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學苑創造雜志一年發行多少期

學苑創造雜志一年發行多少期

發布時間:2021-09-20 01:22:07

㈠ 「學苑創造杯「讀書徵文競賽選題

賽才網 非常多的比賽,各行各類都有,只要你想參賽,都會有適合你的!
2009年第版二屆權「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參賽截止:2009-5-20)
2009年第二屆「新視野」杯全國文學有獎徵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4-30)
2009年第一屆「漂母杯」全國母愛主題散文大賽(參賽截止:2009-5-1)
2008年第四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參賽截止:2009-4-15)
2009年第二屆魯迅文學大賽(參賽截止:2009-5-31)
2009年第四屆騰訊網原創文學大賽(參賽截止:2009-8-30)
2009年「世紀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參賽截止:2009-10-30)
賽才網=》最新賽事
或者 賽才網=》論壇=》文學藝術類大賽=》文學創作競賽
或者 賽才網=》賽事搜索,輸入關鍵欄位

㈡ 年度發表論文與期刊出版物

2009年度全院共發表論文844篇,包括《SCIENCE》與《NATURE》論文2篇,SCI檢索論文170篇,EI、ISTP檢索論文14篇,國內核心論文536篇,國內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專著26部,外文專著1部。2009年與2008年相比,發表論文總數增長了12%,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度發表論文數量統計分布圖

主辦學術期刊及年度發表論文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及掛靠學會主辦了9種學術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質學報》、《地質論評》、《地球學報》、《礦床地質》、《岩石礦物學報》、《岩礦測試》、《中國岩溶》、《地質力學學報》。《地質學報》英文期刊為SCI檢索刊物,《地質學報》中文版、《礦床地質》為CA收錄刊物,其他絕大部分院辦學術期刊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和「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個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質學報》、《地質論評》、《地球學報》、《礦床地質》、《岩礦測試》、《岩石礦物學雜志》、《中國岩溶》、《地質力學學報》建起了網站,實現了辦公手段的現代化。以中國地質科學院9個刊物為依託,聯合《地質通報》、《岩石學報》、《地球物理學報》、《地球物理學進展》、《湖泊科學》、《自然科學進展》、《地質與勘探》、《地球科學》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國地學期刊網」,成為融辦公系統與數據查詢、分析功能為一體的專業資料庫系統,也是目前國內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納單學科期刊最多的網站。

《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創刊於1922年,原名《中國地質學會志》,現為雙月刊,2006~2009年連續4年榮獲中國科協A類精品期刊工程資助(全國僅5個)。近年來,《地質學報》(英文版)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地質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國際水平。

《地質學報》英文版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2009年《地質學報》(英文版)榮獲中國期刊協會評選的「新中國數字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編輯部主任郝梓國同志榮獲「新中國數字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稱號。

《地質學報》(英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n/ch/index.aspx

2009年,《地質學報》(英文版)取得的亮點主要有3個方面:

(1)發揮科技期刊的導向作用,第4期緊急登載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引起了地質學家的高度關注。據BLACKWELL網站統計,閱讀率從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餘次。董樹文等發表有關汶川地震破裂、應力變化及影響因素、地震機理的論文全文下載量101次,摘要瀏覽量34次;徐錫偉等發表有關地震位移的論文全文下載量為67次,摘要瀏覽量53次。

《地質學報》(英文版)2009年文章國外下載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專輯國外高瀏覽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2)閱讀、引用本刊論文的讀者越來越多。據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響因子為1.431,引文頻次為1312次。在被SCI收錄的256種國際地質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餘種國際刊物引用《地質學報》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餘種,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載的論文水平基本上與國際刊物接軌。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國際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論文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3)刊物的國際影響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底,國外收錄本刊的資料庫、網站達22家,其中國外資料庫達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魯大學圖書館網站、法國地質學會網站等,國際網站和資料庫對《地質學報》英文版的介紹,為我刊走出國門、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鋪墊。

據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檢索室提供的檢索報告,截至2009年2月收錄本刊的資料庫等已達22個。它們是:

1)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

2)《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清華同方);

3)中國《萬方資料庫》;

4)中國《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

5)香港大學圖書館網站;

6)中國地學期刊網;

7)SCI《美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網路版》;

8)CA《化學文摘》;

9)GeoRef《美國地質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魯大學科學圖書館網站;

17)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網站;

18)澳大利亞網上博物館網站;

19)法國地質學會網站;

20)SJR網站(國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網站(國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網站。

