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皂角的發明

皂角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21 00:11:38

A. 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了肥皂。

最早的肥皂是怎麼誕生的呢? 很久以前,在古埃及的皇宮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國王大擺宴席招待客人。到了半夜,人去席散,廚房裡的廚師們忙著收拾餐具。有人一不留心碰翻了灶旁的一盆食油,油流進灶里,混在滅了火的木炭上。有個高盧人(古法蘭西人)廚師,擔心引起火災,慌忙把油乎乎的木炭捧到外面去。說也奇怪,當他洗手的時候,發現帶油的手非常光滑,洗得比過去干凈許多。他把這事告訴了同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於是大家如法炮製地試了試,一致感到:好極了。後來,他們就把灶里燒完了的木炭留出一些,澆上點油,等幹完活用它洗手。國王知道了,也叫其他人這么做,並把它捏成圓棒狀,拿起來方便, 供宮里人洗手用。這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公元2 世紀,高盧人流傳下來的肥皂製造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人們利用山毛櫸樹燒成木灰,再與山羊的脂肪混在一起,熬製成一種膏狀物。肥皂不僅僅是用來洗手的,也洗別的東西:衣服啦,餐具啦,頭發啦。隨著肥皂的廣泛應用,肥皂生產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法國的馬賽,義大利的薩沃納等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肥皂作坊,因為這些地方出產橄欖油和鹼,原料多。他們生產的肥皂還向別的國家銷售。俄羅斯在國王彼得大帝當政時期才進口了肥皂。在沙皇時代,只有皇宮里的人和貴族才有權使用它,嚴禁農奴用肥皂,他們只能用鹼水(把木柴灰放在水中煮後的清水)。如果違反,定遭處罰。直到1791 年,法國的化學家路布蘭發明了制鹼方法,木炭混油洗手的秘密才被揭開。他說:把油脂與鹼混合在一起,生成的化合物就是肥皂。木炭中含有一些鹼,會和油污起作用,在水裡就把臟污溶掉。這樣一來,肥皂就可以大量生產了。 肥皂的發明年代雖然久遠,但是真正普遍使用還是在19 世紀以後。無論用肥皂洗身體還是洗衣物,它的優越是不言而喻的。在河裡或湖邊洗衣服用肥皂要比洗衣粉強得多,肥皂不易使河湖水變得糟糕。因為它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消化吸收,也容易在污水中形成沉澱沉入水底。洗衣粉卻不行。如果洗絲綢和毛料,肥皂比合成洗滌劑要好,它對面料的損傷性小。現在的日用洗滌劑花樣很多,尤其洗衣粉廣告大戰使得洗衣粉的位置與日俱增。肥皂雖然古老,但是仍不過時。而且肥皂的獨到之處。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還是深有體會的,它不僅不會被其他洗滌品所替代,反而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廣泛的運用。譬如,向肥皂中加進香料、葯料研製而成的混合式肥皂就是很好的例證。

B. 肥皂是怎麼發明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答題

最早的肥皂是怎麼誕生的呢? 很久以前,在古埃及的皇宮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國王大擺宴席招待客人。到了半夜,人去席散,廚房裡的廚師們忙著收拾餐具。有人一不留心碰翻了灶旁的一盆食油,油流進灶里,混在滅了火的木炭上。有個高盧人(古法蘭西人)廚師,擔心引起火災,慌忙把油乎乎的木炭捧到外面去。說也奇怪,當他洗手的時候,發現帶油的手非常光滑,洗得比過去干凈許多。他把這事告訴了同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於是大家如法炮製地試了試,一致感到:好極了。後來,他們就把灶里燒完了的木炭留出一些,澆上點油,等幹完活用它洗手。國王知道了,也叫其他人這么做,並把它捏成圓棒狀,拿起來方便, 供宮里人洗手用。這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公元2 世紀,高盧人流傳下來的肥皂製造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人們利用山毛櫸樹燒成木灰,再與山羊的脂肪混在一起,熬製成一種膏狀物。肥皂不僅僅是用來洗手的,也洗別的東西:衣服啦,餐具啦,頭發啦。隨著肥皂的廣泛應用,肥皂生產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法國的馬賽,義大利的薩沃納等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肥皂作坊,因為這些地方出產橄欖油和鹼,原料多。他們生產的肥皂還向別的國家銷售。俄羅斯在國王彼得大帝當政時期才進口了肥皂。在沙皇時代,只有皇宮里的人和貴族才有權使用它,嚴禁農奴用肥皂,他們只能用鹼水(把木柴灰放在水中煮後的清水)。如果違反,定遭處罰。直到1791 年,法國的化學家路布蘭發明了制鹼方法,木炭混油洗手的秘密才被揭開。他說:把油脂與鹼混合在一起,生成的化合物就是肥皂。木炭中含有一些鹼,會和油污起作用,在水裡就把臟污溶掉。這樣一來,肥皂就可以大量生產了。 肥皂的發明年代雖然久遠,但是真正普遍使用還是在19 世紀以後。無論用肥皂洗身體還是洗衣物,它的優越是不言而喻的。在河裡或湖邊洗衣服用肥皂要比洗衣粉強得多,肥皂不易使河湖水變得糟糕。因為它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消化吸收,也容易在污水中形成沉澱沉入水底。洗衣粉卻不行。如果洗絲綢和毛料,肥皂比合成洗滌劑要好,它對面料的損傷性小。現在的日用洗滌劑花樣很多,尤其洗衣粉廣告大戰使得洗衣粉的位置與日俱增。肥皂雖然古老,但是仍不過時。而且肥皂的獨到之處。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還是深有體會的,它不僅不會被其他洗滌品所替代,反而會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廣泛的運用。譬如,向肥皂中加進香料、葯料研製而成的混合式肥皂就是很好的例證。

