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新國展畫室和新意新象畫室的校區是不是都在順義
新國展是什麼?有這個畫室嗎
⑵ 國展新館怎麼去
坐地鐵5號線到天通苑北
出地鐵口那邊有直接到國展的免費班車
專線車運行時間為:
天通苑北站: 8 : 00-16 : 00 ;
新國展: 9 : 00-17 : 30 ;
發車間隔: 15 分鍾
專線車單向行駛時間約45分鍾。
起點: 琉璃廠
終點: 順義馬連店
從 和平門東 坐673路 在 呼家樓北 換 405路 在 北皋 換 915路 到 順義馬連店 下車
或從 和平門東 坐 特2路 在 北京站前街 換 403路 在 京順路麗都飯店 換 915路 到 順義馬連店 下車
馬連店下車後 向西步行100米可以直達會場
⑶ 國展附近,一對一輔導班哪個最好
你是在哪個省喲?我在成都,兒子上初中的時候給他報的翔博教育,從初二到初三都是在那裡輔導的,一對一輔導效果是不錯,提升得比較快,孩子也能很多用心地去學習,現在讀的高中也是成都比較好的。
⑷ 去北京的新國展上班怎麼樣
要看你去做什麼職位。。你不說誰知道呢 我們今年車展的時候進駐媒體都住在周邊。。。怎麼說呢比較荒涼。。。。。
⑸ 洪厚甜談國展投稿怎樣獲勝
洪厚甜談國展投稿怎樣獲勝
我昨天從烏魯木齊飛回來,剛剛在新疆書協的培訓班,也就是備戰國展的一個班講課,最近我去了安徽,也去了中國書協的培訓中心在上海的分部,還在四川組織了幾個培訓班,剛才劉恆老師從宏觀上說的,我想我怎麼這次深圳能夠請幾位老師,共同來給大家開一個點評班,也是有多種考慮的。
在備稿方面,每個省都願意通過努力,讓自己省的作者,能夠在這次國展中入展。每個作者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十屆國展中良好的是表現,首先是入選,然後爭取能夠獲獎,我經常在班上和大家交流的一個想法是,所有的展覽,它都是水漲船高,那麼你不僅把握自己,同時還要了解對手,也就是說你要了解這個展覽是誰和競爭,他有多大的實力,你心裡應該有個數,你自己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下學習,備稿的,你的優勢在哪裡,都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比如九屆國展,手稿是56000件左右,展出的作品只有1000件,它這個概率是多少,據說今年分兩個展區,每個展區都可以投,所以投稿量肯定要增加,如果按照現在這個速度,總數量達到100000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但是入選量是多少,1400件,也就是說,在上一屆的基礎上減少兩百件,投展量在增加,入展量在減少,競爭也是越來越大的。
我在四川也說過,四川以前在三屆,四屆和五屆展的時候,當時全國展入展只有500件作品,四川的入選量在25件左右,最近幾年是怎麼樣的呢?四川在一個入展1000件作品的展覽中,入選的件數在12件到16件左右,從來沒有達到20件,這些作者還是很努力,我就和他們說,你們要認認真真地反省一下,就是我們在十屆國展中,和我們競爭的人是誰,他的實力有多大。第一,已經參加過國展,或者在上一屆獲獎的這一圈人,座位就只有這么多,你前面上去一個,後面就要擠出去一個,這一圈人肯定是你對手,你一定要超過他們,你才有可能入展獲獎,第二,這一千件是怎麼產生的,八屆國展和九屆國展我都是評委,這一千件是怎麼產生的呢?它是在56000件,最後產生的4000件裡面,投票產生的,也就是說,這一千件旁邊還有三千件和他們的水平是相當的,也就是說這四千件作品的水平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且在座的各位,都是在一種比較業余的狀況之下備稿的。也就是說,你是在一個不是很專業的狀態下備稿的,那麼你的競爭對手呢?
現在全國的書法的專科生,本科生,博士生,每年畢業一千人,在全國來說,應該不算是多的,這一千人當中就有五百人是在裡面耍的,我們可以不理他,每年出來的,剩下五百人是經過專業的,刻苦訓練的,一年算是五百人,四年下來,就有兩千人了。也就是說現在是六千人,給你去競爭八百個座位,那麼我們要避免被淘汰,你一定要做到專業。你隨便寫什麼就是什麼的,拿去投稿肯定會落選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業余的狀態下學習,要以一種專業的意識,一種專業的基礎去學習,這樣才能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競爭的過程中,非常殘酷,在評選的過程中,也是非常艱難的,評委在看作品的和時候都是來不及看你名字的,有人就懷疑說是誰誰誰把我搞掉的,其實這是很不現實的,現在評審是分組的,而且評楷書就是憑楷書的,評行草就是評行草的,評委在評選的過程中也不能交頭接耳,評委也是不能翻作品的背後,去看作者的名單的,我們面對的就是一件作品,所以,你要清楚,你沒有上,肯定是別人進步比你快,大家都在往前走,所以你想做好的話,如果不認真坐下來,認認真真地准備,你就是靠運氣,把你的作品拿去,你肯定會被淘汰,我們在備展的過程中,我認為,有實力的,備戰這一屆,沒有實力的,你也可以備戰下一屆。
我們今天坐在這里,不僅要准備現在,還要准備五年以後,我們要做什麼呢?上次在重慶,一次關於楷書的研討會上,我當時談到了三個問題,在我們的學習中,在我們今後的准備當中,我覺得都是有必要再提的,哪三個問題呢?