《地質學報》中文版

《地質學報》(中文版)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其前身為《中國地質學會志》,是中國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國地質學界在地質科學的理論研究、基礎研究和基本地質問題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為主要任務,兼及新的方法和技術。《地質學報》現為月刊,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陳毓川院士。《地質學報》多次獲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的表彰,入選2001年中國科技期刊方陣,2005年獲國家期刊獎,2006~2008年連續3年贏得中國科協B類精品期刊工程資助,是國內外多家文摘或資料庫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統計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566,總被引頻次為2013次,影響因子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發表論文175篇,共2032頁。

《地質學報(中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地質論評》由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中國地質學會主辦,創刊於1936年,一直以愛國、爭鳴為辦刊宗旨。刊頭圖案,缺右上殘左下,為創刊之時東北遭侵吞,西南被蠶食,一直沿用至今,表達了我國地質學家的憂國愛國之情。《地質論評》現為雙月刊,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任紀舜院士。《地質論評》多次獲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的表彰,入選2001年中國科技期刊方陣,2005年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6年、2007年贏得「中國科協精品期刊工程」的C類資助,2009年度被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是國內外多家文摘或資料庫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統計中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標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393,總被引頻次為1702次,影響因子位居中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發表正式論文94篇,發表了6條通訊資料和16條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質界的消息報道,共計912頁。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9

《地質論評》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

《地球學報》是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美國《CA》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層、岩石、礦床、礦物、構造、第四紀地質、同位素、地球化學、物化探、遙感、水文、石油地質與石油工程等基礎類地質研究及其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等科技論文或者綜述性論文,現已成為全國地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期刊之一。為了實現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的電子化,推進科技信息交流的網路化進程,本刊除印刷版外,還被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並被「中國期刊網」收錄,已入網「萬方數據數字期刊群」,2009年與兄弟刊物完全實現了網上辦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學報》改為大16開本,雙月刊。主要設有學術研究、綜述與進展、技術與方法等欄目。2008年,《地球學報》總被引頻次1064次;影響因子0.940,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發表論文98篇,共883頁。

《地球學報》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index.aspx

《地質論評》

《地球學報》

《礦床地質》由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創刊於1982年。是中國唯一報道礦床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內容包括礦床地質特徵及與礦床有關的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和科學實驗成果及新技術、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羅斯文摘雜志)、《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數字化期刊——期刊論文庫》、《數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庫》、《中國地質文摘》、《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有色金屬文摘》和《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檢索期刊及資料庫收錄。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礦床地質》在近幾年科技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響因子為1.891,總被引頻次為1233次,影響因子在全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發表論文81篇,共866頁。

《礦床地質》

《岩石礦物學雜志》

《礦床地質》http://www.kcdz.ac.cn/ch/index.aspx

《岩石礦物學雜志》由中國地質學會岩石學專業委員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82年。2005年起改為雙月刊,現任主編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侯增謙研究員。《岩石礦物學雜志》主要報道岩石學、礦物學各分支學科及有關邊緣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創造性和綜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礦物鑒定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儀器以及與有關的最新地質科技信息。《岩石礦物學雜志》是國內外多家檢索系統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775,總被引頻次為722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72篇,共694頁。

《岩石礦物學雜志》http://www.yskw.ac.cn/ch/index.aspx

《岩礦測試》是中國地質學會岩礦測試專業委員會和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共同主辦的分析測試技術科技期刊,創刊於1982年,主要報道國內與分析科學、資源環境、地球科學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和新設備等研究成果、動態、評述及相關實踐經驗。曾獲國家級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地質礦產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優期刊獎,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三等獎。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目前被美國《化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國內外15家文摘和資料庫收錄。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735,總被引頻次為579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127篇,共604頁。

《岩礦測試》http://www.ykcs.ac.cn/ch/index.aspx

《岩礦測試》

《中國岩溶》創刊於1982年,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主管,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主辦的我國唯一公開出版的岩溶學術刊物,同時也是我國地學領域中最富學術影響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評為廣西優秀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期刊、全國中文科技期刊,並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地質文獻資料庫(GeoRef)、波蘭哥白尼索引(IC)、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等國際著名的文獻檢索資料庫收錄。

創刊近30年來,《中國岩溶》始終堅持「爭創名牌,構築精品」的辦刊理念,依託我國岩溶優勢,突出特色欄目建設,嚴把質量關,刊物的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中,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0.617,總被引頻次為534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65篇,共440頁。

