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

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9 02:39:54

㈠ 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

暈~是水排啊~~發明於東漢回早答期

http://ke..com/view/56547.htm

㈡ 東漢時期的發明是什麼

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 候風地動儀 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蔡倫制出了蔡侯紙 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產工具 耕犁安裝犁壁

㈢ 紙是由東漢時期什麼發明的

紙是由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的。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㈣ 那些是東漢時期的發明

D漢代大力推廣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在全國各地廣泛使用

㈤ 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是

豐富的第五代序錯誤

㈥ 東漢時期的發明家不包括()

c,馬均是三國時期著名科學家,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和詩人。蔡倫是東漢時期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杜詩是東漢時期的發名家。所以應該選c。

㈦ 下面幾項重要的發明創造,出現於東漢時期的是:A:發明水排B:在耕犁上安裝犁壁C:用溫室栽培蔬菜D:發明耬車

A
發明水排的是東漢的杜詩,東漢早期南陽太守杜詩。
在耕犁上安裝犁壁是西漢發明的。
用溫室栽培蔬菜這聽著也是近現代的吧?
世界上最早的先進播種機是西漢人趙過發明的三腿耬車、
所以答案是A

㈧ 東漢時期的誰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中回國東漢時代的科學答家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但此地震儀與現今各國使用的地震儀不同,只能稱之為「驗震器」.
候風地動儀是中國古代偵測地震的儀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儀.由東漢時期,南陽天文學家張衡在漢順帝永建七年(132年)發明.


張衡(78年[1]-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天文學家.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隴西方向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上,但當時並無地震訊息,立時遭眾臣誹議.三日後六百里加急來報:「甘肅發生大地震」,眾人乃信服.



候風地動儀模型,考古學家王振鐸於1951年復原
強震儀是一種測量強烈活動的的地震儀,簡單而言就是用於測量地震的加速規.它們通常裝在一個盒子里,並且已經連接到互聯網上.


強震儀可以用來測量一些地面運動非常強烈,而致超出一般地震儀測量范圍的地震.它們會被放置在主要的斷層附近,所得的資料(如斷層破裂前緣的前進速度)並非一般地震儀所能查量得到.

㈨ 東漢時期誰發明了造紙術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9)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擴展閱讀:

1、古代造紙方法:

參照右方圖片,明朝造紙術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從圖中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工具。圖中所示的造紙方法為中國古代廣泛流傳採用的抄紙法,抄紙法製造速度較快。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

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盪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

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另外在《天工開物》及各種古籍中並未記載但是流傳至今、比抄紙法歷史更久遠的造紙方法為澆紙法。澆紙法主要為傣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所小范圍採用。與抄紙法相比,澆紙法所制的紙更加粗糙,製造速度更慢。

2、蔡侯紙: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

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乾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蔡倫的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3、發明者蔡倫:

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㈩ 四大發明是不是均是東漢時期發明的

造紙術是西漢時發明的,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雕版印刷在隋唐時出現,北宋回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答.
火葯在隋朝時出現,唐末用於軍事上.
早在戰國時出現了用於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時製成了羅盤針,也就是指南針.

閱讀全文

與出現於東漢時期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