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現創造館

發現創造館

發布時間:2021-09-21 07:55:12

㈠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㈡ 人們發明創造了什麼

達·芬奇研究設計的機械裝置非常多,如:飛機、降落傘、戰車、各種火炮、潛水服、土木用機械、汽車、自行車等等。
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科學發明正在維也納展出。在展覽上,人們可以看到62件與達芬奇發明原物同樣大小的模型和微縮模型,此次展覽是世界上同類展覽中規模最大的。

此次展覽在維也納藝術中心舉行,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男人、發明家和天才」,一直會持續到5月29日。這位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才華的天才的設計包括自行車的「祖先」、潛水者的呼吸器械、懸掛式滑翔機、升降機、降落傘、嵌齒輪、傳動裝置、軍用坦克和其它軍艦或飛機,另外還有一個用於攻擊敵人城牆的雲梯,看上去與現代消防隊員使用的梯子十分相似。

義大利櫥櫃製造者、技工尼科萊·加布里埃爾說:「計算機制圖技術已能發現隱含在達芬奇大量技術制圖中的信息,這使得我們可能通過計算機模擬使它們工作。」這些模型既有木製的,金屬制的,也有用布做的,全部是由加布里埃爾和同事在對達芬奇的設計草圖研究後做出來的。達芬奇的設計草圖配有數千頁手寫說明,用於解釋這些發明的工作原理。

這種遺產至少從數量上遠遠超過這位義大利藝術家留下的現存17件設計。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加布里埃爾和同事保羅·達奇亞尼設計了多件達芬奇發明的工作模型,並稱他們已得到學者卡洛·佩德萊迪的同意。佩德萊迪是世界上研究達芬奇的著名專家之一。

據組織者稱,此次展覽是同類展覽中最全的,展出的模型數量超過義大利任何一家博物館。達芬奇的一些發明已在他有生之年付諸於實踐,比如清理米蘭附近運河淤泥的挖泥船和裝有輪子的移動河橋。其它一些發明後來付諸實施,例如拿破崙以達芬奇設計為模型製造出的炸彈。

但達芬奇的大部分發明都是在制圖板上「虛度光陰」,具有密封隔間防止船沉沒的船體就是典型事例之一,加布里埃爾稱這種船體也許是達芬奇最重要的發明。雙層船體如今已成為製造油輪的標准。達芬奇的自行車令人感到非常的好奇,它可能是達芬奇提出設想後由他的學生設計的。這部自行車當時已有在腳踏板和後輪之間移動的傳動鏈,而19世紀晚期出現的早期自行車則沒有這種設計。

達芬奇著名的飛機是他在對鳥翼工作原理長期研究的基礎上設計的。這位天才的發明有時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在一次實驗中,飛行機墜毀,差一點要了達芬奇一名僕人的性命。但在現代,已有人駕駛飛行機成功在天空中飛翔,例如已在加拿大實驗成功的巨型金字塔形降落傘。達芬奇還設計出飛行時使用的工具,例如風速計和陀螺儀。

在談到丹·布朗的全球暢銷書《達芬奇密碼》時,加布里埃爾在各種秘密之間做了比較。《達芬奇密碼》一書稱達芬奇喜歡將秘密隱藏在《最後的晚餐》之類的畫中以及其技術草圖的一些細節中。不言而喻,這些細節旨在防止達芬奇的發現在專利和版權概念誕生前幾個世紀被不適當的使用。

㈢ 世博會中國館有什麼高科技的發明創造

人類實現了像鳥一樣自由飛翔
http://tieba..com/f?kz=698003881
低碳環保的新能源
http://tieba..com/f?kz=789125946

㈣ 列表簡述創新,創造,發現,發明的定義和區別

創新是以前沒有的新發明
創造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提升以更實用
發現是指東西一直在現在被找到或者知道
發明是原來沒有,通過自己的想法將物品構建出來

㈤ 發現和創造的區別

發現的客體對象是已經存在的
而創造的客體對象則是原本不存在的

比如創造了一個新生命,此句中所指的這個新生命是世上原本不存在的.
而發現了一個新生命,則該句中的新生命是世上原本已存在的,
只是被你發現了而已.

