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創造了夏朝
夏朝
(約為前2000年—約前1600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貳』 夏朝的建立者是誰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禹玩了一個策略,禹明著禪讓給了伯益,暗著已經把兒子「啟」培養成了一個羽翼豐滿的繼承人,為兒子「啟」取而代之創造了政治上的便利條件。實上夏禹嚴格來說並不是夏朝的真正建立者,他的一系列功績,都為夏朝的真正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禹治水,提高了名望;他在成為部落聯盟的「共主」之後,嘗試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為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因此說,夏的建立並不是夏禹。 大禹死後,啟在與伯益爭奪權位的斗爭中獲勝,而且殺死了伯益。而伯益本來是大禹按照禪讓制選定的傳位的對象,啟的即位,打破了禪讓制,成了歷史上王位世襲繼承製的開端。..!從此拉開了後世「漢」禪讓給了「魏」魏禪讓給了「晉」的歷史禪讓鬧劇!
『叄』 是誰創建了大夏朝
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製取代。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夏朝姒姓。 夏朝帝王譜 夏禹 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由於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稱為「大禹」。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殺,禹接替治水的工作,採取疏導的方法,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後繼舜為帝。稱國號「夏後」,故稱「夏禹」。他在塗山大會諸侯,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禹鑄造九鼎,象徵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於會稽山。 啟 在位29年 太康 在位29年 仲康 在位13年 相 在位28年 少康 在位21年 杼 在位槐 在位44年 芒 在位18年 。泄 在位21年 不降 在位59年 扃 在位21年 廑 在位21年 孔甲 在位31年 皋 在位13發 在位11年 桀 在位52年 桀,發的兒子。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之君。暴虐嗜殺,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終於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製取代。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夏朝姒姓。 夏朝帝王譜 夏禹 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由於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稱為「大禹」。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殺,禹接替治水的工作,採取疏導的方法,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後繼舜為帝。稱國號「夏後」,故稱「夏禹」。他在塗山大會諸侯,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禹鑄造九鼎,象徵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於會稽山。 啟 在位29年 啟,姓姒名啟,大禹的兒子,大禹死後,啟即位為天子,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 太康 在位29年 太康,夏啟的兒子,繼啟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鬆弛,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獵時,有窮氏首領後裔乘機入侵,自己作了君長,史稱「太康失國」。
仲康 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
『肆』 夏朝發明了哪些東西
說句實在話,現在的考古資料,沒有夏代有確切文字的證據,現代前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除了發現部分類似文字的符號外,並沒有標明中國有系統的文字,所以夏代還不能說使擁有系統文字的時代,真正到了商朝,甲骨文的使用,才證明中國的象形文字系統化了。那麼所謂的發明者,不過是歷史的傳說罷了。
另外補充一句,相傳大禹治水之後,制天下九鼎,代表九州,後來這九鼎傳於夏,商,至於西周,東周,將近2000年,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失去歷史記載了。我想如果這九鼎若有幸重見天日,那麼上面的銘文,也許能證明夏朝建立時候,我國的文字形式吧。這是我們現在的一個謎。
『伍』 四大發明夏朝發明了什麼
指南針:戰國時期,人們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造紙術:東漢
火葯:隋唐
印刷術:北宋
『陸』 夏朝的文字是誰發明的
關於夏朝文字的記載呢,請看如下史書: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都提到了「倉頡造字」。尤其是漢代的緯書,也記載了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
《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稱:「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西漢《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史皇產而能書。」高誘註:「史皇倉頡,生而見鳥跡,知著書,故曰史皇,或曰頡皇。」許慎《說文解字·敘》也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在《春秋元命苞》一書中,記載倉頡「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可能是倉頡!
『柒』 夏朝是誰創造的
大禹的兒子——啟
『捌』 大禹建立夏朝創造了我園歷史上第一個 什麼 國家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定都陽城。
『玖』 夏朝創立者是誰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出生地有爭議(一說在汶山石紐地區;一說在石坳。母親是有辛氏(今山東曹縣)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
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在位的第十年東行,到了會稽後去世(竹書紀年載為四十五年),皇甫謐認為禹享年一百歲左右。禹去世後,其子啟繼夏朝天子位。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社會代替野蠻社會,推動了中國帝王歷史沿革發展。
『拾』 夏朝是誰建立的
大禹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