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水中提取燃料帶來的危機
這個可能會導致海裡面的一些生物死亡,可能會造成一些物種滅絕。
⑵ 我知道一個小發明,就是把海水狀瓶子里,然後讓太陽曬,最後變成淡水,誰能告訴我這個遠理
蒸餾水的原理,太陽加熱海水產生水蒸氣,引導水蒸氣進入另一個干凈容器內冷卻凝結,就可以得到純凈水。
⑶ 我知道一個小發明,就是把海水狀瓶子里,然後讓太陽曬,最後變成淡水,誰能告訴我這個遠理
海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不攜帶鹽分或其他物質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就是蒸餾水(淡水)
⑷ 海水燃料的技術原理
來自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科研人員對一種新型動力進行了測試,其基本目標是利用海水來製造燃油。利用海水的原理較為簡單,第一步是氧化還原反應,這樣就可以獲得兩個有用的氣體,即氫氣和二氧化碳;第二步是利用氫氣和二氧化碳通過鐵基催化劑形成液態烴,這個時間可能比較長,催化作用反應可以形成長鏈的烴類物質。
通過這個步驟產生的烷烴顯然是一種清潔能源,最終獲得的產品是一種液態烴,碳鏈中有9至16個碳原子,這意味著這個方案經過改進可以替代世界上大多數的噴氣發動機燃料,因此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為我們展示了未來能源的新模式,這項研究至少證明了我們可以利用海水來獲得與烴類物質燃料有關的反應物。這項研究中的一個關鍵在於催化劑,通過類似FT合成的技術來產生碳鏈較短的不飽和烴,二氧化碳與氫氣進入反應後大約可以產生30%的甲烷物質,其他的就是碳鏈較短的鏈烴,可被用於替代傳統的石油燃料。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研究出一種可將海水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變為」燃油的新技術,並已經將這個反應產生的「燃料」用於一架飛行器上測試,負責此項研究的美軍中將菲利普·庫倫宣布,科學家已經用這種「海水燃料」,讓模型飛機飛上了天。值得一提的是的發動機不需要改進就能使用這樣的燃料,對於飛行器也是一樣,可以容易在石油燃料和新型燃料之間建立通用通道,這也意味著海水將變成一種豐富的戰略資源。
從海水中獲得氫氣和二氧化碳(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以及後續的合成過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新合成燃油包含的能量不會超過消耗的能量。由於在生產過程中的能量損失,新合成燃油中包含的能量肯定小於消耗的能量。這種從海水中製取燃料的技術對海軍還是是蠻有意義的,因為對於核動力艦艇來講,能量不是問題,有了這種把電能轉換為燃油的新技術,就可以為艦載機使用,大大增加遠洋作戰的自持力。
⑸ 世界上有沒有可以把海水轉化成石油的技術
美國所謂的海水變石油,其實是從海藻中提取石油。
藻類植物作為一種可迅速再生的資源,現今轉化為生物燃料在技術上已成為可能,但相當昂貴的生產成本讓這種技術商業化。
經過培育,美國科學家得到了高含油量細胞的藻類。極大地降低了提取生物燃料的成本。產出一桶油,它的成本還不到2美元。
⑹ 海水可以為汽車提供燃料嗎
能量是守恆的,讓水變成燃料所需的能量一定大於水變成的燃料的能量。所以讓水變成燃料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可以換個角度想下,地球那麼多水,如果都變成燃料的話,海洋不就開鍋了嗎?
⑺ 日本發明「用水當汽車燃料」!!具體是怎麼回事
這個[亞洲新聞網抄]是什麼網不知道,但這這一則新聞完全沒有技術含量。這個MEA用的燃料是水和空氣,水經過反應生成氫和氧,氫和氧經過燃料電池還是生成水,有沒有發現用的是水,出來的也是水,這么一個過程水沒有變化,MEA系統就可以輸出能量了?顯然在水生成氫的過程必須有起碼不小於系統輸出能量大小的能量加進去,這個過程要麼就是利用化學能,需要消耗反應物,要麼就是用電解(但是系統本身就是要輸入電能加以利用,所以電解是不合理的)。簡直在故弄玄虛,說什麼「沒有透露詳細的技術細節」。就算真能實現,主要技術並不在水,而在於怎麼分解水。
⑻ 海水燃料的研發進展
美國海軍「游戲規則改變者」:將海水轉變成燃油
2014年4月7日,美國海軍相信其最終能夠解決曾經吸引科學家多年的問題,即如何獲取海水並作為燃油使用。
液烴燃料的研發成為了「游戲規則改變者」,由於其能夠顯著縮短供應鏈這一易受任何力量攻擊的薄弱環節。美國只有航空母艦和一些潛艇是採用的核動力。
所有的其他艦船均必須頻繁的在幾小時內放棄其作戰任務,並與油輪並行航行、准確操作來進行加油,尤其是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最根本目標是最終擺脫對燃油的依賴,這也意味著海軍不再受燃油的潛在短缺和油價波動的限制,這是一個絕大的里程碑。
2014年4月8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成功地從海水中提取出二氧化碳和氫氣,轉化為一種碳氫化合物液體燃料。過去60年時間里,人類一直在尋找廉價的可持續能源。這是首次同時從海水中提取出二氧化碳和氫氣。這種新型燃料不管是看起來還是聞上去都和傳統燃料沒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