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申報軍隊科技發明專利
有個國防專利局,專門代理涉及國防的科技發明,包括涉及國防秘密的科技發明版專利的代理權
當然最終都是要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部門統一登記的,只不過國防專利有一定的保密措施
如果你說的軍隊科技發明專利不涉及國防秘密的話,也可以直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去申報專利,但前提是一定要獲得一定級別的上級單位保衛部門審核,而且你申報的專利屬於職務發明,所有權在部隊的,你擁有的只是署名權,也就是這個專利是你發明的而已
⑵ 現代軍隊制度是誰發明的
你沒有明確是那個國家的制度和標准化訓練程序,所以,每一個國家的軍隊都是根據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所制定的。再落後的國家也不可能照搬最發達國家的東西。
現代的制度和程序,都是在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中摸索修訂的。
如果有人給你了一個明確的具體的回答,那應該是個錯誤的回答。
⑶ 諸葛亮的軍事發明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漢族,琅琊陽都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心理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書法家、文學家,當然千萬不要忽略了,他還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家!諸葛亮的十大發明是:
一、木牛流馬
諸葛亮從漢中北伐曹魏,由於征途崎嶇,軍隊不便運輸糧食,五齣祁山時為了便發明了這種運量工具,稱為:木牛流馬。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據說木牛流馬載一年的糧食每天能行二十里,且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木牛流馬使得蜀兵能在險惡的蜀道上迅速行軍,對當時的軍糧運輸有很大的貢獻。它不僅載重量大,而且不需要添加動力。它不吃不喝,不拉不尿,僅憑轉動舌頭,就可以行走自如。木牛流馬的發明和使用,不管對當時還是現在的運輸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只可惜當時的木牛流馬的製造工藝是高度的國家機密,沒有在民間大范圍推廣應用,所以,在發明人諸葛亮死後沒不久,便告失傳,令人惋惜不已。
據推測其構造原理為絞盤和索道的結合體,其核心部分為一組將水平方向推動的絞盤轉為垂直方向轉動的一組傘齒輪傳動裝置,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或者可以理解為違背物理學定律的永動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機器人的雛形。木牛流馬,綠色環保,高效節能,便捷實惠,造價低廉,無噪音無污染,百公里耗油為「0」,這樣的「馬」啊,誰不想要一匹!
二、八陣圖
八陣圖是一個陣法,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因為蜀國多山,軍隊以習於在山林作戰的步兵為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難與魏國的騎兵抗衡。諸葛亮為了提高蜀軍的戰鬥力,將古代的八陣加以變化,成了後世所傳頌的八陣圖。八陣圖縱橫各八行,用輜車作為主要掩體,以鼓聲和旗幟等指揮軍隊,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且可以變化許多陣法。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此陣祭出,任爾兵強馬壯,萬夫之勇,一旦迷失陣中,皆難取勝。
三、諸葛弩
諸葛弩又稱為諸葛連弩,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的弓箭,在當時是很厲害的武器,為諸葛亮根據舊有的技術所製成,一次可以發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蜀兵雖少,而能六齣祁山,進逼渭河平原,魏兵躲在深溝高壘而不敢應戰,又如建興九年,魏將張合被蜀兵射殺,皆可證明連弩的功效。這連弩有兩個基本數據,一是能連發十矢,二是矢長只有八寸。中國人用弓箭是世界上最早的,歐洲人剛用弓箭的時候,中國人已經用了近千年了。而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創制的一種連弩,在當時十分先進,是現代軍事武器的雛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動武器!
四、饅頭
諸葛亮在平定孟獲班師的途中,突遇江面上狂風大作,當地人慾用人頭來祭奠死去的冤魂。對於這種愚昧而殘忍的做法,諸葛亮甚是不屑。而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
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如今,饅頭遍布中國各地,還傳到世界各地,至於其中包含著的諸葛亮的愛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許就不多了。在中國飲食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饅頭指的就是包子,直到近代包子和饅頭才正式分家。今天許多地方依然把包子叫做「肉饅頭」。所以確切的說諸葛亮發明的是我們今天所吃的包子!