㈥ 科技館五大主題展廳在哪

以中國科技館為例,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五大主題展廳分別為華夏之光(1層)、科學樂園(1層)、探索與發現(2層)、科技與生活(3層)和挑戰與未來(4層)。

1、華夏之光

「華夏之光」主題展廳是一個系統、全面、綜合展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專題展廳。展覽展示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科技成就及其對於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國科技發展與世界文明的融合、交流與相互激盪,讓觀眾在世界科技發展的宏觀視角下感懷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

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共有展項146件/套,展廳設置「中國古代的技術創新」、「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華夏科技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三大主題分區以及序廳、體驗空間兩個功能分區,圍繞不同主題,講述古老的中華民族在生存發展中不斷創造與發明、探索與發現的動人故事。

㈦ 科技館有哪些發明物

、「惠更斯」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土衛六 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1月15日已收到來自「惠更斯」號探測器經由「卡西尼」號飛船傳回的信號,表明「惠更斯」號已成功登陸土衛六,創造了人類探測器登陸其他天體最遠距離的新紀錄。「惠更斯」號重319公斤,直徑約27米,攜帶有6台測量儀器,對土衛六的壓力、溫度、風速、大氣成分等進行分析測量。據悉,土衛六的環境與40億年前的地球非常相似,具有很高的科學探索價值。

2、「深度撞擊」計劃獲得成功 太平洋時間7月3日22時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之後,美國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撞擊器終於成功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綻放出美麗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撞擊的成功,表明項目中的無人控制航天器技術完全達到了預想目標。這次撞擊帶來的信息,可能涉及太陽系的誕生、地球上水的來源,以及地球生命的興起。

3、美國研究人員發明取代晶體管的新元件 這種新元件名為「交換點陣式插鎖」,是惠普公司量子科研小組的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元件能夠提供普通計算機所需的信號恢復和轉換,取代傳統的晶體管,並能將計算機的功能提高數千倍。「交換點陣式插鎖」為建造應用納米元件的計算機提供了一項關鍵元件。

4、天文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外行星照片 歐洲的天文學家宣稱,該行星質量約相當於木星質量的5倍。2005年3月份以來,多個研究小組競相宣布,已成功地對太陽系外行星進行了直接觀測。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首次捕捉到了兩顆太陽系外行星發出的紅外光。德國科學家利用「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第一次捕捉到太陽系外行星的圖像。歐洲南方天文台稱,他們的新觀測結果是迄今第一次拍攝到太陽系外行星的照片。

5、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組「差異圖」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於2002年開始啟動,由美國、中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奈及利亞六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科學家們搜集了269名志願者的全基因組信息,發現了100多萬個常見SNP位點,標定了單體型「模塊」在DNA鏈上的「邊界」,並劃分了基因組上包含最常見DNA變異的10個區域。在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症、癌症等疾病的研究中,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份「差異圖」,將患者與健康人全基因組的SNP進行比較,更高效地尋找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

6、澳大利亞科學家成功將光束「凍住」1秒鍾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傑文·朗戴爾及其同事利用新型光陷阱,首次成功地將一個光脈沖「凍住」了足足1秒鍾的時間,這是以前最好成績的1000倍。將「凍住」光束的時間大大延長,意味著可能據此找到實用方法,來製造光計算機或量子計算機用的存儲設備。

7、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效率燃料電池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用碳氫化合物——異辛烷作燃料時能源轉換效率有望達到50%。這種新型燃料電池在經過更多試驗後,能廣泛應用於汽車、飛機,甚至眾多家庭。在研究人員開發的一個示範性小型燃料電池上,燃料反應所產生的電能密度達到了每平方厘米06瓦。

8、法國和瑞士科學家製造出超大容量納米級信息存儲材料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以及瑞士綜合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在零下143攝氏度的真空狀態下,把鈷原子凝聚在金晶體材料上,在這種材料表面的鈷原子根據事先安排好的一種結構來排列組合,自動形成一個有序的結構體系。研究人員由此得到的納米級材料,其結構可以突破信息存儲的不少極限,使硬碟的信息存儲密度進一步加大,1平方厘米新材料的信息存儲量達到了4萬億比特。

9、美國科學家製造出「誇克膠子等離子體」 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利用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製造出了「誇克膠子等離子體」。這是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曾廣泛存在於宇宙誕生後的百萬分之幾秒內。美國能源部長塞繆爾·博德曼表示,這項成果是物理學界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進展。

