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造了哪些舉世公認的奇跡
1、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3、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等等。新中國70年的制度創新,為人類制度文明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5、我們創造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偉大奇跡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18年6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25億、1.91億、2.3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過上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㈡ 2002年12月23,我國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首次審議。據此回答1-2題
1、A、提高立法的科學性。
2、D、為依法治國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意義:
1、民法典草案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法典草案全部內容圍繞著人的權利書寫,每一款條文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
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2、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與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等等方面息息相關。它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保障書,是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
3、民法典草案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反映新時代特點。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與其他國家民法相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攝民法典草案彰顯了鮮明中國特色。
4、與時俱進、反映人民意願成為民法典草案一大遵循。時代已經進入新時代,社會已經步入信息社會,脫貧攻堅戰將如期打贏,全面小康目標即將實現。要實現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目的,立法就必須與時俱進,提高民事法律制度針對性、適應性。
5、民法典草案審議通過後,必將成為一部支撐性法典。多年來,我國一直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法典草案用法典化方式鞏固、確認和發展了民事法治建設成果,健全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㈢ 二、是什麼原因使得中美兩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有如此大的差異
民主選舉基層領導幹部是民主管理的「硬體設施」。它直接表達職工群眾的意願,也直接體現職工群眾參加民主管理、參與民主決策的行為。就目前來看.民主選舉一經試點推開,就已顯現了幹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活力。它首先激勵基層領導幹部樹起「勤政為」的形象,也同時引導有才乾的職工群眾或一般幹部競爭上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看到,民主選舉已在激活用人機制、透明基層經營管理、發揮基層工作積極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整個民主選舉的工作流程和宣布結果時,其各類文件都需要通過應用寫作文體傳遞出來,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個人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
由民眾投票選舉公共權力的執掌者是邁進現代文明社會的階梯,是確保人民成為「權力源」,實現主權在民的必要條件,是實現權力制約與監督的基礎,是造就人民公僕的重要機制。民主選舉的規范形式是差額選舉,讓選民「貨比三家」;其操作平台是候選人間的公平競爭,讓選民擇優選擇;民主選舉的重要保證是維護民選結果的權威性;其組織保證是強化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
㈣ 中國文明的起源
《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關於黃帝重點活動的區域,在司馬遷的記述里應該還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後邊的顓頊、帝嚳、堯、舜等等都是在這一個地方活動。後來的夏、商、周,包括秦、漢等等,都是一個以中原為中心的政治、文化、經濟實體。它的文化往四周慢慢擴展出去。這個觀念,實際上是主張中國文明是自己產生的,是原生的文化。周邊國家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等都受它影響。
中國人覺得這種說法是常識,自古以來就這么看,而且在很長時間里也影響世界文明史的主流看法。但是,近代學術出現之後,尤其是西方的人類學、考古學傳到中國以後,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很多學者特別是西方研究漢學的學者對這個問題就提出懷疑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理論,比如當時講文化傳播,認為不管是人類還是人類創造的文化和文明,往上追的話,應該有一個原生點,而且就一個。
中國文化,他們認為也不是原生的,也是傳來的。當然到了中國會有一些改變,產生一些跟本土結合的東西。這種理論在上個世紀初剛到中國的時候,正好中國出了一件事情: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甲骨文發現了。過去我們看到的所謂第一手的文字都是周代以後的,商代的沒見過。甲骨文是商代文字記載的商代史料。這在當時非常轟動。當時一個叫李濟的學者組織中研院史語所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田野發掘,跑到安陽去挖殷墟去了。斷定這個就是商代後期盤庚遷殷以後的都城所在。從二十年代開始挖,一直到現在還有工作隊,出的東西越來越多。除了甲骨,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甲骨文本身已經是非常復雜的漢字了。從這些因素來看,毫無爭議地證明在商代後期,中國的古文明已經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已經進入到了早期文明社會。這一點,外國人也承認。
㈤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⑴有利於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於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利於培養「四有」公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等。(2分) ⑵①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到養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幫助社區清理衛生死角等。②假期勤工儉學活動:賣報紙、收售廢舊物品;到餐館打工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⑶①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維護國家利益;自覺報效祖國等。②對自己誠實,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勇於承認錯誤,擔當過錯;還要做到言而有信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㈥ 材料一:據2013年12月23日新華社電 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將24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