五、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六、孔明鎖
孔明鎖---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根據八卦玄學的原理發明的一種玩具,曾廣泛流傳於民間。在沒有釘子繩子的情況下,你能將六根木條交叉固定在一起嗎?兩千多年前的孔明就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這種咬合在建築上被廣泛應用,在民間人們把孔明的這種發明製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原創為木質結構,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動動腦筋可拆解,裝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解開孔明鎖重現遠古智慧,別讓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丞相的聰明才智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孔明鎖與其說是一個好的智力玩具還不如說是諸葛亮對於中國建築的貢獻的縮影!
七、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發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游戲。還有九連環也是諸葛亮發明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孔明鎖,這些智力玩具也都已打上諸葛亮的注冊商標,可見武侯對玩具業的發展作出的貢獻,也不可忽視啊!
八、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朱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又是一個遠古機器人啊!
九、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通過咬合連接起來,從而達到搭橋的目的。快捷便利,一物兩用,令人贊嘆!
十、地雷
在世界戰爭中頻繁使用的地雷的首次登場,是在諸葛亮南征孟獲的時候。文獻: 「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葯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因為蜀軍手裡的刀槍奈何不了孟獲手下的軍士身上堅韌的藤甲,諸葛亮不得不使用地雷破敵。那時所謂的地雷,也不過是將火葯放在一個木盒子里,因為沒有導火索,只好用竹筒裝上火葯作為引線。後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對弈中也曾使用過,不料天降大雨,致使預先布設的地雷因為火葯被淋濕不能爆炸,諸葛亮前功盡棄,異常郁悶,發出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由衷感嘆。諸葛亮發明和使用地雷,是在戰爭中初步對化學的運用。冷兵器時代結束後,人們在諸葛亮發明的地雷的基礎上,在製造工藝和用材等方面進一步改進,最終得到現在的地雷!
看看這一個個鬼斧神工,技藝精湛的發明,不知道要讓多少的發明家、科學家汗顏了。那是遠古時代的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傳頌2000餘年的瑰麗傳奇!
⑷ 祖國軍事發明了那些
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引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圖為南未突火槍和北未火葯箭。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英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⑸ 軍被是誰發明的
- -最早的軍隊發明了或者說自從有被子就有了軍被
希望採納
⑹ 中國發明了哪些武器和軍事設備
我說的都源是現在服役並且高端先進,在世界排的上名次的
陸軍:
坦克—— 99-3主戰,98-BD
步槍—— 95
還有太多了~
空軍:
戰斗機—— J-10,J-11B
轟炸機——轟-6
攻擊機——強-5
多功能戰斗機——飛豹系列
預警機—— 空警-2000,空警-200
干擾機——機密
防空導彈——HQ系列
海軍:
護衛艦——054,056系列
驅逐艦——同上
航母——瓦良格(在建造中)
常規潛艇——宋
核潛艇——夏級導彈潛艇,漢級潛艇,093,095,唐級戰略潛艇(正在威脅美國)
導彈:
彈道導彈(洲際導彈)——DF-41,DF-40系列
水下彈道導彈——巨浪-2
反艦導彈——DF-21D,DF-21D\C(兩者號稱航母殺手)
中國第二炮兵部隊——擁有全球最強打擊能力的導彈部隊
巡航導彈——殺手鐧,國家機密
衛星:
全球360同步——北斗-5(使中國軍隊實現全數字化)
遙感衛星——遙感-10(用於彈道導彈的定位和反艦導彈的防干擾)
衛星武器——殺手鐧,國家機密
以上總結
空軍可能還有J-14隱形戰機
