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世紀有哪些現代科學技術和發明
1、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指環繞地球飛行並在空間軌道運行一圈以上的無人航天器。簡稱人造衛星。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天氣預報、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區域規劃、通信、跟蹤、導航等各個領域。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這個衛星里的主要儀器設備是化學能電池無線電發報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截止1992年底中國共成功發射33顆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
2、電子計算機
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電子管計算機為第一代計算機。1959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在100萬次以上。1964年達到300萬次。
60年代中期,出現許多電子元件和電子線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積或體積上的集成電路,每秒運算達千萬次,它適應一般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發展為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1978年的計算機每秒可運算1.5億次。
80年代發展為智能計算機。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大體上每隔5年~8年,運算速度提高10倍,體積縮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銀河」大型計算機每秒也可計算上億次。
3、基因
1944年,3位美國科學家分離出細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並發現DNA是攜帶生命遺傳物質的分子。
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
1969年,科學家成功分離出第一個基因。
4、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於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機艙長18米,能裝運36噸重的貨物,外形象一架大型三角翼飛機,整個組合裝置重約2000噸,在滑行中它還能向兩側方向作2000公里的機動飛行,以選擇合適的著陸場地。
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5、塑料
1907年,美國工業化學家貝克蘭再次研究苯酚與甲醛反應,並加入適量的填充劑,結果發現產品有韌性而且絕緣性能良好。於是,在1910年建成了年產1000噸的歷史上第一家塑料製品廠。到1939年,產品發展到20多萬噸。
『貳』 20世紀有哪些重大科學發現和科學發明
20世紀重大科學發現和科學發明:
1、飛機: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版機在美國北卡羅萊權納州的基蒂霍克飛上了藍天.這架飛機被叫做「飛行者—1號」,它的發明者就是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
2、青黴素:
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
3 、雷達:1904年侯斯美爾發明電動鏡,是利用無線電波回聲探測的裝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4、電腦、互聯網技術
20世紀40年代,一項對後世產生極為深遠影響的發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實驗室電腦誕生了。
5、原子能核電站的誕生。
『叄』 20世紀重大的科技發明
20世紀重大的科技發明:
1、軍用飛機。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動力飛機飛行成功。1909年,美國陸軍裝備了第一架軍用飛機,機上裝有1台30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速度68公里/小時。
同年製成1架雙座萊特A型飛機,用於訓練飛行員。至20世紀20年代,軍用飛機在法、德、英等國得到迅速發展,遠遠超過了美國。
2、青黴素。
近代,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
1928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黴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先進,認識不夠深刻,Fleming並沒有把青黴素單獨分離出來。
3、電視機。
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
4、互聯網。
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5、計算機。
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肆』 二十世紀重大科技發明
1.核武器 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客機。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人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伍』 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有哪些
1、相對論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在理論上為原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它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2、量子力學1900年,普朗克創立了量子論,提出能量並非無限可分、能量的變化是不連續的新觀念.20年代末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繼1905年—1915年相對論建立後對經典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學和固態物理學的發展,為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准備了理論基礎.因此,量子力學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多產的科學理論,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20世紀中後期5大科學成就30年代以來,物質基本結構、規范場、宇宙大爆炸、遺傳物質分子雙螺旋結構、大地構造板塊學說以及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理論的創建,使人類的視野進一步拓展到更為宇觀、宏觀和微觀的領域,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3、DNA分子雙螺旋模型1953年4月25日,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25歲的沃森和37歲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就後來被譽為20世紀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也被認為是分子生物學誕生的標志.4、大地板塊構造學說1912年,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大陸漂移說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塊構造學說,建造了全球被分為歐亞、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極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的結構模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驗證,特別是海洋地質學的有力支持.5核能與核技術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反應將產生和釋放出遠大於機械能、化學能等產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為人類提供了一個既安全又清潔、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1942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60年代以後,核電站進入實用階段,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能源,約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5.核技術還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材料、考古和環保等領域.6航天和空間技術1903—1914年,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為動力的航行理論,奠定了航天學的基礎.1926年,戈達德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的火箭.1957年,蘇聯用洲際導彈的火箭裝置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空間時代」從此開始.