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被採納,謝謝,祝你天天快樂!!!

C. 古代發明

中國古人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葯、造紙術這四大發明盡人皆知,其實,中國古人的科技發明遠不止此。
2016年7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一份「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清單」。這份歷時3年編纂的清單,主要從「突出原創性」、「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和「對世界文明有重要影響」3個因素考慮,列出了天象記錄、小孔成像、經脈學說、針灸、潮汐表等88項中國古代發明成果
我們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上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最重要的豆類作物之一——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柑橘。「這『四大栽培』技術傳向世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貢獻並不遜色於『四大發明』。」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所長張柏春表示。
專家說,當然,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絕不止88項。比如,僅在機械與儀器方面,就還有犁鏡、記里鼓車、磨車、舂車、水轉大紡車、秤漏、走馬燈等。一些重大發明還衍生出新技術,比如在大豆的利用方面,中國人發明了豆腐和醬油。
88項中國古代發明成果目錄:
【科學發現與創造】
1.干支2.陰陽合歷3.圭表4.十進位值制與算籌記數5.小孔成像6.雜種優勢利用7.盈不足術8.二十四節氣9.經脈學說10.四診法11.馬王堆地圖12.勾股容圓13.線性方程組及解法14.本草學15.天象記錄16.方劑學17.制圖六體18.律管管口校正19.敦煌星圖20.潮汐表21.中國珠算22.增乘開方法23.垛積術24.天元術25.一次同餘方程組解法26.法醫學體系27.四元術28.十二等程律29.《本草綱目》分類體系30.系統的岩溶地貌考察。
【技術發明】

31.水稻栽培32.豬的馴化33.含酒精飲品的釀造34.髹漆35.粟的栽培36.琢玉37.養蠶38.繅絲39.大豆栽培40.塊范法41.竹子的栽培與綜合利用42.茶樹栽培43.柑橘栽培44.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45.分行栽培(壟作法) 46.青銅弩機47.疊鑄法48.多熟種植49.針灸50.造紙術51.胸帶式系駕法52.溫室栽培53.提花機54.指南車55.水碓56.新莽銅卡尺57.扇車58.地動儀59.翻車(龍骨車) 60.水排61.瓷器62.馬鐙63.雕版印刷術64.轉軸舵65.水密艙壁66.火葯67.羅盤(指南針) 68.頓鑽(井鹽深鑽及汲制技藝) 69.活字印刷術70.水運儀象台71.雙作用活塞式風箱72.大風車73.火箭74.火銃75.人痘接種術。
【工程成就】
76.曾侯乙編鍾77.都江堰78.長城79.靈渠80.秦陵銅車馬81.安濟橋82.大運河83.布達拉宮84.蘇州園林85.滄州鐵獅86.應縣木塔87.紫禁城88.鄭和航海。

D. 肥皂是誰發明的

肥皂是最古老的洗滌用品,它的由來依據古老的傳說: 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台灣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黃目樹,即無患樹。高二、三丈,實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漿若肥皂。」,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台灣人以之用來洗衣,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含有黃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黃。另相傳以此搓洗頭發,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兼具清潔與潤絲的功效喔。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凈。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 Making)。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 , 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 , 與油混合後 , 具有去污力 , 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蘇打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滿意請採納

E. 火葯的發明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最早應用的是我*國發明的黑色火*葯,所以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燃*燒時的性質,可分為有煙火*葯(燃*燒時發煙,如黑色火*葯)和無煙火*葯兩類。主要用作引燃葯或發射葯。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至於火*葯的發明者至今沒有人知道。源於*煉丹術煉丹起火,啟示人們認識並發明火*葯。火*葯的發明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因此火*葯的發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制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

