因在於,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意義的專利保護法,於同一時期在英國誕生,正是這部法律激發了英國人在工業革命時熱衷於沉浸在發明創造的熱潮里。從13世紀開始,英國以專利特許證(Letters Patent)的形式,將某種獨占經營權授予工匠、商人,獎勵在技術上有創新或者為英國帶來利益的人。授予專利的權力完全掌握在國王手中,所以受益者多為封建貴族、王室的寵臣。比如,一位叫達西的近臣於1598年被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了製造和販賣撲克牌的壟斷權,這意味著此前生產銷售撲克牌的廠商都不得繼續經營。
這件專利引起了英國民眾的不滿,將官司打到了法院。法官裁定,國王不可以授予某個人對某項生意的獨占權,除非這個人能證明他更擅長經營這個領域。1624年,繼承了上述精神的法律獲得通過。這部名為《反壟斷法》的法規旨在限制王室隨意授予特權,對壟斷和專利權進行了規定:只有「首個申請了法律專利並且為真正的發明者」才能獲得國王的特許加獎狀。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專利法。
不過,《反壟斷法》的出台並未引發英國專利申請數量的井噴,直到哲學家洛克在1690年讓英國人有了「知識產權」概念。他在《政府論》中主張,任何自然的東西,只要加入了人類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就不再是自然物,人們也就可以宣稱對它擁有產權。同時,法學家們的努力讓英國人對財產權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此前,人們知道可以從黃金、土地等有形財產中獲取收益,而現在竟然也能從腦力勞動中獲取收益。觀念上的改變,激發了英國平民大眾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熱情。
1698年7月25日,《反壟斷法》出台後75年,托馬斯·薩弗里的「以火力推動汲水並為各式各樣工廠提供動力的新發明」獲得專利。該項專利也讓後續發明者紐科門連續數年必須將其收益的四分之三給予薩弗里。這一情形在當時的大多數國家都是不可想像的。
「為全世界生產蒸汽機」
紐科門蒸汽機遠非完美,一個缺陷,蒸汽機抽水時需要消耗大量煤炭,只能被用於煤礦附近。政府對專利的嚴格保護,激勵著人們希望通過改進蒸汽機,取得專利來牟取利潤。瓦特就是這群人中的傑出代表。
1736年,瓦特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比第一台紐科門蒸汽機小二十多歲。1753年,瓦特被送到英國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學習精密儀器製造。學成後,他的技藝高超到令周圍人吃驚。瓦特一位名叫約翰·羅比森的朋友回憶道,格拉斯哥市一家旅館想讓瓦特製造一架管風琴,瓦特根本不懂音律,但研究了一本音樂專著後就造出一架「讓演奏者們既高興又驚訝」的管風琴。但瓦特當時的生活貌似並不富裕,必須依靠為道路和河流測繪來謀生。
1763年,他受邀到格拉斯哥大學修理一台紐科門蒸汽機模型,這台蒸汽機模型運轉時需要耗費巨量蒸汽,效率極低。經過反復測量,他發現了問題所在:蒸汽進入汽缸後,需要降溫才能凝結成水,但汽缸也會隨之冷卻,下一輪抽水過程中,新進入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汽缸壁,會立即凝結成水,不能充滿汽缸。換句話說,紐科門蒸汽機存在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為確保蒸汽機的冷凝效果,產生最大程度的真空,需要使用大量的冷水,但為了避免冷卻汽缸,需要盡可能地少使用冷水。一次測試結果顯示,冷卻的汽缸壁損耗了四分之三的蒸汽。
幾年後,瓦特給出了解決方案,讓蒸汽在一個汽缸內推動活塞做工,在另一個汽缸內冷卻,兩個汽缸相互連接。這樣,蒸汽進入早已被冷水冷卻的新腔室時,會立刻凝結成水,產生真空,帶動另一個腔室上的活塞向下運動,這個有活塞的腔室會一直保持高溫,防止水蒸氣遇到汽缸壁時凝結。這個發明被命名為「分離式冷凝管」,讓瓦特蒸汽機的工作效率比紐科門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了兩倍。1769年1月,瓦特在倫敦取得蒸汽機的專利,編號為「913」,名稱是「能夠減少蒸汽機的蒸汽和燃料消耗的方法。」
第一台由瓦特製造的蒸汽機,於1775年在伯明翰附近的布魯姆斯爾德煤礦安裝成功。《伯明翰報》當時報道稱:「眾多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紳士,受到好奇心驅使,爭相去觀看如此奇特、如此有力量的機器的首次運行盛況。機器的卓越表現讓他們徹底地心滿意足。」瓦特並不善於商業活動,他說:「我寧可對著裝滿彈葯的大炮,也不願去結算賬目或討價還價做交易。」讓蒸汽機聲名遠揚的,則是比瓦特大8歲的英國伯明翰製造商馬修·博爾頓。看到了瓦特蒸汽機的潛力,博爾頓在1774年左右購買了瓦特專利的所有權,二人隨後聯合成立「博爾頓&瓦特製造廠」。