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個腳印.1971年,蘇聯建造空間站,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動基地.1981年,美國發射太空梭成功,從此人類可以自由進出太空.自50年代後期起,人類開始對月球和太陽系各大行星,以及遙遠的行星際空間進行探測,至今已發射了100多顆空間探測器.7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20世紀發展最快的技術領域.它對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1906年,三極電子管的發明使遠程無線電通信成為可能.1947年,第一隻晶體管的誕生為電子電路集成化和數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1945年電子計算機問世.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向巨型化和微型化兩極發展.8激光技術1917年,愛因斯坦在研究光輻射的過程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論基礎.1958年激光被發現.1960年美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1977年原子激光器問世9生物技術基因重組技術(又稱基因工程)是20世紀下半葉蓬勃興起和發展的現代生物技術的最前沿領域.DNA的重組能創造性地利用生物資源,實現人類改造生物的遺傳特徵、產生人類所需要的生物類型的意願.80年代以來,已獲得上百種轉基因動植物,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轉基因葯物的研製和生產則將為人類的健康帶來新的福音.除基因工程外,生物技術(即生物工程)還包括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領域.1978年首例試管嬰兒路易斯誕生、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出現都是細胞工程的傑作;加酶洗衣粉和嫩肉粉等則是酶工程的產品;現代發酵工業始於青黴素的生產,現已大規模利用發酵工程生產抗生素等.至於根據需要對天然蛋白質的基因進行改造,生產出新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優質蛋白質,更是日益受到重視,被譽為第二代基因工程.10互聯網互聯網在億萬網民的學習、研究、交流、貿易,娛樂等方面創造了嶄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陸』 二十世紀十大科技發明是…
20世紀影響人類的重大發明發現
激光技術:拓展科研新領域
1960年,梅曼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可實際應用的紅寶石激光器。它標志著激光技術的誕生。
近年來,激光技術發展的速度十分驚人,應用的范圍不斷拓展,如激光保鮮、激光育種、激光醫療、激光美容等等,已成為科技人員研究的熱門領域。
過去,人們還在為常溫下蔬菜保鮮絞盡腦汁,現在激光已經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比如蔬菜遠距離運輸,裝運前用激光掃描一次就夠了,途中十天八天仍新鮮如常。原理很簡單,激光能量大時就抑制了蔬菜生長。反之,其能量適合它的生長條件即可催生,所以激光育種又推廣開了。用激光照射種子能夠引起作物的性狀發生變異,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
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製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並且成功企業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採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製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木清摘編)
手機:無線通訊的夢想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是在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世界上第一台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 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後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麼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衛星轉播:使媒介傳播零距離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於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於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國際互聯網:另一種感情交流方式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路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路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柒』 20世紀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計算機、人造衛星、核武器、雷達、飛機等。
1、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2、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Artificial Satellite):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衛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繞地球運動,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實際運動情況非常復雜。
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衛星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人造衛星它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
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為人造地球衛星,另外有人造火星衛星等。
3、核武器
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主要包括裂變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稱為原子彈)和聚變武器(亦稱為氫彈,分為兩級及三級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
從廣義上說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核武器通常指狹義的核武器,即由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組成的核彈。
核戰斗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核裝置與引爆控制系統等一起組成核戰斗部。將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即構成彈道導彈的核彈頭。
廣義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和指揮控制、通信和作戰支持系統等組成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
4、雷達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
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5、飛機
飛機(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世紀發明
『捌』 20世紀有哪些重大科學發現和科學發明
