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時間的特點是 寫四個
「時間」這一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實際上並不存在。
一般來說人們認識到的是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是謂四維時空。
那實質上「時間」是什麼?
變化,空間的變化!變化依附於「存在」而存在,變化本身並不是「實際」的存在。
時間就像飛機飛過的軌跡一樣,這個軌跡本身並不是實質存在的。
所以說「時間」是由空間的變化來體現的。希望你能滿意
⑵ 創造的特點
創造力的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專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屬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⑶ 什麼是創造時間法
創造時間的第一項是要每天挑選出一項重點項,從而開啟每一天。在有重點項的基礎上,要保持聚焦,打敗分心,為我們的這個重點項創造出時間。
與此同時,保證我們的聚焦,保證我們好好生活,需要我們有充足的體力和活力,用身體為大腦充電。最後我們也需要去反思,調整並改善我們的整個時間管理體系。
通過挑選這本書里提供的一些策略,檢驗這些策略的有效性,然後重復這些有效的策略,我們就可以創造出時間,與此同時,我們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太在意完美。
許多剛接觸時間管理的小夥伴,包括我,一開始對時間管理的概念,就是我們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列成清單,然後照著清單去一件件把事情解決。
但是在有這樣的一個清單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專注於那些比較簡單的事情,優先去做那些比較簡單的事情,然後我們每天忙忙碌碌,被清單追趕著跑。但是並沒有做出什麼樣的成就,反而時間流逝的非常的快,那麼我們如果不用清單,而是使用一個遠大的目標來替換這樣的概念的話,我們會發現目標可能比較遠大,又不是非常的清晰,在追尋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動搖,也會導致我們時間管理上的失敗。
無論是細碎微小的任務,或者是遠大的目標,都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一事無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因此作者很創造性地提出了用中等大小的重點項目,給我們帶來成就感以及愉悅。
通過控制注意力的走向來控制自己的時間,不再限於那些刷不完的APP,或者是那些要交電費,然後要買什麼菜之類的,這些細碎的小事情,找到第三選擇,抱有目的的去關注自己的時間規劃。
剛看到這個重點上的概念的時候,真的是有被驚艷到。在群主的日行一記群里,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小夥伴看到。
我經常一件任務因為畏難情緒會在那裡一天一天的往後推,直到不得不做為止,這也是因為我可能會優先選擇把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做完而導致的一個惡果。
在明白了重點項目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就要去選擇讓什麼樣的事情成為每天的唯一一件重點項,在此之前要需要問自己,想讓什麼成為今天的亮點。
所以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什麼事情是最緊急的,什麼事情做完了之後,會讓我們產生更大的成就感,或者這件事情會不會讓我們快樂、
緊急程度可以對應一份即將要交的論文或者作業,成就感可能是你想做的一件作品,或者是烹飪一道菜,喜悅程度可以對應,比如說今天你最重要的事情安排時,跟朋友聚餐,或者出門,運動都可以,重點項的時間最好控制在60到90分鍾之內,會讓我們盡大可能投入進去。
⑷ 科技發明 發明人 發明時間 特點
史豐收 發表評論(0)
編輯詞條
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
史豐收(1956.2.23.-2009.9.29.),男,陝西省大荔縣兩宜鎮人。
198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曾任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八、九屆委員、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國際速算發明家史豐收教授,從11歲開始鑽研速演算法,經過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幾千年來四則運算的傳統計演算法,創立了能夠不用計算工具、不列運算程序、從高位算起、一口報出正確答案的快速計演算法,因而轟動海內外,獲得極高的評價。史豐收教授不但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亦被列為中國大陸的數學奇才。史豐收速演算法的計算速度甚至比計算器還快,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現已編入中國大陸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教材和馬來西亞國家正規教材,史豐收教授的事跡已編入中國大陸小學《語文》課本和《思想品德》課本及中學《政治》課本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史豐收速演算法」是教育科學史上的奇跡,對開發人腦智能具有重要意義,應向全世界推廣。1991年5月,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中國深圳成立,美籍華人、世界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也分別題詞祝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親自發函祝賀。「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也隨後成立,成為研究「史豐收速演算法」的重要學術重地。