10、法國科學家首次找到控制單分子行動的方法 法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利用特種顯微鏡儀器,讓一個分子做出了各種動作。科學家使用一個金屬探針,刺激聯苯分子的不同部位,還可以使其產生不同的電子反應。其精度則達到了10皮米(一皮米相當於一萬億分之一米),也就是可以精確到大小僅為單個聯苯分子百分之一的范圍。這一新的研究成果使人們從此可以簡單控制單分子,並使它變成一個分子「機器」。求採納

㈧ 發明創造的事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

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

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

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2、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

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

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3、羅蘭·希爾發明郵票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

最初是打手勢,之後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後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於是有了古代郵驛。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

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調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

背面塗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於郵票的最初創意。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

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

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並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於是採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

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採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後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4、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

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針的發明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㈨ 廣東科學中心實驗與發現展館裡面有什麼

「實驗與發現」展館將傳播科學思想方法置於比科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位置,使觀眾置身於科學實驗室的氛圍中,體驗科學先驅們的偉大發現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引發科學的思考。
本館共有49個展項,分為五個區域:「科學發現廣場」、「伽利略實驗室」、「法拉第實驗室」、「牛頓實驗室」和「探索生命遺傳奧秘」。在以世界著名科學家命名的實驗室展區里,觀眾們可隨著時光的倒流,追溯到科學先驅們進行傑出創造的年代,身臨其境地體驗科學家們實驗與發現過程的思想和方法。
「科學發現廣場」設有世界十大經典實驗,展示了科學大發現的歷史脈絡,讓觀眾認識到有了精巧的實驗構思,就可以用最簡單的實驗設備探索發現最基本的科學概念和規律。
「伽利略實驗室」以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過程為線索,介紹伽利略在觀測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數學形成「實驗-數學」方法,開創研究自然規律科學方法的先河。
「法拉第實驗室」以電磁感應定律的發現過程為線索,展現法拉第用「磁力線」形象探索電磁感應規律的歷程,介紹麥克斯韋在場的理念下統一電磁現象的思想方法。想像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牛頓實驗室」以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為線索,介紹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想像、假設、實驗、類比、演繹、歸納」等思想方法,統一天體與地球運動規律,創立經典力學體系的歷程,展示科學思想、方法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作用

㈩ 提供一篇科技館觀後感。

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外形就像一個巨型魔方,位於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館內共分為「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設有公共空間展示區和宇宙劇場、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
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從東門進入,參觀的人們會看到科普長廊,由各種齒輪、連桿、氣缸、活塞等組成的復雜機械裝置「機械旋律」;從南門進入,是高4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生命螺旋」……位於新館一層的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華夏之光展廳,是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整個展覽運用了各種先進的展示手段和信息技術,將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獻記載轉變為可動模型和互動展品,讓人們在親身體驗與操作中,了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陶寺古觀象台、水力紡紗機等特色展品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祖先的創造,了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
新館二層的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與「門捷列夫」對話展現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過程;

自行設計一個小球運動路線的「小球旅行記」;盪盪鞦韆也能學到知識的「共振鞦韆」……在體驗的幾個展項中,利用綜合性多學科高新生物識別技術連接的展項「尋找自己」給參觀的人們印象最深。展覽以機械互動、視頻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形式,圍繞科學探索的若乾重要方向搭建展覽框架,按 「問題比答案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的原則設計展項,採用多種展示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現的科學實踐情景。
科技與生活展廳位於新館三層,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約300項展品。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為整個主題,配合多樣化、情景化、藝術化的展覽形式,不僅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善,同時展現人類為應對共同的挑戰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讓人們在參觀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科技創新為人類帶來好處
挑戰與未來展廳位於新館四層,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展廳依據「挑戰-解決方案-未來」為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引發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並通過從挑戰到未來的整體架構和連貫性的展示,激勵公眾積極應對挑戰,共創和諧未來。例如通過大型立體沙盤,讓參觀的人們直觀地看到氣候變化給中國帶來的變遷。
這一次的科技館之行使我明白了很多這世界上的萬千奧秘,真希望還能夠再一次去那兒,了解更多知識。

閱讀全文

與發現創造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