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想像力豐富缺乏創造

想像力豐富缺乏創造

發布時間:2021-09-20 03:00:20

1. 一個缺乏想像力,喪失創造才能的設計師能創造出好的作品嗎

一個缺乏想像力上市創造才能,設計師也能創造出好的作品。奇跡會出現的。

2. 覺得自己想像力不足,創造性不夠強。

多參加社團的一些策劃類活動,有時候創造性思維也是需要經驗的。

當你接觸的多了,很多你現在不經意的想法就會變成觸手可得的靈感。

3. 我們為什麼缺乏想像力

由以下三點原因造成:
一、社會背景使中國人缺乏想像力
人未出娘胎受娘肚皮限制,出生後由爹娘嚴加看管著。從小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膽小怕事,對什麼都是想了也不敢說。因為爹娘是過來的人,在那個年代隨便說話,被戴上各種形形色色的帽子;有的因此而蹲了大牢;有的因此而喪失性命。所以爹娘接受這血的教訓和鐵的事實,也讓兒女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嘴是禍根。還有整個的社會教育,老師的教導,親戚的忠告,在童年時一直把聽話視為做好孩子的唯一標准。想的東西也受到了極端控制,不知道這個世界發展到什麼程度,哪些東西是可以展現的,哪些東西是可以議論的,個體思想壓力大,太多的教條已經框住了起碼的人性思維和基本的想像空間。嚴重的說教,使人逆來順受,百般忍讓,好像是中國人特有品質和性格,骨子裡生成的改變不了。對萬事萬物不能有反對的自主意見,只能使使之,不能使知之。現在大談教育抹殺孩子的天性,主要問題是社會給他們留空間了嗎?是不是言論完全自由啦,言語不犯罪。是不是到了可以想就可以說,可以說就可以做的地步。有個笑話,子虛同志問:「中國海軍帽子的飄帶為什麼做兩條呢?」中國孩子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不敢說也不敢胡亂說;外國孩子不同,很踴躍,不假思索回答:「因為做一條太少吧,三條太多吧,所以做兩條。」且不說回答的對錯,但可肯定的是這些孩子敢說敢講,還很十分幽默,充分體現了孩子的天真活潑。西方教育與我們的根本不同在於:他們從小學就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思維。一位美國小學校長這樣說:「在教育中,我們應該重視科學觀而不是技術……經過教育,他們應對世界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他們應該會提出問題,而不只是接受。」怕惹是生非,使得道路以目,人人自危,這樣的背景教育出來的人求生活,求生存就足夠了,明哲保身但求無過,能讓人敢想敢做多少事呢?還有什麼想像力可言。
二、固定思維模式即使敢想也不敢說不敢做
中國人自古以來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不說,還要受種種清規戒律的捆綁,男人受什麼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的約束,女人有七出之條,三從四德的約束著。上幼兒園由阿姨管著;上學由老師教導著;工作了領導關懷著;死了變成一把灰,還由骨灰盒箍著。除此以外還有,為了顯示積極向上,要求進步,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性別的各種組織、各種運動還要有參與意識。什麼鮮血染成的,什麼熱血換來的,都要十分珍惜著。死了,還要開個體面的追悼會,一般的這才算演完戲,下了場。少高尚點的還要把骨灰撒在祖國的大江大海,才算謝幕。一生少有自己的空間,處處得戴面具,穿著戲裝,連兒女都不露真相。說話不心由衷,做事不隨心欲。這是因為,能夠說「不」和敢於說「不」,不僅是一個人獨立、尊嚴和自信的體現,更是一種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自始至終是固定模式教育,就是有些人敢想也不敢說,想到也不敢做,因為說出來會有很大的壓力,總有一個無形的手時時在卡著你的喉嚨,連峨眉山的猴子都可以給他們貼告示。
三、養魚要有水,想像力要有大環境。
就是父母覺悟啦,不扼殺孩子的天性,可是又能怎麼樣,他們身邊還有龐大的力量在向你回擊,社會不給你寬松的環境,以致把你的那點堅持擊跨,甚至發生暴力執法。可想而知,很多事一兩個人覺悟了,身邊一堆人沒覺悟,也是遲早把你變成他們生產線上一樣的商品。屈原怎麼了,世人皆醉,不醉也醉。政體是關鍵,制度是條件。防口如防川,要疏不要堵。對前人進行質疑,對當前人進行質疑,對後人進行質疑,以探求出能夠經受能否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往往這是一個先決性的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且是知識進步的泉。」可以說,敢於對權威、對傳統理論、對已有的結論、定論和規范進行質疑,對人們習慣的事物說「不」,是一切創新、創造活動的前提。能夠說「不」和敢於說「不」,不僅是一個人獨立、尊嚴和自信的體現,更是一種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應當面對現實不斷提出問題,從問題中更多懷疑、考驗原則,對於任何事情,對於已經決定了的,或者是常規的、習慣的、多數人遵奉的東西,都敢於問一聲「為什麼」,以促使我們的思想不斷地趨向真理,社會就前進了一大步。