目前,史豐收速演算法已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推廣和傳播,學生達上千萬。史豐收速演算法這項由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類。聯合國教育科文組織連續三屆總幹事親切接見史豐收教授,並對史豐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現在,他正在積極從事推廣工作,希望這項中國人發明的智慧成果,能貢獻給全人類。
1967年11歲的小豐收與母親的合影。他母親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勞儉朴、善良為人的品德,對子女教育要求非常嚴格,從小要求他們愛祖國,為人民做好事。這一年,11歲的小豐收正式提出速演算法的課題。母親的期望無時刻不激勵著他樹立為國爭光、刻苦鑽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於當時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校被迫停課,於是他無法上學讀書,便在家裡埋頭鑽研速演算法,有限的練習紙用完了,由於家庭貧困買不起紙和筆,他便在牆壁上練,用木棒在地上堅持練,甚至在被單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寫滿數字,被別人誤認為「瘋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演算法。「天道酬勤」、「功不負人」,他終於在1970年成功發明了速演算法。1992年正當史教授要把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廣之際,驚悉在家鄉的母親因心肌梗塞不幸與世長辭,這對工作在離家鄉千里之外,深愛自己慈母的長子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為了報效祖國的培養,實現慈母要為人類做好事的囑托,他化悲痛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豐收速演算法的推廣工作,立志為中華民族爭光。
2009年9月29日,速算大師史豐收不幸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史豐收的骨灰,10月4日從北京護送至陝西省大荔縣的故鄉安葬。
英雄出少年
史豐收從小就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上幼兒園時總喜歡把「小」字倒過來寫,阿姨說他寫錯了,他卻說「大」字的兩條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兩條腿就應該向里並得小小的。他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算術課,他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怪問題:「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算起、從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師沒有批評他問得奇怪,而是鼓勵他說:「古今中外,幾千年都是從低位算起的,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發明創造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站好創新的制高點,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誰也沒想到年僅11歲的史豐收真的搞起了發明創造,他開始了從高位算起的艱難探索。那時正逢文革時期,學校停課了,這卻正好給史豐收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他每天就趴在家裡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規律。練習本寫完了,就在廢紙上寫;廢紙寫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畫;身上劃不下了,就在地上、牆上畫。那時史豐收家的牆上寫滿了算式,本來雪白的牆壁都成了「麻子臉」,他媽媽說那時家裡整個就成了數字的海洋,隨便那裡都有史豐收寫下的數字和算式。有次他媽媽給他兩個大饃吃,見他正忙著計算顧不上吃,就把大饃放在他旁邊讓他等會吃,誰知老半天,他也沒吃一口,卻在大饃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學校停課七個月,史豐收在家算了七個月,終於摸索出了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編出了「算前位,看後位,提前進位」的速算口訣。
「天天算」+「時時算」
史豐收迷上了他自己發明的速演算法。文革時搞「天天讀」,要求學生上課背毛主席語錄,史豐收經常在桌面上立一本紅皮書,像搭個小屏風似的,然後就躲在下面算他的算術。後來秘密被老師發現了,他解釋說語錄本他早在課外時間背熟了,現在可以騰出時間來算算術了,老師一考他語錄,他真能背誦如流,因為他的聰明好學,老師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從此格外愛惜他,允許他在別人「天天讀」的時候進行他的「天天算」了。
史豐收不僅「天天算」,而且「時時算」。他不放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驗證他的演算法的機會。給別人算帳他最熱心,時間久了,人家知道他算帳又快又准也樂意讓他幫忙。即使走在街上看見汽車賓士而過,他也會將汽車後面的號碼數字乘一遍,諸如此類的計算他樂此不疲。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伴在街上走,他口裡嘀嘀咕咕地默算著數字,手指也不停地掐著。正好一位婦女領著一個小女孩迎面而來,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動了,驚疑地看著史豐收對她媽說:「那個人怎麼啦?好像是個神經病。」這些話史豐收一點沒聽到,還沉浸在他一個人的數字世界之中,過後同伴告訴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來:「啊,我成了神經病!」史豐收就這樣算了三年,終於在解決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數乘法和加、減、除法的速算規律。
夢圓科大
