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貨幣與信用的關系
信用與貨幣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緊密聯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發展,為商品買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離創造了條件;商品的價值通過貨幣來表現,使價值可以從觀念上獨立於使用價值之外。而這種價值觀念的強化,就為信用交易提供了可能,所以,貨幣是信用得以產生的一種原始的推動力。
其次,貨幣支付手段職能的發展,使商品讓波同商品價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這種分離意味著商品的賣者要先讓渡商品,然後才能獲得出賣的商品的價值,而商品的買者則可以先具有商品的使用價值,並作為未來所應支付貨幣的代表而賒購商品,形成了賣者作為債權人和買者作為債務人的債權債務關系。
信用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以償還和付息為條件的價值單方面的運動。對它的本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貸行為,而是以償還和支付利息為條件的。
第二,信用是價值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價值運動的形式有多種,而信用是通過一系列的借貸--償還--付過程實現的。價值單方面的轉移同傳統的對等轉移形成鮮明對照。
第三,信用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貸出方為債權人,借入方為債務人,信用關系是債權債務關系的統一。
第四,信用是與商品貨幣經濟緊密相連的經濟范疇。不同社會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會的經濟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肯定,在歷史上,貨幣是信用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換言之,信用在歷史上以貨幣流通為其發展之基礎。
② 什麼是銀行創造貨幣的職能
中央銀行的存款儲備金制度使商業銀行可以把民眾的存款儲蓄到中央銀行,從而獲得利息,從而具有了創造貨幣的職能。
③ 你是怎樣理解信用具有」提供和創造貨幣的職能「
好好看書吧,很初級的知識。
④ 信用貨幣都有哪些職能
現代信用貨幣在國際上可自由兌換,具備貨幣的各項職能。
貨幣的主要職能包括三方面:價值尺度、交易媒介、財富儲藏。
現代信用貨幣較與金屬貨幣,形態、用途與方式上有所變化與發展:
形態變化: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
方式變化:個人窖藏→請人代管→存入銀行
用途變化:單純致富→積累資本,提高消費
⑤ 信用創造職能
信用創造職能,這是商業銀行區別於其他金融機構最顯著的特徵。商業銀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礎上發放貸款,在支票的流通和轉賬結算基礎上,貸款可以轉化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的情況下,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最後,整個銀行體系可以形成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
商業銀行進行貨幣創造的兩個必備條件是:可以經營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在這兩種業務的不斷循環進行下才能夠進行貨幣創造。不能從事存款業務,則貨幣創造無從產生;不能從事貸款業務,則無從向社會公眾提供存款的資金渠道。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其它金融機構雖具有籌集資金和資金運用的業務,但均不能經營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不具備貨幣創造的條件,從而沒有貨幣創造的功能。
信用創造的含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信用制度的發展,商業銀行在銀行信用的基礎上創造了可以代替貨幣的信用流通工具如:銀行券和支票。這種信用流通工具代替現實貨幣流通,因而相對擴大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擴大了社會信用量。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能夠在支票廣泛流通和實施轉賬結算的條件下,進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從而在貨幣供給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的機制或過程簡言之,就是銀行將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後,接受貸款的客戶並不完全支取現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賬戶,以轉移存款的方式進行支付使用。這樣,由原來那筆存款經貸款後又形成一筆新的存款,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最後會使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加倍形成。
⑥ 在當代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擁有信用創造貨幣職能的是( )
c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那是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
⑦ 信用創造概念
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
在貨幣金融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紀的約翰.勞為先驅、以19世紀的麥克魯德、韓以及20世紀的熊彼特等人為代表的「信用創造學派」。在這一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約翰•勞說:「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與貨幣量的增加有同樣的效果,即它們同樣能產生財富、興盛商業。,「通過銀行所進行的信用創造,能在一年之內比從事十年貿易所增加的貨幣量多得多。所以,法國如欲富庶,實在有求助於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於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強,法國即將陷入貧弱的狀況。」「只要貨幣豐富,即能夠創造一國之繁榮;只要有信用設施(他主要指銀行等),即可以供應豐富之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能夠為法國產出大量的財富。」約翰•勞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貨幣就是財富——貨幣不必是金銀,而以土地、公債、股票等為保證所發行的紙幣為最好——紙幣是銀行的一種信用——銀行通過供給這種信用,就可提供豐富的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可以使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總之,信用即貨幣;貨幣即財富,即資本。
麥克魯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論》中指出:「人們以生產物與勞務和人交換,而換得貨幣,此貨幣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體,然而人們卻樂於用其生產物與勞務換取貨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換得貨幣以後,可在需要之時,憑以換取所需之物的緣故。所以,貨幣的本質不過是向他人要求生產物與勞務的權利或符號,從而實為一種信用」,「因此,金銀貨幣也可以正確地稱之為金屬信用。」麥克魯德認為信用與貨幣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信用的創造就是貨幣的增加,兩者可以統一於「通貨」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單一的價值,但是貨幣卻有多數的價值或者一般的價值,信用只是對某個人的要求權,但是貨幣卻是對一般商品的要求權;(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確定的價值(因為債務人死亡或者破產,信用就變得沒有價值了),而貨幣則有持久的價值。
韓被公認為信用創造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於1920年發表了《銀行信用之國民經濟的理論》,影響很大。他是這樣論述信用就是貨幣的: 「為了支付的目的,從一人轉讓給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劃條,就法律的觀點來看,自然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但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只要它需要兌換成本位貨幣而完成了貨幣的功能,則它就不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而實是貨幣本身。」「向銀行兌取貨幣的憑證,只要它確實可靠,為任何人所願意接受,則它就被當作貨幣而流通了。」韓的理論重點在於闡明了信用能夠形成資本。他認為信用愈擴,利率愈低,資本商品的生產就愈多,從而資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縮,利率愈高,資本商品的生產即愈少,從而資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題就是:「資本形成不是儲蓄的結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結果。」「假如說需求對生產是第一性的,那麼信用提供對資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沒有信用提供則任何資本商品都不能夠生產,因而資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給之能引起資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產一樣」。
⑧ 信用的產生與貨幣的什麼職能直接相連
信用的產生與貨幣的什麼職能其實就是交換職能,貨幣的使用職能,貨幣的價值嗯只有貨幣進行同等貨幣的交換,然後使用才能夠使信用更加的嗯力變的重要
⑨ 信用產生於貨幣的什麼職能
支付手段
沒有商品(勞務)與之作相向運動,是在信用交易中補足交換過程的獨立環節。
▲發展:擴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個領域:純粹的貨幣借貸、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工資和其他勞務收支等。 →使貨幣收支在時間上、數量上不一致; →改變了一定時期的貨幣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