4. 如何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

不得不說,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為直覺。但洞察力是專創造力的前提,屬是創造力被激發的基礎,洞察力是可以被後天鍛煉的。我個人並沒有總結過科學系統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話:「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說方法的話,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轉換為習慣,養成針對性定期閱讀並定期總結的習慣。這里的關鍵詞是:定期、針對性。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多看多想並持續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訣竅都是持之以恆,無他。
提到這點,想小題大做多說幾句:近幾年看到了太多設計師過度重視方法,期望通過方法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我認為這是浮躁的。對於創意&設計,我個人並不否定方法論的價值,但設計本質上還是功夫活,思維的跨越也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我更想跟大家說的是:功夫+思維>方法論。

5. 我是一位想像力豐富的人,缺乏想像力的人腦子里想的都是什麼我不懂他們的內心世界。

人能在過去認識的基礎上,去構成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例如嫦娥奔月,龍宮探寶,《西遊記》中西天取經,大鬧天宮的故事,都是想像力的產物.想像力在人的思維中用處極大.
想像力,屬於人所特有的高級認識過程.想像是人將頭腦中已有的客觀事物形象重新組合成某種事物新形象的過程.許多事物,包括某些人物形象都是想像的結果.中國神話中的天宮、海外仙山、閻羅世界都是虛構想像的結果.如豬八戒這個形象就是《西遊記》作者將豬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結合起來,把豬的頭和人的身體結合在一起,並賦予一定的人物性格而產生的.這樣一種豬頭人身,說著人話,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的怪物在實際生活中不僅過去沒有,現在、將來也不會有.
這樣看來,想像似乎與現實無關,完全是人腦的「自由創造」了.
想像確實不同程度地脫離了現實,但必須以現實為基礎,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某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從總體說可能是十分荒誕的,是現實世界中沒有也不可能有的,但構成這個整體的材料,卻總是來源於客觀現實.盡管現實中沒有豬八戒,但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中,隨時可見,隨處可尋.
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產生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位多年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叫艾倫·坡,他掌握大量偵破案件的新聞資料和有關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起奇怪的殺人案,警方偵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艾論·坡只憑報紙報道的幾篇新聞記事,運用他的經驗和知識,以驚人的想像力,設想了案情的很多具體細節並把自己的想像寫成了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獲了,人們發現實際案情與艾論·坡的小說驚人地相似,致使偵探家們也為之驚嘆不已,可見豐富的知識是想像的基礎.沒有知識基礎,毫無科學根據,漫無邊際的想像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空想.
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只是激發想像力的前提,有的人雖然知識很多,但思想僵化,見解和觀念陳舊,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自己想像的翅膀,結果卻變成了知識的奴隸.發明家愛迪生,沒有念過多少書,知識是靠自學得來的,但他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充分利用自己佔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想像,並通過思維把想像變成創造發明.他一生的創造和發明達2000多項,其中為專利局正式登記的就有1000多項.在1882年一年之內,平均三天就有一項新發明,而與他同時代的很多知識不亞於他的學者,卻一生默默無聞.
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或知識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新穎獨到的新見解來.
既然想像力並不完全取決於知識的多少,那麼科學家的腦子是不是天生就有豐富的想像力呢?也不是.有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大腦有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區、貯存區、判斷區、想像區.很顯然,前三者指的是觀察、記憶和思維.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動用的是前三個區,而想像區一般只被動用了15%.科學家所以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就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想像區經常處在一種積極的興奮狀態,善於想像構思,創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對想像區的潛力卻挖掘不夠.
想像的過程是屬於思維范疇的,主要是分析和綜合的形式.
想像的分析和綜合是憑借形象來實現的.一個人為了構造出某種新形象,就必須對有關的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一方面,分析已有表象的特點,看哪些對構造新形象沒有用,就把它舍棄掉,哪些有用,就把它取出來;另一方面,經過這樣一番分析之後,於是就運用綜合,把那些構造新形象有用的表象結合起來,從而構造出一種新的形象.例如關於北極風光的形象,就是通過分析和綜合之後,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朔風野大」「荒無人煙」,以及北極熊,狗拉雪橇等等形象聯合起來而成.