1972年,史豐收在西北大學附中學習其間,鑒於他的優異成績,北京大學決定破格錄取他入學,但由於當時正處在「上山下鄉」的年代,北京大學的申請未獲批准。史豐收高中畢業後,又值「四人幫」掀起「反擊右傾翻案風」,他被認定為「修正主義的苗子」受到批判,不得不離開省城回到家鄉,史豐收處於極度悲憤之中。1977年恢復高考,史豐收高興地參加了高考,卻因准備不充分未被錄取,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豐收決定進京毛遂自薦,農歷大年初四踏上了進京的列車。在北京,史豐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教育局的熱情接待,他的速演算法也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學者的肯定。經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為數學系學生。在中國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楊海波特意委派一位講師與史豐收住在一起,給予重點培養。楊海波還經常親自對史豐收諄諄教誨。在中國科技大學期間,史豐收學習了馬克勞林級數,解決了對數和任意三角函數的速算問題。1979年3月,史豐收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撰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快速計演算法>>一書,先後發行2000多萬冊。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特邀他舉辦<<快速計演算法>>電視講座,在全國引起轟動。史豐收立即聞名遐邇、成了全國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他的腦子比電腦快
史豐收速演算法不僅獲得了國人的認可和青睞,也受到國際人士的關注。198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訪華,特意會見了史豐收教授,並看了他的速算表演,驚嘆不已。他當即邀請史豐收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大會。10月23日中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史豐收為參加大會的158個會員國的代表進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題的是斯里蘭卡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夫人,當這位夫人把891876乘9寫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筆還沒有放下的時候,史豐收已經把答案寫了出來:8026884。隨後,裁判手中的計算器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答案。接著一位非洲國家的代表出了一道用17個個位數字相加的題目,史豐收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答案,而裁判此時還在一個數一個數地在計算器上相加呢!黑板上又出了一道多位數相乘的題目:43879乘以7089。史豐收略一思索,得出了答案:311058231。而這時裁判手中只有8位數字的計算器卻無論如何也顯示不出9位數的答案,引起了在座觀眾的一陣大笑。在半個多小時的表演中,史豐收進行了多位數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並向觀眾介紹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獲得了一陣陣掌聲。擔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著這位年輕速算專家的手風趣地說:「我的結論是,你的腦子比計算機的電腦快!」
目錄
• 史豐收速演算法的4個特點
• 速算大師史豐收逝世 享年53歲
• 「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悄然離世
• 參考文獻
史豐收速演算法的4個特點編輯本段回目錄 1、具有創造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打破了幾千年來四則運算從低位算起的計算順序,創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從高位算起的速算體系,使讀、寫、算數的順序一致。計算時從高位算起(從左到右),基本計算可以不列豎式,一口報出或一下寫出計算結果。傳統的演算法是讀寫數從高位起,計算卻從低位起,使讀、寫數與計算的順序不一致,使計算速度緩慢。計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解決好"進位"與"相加"問題。史豐收教授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獲得了成功,從而提高了計算速度,使他的速演算法成為獨具特色的史豐收速演算法。
2、具有規律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有一套別具一格的計演算法則,計算口訣,也就是計算規律。在加法方面,發明了一位數加法的指算加法:直加、反手加。減內湊反手加、加外湊反手加,進1減補加;提出了多位數加法的新法則:數位對齊,高位加起,寫十記個,升個為十,串加下位,逐位右移,在乘法方面,總結出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8條進位規律共36句口訣和8條個位規律共13句口訣,以及一條求乘積的每位數的公式:本位積=(本個十後進)取和的個位數。有了這三個規律,再加上指算的配合,就可以丟掉乘法九九表進行乘法的快速計算。在減法里,提出了"復合數"概念,用"復合數"作鋪墊,把減法轉化為用加法來計算,又提出用乘法的"一口清"來定商,加快了求商速度。同時,兩位數乃至多位數的乘除法都有心算方法。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加、減、乘、除運算的計算速度。
