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火車的發明講了什麼
年6月9日,喬治?斯蒂芬森出生於英國諾森伯蘭郡威蘭姆。他的父親是煤礦的蒸汽機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一家8口,全靠父親的一點工資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為了減輕父親的重擔,8歲那年,斯蒂芬森去給人放牛。艱苦的生活條件、繁重的體力勞動,並沒有磨滅斯蒂芬森強烈的求知慾。放牛的時候,他常用泥巴做模擬的蒸汽機,鍋爐、汽缸……一應俱全,像真的一樣。
每當去煤礦給父親送飯的時候,斯蒂芬森總是圍著轟隆隆轉動的機器入神地看個沒完。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呀斯蒂芬森14歲那年,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望著爐膛里熊熊火焰,聽著機器隆隆的轟鳴,他興奮極了,他一會兒往爐膛里添煤,一會兒給機器擦去油污,弄得滿頭大汗,也不肯坐下來歇一歇。
一個星期六下午,工人們都回家了。斯蒂芬森一個人留在工房裡,借口清洗機器零件,把蒸汽機拆卸開,想好好了解一下它的內部結構。沒想到拆開容易裝配難,等他把一大堆零件重新裝配起的時候,窗外已是滿天星鬥了。
這一夜斯蒂芬森沒有睡好覺,生怕第二天機器開動不起來,耽誤了生產,老闆會懲罰他。第二天天還沒亮他便急急忙忙地趕到工房,生火加煤,試著發動這台重新裝配的蒸汽機,結果竟一下子就發動起來了,運轉得比平時還好。
這件事大大鼓勵了斯蒂芬森,他渴望自己也能造一台機器。他模仿拆裝過的那台蒸汽機畫了一張草圖,煤礦的總工程師看了後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台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
為了填補科學知識的空白,斯蒂芬森決心從頭學起。他白天要做工,還要抽空給人擦皮鞋、修理鍾表,以便賺些錢來補貼家用。盡管已經十分勞累了,他每天晚上都夾著書本,堅持到煤礦的夜校去上課。
那時候,他已經是一個17歲的小夥子了。可是他不怕羞,和那些七八歲的孩子坐在一起,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22歲那年,斯蒂芬森成了一名機械修理工。
有一天,煤礦的一台蒸汽機突然發生故障,工程師們都束手無策。斯蒂芬森自告奮勇,請求總工程師允許他試一試,結果竟然修好了這台機器。煤炭礦經理聽說這件事後,破格把這個牧童出身的機械修理工晉升為工程師。
斯蒂芬森生活的時代,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1781年,瓦特改進了蒸汽機,給大規模的機器生產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生產出來的工業產品大大增加,迫切需要有先進的交通工具,以便盡快地把這些產品運到各地去銷售。
年,英國人特列維蒂克製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機車。可這種機車只有一個汽缸,機身很大,力量很小,靠齒輪傳動,開起來聲音震耳欲聾,一搖一擺,變換速度困難,經常出軌。經過幾次失敗,特列維蒂克灰心喪氣,就不再研製機車了。
就在這一年,英國也製造出了一個火車頭,這個火車頭重5千克,每小時能走8千米,最多隻能拉十幾千克貨物,並且經常出事故,許多人都譏笑說:「火車還不如馬車跑得快呢。」
就在這種情況下,斯蒂芬森開始了對火車的研究。他從前人的經驗中受到啟示:火車要想拉得多、跑得快,必須要有「大力士」蒸汽機。他不知疲倦地閱讀了大量有關蒸汽機的書,還實地考察了各種類型蒸汽機的特點。
他長途跋涉,步行1000多千米。來到瓦特的故鄉蘇格蘭,在那裡整整工作、研究了一年。從瓦特研究改進蒸汽機的過程中,斯蒂芬森懂得了能的轉變和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說,汽缸里的蒸汽溫度越高,能量就越大。
於是,他開始著手研製新的蒸汽機車,他把當時的立式鍋爐改為卧式鍋爐,用擴大爐膛的辦法,來增加鍋爐的受熱面積。並且,機車改用了卧式鍋爐,高度降低,行走、轉彎就平穩多了,也更靈活了。
他還在車輪的圓邊上加上了輪緣,防止火車發生出軌事故,以保證行車安全。就這樣,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反復的試驗,1814年,斯蒂芬森製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
斯蒂芬森親自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了試車表演。試車結果,這台經過改進的火車頭果然比以前的火車頭拉得多,跑得快,美中不足的是,這個火車頭的震動仍然太厲害。
在試車過程中,由於機車上的螺栓被震鬆了,結果翻了車,把乘在車上的一名英國國會議員和英國交通公司董事長摔傷了。這樣一來,許多人嘲笑和指責斯蒂芬森,連一些原來贊成試驗的官員也斷言用蒸汽機作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斯蒂芬森並沒有因此而止步不前。他以巨大的勇氣和毅力,決心對火車頭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造。為了減輕火車行進時的震動,斯蒂芬森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成功地在火車上裝置了減震彈簧。
