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辦漢陽鐵廠、湖北至布局的是誰
張之洞
當時創辦了
漢冶萍公司
(包括
漢陽鐵廠
、大冶礦山、另外是供應
焦煤
和炭的),當時選址方面不是很科學,完全是出於便於監管才設置在漢陽,因此造成運費成本極高,一直虧錢。最後被國外資本收購,並盈利。
B. 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的目的,並簡要評析,急
(2010·荊門)中國第一個近代化的鋼鐵廠所在地是湖北。
(2012·黃岡)為「自強」,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為「求富」,他們又創辦了一批民用企業。漢陽鐵廠是洋務派為「 求富」而興建的。
C. 1890年誕生的漢陽鐵廠,是誰一手創辦的
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
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
漢陽鐵廠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從此,中國鋼鐵工業蹣跚起步,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
D. 漢陽鐵廠的創建過程是怎樣的
漢陽鐵廠,是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建立的,同年他調任湖廣總督,籌辦的煉鐵廠也隨遷漢陽,1890年在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漢陽鐵廠基本完工,共有6個大廠,4個小廠,煉鐵爐兩座。
1894年投產,開始均為官辦,從籌辦起至1895年,共用經費580餘萬兩白銀。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因無力籌措經費,漢陽鐵廠於1896年改為「官督商辦」。辛亥革命前夕,漢陽鐵廠工人約3000人,每年出鋼7萬噸。
E. 創辦漢陽鐵廠的目的及歷史地位
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創辦經費最初定為246萬余兩 ,1892年清政府增撥42萬兩,到建成時,實際支出500萬兩左右。因計劃不周,所購設備不適於煉制大冶鐵礦提供的含磷較高的礦砂,所煉鋼料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鋼鐵生產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該廠改為官督商辦企業。為解決材料和設備問題,1898年開發江西萍鄉煤礦,用馬丁爐改造全廠冶煉設備,以製造鋼軌。由於此項改造耗資巨大,1898年向德國資本求貸,1899年與日本簽訂「煤焦鐵礦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礦山作抵,不斷向日本資本借貸。至辛亥革命前,有煉鐵爐3座,煉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抗日戰爭時期 ,漢陽鐵廠部分冶煉設備內遷重慶,其餘被日軍侵佔。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作為敵偽產業清理結束。
F. 誰創辦了漢陽鐵廠
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別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創辦經費最初定為246萬余兩 ,1892年清政府增撥42萬兩,到建成時,實際支出500萬兩左右。因計劃不周,所購設備不適於煉制大冶鐵礦提供的含磷較高的礦砂,所煉鋼料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鋼鐵生產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該廠改為官督商辦企業。為解決材料和設備問題,1898年開發江西萍鄉煤礦,用馬丁爐改造全廠冶煉設備,以製造鋼軌。由於此項改造耗資巨大,1898年向德國資本求貸,1899年與日本簽訂「煤焦鐵礦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礦山作抵,不斷向日本資本借貸。至辛亥革命前,有煉鐵爐3座,煉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余噸 。抗日戰爭時期 ,漢陽鐵廠部分冶煉設備內遷重慶,其餘被日軍侵佔。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作為敵偽產業清理結束。
漢陽鐵廠遺址在現今武漢市漢陽區琴台大道,目前為武漢鋼鐵集團漢陽鋼廠。
G.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創辦了漢陽鐵廠,使「漢陽造...
【答案】C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張之洞的歷史功績。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使「漢陽造」聞名天下,堪稱中國重工業的奠基人。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艱難起步·近代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
H. 漢陽鐵廠由誰創辦的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為「自強、求富」,在武漢大力推行興實業、辦教育等新政,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漢陽火葯廠、漢陽針釘廠、漢陽官磚廠等,在漢陽龜山至赫山臨江一帶,形成蔚為壯觀的十里「製造工業長廊」。現代製造業的興起,直接成就了張之洞的「湖北新政」。
I. 公元1890年,是誰在湖北漢陽創辦了漢陽鐵廠
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湖北龜山下動工興建,1893年9月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