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指南針是誰發明的200字

古代指南針是誰發明的200字

發布時間:2021-09-20 13:01:21

㈠ 指南針是誰發明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重大貢獻。它是根據物理學上磁學原理研製而成。它最早發明於何時,是誰人發明的,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傳統的說法,也是權威性的說法是有熊國(今河南新鄭市)的軒轅黃帝發明的。西晉崔豹《古今注》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宋代劉恕的《通鑒外記》記載:「蚩尤作大霧,軍士昏迷。軒轅作指南車以示四方。」南朝梁沈約的《宋書·輿服志》有更為詳細地記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士皆惑。黃帝令風後作指南車,以別四方。指南車,一名司南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許多史書上說黃帝造的指南車是在車上站著一個木製的人,他一隻手舉起來,指著南方,任憑車子怎樣轉換方向,那隻舉起的手總是指向南方。當然這些還只是根據古代傳說記載的,還不是當時人記當時事。而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還是河南新鄭人韓非的《韓非子·有度篇》:「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韓非這段話作為國君怎樣才不受臣子的迷惑而能明辨方向:就像人走路一樣,由於地形地貌的變換,行人不知不覺地就迷失了方向,因此,要做一個司南以定其方向。它的作用和近代的指南針略同。《韓非子》說「先王立司南以端夕」,「先王」很可能是韓王,也可能是泛指。「端朝夕」是正方向的意思,就是明確方向。這個記述是在公元前3世紀,實際上「司南」還要更早。與此同時的《鬼穀子·謀篇》一書作了這樣的記載:春秋時,鄭國人到遠處深山密林中采玉,怕迷失方向,便把司南裝在車子上,用它來指示方向,

㈡ 指南針是誰發明的具體到人

其實指南針的發明者是誰至今依然沒有定論。根據權威史料記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因此指南針傳統上被認定為是黃帝發明的。到了戰國時已經被改進為更方便攜帶的司南,就是教科書封面上見到盤子上放一個勺子的那種;宋時的沈括改進了指南針(當時應該叫羅盤)並在南宋初年經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然後經他們改進後在明末由日本傳回我國,形狀就是我們現在所常看到的樣子。這是一個逐步發明改良的過程,並且中國雖是最早發明使用指南針的,但科學解釋「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

(2)古代指南針是誰發明的200字擴展閱讀:

另外民間關於指南針發明的磁場效應在古書上有兩起記載。

其一為:《書.與降傳》記馬隆率兵西進甘陝一帶,在敵人必經的狹窄道路旁,堆放磁石。穿著鐵甲的敵兵路過,被磁石吸住,不能動彈。馬隆的士兵穿犀牛甲,磁石對們沒有么作用,可自如行動。敵人以為神兵,不戰而退。

另一為:東漢的《異物志》記或了在南海諸島周圍有一些喑譙淺灘含有磁石,磁石經常把「以鐵葉錮之」的船吸住,使其難以脫身,還有傳說是秦始旦修建走阿房宮時,有一宮門是用磁鐵製造的。如果刺客帶劍而過,立刻會被吸住,被衛乓當場抓獲。

㈢ 古代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㈣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哪個人發明的

指南針是誰發明已經沒有記錄,最早的指南針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思南,宋代指南針開始運用於航海。新航路的開辟,指南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㈤ 指南針是誰發明的,在什麼朝代

據《古礦錄》記載,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慈山地區。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思南。

據1982年3月《光明日報》報道,慈山(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是指南針的誕生地,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據《古礦錄》記載,明代地理志記載「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礦。」

又《明一統治》稱:「磁州武安縣西南部有磁山,產磁鐵礦」。古礦志中也記載,明朝第一個朝代稱慈山,位於縣城西南30里,是一種原生礦石。國名取此。慈山是指南針的故鄉。

拓展資料

思南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指南針,是早期指南針的形狀。指南針與造紙、火葯、印刷術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科學技術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

錫南是由一個磁性勺子和一個銅的網站。勺子是由天然磁鐵製成的,它的手柄與磁鐵的南極相對應。地域形態體現了青銅器「天圓地圓」的思想。在中間圓形區域的外側,有四維、八個主幹和十二個分支,用來表示24個方向。

第四個維度是黔(西北)、根(東北)、荀(東南)、坤(西南);第八個維度是除吳、姬外的十大天干中的八個(吳、姬因生長土壤而未被選中,所以代表中心土壤);第十二個維度是十二個地上分支,其中「子」代表北方。

外面有二十八個星座,即東蒼龍七星座為角、康、地、方、心、尾、跳;北玄武七星座為斗、牛、怒、徐、衛、石、璧;西白虎七星座為魁、樓、衛、昴宿星、璧、禧、神。

南方紅雀的第七宮是井、鬼、柳、星、張、易、福。似乎是指另外24個方向(方、徐、昴宿星和星對應著東、南、西和北,所以少了4個方向)。

銅板中間的圓形區域像鏡子一樣光滑。使用時,將勺子放在銅板的中心區域並使其旋轉。當旋轉停止時,湯匙柄的方向正好是南方,湯匙口的方向正好是北方——理論上。

㈥ 中國古代誰發明了指南針

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已經發現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出了「司南」。用司南確定準確的時間。這些說明司南在當時已在多方面得到應用。北宋初期,人們發現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制出了指南針。以後,人們學會了把指南針固定在方位盤里,制出了羅盤針。當時的羅盤還是水羅盤,即將磁針橫貫著燈芯浮在水面上。水羅盤在南宋時已得到遍使用。至於旱羅盤,我國到了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時才出現。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在水面就能辨別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更記載往後對於指南針的製作方法、及世上最早發現磁偏角、人工磁化製作指南針這三件關於指南針的相關記載,除了記錄下當時發展,沈括更把製作方法加以比較出優劣,成為了解當時指南針發明的最佳參考資料。

閱讀全文

與古代指南針是誰發明的2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