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擺鍾是根據什麼原理而發明的
是利用單擺的等時性。正是這種性質可以用來計時。
而單擺的周期公式是:時間=圓周率的2倍乘以(根號下擺長除以重力加速度) 通過公式以及其推導可以看出來,單擺運動靠的是重力,和繩子的拉力。而擺動的周期僅僅取決於繩子的擺長和重力加速度。地球重力加速度固定,控制擺長可以調整周期來計時。
(1)誰創造了擺鍾擴展閱讀:
擺動的鍾擺是靠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來擺動的,簡單的說,如果你把鍾擺拉高,由於重力影響它會往下擺,而到達最低位置後它具有一個速度,不可能直接停在那,它會繼續沖過最低位置,而擺至最高位置就往回擺是因為重力使它減速直到0,然後向回擺。如此往復,就不停的擺動了。
按照上述,鍾擺可以永遠擺下去,但由於阻力存在,它會擺動逐漸減小,最後停止.所以要用發條來提供能量使其擺動。
發展歷史
以擺作為振動系統的鍾。通常都帶有報時功能,所以又稱自鳴鍾。
1582~158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擺的等時性。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擺的等時性原理發明了擺鍾。後經不斷改進,沿用至今。擺鍾可根據用途和要求製成座鍾、掛鍾、落地鍾、子母鍾的母鍾、天文鍾等型式。
擺鍾的報時方式通常為機械打點報時,也有用電子擴音報時的。近代帝王宮廷中使用的擺鍾,常附有一套機械傳動機構,以精工製作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等活動形象進行報時。
B. 鍾擺是誰發明的
是伽利略,說是一次伽利略上教堂,看見天頂上的吊燈來回擺動,正好伽利略在摸脈搏,有科學思維的他立刻就意識到吊燈擺動有一定的周期規律性(不得不讓人感嘆天才的靈性!),回去以後加以研究,總結出鍾擺定律。
C. 擺鍾是誰發明的
1657年,荷蘭物理學來家惠更斯首先自把重力引入鍾表,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確的擺鍾。擺鍾不像以前的鍾表要另設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臂,而是由地球重力推動。隨著單擺被用於時鍾,時鍾的精度越來越高,到了17世紀中葉,鍾表的最小誤差已由每天15分鍾,減少到10分鍾。精確時鍾的出現,使各地區的時間協調統一起來。
D. 第一座可工作的擺鍾是誰發明的
盡管義大利發明家伽利略生前曾設想過利用擺錘工作的擺鍾,但第一座可用擺鍾直到近二十年後才獲得專利。發明人是荷蘭天文學家、鍾表設計師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E. 鍾表是誰發明的
水鍾是伽利略發明的,擺鍾是惠耿斯發明的,鬧鍾是湯若望發明的。 鍾表是一種計時工具,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各類鍾和表的總稱,另一個是專指體積較大的表,尤指機械結構的有鍾擺的表。 分類 鍾表技術是計時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是現代機械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源頭之一。 有擺鍾表 是由阿拉伯工匠最早設計出來的。其工作原理是等速運動原理。 機械鍾表 機械鍾表的動力系統是發條,計時單位是小時、分鍾、秒,分別採用了12進位制和60進位制。
希望採納
F. 鍾擺式 是誰發明的
羅納爾多的發明加獨創。後來也有人試圖模仿,但是始終做不到外星人的那種效果。羅納爾多式的鍾擺,其身體的扭曲,簡直就是變形金剛
G. 世界第一座擺鍾是誰製造的
1656年,惠更斯利用鍾擺的等時性原理製成了世界第一座擺鍾。1673年,惠更斯從他的鍾擺的原理出發,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他的《擺鍾》一書。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詳細記載了擺鍾的發明,而且開始了他對離心力的研究。他最先提出了離心力與距離和速度的關系問題:(1)同一物體如果以相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圓周上運動,離心力與直徑成反比,圓越小,離心力越大。(2)同一物體如果以不同的速度在相同的圓周上運動,離心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惠更斯關於擺的研究,為以後牛頓經典力學中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H. 鍾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先發明機械鍾的正是中國人自己,是東漢的張衡。 1656年惠更斯造成首座機械擺鍾.
I. 第一台擺鍾的發明者是誰
錐形蝸輪的形狀恰好能夠補償發條出力的變化。當發條卷緊時,作用力強烈地作用在錐形專蝸輪的頂端,這里的杠屬桿作用較弱;當發條慢慢放鬆時,它的拉力就減弱,作用力作用在蝸輪輪子的底部,而這里的杠桿作用則較強。因此,鍾表機械得以均勻地運轉。
1657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首先把重力引入鍾表,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確的擺鍾。擺鍾不像以前的鍾表要另設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臂,而是由地球重力推動。隨著單擺被用於時鍾,時鍾的精度越來越高,到了17世紀中葉,鍾表的最小誤差已由每天15分鍾,減少到10分鍾。精確時鍾的出現,使各地區的時間協調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