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種「創造」即「無中生有」的「能力」。
之所以說「創造」是「無中生有」(如上帝之創世),是相對於「製造」的「有中生有」(如夫婦之生兒育女)而言的。
相對於「製造」來說,「創造」更加艱難和偉大。
言外之意,有創造力的人,簡直就是「上帝」。故,草木之人,充其量擁有「製造」能力。人慾像上帝那樣擁有「創造」能力,就必須讓自己從草木之人即芸芸眾生中超拔出來,成為我們津津樂道耳熟能詳的類似於先知聖人那樣的人。
而所有的先知聖人(上帝)都告訴我們,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覺醒、開悟。
覺醒 、開悟,即睜開靈魂之眼,都是先知聖人的真知灼見,遺憾的是,這些概念都已經被人們用濫了,都成了人們熟視無睹的常識了。一旦成為「常識」,再偉大的思想概念,都難逃變為「知障」的宿命。
於是,軸心時代以降,真正覺醒、開悟、睜開靈魂之眼的人,如鳳毛麟角。也就是說,世人,都匱乏創造的能力。
當代人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如果人類再不覺醒,那麼,其命運必然是萬劫不復。在這種情況下,即時代條件——要求——下,必然需要偉大的科學的理論誕生,把人類從幾千年來的「知障」中拖拉出來。
這種偉大的思想理論應時代的要求業已誕生,它就是科學的現代人生哲學及其「精神青春期」理論。
如所有的人只有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才能夠生兒育女一樣,欲擁有「創造力」的人,就必須在精神的層面進入「青春期」即「精神青春期」。這個節點的到來與否,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的標尺,它是一個「硬指標」。
因此,說當代中國人匱乏創造力,說一千道一萬,無非是說,當代中國人中,幾乎沒有進入「精神青春期」的人罷了。很可笑,怪不得有人說,中國人,都是「巨嬰」,都是「類人孩」呢!
㈡ 90後的優點,缺點
90後有明確的生活追求,重視實際,但過於自私,缺乏天下為公的理想。他們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精彩的人生,比如出人頭地,比如將來有好的工作,比如將來娶到貌美如花的妻子或嫁個腰纏萬貫的丈夫。他們讀書學習的目的特實際,比如有個高二學生寫給班主任的紙條:「我們現在讀書是為了上大學,上大學是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有個好工作是為了能娶個好老婆。那等將來再談戀愛,還不如現在就談。」這讓老師父母很為難,現實固然如此,但人生信仰卻不能只這么簡單。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90後必然過早地面臨更多的生活煩惱。他們的競爭環境極其激烈,這主要反映在學校的分數上,於是他們多了不少對同伴的防備,少了不少對同伴的幫助。90後對人少有信任,主要是因為9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手心裡的珍珠寶貝,父母從小教育他們生活中有很多壞人,事不關已就應該高高掛起,於是他們對周圍的苦難比較冷漠。又因為90後一入學就沉浸在分數的比賽中,學校理想教育潰乏,他們的人生很少聽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就連「學雷鋒活動月」的宣傳標語也看得不多。所以,他們誤認為人生在世,就該利己,至於社會國家,離自己遠著呢。
90後喜歡張揚個性,刻意標新立異,但常常過於自負,甚至盲目樂觀。90後認為,只要敢「新」,自己也可以成「星」,所以他們並不會像一些80後當年那樣傻冒,居然願意傾家盪產當一個追星族。他們更熱衷於把自己打扮成「星」,比如衣服總是東缺口,西掛袋,發型總是花樣翻新。他們並不像80後當年那樣狂熱地穿名牌,但他們一定講究與眾不同。在生活上,他們沒受過什麼苦,從小得到長輩的過多關愛,屬於在花房裡養大的一族,因此他們總以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或者總以為自己將來能夠天下第一,於是對長輩的教導總是打折扣地接受——你們說的不一定全對。他們在學習上常常不能保質保量,能偷功就偷功,能減料就減料。他們很不滿意老師拖課,認為這是擠佔了他們寶貴的玩樂時間。他們的自負有時沒人敢相信:有個從沒練過聲的高一女生,看了幾次超女比賽,竟然也不遠千里地趕去,說也要報名參賽,結果連面試第一關都沒過。
90後新鮮好奇,思維敏捷,更有創造力,但毅力不夠,容易改弦易幟。90後的眼界是闊的,他們生活在科技最發達的年代,60後70後相同的年齡還不知道火車是可以拐彎的時候,他們卻知道了信息高速公路,知道了在幾萬光年外的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那幾萬光年前的情形。他們的創造力是空前的,這得益於國家對科技的普及與重視。在各種與科技有關的比賽上,他們的想像雖然還不能稱為絕妙,但已經觸及到了成人世界的所有眼界。但是,他們有共同的缺點,就是缺乏毅力,容易氣餒。不是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的氣度。這緣於他們的功利,急於求成,凡事抱著非成不可的態度就容易失敗。他們往往不是哪裡摔倒哪裡爬起來,而是換一個想法,換一個花樣繼續玩。