1901年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也有觀點認為應從1900年1月1日算起)的這一百年被稱為20世紀。其最令人深刻的記憶是前所未見的全球型戰爭與軍事對峙(兩次世界大戰、冷戰)以及知識爆炸。在這世紀,影響人們最深遠的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挑戰。雖然前者對後者的大部分夭折,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此外,本世紀的殖民主義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迅速瓦解。而上世紀廣布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卻意外導致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信息媒體,造成全球性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而知識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識,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 在藝術上,以美國為發源地的大眾文化成為最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過電視、廣播和電影,幾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響,甚至視其為「進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徵。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這些科技媒體宣揚散播於本國或鄰近地區,這種現象尤以日本與法國最為明顯。 此外,本世紀是人類史上流動速率最頻繁的時刻:為了勞動需求、政治庇護與更好的生活品質,大量的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許多土耳其人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
中文名
20世紀
外文名
Twentieth Century
時間范圍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
大事件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社會背景
20世紀的殖民主義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迅速瓦解。而上世紀廣布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卻意外導致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信息媒體,造成全球性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而知識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識,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
在藝術上,以美國為發源地的大眾文化成為最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過電視、廣播和電影,幾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響,甚至視其為「進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徵。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這些科技媒體宣揚散播於本國或鄰近地區,這種現象尤以日本與法國最為明顯。
此外,20世紀是人類史上流動速率最頻繁的時刻:為了勞動需求、政治庇護與更好的生活品質,大量的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許多土耳其人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
科學技術
-汽車工業以及其他工業開始使用流水裝配線。這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商品價格降低,產出更多。汽車也因此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航天器的發明讓世界變小了。宇航器則帶領人們向宇宙邁進,對宇宙進行的探索讓我們更了解地球以
『玖』 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有哪些
飛機、國際互聯網、衛星電視、激光技術、汽車、手機
『拾』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有哪些
我先說一下 以下是科學領域的發明 (總覺得你問的是發現啊)
1【飛機】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載人動力飛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飛上了藍天。這架飛機被叫做「飛行者—1號」,它的發明者就是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
2 【青黴素】
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後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學家錢恩的進一步研究完善,於 1941年開始用於臨床,並於1943年逐漸加以推廣。青黴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並列的第三個重大發明。 青黴素是人類告別細菌無特效葯的時代,是醫葯界重大突破。也從此奠定了人類和細菌的持久戰。
3 【雷達】
1904年侯斯美爾(Christian Hülsmeyer)發明電動鏡(telemobiloscope),是利用無線電波回聲探測的裝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1906年德弗瑞斯特(De Forest Lee)發明真空三極體,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放大信號的主動電子元件。
1916年馬可尼( Marconi)和富蘭克林(Franklin)開始研究短波信號反射。
1917年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成功設計雷暴定位裝置。
1922年馬可尼在美國電氣及無線電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s of Electrical and Radio Engineers)發表演說,題目是可防止船隻相撞的平面角雷達。
1922年美國泰勒和楊建議在兩艘軍艦上裝備高頻發射機和接收機以搜索敵艦。
1924年英國阿普利頓和巴尼特通過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測量賽層(ionosphere)的高度。美國布萊爾和杜夫用脈沖波來測量亥維塞層。
1925年貝爾德(John L. Baird)發明機動式電視(現代電視的前身)。
1925年伯烈特(Gregory Breit)與杜武(Merle Antony Tuve)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達,把從電離層反射回來的無線電短脈沖顯示在陰極射線管上。
1931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利用拍頻原理研製雷達,開始讓發射機發射連續波,三年後改用脈沖波。
1935年法國古頓研製出用磁控管產生16厘米波長的撜習窖捌鰏,可以在霧天或黑夜發現其他船隻。這是雷達和平利用的開始。
1936年1月英國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國第一個雷達站。英國空軍又增設了五個,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7年馬可尼公司替英國加建20個鏈向雷達站。
1937年美國第一個軍艦雷達XAF試驗成功。
1937年瓦里安兄弟(Russell and Sigurd Varian)研製成高功率微波振盪器,又稱速調管(klystron)。
1939年布特(Henry Boot)與蘭特爾(John T. Randall)發明電子管,又稱共振穴磁控管(resonant-cavity magnetron )。
1941年蘇聯最早在飛機上裝備預警雷達。
194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機載雷達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將運動中的飛機柏攝下來,他膠發明了可同時分辨幾十個目標的微波預警雷達。
1944年馬可尼公司成功設計、開發並生產「布袋式」(Bagful)系統,以及「地氈式」(Carpet)雷達干擾系統。前者用來截取德國的無線電通訊,而後者則用來裝備英國皇家空軍(RAF)的轟炸機隊。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全憑裝有特別設計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達,盟軍得以打敗德國。
1947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研製出線性調頻脈沖雷達。
50年代中期美國裝備了超距預警雷達系統,可以探尋超音速飛機。不久又研製出脈沖多普勒雷達。
1959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研製出彈道導彈預警雷達系統,可發跟蹤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導彈,預警時間為20分鍾。
1964年美國裝置了第一個空間軌道監視雷達,用於監視人造地球衛星或空間飛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發明全息矩陣雷達。與此同時,數字雷達技術在美國出現。
4【電腦】
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一項對後世產生極為深遠影響的發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摩爾實驗室悄悄地誕生了。這就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台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ENIAC。
以上三樣重大發明是本人的意見。
5【原子能】
這個我不多說了 …… 愛因斯坦和一些科學家的核彈……那個啥 到現在的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