3、具有系統性。史豐收速演算法有自己的計算體系,系統性強,在加法里,先是一位數的直加、反手加、減內湊反手加,加外湊反手加,進1減補加和多個一位數連加,然後是兩位數和多位數加法,在乘法里,先是乘數是2、3、4、5、6、7、8、9的一位數乘法,再是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心算乘法,然後是乘數是三位數的筆算乘法和心算乘法。在減法里,只有基本概念沒有計算方法,通過以"復合數"為計算橋梁,把減法轉化為用加法來計算。在除法里,先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再是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然後是除數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為了保證整數四則運算的順利進行,還建立了一套基本概念,例如1至9的指型、內湊、外湊、補數、復合數、偶同數、自倍數、循環數、假小數、本位、本個、後進、本位積等。由此看出,史豐收速演算法的內涵體系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具有實用性。少年兒童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史豐收速演算法是個嶄新的快速演算法,所以容易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史豐收速演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規律不多,動感性強,所以,少年兒童都愛學。這種速演算法,小學生連續學上兩三個月就可以基本掌握。成年人來學,時間還可以縮短。所以,兒童、少年、成年人都可以學會。速算大師史豐收逝世 享年53歲編輯本段回目錄
資料圖片:史豐收速演算法命名儀式舉行
核心提示
9月29日,陝西籍速算大師史豐收因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歲。史豐收長年致力於推廣以他名字命名的速演算法,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多位著名學者專家指出,學習掌握史豐收速演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進人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昨日,記者專訪了史豐收之弟史豐有。
昨日,史豐收速演算法發明人史豐收去世的消息獲得證實。
史豐收的弟弟史豐有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史豐有在陝西省委辦公廳工作。他告訴記者,哥哥史豐收是9月29日因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在北京復興醫院去世。
史豐有說,哥哥史豐收的追悼會10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40多人參加。當時,北京正在舉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大慶典活動,家屬堅持一切從簡,不邀請記者參加,故媒體鮮有報道。
10月4日,按照哥哥史豐收的生前囑托,史豐收的骨灰從北京護送回大荔縣的家鄉,在父母墳邊安葬。縣鄉村1000多名鄉親聞訊趕來送葬。弟弟說,9月初,史豐收最後一次回陝西,對西安城市建設的大變化感到頗為高興和驚嘆。
通過史豐有的口述,國際速算大師史豐收教授的傳奇人生軌跡展現在記者面前。
10歲娃顛覆千年計算方法
1956年2月23日,史豐收出生在渭南大荔縣兩宜鎮一戶普通的農戶家裡。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算術課,史豐收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怪問題:「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算起、從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師沒有批評他問得奇怪,而是鼓勵他說:「古今中外,幾千年都是從低位算起的,這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發明創造嘛!」由此,年僅10歲的史豐收真的搞起了發明創造,他開始了從高位算起的艱難探索。從此,他每天就趴在家裡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規律。練習本寫完了,就在廢紙上寫;廢紙寫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畫;身上畫不下了,就在地上、牆上畫。
弟弟史豐有回憶說,那時,家裡的牆上到處是哥哥寫滿的算式,本來雪白的牆壁都成了「麻子臉」,那時家裡整個就成了數字的海洋。有次媽媽給哥哥兩個大饃吃,沒有想到哥哥卻在大饃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就這樣,哥哥算了七個月,終於摸索出了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編出了「算前位,看後位,提前進位」的速算口訣。
為什麼要推廣速演算法?
1980年,史豐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一直傾心致力於速演算法推廣工作,「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史豐收速演算法研究所」已在深圳正式成立,並逐步在全世界設立培訓中心分部。
在電子計算機盛行的時代,學習和推廣史豐收速演算法有什麼意義?史豐收的弟弟史豐有回答記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先生曾說,長期依賴電腦計算,其副作用是導致人類思維能力逐漸退化,這對全人類來說是災難性的後果。史豐收的速算方法,正是能夠避免過分依賴先進科技工具帶來的負效應。著名學者托夫勒、楊振寧、陳省身等都指出,學習掌握史豐收速演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進人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
如果將史豐收速演算法與電子計算機相結合,改造它的硬體,那麼,電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是一個待發掘的極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史豐收速演算法,用左手五指的伸屈,結合大腦進行快速計算,被國際心理學和腦科學專家肯定為鍛煉人類右腦的最佳途徑,並被列入當代智能工程。
「速算神童」邂逅大教授華羅庚
史豐收「發明」出任何數乘以2至9,從左向右,從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規律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更加痴迷速演算法的研究。有一次他和一個小夥伴在街上走,他口裡嘀嘀咕咕地默算著數字,手指也不停地掐著。正好一位婦女領著一個小女孩迎面而來,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動了,驚疑地看著史豐收對她媽說:「那個人怎麼啦?好像是個神經病。」這些話史豐收一點沒聽到,還沉浸在他一個人的數字世界之中,過後同伴告訴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來:「啊,我成了神經病!」史豐收就這樣算了三年,終於在解決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數乘法和加、減、除法的速算規律。