6. 人類的想像力為什麼那麼豐富

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幻想、夢想和預言,即對潛在的明天的想像。一些世界上最大、最鐵石心腸、曾經是現在主義的化身的公司今天卻僱傭直覺的未來學家、科幻作家和幻想家作顧問。

————〖托夫勒〗美國未來學家 《未來學家談未來》

3、每一個時代都是靠幻想養育的,以免人們過早地放棄生活,使人類走向死亡。

————〖康拉德·約瑟夫〗英國作家

4、幻想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列寧〗俄羅斯革命家

5、與智慧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跡之源。

————〖哥雅〗西班牙畫家

6、只要我們能夢想的,我們就能夠實現。

————刻在美國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門上的人類誓言

7、強大的美國來自於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是最懂創造力的人物》

8、不光企業……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團體及其他組織同樣需要想像他們潛在的未來。為了做到這一點,不妨在每一地區建立「想像中心」,用於技術協助下的頭腦襲擊討論會。這些中心將是富有創造性想像,而不是具有技術專長的人們聚集的場所。……人們提出的絕大多數意見和方法當然都將是荒唐的、可笑的,技術上是不可能的。然而,創造的奧秘就是要先不怕出傻點子、餿主意,然後將所有意見集中交予嚴格的批評和評價。對未來想像需要這樣一個環境:就是允許人們出錯,大家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新見解,新設想,然後再將它們加以批評地篩選我們需要社會想像的神聖殿堂。

————〖托夫勒〗美國未來學家 《未來學家談未來》第

9、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學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驟。

————〖查爾斯〗美國哲學家 《影響人類歷史的名人思想大觀》第

10、……想像就是深度。沒有一種精神機能比想像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這是偉大的潛水者。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像。

————〖雨果〗法國作家 《莎士比亞評論匯編》

11、想像力是能動的知識,是創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

————〖趙鑫珊〗 《哲學與當代世界》

12、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現代科學巨匠

13、一個缺乏想像的人,將不可避免地幽閉在他個人的狹窄的情感的緊促的圈子裡。

————摘自《心理學》

14、想像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萬萬不可因怕出洋相或怕他人說「想入非非」而放棄自己的設想。

————《科學研究的藝術》

15、思維缺乏了浪漫,也就缺乏了想像,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識流動,缺乏了宏闊的視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就有可能導致人生目標的過分現實化和功利性,形成致命的短視和由此而引起的人生的被動……