90後公德意識漸成,重視個人形象,但過於開放,傳統文化底蘊不夠。 90後出生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成長在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並舉的轉型時期,他們受到了相對較多的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科學教育,他們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他們也懂得在社會上要注意個人形象,不能亂扔垃圾,不能破壞公物,不破口罵人,也少有臟話。但他們沒有什麼傳統文化,90後前期基本上從小不讀課外書,他們讀課外書會被父母老師視為不務正業,甚至他們連古典名著都不敢公然在教室里看,因此他們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叫著樸素美,什麼叫著修身立己,什麼叫著潔身自好。當然,這種情況90後後期可能會好很多,因為我們的教育現在已開始注意到了這個缺陷。90後喜歡隨著自己的性子,對於青春期的慾望,他們雖然也知之不多,但卻沒有太多恐懼,處理起來比較隨便。這可以從醫生那裡的少女流產數據得到證明。這種情況是因為西方良莠不齊的文化湧入開放後的中國造成的,而中國人自己又進行了宣揚放大,比如很多影視名星都敢「比西方人更公然地脫」,甚至完全依靠「脫」來出名。這給90後造成很不好的印象,使他們以為敢暴露,敢挑戰傳統,就能一夜成功。而90後後期的孩子,雖然青春期未到,但男女生開一起玩笑時,女生不高興了,就故意尖叫——強奸了,救命啊!這樣的玩笑讓老師很頭疼,不知如何說教。
另外,90後得到的家庭之愛可能相對多些,他們的包容心也可能更大些。但90後孩子的父母目前正處於七年之癢期,離異家庭的90後量挺大,他們性格比較特別,而社會又還沒有發展到給這些孩子更多關愛的時候,這是成人世界對他們的不公。90後的身體可能比較高大,他們的營養不成問題,但他們成天被關在教室和書房裡,學習負擔太沉重,戶外運動不多,身體素質實際上可能不太好,這是應該憂慮的。
㈢ 對於80、90後員工,如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雖然你是領導但你不能高高在上,你要有與員工共同攻堅克難的精神,身先士卒,活車跑的快不快全靠車頭帶。你也要不斷學習和加強自身修為,人格魅力可以讓你的管理事半功倍。
㈣ 請問90後是否會比70後、80後更有創造力,更優秀拜託了各位 謝謝
90後....說實話....真的是很不行....90後是長在強調創新的當今社會里的...但是他們卻對於什麼是創新、創造力...產生了巨大的誤解...認為要強調個性....認為強調個性就是需要創新、需要創造力....但是當他們看見「我」都被打成「莪」的時候....創新又在那裡??....創新應以創為先....不可以為了新而去創....這種創新是畸形的....強調個性是改革開發後...原來越熱的一個話題....是西方強調個人價值的思想進入國內後產生的....強調個性不是壞事...但是應該以個人價值為前提....不可以只為突出自己而強調個性....這只是變相的虛弱罷了.... 總之,90後還小...人在思想不成熟的時候....的確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行為和現象....但是在思想成熟的過程中必須有人對其加以指點才能擁有正確、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這些人可能是父母、長輩、以及書本中前人的教誨.... 無論如何....時代是在進步的....時間會讓70後把天下交給80後....讓80後交給90後....
記得採納啊
㈤ 誰說中國人沒有創造力,這些中國90後的發明,讓西方啞口無言
「中國人沒有創造力」,我相信這句話大多數國人都聽過,老鐵也不例外。
依稀記得十多年前,每當談到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時,總有人會說:「哎呀,誰怪我們不會創新呢?只知道抄抄抄!」
聽到這番話,就像有人當面煽了一巴掌似的,臉火辣辣的疼。
好在,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已經從當年「抄襲大國」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大國!
大到航天飛船,小到工業原件,這些曾經外國賣都不賣的寶貝最終都烙印上了中國的大名!
然而更值得興奮的是,如今的中國不止那些深居簡出的科學家在為國爭光,還有不少年紀輕輕的90後也在為祖國喝彩。
今天,我們來講講他們的傳奇故事...
湖南才子造滑梯,拯救千萬生命
還記得前不久的倫敦大火嗎?
還記得前兩天的杭州縱火案嗎?
英國大火,遇難人數已達80多人,數字仍在增加...
杭州縱火案,一家四口全部遇難(一個女主人三個小孩)...
在這兩起事故中,都暴露出同樣一個問題:一旦大樓遭遇大火,該如何展開救援?
在這里,如果不提人為因素,只從技術層面考慮的話,高樓救援一直都是世界各國的難題。
然而,就在最近,一位來自中國湖南的小夥子范石鍾,用他極具創意的設計,成功解決了這項難題。
這,就是范石鍾設計的救災神器——生命滑梯!
范石鍾介紹,這個設計吸取了滑梯、起重機械、救援雲梯等設計理念,當消防員進行救援的時候,生命滑梯可以准確地把救援滑梯送到被救援的窗口,這樣人就可以像玩滑梯一樣,咻地一下子從高樓窗戶中滑下來。
救援滑梯分為三段,每段連接處有一個緩沖區域,人可以站在上面引導和幫助其他人。
滑梯使用航天隔熱塗料,可以耐受高溫;滑梯頂部設有抽風裝置,可以阻擋濃煙,此外還能打破窗戶伸入房內。
看到這里,或許網友會認為這肯定又是吹牛的玩意。
No!