博爾頓的目標是將蒸汽機引入各個產業,他放出豪言:「為全世界生產蒸汽機。」1783年,在博爾頓推動下,英國第一家大規模利用蒸汽動力的工廠——阿爾比恩磨坊開工,此舉被後世喻為「開創了蒸汽動力工廠的時代」。不久後,英國的紡織業開始由蒸汽機帶動。
專利保護制度的不斷健全,讓瓦特之後的工程師在拓展蒸汽機用途的道路上繼續前進。1814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森集成了前任數十種專利技術,成功設計出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機車,他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於1825年舉行了通車典禮,標志著鐵路時代的到來。至此,蒸汽機成為了采礦、交通、紡織等幾乎所有重要產業的動力,英國工業革命由此展開。
值得一提的是,179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購買了一批科學儀器,作為即將訪問中華帝國的馬戛爾尼使團送給乾隆皇帝的禮品,其中就有從博爾頓&瓦特製造廠購買的蒸汽機模型。由於擔心被侵權,瓦特對此非常謹慎,猶豫很久才同意把蒸汽機模型賣給訪華使團。他明顯想多了,這些模型機最終沒有展示給乾隆皇帝。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技術發明,就這樣與中國人擦肩而過,如同南懷仁試驗的蒸汽動力模型車一樣,這台蒸汽機在中國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⑦ 瓦特33歲發明蒸汽機 愛迪生29歲發明了留聲機 牛頓,23歲創立微積分 還有些什麼例子
康熙皇帝在二十三歲 貴為一國之君,績偉功豐
同治皇帝在二十三歲 死了四年
⑧ 明朝的哪一奇書,記載的內容暗示中國人發明了蒸汽機
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見下圖),在觀察蒸汽逃離高壓鍋之後,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我們熟知的英國人瓦特,是在1765年時改進了蒸汽機。數百年來,人們對此堅信不疑,歐洲人率先發明了蒸汽機,由此拉開工業革命大幕,讓東西方差距迅速拉開。
然而,明朝有一本奇書,書中竟然提到了“火船自去”,這一記載令人不解:難道明朝人率先發明了蒸汽機?
令人遺憾的是,晚明大科學之一的王徵,由於不少著作中涉及明清戰爭,以及宗教問題,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在清朝成了禁書,只有《遠西奇器圖說錄最》和《新制諸器圖說》流傳較廣。
從王徵身上可以看到,明末科學並不落後於西方,只是清軍入關之後,開了歷史的倒車,又關閉了科學的大門。
關於清朝為何發展不來科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理學發展史,明末理學已經式微,講究經世致用的心學更占據主流,但清朝建立之後,選擇了最僵化最保守最反科學的理學(儒家學派之一),因為這一學派非常適合皇權統治。所以,談及近代中國落後,別總拿儒家作為替罪羊,學派是統治者選擇的。
⑨ 中國明朝時有能力製作蒸汽機嗎
沒有。
科學技術的進步除去它本身需要的土壤,還有一點運氣成分。
這個就好比明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和君主立憲一樣。
雛形已經具備了,但就是差那麼臨門一腳。
這個也和萬曆的能力有關系,如果是換一個有能力有魄力的君主。
說不定就借勢把這些都做成了。
又或者即便做不成,也能把中央集權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國力不至於敗的那麼快。
但恰好萬曆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消極抵抗反而讓這些都胎死腹中了。
⑩ 假如沒有滿清入關,那麼明朝堅持到1840年會發生什麼事情
單看年份,我們可能對西方的科技進步沒有什麼直觀的認識,但結合中國年號來看,我們就能有一個較為直觀的了解了。明末清初,是西方科學理論大發現的一段時間,這些先進理論要落實到應用上還需要時間。這也是清朝初年還能在薩爾滸之戰中戰勝沙俄的原因之一,當時兩國差距還在可接受范圍內。但到了清朝末年,西方的發明創造有了理論支撐,已經開始井噴式發展,西方的科技進步就好像坐上了高鐵,而清朝的科技進步依舊是緩慢前行。二者差距自然比明末時期差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