《中國岩溶》

《地質力學學報》1995年創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引文資料庫的來源期刊,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是「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和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是反映地質力學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對外窗口。主要報道地殼運動與大陸地質構造及其動力機制等方面的前沿動態和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關注礦產資源、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變遷規律等方面的應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響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響 因子為0.651,總被引頻次為335次,在我國6000餘種科技期刊中影響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發表論文40篇,共421頁。

《地質力學學報》http://journal.geomech.ac.cn/ch/index.aspx

《地質力學學報》

㈢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那一年

1902年(清朝光緒28年),譚嗣同夫人李閏和貝遠徵創辦了「湖南瀏陽師范學校」。2003年改造後,稱為長沙特殊教育職業學院,2年後與長沙市第二機械技工學校合並,次年改名為長沙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長沙市汽車駕駛與維修職業中專並入。

㈣ 請問一下西安歐亞學院創辦時間是那一年

創辦於1995年,起始於語言培訓領域。

㈤ 鄭淵潔的《童話大王》創刊號定價多少

好不容易東找西找才找到的這些,LZ賞點分吧。。。

1985年5月,《童話大王》創刊號出版發行了。當年,這本雜志並不是交郵局發行,而是由新華書店發行。5月份出的雜志,到小鎮的新華書店,都已經是6、7月份了。好在,我還是順利地「搶購」到這期雜志。

當期雜志定價僅為2毛8分,不過對我們這樣的小學生來說,已經是天價了。好不容易才向爸爸要來這一筆巨款,買到書之後,無比的珍愛,同樣也是無數次地翻閱。

小學四年級,新華書店裡頭開始賣26冊一套的《魔方大廈》連環畫,照樣令人著迷。
記得一冊零售價是1毛5,我只買到其中的十來冊,其中幾冊,還是從同學手裡減價買入的舊書。
沒能集齊那套小人書,是我童年的遺憾之一。

記得初三時那本精華本已經是以元為單位了(應該是三塊五一本吧),而同時期的雜志僅為3毛9分一期

這本1985年5月10日出版的《童話大王》創刊號在2007年1月10日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期刊史上單本

另外,《童話大王》1990年以後的在兩年前的舊書店還很常見的,一元一本的樣子

《舒克和貝塔歷險記》,據說他是因為喜歡稿費轉帳時銀行那個美女櫃員的異樣目光,而讓素不相識的舒克(《開直升飛機的小老鼠》)和貝塔(《坦克兵貝塔》)相識,於1982年開始創作這個長篇童話,最早連載於《兒童文學》,也因為那個美女換了銀行而停止了連載。1986年2月,第六期《童話大王》開始連載《舒克和貝塔歷險記》(始於第十集)至1988年3月(第100集)結束;1991年1月,《童話大王》開始連載《舒克和貝塔歷險記續集》至1996年7月(第350集)結束。除去前面提過的反復折騰,2001年1月至3月,《童話大王》連載了第351-366集。

㈥ 廣西教育出版的論文發表刊物有那些

直接上廣西教育出版社的網站可以查看,主要有兩個《廣西教育》和《學苑創造》,論文需要發表的話可以扣我,

㈦ 濰坊科技學院創辦於哪一年

濰坊科技學院創辦於1984年。

濰坊科技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壽光市人民政府興辦的一所全日制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點院校、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高校、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坐落於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中國海鹽之都」——山東省壽光市。

校園佔地20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70多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元,館藏圖書130萬多冊,全日制在校生3.1萬餘人。教職工17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受聘為教授、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教授等專家學者加盟學校,引進全國知名博導張友祥、宋彧等教授,副高級及以上教師達525人,碩士及以上1100人,雙師型教師345人,3人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

㈧ 夢享學院創建於哪一年

你好朋友,據我所知,這個學院在一九九幾年左右就已經建成,謝謝。

㈨ 西安鐵道技師學院創辦哪一年是公辦還是民辦

西安鐵道技師學院創辦1995年,是公辦院校。


西安鐵道技師學院,學院位於西安市白鹿塬,佔地500餘畝。技校總投資約5億元,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校園公寓、餐廳、超市、銀行等保障設施齊全,各類專業教室、計算機網路中心、實驗實訓設備可滿足在校兩萬多人師生生活和學習的需要。


專業設置:

▪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

▪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

▪ 鐵道動車乘務專業

▪ 動車製造與檢修專業

▪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

閱讀全文

與學苑創造雜志一年發行多少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