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理解零和市場,股票市場屬於零和市場嗎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東西都是零和市場,類似賭場和股票都是屬於零和市場。
什麼是零和市場?
零和市場被稱為零和交易,也被稱為零和游戲。
零和的意思就是指總量不會發生變化,勝利的一方與失敗的下方相加是等於零。所以總量是不會發生變化,但只是變更了持有者而已。
當這只股票市場漲到12元之時,張三把這1000股打算賣掉,這個時候李四想要以12元股價買1000股,用了1.2萬元。剛好張三把這100股股票賣給李四,張三拿了1.2萬元現金,李四得到1000股股票。
沒過多久,這只股票跌到8元,李四把1000股賣給了王五,李四又把王五的8000元拿走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推理,股票市場的錢就是這樣輪動的,你拿走我的錢,我又拿別人的走,錢一個拿走一個。其中發生變化的是不同投資者而已,但是這些錢的總量都是沒有變化,所以股票市場也是名副其實的零和市場。
總結
零和市場在現實生活當中是非常常見的,市場裡面只要產生交易,出現盈虧的現象的,這樣的市場基本都是屬於零和市場。
2. 什麼叫創造價值
「價值」是一個社會實踐的概念,它產生於人們的需要之中。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就看它能否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和社會成員對它評價如何。人們對那些能滿足它們需要的東西給予肯定的評價,反之便給以否定的評價。正如馬克思所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這種關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外界物對人們需要滿足,二是人們對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評價。
具體如下:
1、簡介
價值創造是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及其成本結構。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它們是影響財務戰略選擇的主要因素。
2、企業的市場增加值
既然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價值,管理者就需要知道如何計量價值的創造,計量是管理的前提。公式中的"企業資本市場價值"是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的市價。如果企業的股票和債券都上市流通,則該數額不難獲得。如果企業沒有上市,則市場價值需要用另外的辦法估計。
3、市場增加值與權益增加值
企業的市場增價值可以分解為權益的市場增價值和債務的市場增價值兩部分:
企業市場增價值=(權益市場價值+債務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市場價值-佔用權益資本)+(債務市場價值-佔用債務資本)
=權益增加值+債務增加值
3. 什麼叫做「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英語:zero-sum game),又稱零和游戲或零和賽局,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表示所有博弈方的利益之和為零或一個常數,即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在零和博弈中,博弈各方是不合作的。
非零和博弈表示在不同策略組合下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不確定的變數,故又稱之為變和博弈。如果某些戰略的選取可以使各方利益之和變大,同時又能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增加,那麼,就可能出現參加方相互合作的局面。
因此,非零和博弈中,博弈各方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國際經濟中許多問題都屬於非零和博弈問題,即國際經濟中各方的利益並不是必然相互沖突的。也可以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實現「損人利己」。
零和博弈的例子有賭博、期貨和選舉等。
(3)創造價值零和的擴展閱讀:
許多經濟形勢並不是零和博弈,由於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可以創建、銷毀或分配,以上任何一種狀況將創造一個凈損失或得益。假設對手的行為是合理的,任何商業交易都是非零和博弈,因為每一方必須考慮它接受的貨物是比它交付的商品更有價值。
經濟交流必須對交易雙方有利,而且不能是零和博弈,這樣每一方都可以克服各自的交易成本。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陷阱,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追求個人的利益,從而加強我們的集體幸福。
4. 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關系
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社會基本的經濟活動,是構成社會生產和再生產 的主要環節。價值創造研究的是生產領域中價值是由什麼創造的,即價值的源泉是什麼。價 值分配研究的是價值創造出來以後,在各個要素所有者之間按照什麼原則進行分配的問題。 因此,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能把他們混為一談。既不能把價值創造看 作是價值分配的依據,也不能把價值分配問題完全等同於價值創造問題。
1.價值創造不直接是價值分配的依據。價值創造只是研究生產領域中的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勞動是價值的 唯一源泉,其他生產要素都不足以創造價值。但是,這並不是說,由勞動創造的價值只是由 勞動者完全佔有,實際上,在任何社會中,都不可能由創造價值者完全佔有價值。這是因為 ,價值的分配並不是以性質決定的,它是隨著經濟關系性質的變化而進行調整的。這種分配 原則的變化和調整與價值創造沒有直接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行的一個原則是按要素 分配,就要求對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具有佔有權,以實現自己對生產要素具有的所有權。 所以.按要素分配,實質上是按要素所有權分配。按要素分配所依據的不是勞動價值理論, 而是市場經濟的分配原則。
2.價值分配原則的變化,並不能否定價值創造的理論。按要素分配,意味著作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有權從創造的價值中分到自己應該得到的一 份利益。但是,並不能由此推論出,因為各個要素所有者都有權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就認 為這部分價值就是由各個要素自己創造的。總之,勞動價值理論不是以按要素分配的理論為 依據的,同樣,也不能用按要素分配來否定勞動價值理論。
5. 零和游戲該怎樣去理解
在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
零和游戲原理源於博弈論,即兩人對弈。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贏者計算為得1分,而輸者計算為得一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l+(一1)=0。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theory,直譯就是「游戲理論」。游戲過程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與零和游戲雷同或類似的現象。我們大肆開發利用煤炭石油資源,留給後人的便越來越少;我們研究生產了大量的轉基因產品,一些新的病毒也跟著冒了出來……曾經有這樣一個笑話,有兩個經濟學家,在馬路上散步討論經濟問題,甲經濟學家看見了一堆狗屎,思索著對乙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給你100萬塊錢。」乙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但是還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當然,作為條件,甲經濟學家給了他100萬塊錢。過了一會兒,乙經濟學家也看見了一堆狗屎,就對甲經濟學家說:「你吃了這堆狗屎吧,我也給你100萬塊錢。」甲經濟學家猶豫了一會兒,也是經受不住誘惑,吃了那堆狗屎。