————〖金馬〗中國 《21世紀羅曼司》

16、想像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

————〖奧斯本〗創造學之父 《創造之秘》

17、想像力是發明、發現及其他創造活動的源泉。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哲學家 《創造之秘》

18、想像力不是生來就有的先天素質,而是後天開拓的結果,它是完全能夠培養的一種能力。

————〖吳克楊〗中國 《創造之秘》

19、想像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它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想像不僅將事物幻想為比眼見的更偉大、更奇、更美,還能覺察到事物的缺陷。

————摘自《西方文論遜上集》

20、想像並非論據,更不會導致證明,但心靈渴望它們。最聰明的實驗者發現,有二十個想像比只有一個想像好,在這些想像是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為人類的理智早已知道如何對付矛盾。

————〖亞當斯·亨利〗美國歷史學家 《影響人類歷史的名人思想大觀》

21、豐富的想像力來源於飽滿的創新激情,當一個人的創新激情處於高潮時,我們常常會發現它他會有一位「戀人」經常形影相隨,這位「戀人」便是靈感。

————〖朗加明〗中國 《創新的奧秘》

22、約翰·梅斯菲曾說:「人類的肉體是不完全的東西,人類的心也不值得信賴,然而,人類的想像力卻是使人類卓越的動力。」

————《我是最懂創造力的人物》

23、華格納說:「由於發明虎頭鉗而使大拇指強健有力;發明鐵錘而使拳頭和手臂的肌肉發達,這些都是想像力的恩賜。」

7. 影響創造想像力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環境因素。在環境影響方面,首先,規范的生活環境不利於增進學生的創造力。亞歷克斯•奧斯本發現,出生在農村的比出生在城市的人有更大的機會成為出眾的創造者。他甚至在《應用性想像》一書中疾呼:「城市生活扼殺了創造力。」另一位學者托蘭斯研究城市和農村兒童後發現,來自農村的兒童比城市的兒童更富有想像力,城市兒童的想像力更傾向於常態化。研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城市生活遠比農村生活有規則,雖然城市兒童有更多的探索創造性活動的條件,但不足於抵消處理問題時所遇到的種種限制和影響。其次,面臨大量需要獨立解決問題的環境有利於增進人的創造力。
2、個體因素。研究表明,個體素質對創造力有直接影響。人的個體素質包括許多方面,但對創造力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動機。創造性動機主要表現為「好奇心」和從成功解決疑難問題中獲得的「征服感和滿足感」。有高度創造力的人,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有強烈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好奇心和願望驅使下,始終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並能從解決問題中獲得征服感和滿足感。其次是堅持性。有些情緒對創造性的發揮具有阻礙作用,如偏見、擔心失敗、他人的評價、焦慮、固執、冷漠、自滿、自卑、尊重權威、試圖為他人的成功而高興、缺乏自信心等。
3、群體組織因素。群體組織因素也是影響創造性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往往表現在群體思維與群體評價兩方面:一是從群體思維看,一方面能激發個人的創造思維。如在集體開會討論解決某一問題時,可以集思廣益,相互激發。一個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另一個人可能就想到了;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會刺激另一個人想出另一個觀點;一個人還可以對另一個人的觀點進行修改。社會心理學稱此為「社會促進」現象。從群體評價看,他人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所持的態度,對創造性思維有很大影響。研究表明,如果對創造性活動結果持批評態度的話,哪怕是建設性的批評,對任何年齡的人的創造性都會產生極大的阻礙作用。因為這種批評會加重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負擔,從而導致創造力下降。

8. 如何有效的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培養自己想像力
要給自己提供充足的想像空間,讓專自己盡情表現,想像是創造的前屬提,豐富的想像力可以促進自己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二、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促進自己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於創設創新的氛圍,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挖掘教材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途徑,讓自己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創造美。在想像的基礎上積極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精神、勇氣和能力。
三、通過形象思維法,激發自己聯想,讓自己掌握音樂節奏節拍
讓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用自己的手、腳做動作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
四、肯定自己的創新成果,鼓勵自己積極大膽地創新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不要怕失敗,只有努力創新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9. 為什麼中國青少年缺乏想像力,創造力