F. 肥皂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於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人們便將1份油和5份鹼性植物灰混合製成清潔劑,在歐洲關於肥皂起源的傳說很多,一說古羅馬的高盧人,每遇節日便將羊油和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塗在頭發上,梳成各種發型。一次,節日突遇大雨,發型淋壞了,人們卻意外發現頭發變干凈了。

又傳說,羅馬人在祭神時,燒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 「油脂球」。婦女們洗衣時發現,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凈。這都說明了人們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鹼)皂已用千年歷史。

考古學家在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制肥皂的作坊。說明羅馬人早在公元2世紀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肥皂生產。

中國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鹼洗滌衣服,人們還把豬胰腺、豬油與天然戌混合,製成塊,稱 「胰子」。

早期的肥皂是奢侈品,直至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用電解食鹽方法廉價製取火鹼成功,從此結束了從草木灰中製取鹼的古老方法。

到了19世紀,德國人發明以電氣分解食鹽水來製作氫氧化鈉;自此之後,苛性鈉的普及,得以讓肥皂從原本只有王宮貴族買得起的商品,搖身一變,變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6)皂角的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古時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後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於是他們又發現有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所以,給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香皂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 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

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

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干凈。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

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Making)。

G. 皂角樹未來發展前景

這皂角樹在以前人們把它稱為是個寶,樹上結有皂角,老人用來洗衣服,因為那時的時代,根本就沒有現在的洗粉或洗夜,所以人們都,稱它是個好東西,對未發的發展就沒有用了。

H. 香皂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是不是也是中國發明的,

古代不管是東西方,最早的洗滌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鈉和碳酸鉀。前者為天然湖礦產品,後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滌成分。 肥皂的發明據傳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傳說在西元前7世紀古埃及的一個皇宮里,一個腓尼基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趕快趁別人沒有發現時用灶爐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後再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望著自己滿手的油膩,他想:這么臟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洗干凈啊!他一邊猶豫著一邊把手放到了水中。奇跡出現了:他只是輕輕地搓了幾下,那滿手的油膩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連原來一直難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隨之被洗掉了。這個廚師很奇怪,就讓其他的廚師也來用這種灰油試一試,結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來更加干凈。於是,廚房裡的傭人們就經常用油脂拌草木灰來洗手。後來法老王也知道了這個秘密,就讓廚師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當然,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未必完全當真。不過埃亞歷山大城附近的埃及湖中,盛產天然碳酸鈉,因此古埃及洗滌技術相對發達,發明肥皂也就不足為怪了。

I. 肥皂是誰發明的

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台灣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黃目樹,即無患樹。高二、三丈,實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漿若肥皂。」,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台灣人以之用來洗衣,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含有黃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黃。另相傳以此搓洗頭發,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兼具清潔與潤絲的功效喔。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凈。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 Making)。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 , 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 , 與油混合後 , 具有去污力 , 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蘇打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另一個傳說:據說在五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一個給國王做飯的廚師,不慎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里,當他趕忙扔掉後回來洗手時,發現手洗得特別干凈,他覺得很驚奇

J. 肥皂是誰發明的

宋代時就出現了一種人工合成的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角、懸刀、肥皂莢,通稱皂角)搗碎細研,加上香料等物,製成桔子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稱「肥皂團」。宋人周密「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記載了南宋京都臨安已經有了專門經營「肥皂團」的生意人。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了「肥皂團」的製造方法:「肥皂莢生高山中,樹高大,葉如檀及皂莢葉,五六月開花,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內有黑子數顆,大如指頭,不正圓,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除了天然皂莢,如無患子等類的植物,也流傳於民間,成為一種很好的洗滌劑。「台灣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黃目樹,即無患樹。高二、三丈,實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漿若肥皂。」,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台灣人以之用來洗衣,至少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含有黃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黃。另相傳以此搓洗頭發,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兼具清潔與潤絲的功效喔。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臘的一個叫勒斯波斯的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她們發現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凈。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 Making)。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達米亞人發現 , 植物燃燒後的灰燼類的鹼性物質 , 與油混合後 , 具有去污力 , 這亦是肥皂的來源之一。不過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製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們當時稱香皂為「sapo」,當時的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和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地被傳入到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蘇打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開始被大量製造。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的事。在18世紀末工業革命工業問世後,獲得了大量的價廉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種組成極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會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問題。

另一個傳說:據說在五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一個給國王做飯的廚師,不慎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里,當他趕忙扔掉後回來洗手時,發現手洗得特別干凈,他覺得很驚奇�抓來一些叫其他廚師試用,效果也一樣。國王知道後便叫人仿製,這就是肥皂的雛形。到了公元70年,羅馬帝國學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製取塊狀肥皂獲得成功。後來傳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建廠,用煮化的羊脂、燒鹼等原料生產.

閱讀全文

與皂角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