這個設計可不是小夥子一拍腦門子想出來的,而是人家歷時整整兩年設計出來的,其中還多次前往長沙消防中隊,與一線官兵一起研究探討。
他說,「我的所有設計都是從具體的實踐、實際的體驗中進行創作。」
正因如此,這款救援神器不僅得到消防中隊的認可,還獲得了不少國際大獎!
什麼紅點設計大獎、德國IF獎、亞洲設計大獎、義大利A設計獎、金點獎、光寶創新獎、市長杯等12項大獎,通通被小夥子收入囊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90後小夥子早在2015年就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設計師之一」,而范石鍾是最年輕、也是唯一的學生代表。
這位90後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我們也要出蘋果、微軟公司那些風靡全球的設計。我們總是在談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這裡面就離不開設計復興。」
90後工程師造機械臂,秒殺德國製造
還記得那款火爆網路的德國砌牆機嗎?
要知道,早在兩年前,咱們中國小夥子造出的下面這款神器,一點兒也不比它差!
它叫作DoBotd,中文名又稱全自動化機械手臂。
這款產品有五名中國90後工程師共同打造,並且已經成功量產。
這款機械手臂的牛X之處在於,它比德國砌牆機更靈巧,更准確無誤!
不信,我們馬上來看看:
毛筆字,so easy!
英文書寫,小意思!
畫畫也在行...
還會幫你切香腸...
端水杯...完全不會倒出來哦!
打字...
甚至可以用它來穿針引線
然而,更diao的事,這傢伙還可以肢體控制甚至意念控制...
這回你們明白了么?為什麼美國人民看到Dobot這么激動,這簡直就是拯救了全世界的工廠主啊,如果Dobot批量生產的話,可以預見它就是機械臂界的下一個蘋果。
而且它還是開源的,這個機械臂的控制是基於Arino,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開源硬體平台。也就是說創客們將Dobot買回家以後,可以自己編程,打造自己的Dobot,那麼,Dobot將無所不能!
編後語: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90後,用實際行動詮釋:勇氣、擔當、有創意,一次次證明著自己是「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
為90後點贊!
為中國設計點贊!
為中國製造點贊!
㈥ 年齡越大越沒創造力
一般來說人到了26歲 的時候最有創造力,上了年紀後就不行了
就象Einstein到了老年的時候,想要進行劃時代的研究就不如年輕的時候了
他在工作方面就沒什麼進展了(劃時代的進展)
畫家畫的是對生活,生命的感悟,與創造力沒有太多的要求,所以畢加索到了90歲還能作畫
㈦ 90後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他們讀書學習的目的特實際,比如有個高二學生寫給班主任的紙條:「我們現在讀書是為了上大學,上大學是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有個好工作是為了能娶個好老婆。那等將來再談戀愛,還不如現在就談。」這讓老師父母很為難,現實固然如此,但人生信仰卻不能只這么簡單。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90後必然過早地面臨更多的生活煩惱。他們的競爭環境極其激烈,這主要反映在學校的分數上,於是他們多了不少對同伴的防備,少了不少對同伴的幫助。
90後對人少有信任,主要是因為9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手心裡的珍珠寶貝,父母從小教育他們生活中有很多壞人,事不關已就應該高高掛起,於是他們對周圍的苦難比較冷漠。又因為90後一入學就沉浸在分數的比賽中,學校理想教育潰乏,他們的人生很少聽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就連「學雷鋒活動月」的宣傳標語也看得不多。所以,他們誤認為人生在世,就該利己,至於社會國家,離自己遠著呢。
90後喜歡張揚個性,刻意標新立異,但常常過於自負,甚至盲目樂觀。90後認為,只要敢「新」,自己也可以成「星」,所以他們並不會像一些80後當年那樣傻冒,居然願意傾家盪產當一個追星族。
90後新鮮好奇,思維敏捷,更有創造力,但毅力不夠,容易改弦易幟。90後的眼界是闊的,他們生活在科技最發達的年代,60後70後相同的年齡還不知道火車是可以拐彎的時候,他們卻知道了信息高速公路,知道了在幾萬光年外的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那幾萬光年前的情形。
㈧ 為何年輕人更有創造力
因為大多數年輕人喜歡接受各方面的新鮮事物,接觸的東西多了,內眼見就比較開闊,所以更容有創造力;
每個人都像一塊充滿稜角的小石頭,時間會慢慢的把我們打磨平,年輕人接觸的世俗觀點比較少,思維沒有被禁錮住,會更加活躍,所以更有創造力;
年輕人學習的知識比較新穎,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知識比較豐富,所以為他們的創造發明提供了堅實的後盾,創造力自然比較豐富。
㈨ 一個人沒有創造力會怎麼樣
記住,世界那麼大,天生我材必有用。
㈩ 90後該如何發揮創造力
前提是你有創造力嗎?發揮創造力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否有意義呢?沒意義的事不要做。如果自己要堅定信念,然後才能聚集創造力,從而發揮創造力。
只是個人的一點見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