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 中國人歷來並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且不說四大發明對中國社會巨大的推動作用,對西方文明發展史的巨大影響,現代的「三錢」更是科學界璀璨的星斗。錢三強因發現了核新分裂法,與夫人何澤慧一同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錢學森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堪稱20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傑出的科學家。國際上,以錢偉長名命的力學、應用數學科研成果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方程」等。就是各行各業,也有無數的發明者、創造者。為什麼當代的青少年卻缺乏想像力、創造力,而且不願去努力培養追求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首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扼殺了學生的個性。 教育是人類自身生存、成長、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質量、打造發展平台的需要;是人類從自發到自覺的追求。但是由於社會的價值導向,學歷、學校成了改變人生、發展人生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於是教育就是為了升學,教育變成了激烈而又殘酷的競爭。上幼兒園要測試,上中小學要考試,統一的模式,少有創造性而又奇難無比的考試題,使幼兒園的兒童就開始了題海戰術,只有做無數的題目才能「見多識廣」,才能「煉」就做題技巧,才能應對難題、怪題、偏題。個性的張揚只能換來排名的落後,奇思妙想與考試的評價格格不入。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只要成績,只要升學,只要上名牌大學。教育不需要個性,也不培養個性。這種教育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還需要想像力、創造力、好奇心嗎? 其次,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學生的奮斗激情。 《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對2006年~2009年立案查處的高校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統計發現,高校招生領域職務犯罪佔35%,而賄賂類犯罪全部集中在藝術及體育特長生領域的招生過程。」高校自主的權力,難以擋住強勢的權力、金錢、關系的沖擊,特別是在自主選拔、面試等環節採取人為打分的評判標准,主觀因素影響很大、監管很難到位的環節,便是各種辦法、手段得以滋生的溫床。 利用政策的盲點,憑借家長權力、金錢、關系的潛規則,使同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種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優秀學生自我規劃、自我奮斗的激情,也使另外一部分孩子陷入了茫然。作為「被學習」的學生群體,他們的任務是讀書、做題、考試,考出好成績,至於個人的發展、如何發展,基本上是家長的事情。家長在謀劃著子女發展的路徑。學生需要的是循規蹈矩,聽老師的話,跟家長走。他們還需要創造、創新嗎? 再次,機械的考試內容泯滅了學生的靈氣。 高考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考什麼,學什麼;怎麼考,怎麼學,這是無法改變的規律。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實施標准化考試以來,考試標准答案的唯一性,使學生的思維訓練進入了求同、求一的死胡同。本世紀以來,有些省對高考內容作了一些改變,但無根本的變革。高考內容、評價標准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和追求目標。 筆者始終認為,高考內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關鍵。以語文考試為例,只有突出基礎知識,突出閱讀理解,突出表達,突出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展示,才能引導學生掌握基礎,多讀書、讀經典,不斷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創新和創造能力。 目前的高考內容不僅不需要想像力,不需要創造力,不需要好奇心,更是在泯滅學生的靈氣。 中國的青少年並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是社會的價值導向、教育理念、教育內容、評價機制使中國的青少年喪失了想像的熱情、創造的智慧和天生的好奇心。

10. 想像力不豐富,沒有創新、創意,只會生拉硬拽,怎麼辦

有練習想像力的方法,最簡單的一種是看圖形想像實物。比如圓,想到太陽月餅蘋果之類的,
不練習想像力,只要創意的話,也有辦法的。將自己喜歡的或者你能想到的東西分成兩排,隨意連線。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據說微波爐就是也樣創造出來的O(∩_∩)O

閱讀全文

與想像力豐富缺乏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