當然,作為條件,乙經濟學家把甲給他的100萬元還了回去。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對甲說:「不對啊,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堆狗屎……」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它卻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零和游戲。
20世紀以來,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非零和游戲」即「負和」或「正和」觀念所取代。「負和游戲」指一方雖贏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可謂沒有贏家。贏家所得比輸家所失多,或者沒有輸家,結果為「雙贏」或「多贏」,稱為「正和」。比如投資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漲落中賺取差價或從每年的分紅之中獲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來經營,創造利潤,上繳稅金,增加就業等等,雙方或多方面都可從中獲益。
目前股票的形勢很不穩定,也許有人想知道,為什麼說股票不是零和游戲呢?下面,我們分四點詳細談論一下,以便投資者能夠認清股票形勢。
1.贏家的獲利總額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
因為當股市上漲時,只有贏家沒有輸家;當股市下跌時,只有輸家沒有贏家,更談不上贏家的獲利總額始終等於輸家的損失總額。
2.股市是創造價值的而零和游戲並不創造價值。
2006年,滬深兩市147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781億元,平均每個交易日有15億元的價值注入股市;美國股市自1871年以來股市整體平均的回報率達到了14.7%,也就是說,所有參加股市交易的投資者平均回報是14.7%,這也充分說明投資者的平均回報並不是零,即美國的股市不是零和游戲。
3.股市是零和游戲的結論不符合風險大收益大的公理。
股票投資風險巨大,它理應對應比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比如美國,股票投資的長期預期收益率是年均14.7%,而零和游戲的預期收益率為零,請問,這種風險大而預期收益率為零的投資活動有誰會去參與?事實是,國內股市目前的參與者數量不斷創出新高,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股市並不是零和游戲。
4.股市是開放的,比如股票持有者會獲得分紅,而零和游戲是封閉的。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股市絕不是零和游戲,只不過是身處其中的投資者有虧有賺。
在競爭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從「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遵守游戲規則,不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會出現,吃虧的最終還是自己。實踐證明,通過有效合作,實現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的。
領導者要善於跳出「零和」的圈子,尋找能夠實現「雙贏」的機遇和突破口,防止負面影響抵消正面成績。批評下屬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觸,發展經濟如何才能做到不損害環境,開展競爭如何使自己勝出而不讓對方受到傷害,這些都是每一個為官者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世上沒有現成的標准答案。各類企業經營管理定律只能供我們參考和借鑒,至於什麼條件下適合借鑒哪一種,回到手錶定理上去,你需要自己選擇一塊戴著舒適而又走時准確的手錶。
6. 什麼是價值以及怎麼創造價值
價值是人類對於自我本質維系與發展,為人類一切實踐要素本體,包括任意的物質形態。價值是定義人本身存在的核心概念,其是人這一存在與發展的本質。
人類一切自我解放行為,即本質規律(人性)下對於自我的創造及再創造並最終達成對於這一規律的本質以維持及發展。
簡單的表述就是人類一切實踐中具有對於自我的維持及發展所在的本質,一切價值形態都脫離不了此范疇,不能脫離此范疇。
價值在很多領域有特定的形態,如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經濟學價值,法律價值等等。
這些價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領域發展中范疇性規律性本質存在。同時由於意識上存在一些概念化的維系與發展人類的思想沒有形成實際的物理力量,此類價值單獨定義為名義價值。
價值創造是指企業生產、供應滿足目標客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及其成本結構。在價值創造的物理過程中,價值就是成品的使用價值。
影響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投資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增長率;可持續增長率。它們是影響財務戰略選擇的主要因素。
價值創造能力:
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和偏好創造優異顧客價值能力,它是整合研究開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以及員工能力等要素的核心能力。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試圖構建堅實和持久的競爭地位以獲得持續發展,必須擁有一系列的短期競爭優勢 ,並持續地改變和破壞它們。
企業的生存發展歷程,就是價值創造能力不斷遷移,持續獲得短期競爭優勢的過程。
在動態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優勢是短期的,建立在原有價值創造能力基礎之上的競爭優勢經常會受到削弱。
為獲得持續發展,在開發利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克服認知惰性並防止認知對立,適時主動地構建新能力,並在開發利用原有能力和構建新能力之間保持均衡協調。
以平衡企業的現時生存與未來發展,順利平穩地實現價值創造能力的遷移, 獲得新的短期競爭優勢,這種短期競爭優勢的持續獲得保障企業的持續發展。
7. 價值和價值創造是一個概念嗎
從邏輯上嚴格來說,價值是商品的屬性,而商品的價值創造是勞動的過程,不具備內同一性,不可相互容替代。
但在作業批改過程中,如果總體意思對的話,老師多半會放過這個瑕疵,畢竟邏輯在一般性的論述中是不苛求的。
8. 獲得利潤和創造價值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一個是從獲利角度命名,一個是從價值增值角度命名。
聯系:他們都是經濟成功的不同表現形式。
9. 為什麼只有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源泉
為什麼只有勞動力才是創造價值的源泉,你好,這個可能就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需要大家去實幹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