還有部分高端武器未證實,沒有打上來
⑺ 生活中哪些東西原本是作為軍用被發明出來的
wifi原本就是作為軍用被發明出來的,他是在二戰的時候作為通訊工具發明出來的,在之後才會改變變成了現在的大眾通訊。
⑻ 軍隊頭盔發明在那個國家
頭盔,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人為追捕野獸和格鬥,用椰子殼等纖維質以及犰狳殼、大烏龜殼等來保護自己的頭部。以阻擋襲擊。後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又發明了金屬頭盔。國外最早的金屬頭盔是公元前800年左右製造的青銅頭盔。而我國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銅盔, 正面鑄有獸面紋,左右和後邊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頸部,距今大約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殷墟銅盔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頭盔了。
17~18世紀,隨著手槍、步槍等熱兵器的出現,銅盔基本上失去了防護作用,人們不得不尋求新的頭盔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軍首先研製出了能防炮彈破片的頭盔,這就是「亞得里安」頭盔。說起來還真是一段趣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機槍、大炮的大量使用給毫無防護的參戰者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參戰的雙方對橫飛的彈片都束手無策。一天,一名法國士兵正在廚房裡值勤,突然德軍的炮彈襲來,頓時硝煙彌漫、彈片橫飛,這名士兵為了保護頭部,情急之中把一口鍋扣在頭上,結果還真有效,空中亂飛的彈片碰上鐵鍋紛紛被彈落,鐵鍋救了士兵的命。後來,一位名叫亞得里安的將軍得知了這件事,很受啟發,立即下令研製能防彈片的金屬頭盔。這種頭盔是用哈特非鋼製造的,因此也叫鋼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英軍也都裝備了這種重約0.5~1.8kg的頭盔。盡管當時的頭盔只有一個金屬外殼和襯墊,但它卻是現代頭盔的雛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又研製出M1等錳鋼頭盔,防護能力又有較大提高。但是,武器在不斷發展,殺傷威力在不斷地增大,輕武器的殺傷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錳鋼頭盔已不能滿足新的防護需要,頭盔發展面臨新的挑戰。當20世紀70年代美國杜邦公司研製出高強度「凱夫拉」纖維並用於單兵防護領域後,頭盔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從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陸軍頭盔使用的材料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頭盔,凱夫拉頭盔、尼龍頭盔、超高分子聚乙烯頭盔和鋼盔。美軍的凱夫拉頭盔,在「格瑞那達」戰斗中首先使用。根據1983年美軍入侵加勒比小國格瑞那達的戰斗總結報告,總共有22發7.62mm槍彈彈頭擊中了「凱夫拉」頭盔,但都沒能把頭盔擊穿。「凱夫拉」頭盔的防彈性能在入侵格瑞那達和以後的海灣戰爭中經受了實戰考驗。當今世界上,除美軍外,日、德、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新加坡、加拿大等國軍隊都裝備了「凱夫拉」頭盔。目前裝備尼龍頭盔的主要是英國軍隊。法軍在20世紀80年代更換了新型鋼盔,取代了1951年裝備的51式頭盔。新頭盔材料為錳鋼,提高了防護性能;除法國外,俄羅斯、丹麥、捷克、荷蘭等國軍隊也使用鋼盔,但同時還在研究合成材料的頭盔,而且有的國家軍隊已部分裝備使用。
⑼ 歷史上有哪些失敗的軍事發明
第一位冰航母抄,在設計上襲,航母長600米,艦寬150米,高約110米,重量約200萬噸,有26個推進器,甲板厚12米,當時沒有任何武器能擊穿,堪稱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比現在的福特航母還要大20倍,而且在被炮彈擊中後可用冰水直接修復,非常方便。不過在真正實施時,發現有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裝置散熱量估計不足,發動機一啟動,冰塊就會大量融化,,當時科技水平有限,這一關鍵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冰航母」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⑽ 人類為什麼發明軍隊
戰爭和軍隊是階級的產物,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如果是謬論的話,這一切就統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