為了增大鍋爐所產生的蒸汽量,斯蒂芬森從薄玻璃杯傳熱快,不會炸裂中得到啟示,沒有採用增加鍋爐壁厚度的辦法,而是讓加人鍋爐的冷水先經過預熱管預熱,這樣就避免了因溫度驟起變化引起鍋爐破裂。
他還採取了許多改進措施,如把汽缸里的廢氣用小管通到煙筒里去,利用它向上的沖力,使煤煙出得比原來更通暢,這就使得爐膛中的空氣循環加快了,大大提高了煤的燃燒質量,雜訊也減少了。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進,斯蒂芬森終於造出了牽引力大、運行安全的「旅行」號機車。這以後,從1823年開始,斯蒂芬森應聘負責修建從斯托林克頓到達林頓的鐵路,歷時兩年終於建成。
年9月27日清晨,天還沒有大亮,斯托林克頓的許多居民早早起了床,有的步行,有的騎馬,有的坐車,絡繹不絕地向同一地點趕去,原來就在這一天,斯蒂芬森要親自駕駛「旅行」號拖著6節煤車和20節擠滿乘客的車廂,轟隆隆地向達林頓方向駛去。人們歡呼雀躍,有些騎馬的小夥子,催馬緊隨在火車後面,一邊奔跑一邊大聲喝彩。
當這列火車以每小時24千米的速度,越過中途的一個大斜坡,安全到達終點站達林頓的時候,斯蒂芬森才發現,列車上競載了450個乘客加上6節煤車,載重量已經達到了90千克,他欣喜若狂。
在成功和榮譽面前,斯蒂芬森並沒有自我陶醉,就此止步。他繼續致力於火車的研究和改進工作,和他的兒子羅伯特?斯蒂芬森一起,設計製造出了一台取名「火箭」號的新火車頭。就在這期間,英國政府決定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兩大城市之間修築一條鐵路。斯蒂芬森被聘請為負責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項規模空前的大工程。他和工人們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難,如期修成了這條鐵路。
斯蒂芬森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人們研製火車的興趣。1829年10月,在利物浦附近舉行的一次火車比賽中,斯蒂芬森新製造的「火箭」號榮獲冠軍。從此,火車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使陸上交通運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㈡ 火車的發明使人類邁入___時代
火車的發明使人類邁入_蒸汽時代 __時代
瓦特改進的蒸汽機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時期的重大發明還有汽船、火車等。愛迪生,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有汽車、飛機等,兩次工業革命給我們的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要與生產結合等。
㈢ 火車的發明對今天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火車的發明給復人類帶來的影響制是非常巨大的。它使得交通便捷,出行方便,是一種最大眾的交通運輸工具。
首先,火車動能大,運費便宜。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只有船運可以與之比較。但航運受地理影響很大,只有河流或者海洋才能使用航運,走的路線更是受地理影響的限制。
其次,火車速度快,這一點是航運所不敢企及的,飛機雖然速度更快,但成本非常高,汽車的運能相比來說小得多了,只適合短距離的運輸。
第三,火車受客觀條件的影響最小,風雪、迷霧是一切交通工具的大敵,但火車基本不受影響的。現在鐵路建造技術的發展,使得火車跨江越河,爬山涉水,把天塹變通途。
由於以上特點,火車對於人類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從歷史上來看,石家莊、株洲等大城市以前只是小村莊,完全是由於成為鐵路交叉點而在短期繁榮出來的,被稱為是「火車背來的城市」
㈣ 人類為什麼會發明火車
火車的發展史:
火車的發明
火車和所有其他發明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問世的。
18世紀初,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急需一種比馬車裝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車輛。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這種機器比馬的力氣可大多了,它一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將「大力士」蒸汽機裝在車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來使車輛前進。說來有趣,這種大膽設想首先在軍事上得到實現。當時,歐洲各國的軍隊為了滿足作戰需要,紛紛採用口徑和射程越來越大的大炮。由於炮的重量不斷增加,用人推馬拉的辦法很難保證大炮能及時跟隨部隊作戰。法國一位名叫居尼奧的炮兵軍官,針對這一問題就研製成用蒸汽機推動的「蒸汽汽車」來牽拉,從而開辟了以機器為動力的現代車輛蓬勃發展的道路,也為火車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這種將蒸汽機裝在車子上的機械車是怎樣推動車輛行駛的呢?我們從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機有一個大鍋爐,裝在車架的前端。在鍋爐下面燒著煤火,用來將鍋爐裡面的水加熱成蒸汽。由鍋爐上的一根管子將蒸汽引入車子前輪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氣很大,便推著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動,而活塞通過連桿和曲軸與前輪連在一起,於是隨著曲軸的轉動,車輪就跟著轉起來,從而使車子前進了。