1972年,經西北大學劉致和教授推薦,北京師范大學趙慈庚教授帶著這位「神童」在北京進行速算表演,引起了轟動。最引人注目的是史豐收和中國著名數學教授華羅庚「競技」。華老拿算盤,小史用速算,結果,小史戰勝了華老!華羅庚高興地說:「你現在比別人快了一個圈,希望你將來把你的速演算法用到電子計算機上,再提高一個圈。」
史豐收速演算法揚名世界
史豐收速演算法引起世界的關注。1987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姆博訪華,特意會見了史豐收教授,並看了他的速算表演,驚嘆不已。他當即邀請史豐收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大會。
1987年10月23日中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史豐收為參加大會的158個會員國的代表進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題的是斯里蘭卡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的夫人,當這位夫人把891876乘9寫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筆還沒有放下的時候,史豐收已經把答案寫了出來:8026884。隨後,裁判手中的計算器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答案。
在半個多小時的表演中,史豐收進行了多位數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並向觀眾介紹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廣情況,獲得了一陣陣掌聲。擔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著這位年輕速算專家的手風趣地說:「我的結論是,你的腦子比計算機電腦快!」
馬來西亞第三電視台稱史豐收速演算法是繼萬有引力之後世界的又一大發明。
200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該組織總部會見了史豐收,感謝他「對人類教育事業的積極支持」,鼓勵在全球推廣史豐收速演算法。
首例命名:「史豐收速演算法」
史豐收速演算法引起陝西省教育廳的重視,他被省教育廳保送到西北大學附中學習。高中畢業後,鑒於他的優異成績,省教育廳推薦他上北京大學,但由於他沒有「上山下鄉」,這一申請未獲批准。1977年恢復高考,史豐收高興地參加了,卻因准備不充分落榜,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豐收決定進京毛遂自薦,農歷大年初四踏上了進京的列車。他的速演算法也受到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學者的肯定。經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為數學系學生。
1979年3月,史豐收在學校的支持幫助下,撰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快速計演算法》一書,先後發行2000多萬冊。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特邀他舉辦《快速計演算法》電視講座,在全國引起轟動。史豐收立即聞名遐邇,成了全國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1989年2月21日,10位知名的數學家程民德、丁石孫、江澤涵、段學復、庄圻泰、趙慈庚、孫樹本、孫永生、嚴士健、劉紹學聯名給李鵬總理寫了一封信,請國家對史豐收速演算法予以「法律保護」。李鵬總理接到此信後,曾批示「對史豐收的成就國家要給予保護」。宋健同志專門接見史豐收,並由國家科委發文保護史豐收的發明成果。後來,國家有關部門對「史豐收速演算法」正式命名,成為國家對自然科學發明的首例正式命名。
史豐收速演算法紀事
1968年,用外移法解決多位數相乘難題。
1969年,相繼攻克加減法與乘除法速算堡壘。
1970年,西北大學馬家祿講師等三名教師幫助史豐收總結整理,列印史豐收速演算法油印材料40份,標志著史豐收速演算法問世。
1971年9月,省教育廳保送史豐收進西北大學附中學習。
1972年受北京師范大學趙慈庚教授邀請赴京,先後在北京師大、中科院數學所、北京大學進行速算表演,得到吳有訓、華羅庚等科學家熱情支持。
1975年史豐收高中畢業,省教育廳推薦他上北京大學,因沒有「上山下鄉」經歷,被退回。
1976年,史豐收回鄉務農,後當民辦教師。
1978年2月,經國務院副總理方毅批示,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史豐收進數學系深造。
1979年3月,史豐收《快速計演算法》一書正式出版。同年9月,中央電視台舉辦史豐收速演算法電視講座,連播20多天,速演算法傳遍全國。
1984年9月,史豐收出任中國速演算法研究所所長。
1990年10月16日,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史豐收速演算法」命名儀式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這是中國首例被命名的自然科學成果。
1991年4月、5月,「史豐收速演算法國際研究與培訓中心」在深圳成立。同年,國家教委將史豐收速演算法正式納入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技術教科書。
1992年10月1日,為表彰史豐收為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國務院決定從1992年10月起發給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
1997年12月,史豐收速演算法被編入《現代小學數學》課本第四、六、七、八冊。
新聞鏈接
史豐收速演算法『 史豐收速演算法是直接憑大腦進行運算的方法,又稱為快速心算、快速腦算。它打破人類幾千年從低位算起的傳統方法,運用進位規律,總結26句口訣,由高位算起,再配合指算,加快計算速度,能瞬間運算出正確結果,協助人類開發腦力,加強思維、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代應用數學的一大創舉。史豐收速演算法的主要特點如下:從高位算起,由左至右;不用計算工具;不列計算程序;看見算式直接報出正確答案。