此後不久,這種冒著黑煙、喘著粗氣的車子先後在英國和德國出現了,如英國1804年製成的蒸汽機車。不過,它的模樣和先前不大一樣了:有的將鍋爐移到車子的中間,並罩上罩子,兩頭還裝上幾排座位;有的把鍋爐移到車後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裝了一個車廂,等等。蒸汽車有點近代車的氣派了。
與大多數新事物出現所受的遭遇一樣,在當時馬車佔主要地位的歐洲各國,蒸汽車處處受到非難和排擠。
就說英國吧,那時各城市的郵政廳都使用大量的馬車來運送郵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郵政廳便和大大小小的馬車主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新出世的蒸汽車,並要求政府對蒸汽車加以種種限制。後來,英國政府也站在馬車主一邊來反對蒸汽車,並規定了許多條條框框。例如,對蒸汽車下了這樣的命令:蒸汽車在行駛時,必須有手持小紅旗的人在車前55米處跑步前進,以招呼行人避讓;在有馬的地方,不許蒸汽車的鍋爐放氣;不許蒸汽車在街上鳴汽笛;蒸汽車在農村路上行駛,車的時速不得超過6千米,在城市不得超過3千米……這簡直比老牛車還慢呢!現在看起來確實令人發笑。
後來,盡管人們對蒸汽車進行了改進,但是由於它有著先天不足的弱點,例如車上裝的那又大又重的蒸汽機,既要經常停下來添煤加水,操作很不方便,又大量排出濃煙和蒸汽,而且還佔了車上很大地方,裝運不了多少貨物,所以人們逐漸對它失望起來。
就在人們為蒸汽車的前途擔心的時候,有人就想到了16世紀中期在礦山上用木頭做軌道,以人力和畜力拉動的車子,提出也給蒸汽車鋪上軌道 (木頭軌道顯然不行,需要用鐵軌),讓它拖帶幾節車廂在鐵軌上行駛的設想。這可是個好主意,不僅使車廂里可裝很多的貨物和人員,而且可發揮蒸汽機力氣大的特長,使車子跑得快。
㈤ 火車的出現意義
自行車都下崗了。。。
呵呵,我以前比較喜歡看<第十放映廳>,在講到聖誕節的影片時候,曾經提到過火車,稱其為歐洲近代最偉大發明之一,很多歐洲人心中都有一種火車情結,比如說《東方快車》等,一些故事都發生在火車上的,證明了火車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力,這樣。
㈥ 火車的發明者是誰這一全新交通工具的發明有何重要意義
在1781年,火車先驅喬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個英國礦工家庭。直到18歲,他還是回一個目不識答丁的文盲。他不顧別人的嘲笑,和七八歲的孩子一起坐在課堂里學習。1810年,他開始製造蒸汽機車,並餞行蒸汽機車具有光明的前景。1817年,當斯蒂芬森決定他主持修建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線上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任務。但是,保守的鐵路擁有者卻對蒸汽機車的能力表示懷疑。他們提出,在鐵路邊上固定的牽引機,用拖纜來牽引火車。斯蒂芬森為了讓人們充分相信火車的性能,製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號」機車。這種機車的卓越表現終於讓懷疑者改變了態度,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完全靠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
使人類邁入了「火車時代」,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㈦ 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促進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㈧ 氣船和火車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當時英國正好處於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和原料的供應需求不成正比,因此促使人類發明了大大加快原料供應速度的交通工具,使得生產力大大提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㈨ 世界上第一列火車列車是誰造成的它用什麼作為動力它的發明有什麼意義
世界上第一列火車的發明者是英國的喬治·史蒂芬森,他參與了斯托克頓——達林頓之間的鐵路(1825
年通車)和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1830
年通車)的建設,為鐵路事業的迅猛發展鋪平了道路,把他稱作鐵路之父。
它是以蒸汽作為動力,就是改裝了蒸汽機車.他的發明,直接改變了世界的交通方式,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簡單點說,就是把地球變小了...
㈩ 火車和汽車是以什麼作為動力的,他們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都是以能源作為動力,推動力人類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