這一套計演算法,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為「史豐收速演算法」,現已編入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課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之為教育科學史上的奇跡,應向全世界推廣。
⑸ 誰創造了時間
創造時間的是太陽。在人類沒有發明照明時,要利用白天幹活。太陽就給人類規專定了時間。所屬以今天該乾的活必須幹完,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天黑就不能幹活。現在說的晝夜還不是離不開太陽。人類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或造出手錶,鍾表,電子表等。無法創造出時間。
⑹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在時間上有什麼特點時間
不均勻分布,大多數都在宋朝
⑺ 時間的特徵是什麼
時間的特徵參考:
1.時間的相對性:
假設宇宙中除了一個質點以外不存在其它任何物質。質點是一個具有質量而沒有大小和形狀的理想物體。那麼,對這個質點來講,由於沒有其它物質作為參考,它不能判斷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判斷自己的狀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它沒有辦法判斷時間,對它來講時間是不存在的。如果宇宙中有了兩個質點以後是不是就有時間了,還是不一定,當兩個質點保持相對靜止時,還是沒有時間。只有當兩個質點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的時候才有時間,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根據質點之間相對位置的變化判斷出時間的存在;而當兩個質點保持靜止不動時就沒有時間,因為只要它們不發生變化,就沒有這一時刻和那一時刻的概念,時間就是停止的。時間隨物質相對運動的產生而產生,隨物質相對運動的中止而停止。
同樣的道理,即使宇宙中存在著無窮無盡的物質,只要物質之間沒有產生相對運動就不會有時間存在,只有當物質之間產生了相對運動的時候宇宙中才有了時間。時間不是物質,它只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它是由物質的空間運動產生的,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時間不隨物質的存在而存在,只隨物質運動的產生而產生,隨物質運動的停止而終止,時間只能相對於物質的運動而存在,它不是絕對的。這就是時間的相對性。
2、時間的絕對性:
這是因為物質運動的絕對性。運動是絕對的,絕對不運動的物質是沒有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於周圍的所有物質都在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這種變化帶來感覺就是時間的流逝,所以人每時每刻都能感覺到時間在不斷地流逝,無窮無盡。物質運動的絕對性決定了時間的絕對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時間是絕對的。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時間是由運動產生的,是運動的表現形式,因此時間和物質也是不可分割的。有物質必然有運動,有物質必然有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講,時間也是絕對的。 現代科學中,宇宙中沒有任何兩個物質個體有著完全相同的運動,每個個體都擁有自己的時間,不同的個體時間絕不相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時間也是絕對的。
3、時間的一維性:
時間只是物質空間運動的表現形式,它是由物質的空間位置發生遠近次序變化時產生的,是由物質在空間中的相對運動決定的。時光倒流的前提必須是運動倒流,也就是物質必須能夠按照原來的運動方式原路返回到起始位置。
宇宙空間中的所有物質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這些運動絕不可能恢復到原來的空間位置,也不可能重復原來的運動軌跡,它們永遠不會做同一空間上的重復運動,宇宙中的物質運動是不可逆的,所以時間就永遠不會停止,也永遠不能重復,這就是時間的一維性。時間的一維性是由物質空間運動的不可逆性決定的。它只能從過去、現在到將來的一個方向,一去不復返。
4、不同的參考系中存在同時性:
因為不同的物質個體都擁有自己的時間,所以不同的參考系也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時間,這是由參考系的運動所決定的,不同的參考系具有各不相同的運動。宇宙中存在同時性,所以不同的參考系中必然也會存在同時性。不同的參考系存在同時性的前提是要把不同的參考系當作一個系統來研究,必須要確定一個時間作為基準,而且作為基準的這個時間只能採用一個物質個體來計時,只有在不考慮誤差的時候才可以使用多個個體作為基準。同時性只與相互比較的物質的相對空間位置有關系,與觀察者的位置及運動狀態沒有關系,與參考系的選擇沒有關系。不管選用什麼樣的參考系,同時性都是唯一的,因為在同一時刻物質的相對空間位置是唯一的。
5、時間的均勻:
由於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每一事物時時刻刻都受到周圍其它事物的作用,它的運動也就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絕對均勻的運動在宇宙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日常所說的時間只是人們規定的一種計時標准,只是用來統一人們的活動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可以認為時間是均勻流逝的。
⑻ 象形文字的創造時間、使用地區、創造民族、特點和影響
象形文字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它用圖形或繪畫表示事物。象形文字為以後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⑼ 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的時間和特點是什麼作業幫
收螞蟻 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