第一,面對經典的態度,第二,解讀經典的途徑,第三,創作經典的途徑。
我們在創作的時候,你不要想太多,你就靠近經典,你不要游離於經典之外。我們在面對經典的時候,一定要有崇敬之心,而不是藐視傳統,或者以為學習傳統就會被籠罩,走出來才有存在的可能。不是的,中國的書法側傳承,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核心技法體系的傳承,它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狀態之下,運用這一套技術來反映自己內心審美的一種存在,就是這個技術體系。這個技術體系在哪裡,就是存在於經典之中,所有經典記錄了中國書法的全部技術內容,我們面對經典的時候,我們和古人相比,我們有什麼優勢呢?我們對王羲之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時候,我們想,我我們和晉代的書法家相比,我們有什麼優勢呢?面對傳統這個問題上,我們在歷史上所處的位置越往後,優勢就越大,這個怎麼理解呢?王羲之的存在是晉代,在晉代以後的全部歷史,他是不知道的,唐代的書法家,唐代以後的這段歷史,和他沒有關系的,宋代的書法家,宋代以後的歷史,和他們沒有一點關系的,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擁有的經典資源是最多的,最豐富的。甲骨文出土之前,你和那些書法家說甲骨文,他們是不知道的,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書法家,擁有的書法資源是歷史上最多的。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怎麼把這些資源,轉換成為我們的能力,通過對這些資源的解讀,來培養我們自己的能力。
第二個就是解讀經典的方法,就是這個經典,我們能不能區進入它?昨天有兩個朋友把他們的作品拿給我看,我個人認為,他們還沒有在經典當中找到一條通道,第二就是面對古人的作品的和時候還是很猶豫的。第一,在進入古人經典的時候,還是有雜念,方法還不正確,你比如說,我們寫漢碑,如果沒有在篆書上,有筆法的積累,你進入漢碑之後,你就可能流於一種描畫,你沒有進入這個體系,你寫出來的東西,肯定是畫出來的,描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書寫是什麼狀態呢?就是毛筆在紙上的運動過程產生的,我們用大篆的技巧來寫,它出來就是大篆,用小篆的技巧寫出來的就是小篆,反過來說,在漢碑中運用這個技術來寫,那它就是漢碑。如果你在寫的過程中,連這個技術條件都不具備的話,你就寫不出來漢碑。所以,要進入這個體系,要經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技術積累。
我經常和朋友說,自學等於自殺,中國的學術,人類的文明有今天,是因為人類的智慧是可以疊加的,我們現在能夠坐飛機,都是因為人的智慧是疊加在一塊的。人類是靠智慧生存的,動物是靠自然進化的,本能生存。書法傳承了幾千年,都是因為人類文化的選擇,人類進入書法,他就是從書法史中,有價值的智慧成果,你對這一塊歷史視而不見,你有再大的本事,你也是徒勞的,比如劉翔,和火車賽跑,還不如坐在火車上的一個傻子。所以說,進入這個技術體系,才是我們的前提,我們學習的前提,發展的前提,進步的前提,所以大家對歷史一定要去追問。
我昨天和一些朋友說了,你在進入書法歷史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地解決三個問題,第一,你向誰學,第二,你學什麼,第三,你怎麼學,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沒有追問過,那麼你的學習,就是徒勞的,就是業余的,可以說,就是自娛自樂的。
前幾天和四川大學幾個教授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說,現在我們的藝術教育是相當業余的,我們以為這里有幾個書法老師在這里帶了幾個學生,我們就很專業了,讓師傅帶徒弟還不行,你用的是什麼教材,用的是什麼理念,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他的條件是什麼,你是以一個什麼樣的程序展開的,他都是有學科化的意識的,我們拿出一個字帖寫了多少年,我問你,清晰的字帖,在你的哪個階段會產生作用,模糊的字帖在哪個階段也會產生作用呢?我們現在都知道買字帖一定要買清晰的,越清晰越好,但是清晰的字帖只能培養你前期的初學階段,而模糊的字帖才能夠成就大事,對於越清晰的事物,你對著它,你的創造力就越差……比如美院的教育,他都是一個程序化的教育,然後再逐步深化出去。……所以我們面對經典的時候,要有一個認真的態度,還要把自己變得更加專業。……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求我們要做得更加專業,作品中的精神境界做得更高,讓我們的作品更能夠靠近經典,推陳出新。今天我講的就這些,謝謝大家。
⑹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中國書法國展創作班怎樣
班重要老師更重要……看看授課的老師吧!
⑺ 順義新國展班車都有哪些站
以下資料是服裝展覽時的,僅供參考。
天通苑北站班車最多
4條專線,300輛公交車
天通苑北站的線路,展會期間每天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
從機場2號航站樓到新國展也有班車,回程班車是早上10點到下午六點半。全程4公里,大約需要12分鍾。組委會還考慮到28日和29日,老國展還在舉辦面料展,為了方便參加面料展的觀眾到新展館,在這兩天的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半,組委會安排了8輛班車,從老國展開往新國展,回程車則從12點到14點。線路長27公里,用時大約半小時。
開通了從新國展到三元橋的班車,時間是14點到18點30,車滿即開,路程為20公里,用時25分鍾。
⑻ 今年還有書法國展嗎
有。
可入國展十種書法作品:
1、由90年代宗法民間書法轉向文人經典書法
書法作為一門「形學」的藝術,其風格的獨特新穎是其在展覽會展廳中取勝的法寶。於是在新時期書法復甦之後,其乘清季以來碑學余續二十世紀民主平民文化主義的影響,一度形成以取資摩效具有「新理異態」窮鄉僻壤之民間書之流行書風成為書壇展覽會書作主流。而對需要耗費大量心血和功力又難與古人齊肩更遑論創新的古代經典書法則採取「繞開走」的「聰明」辦法,將其敬而束之高閣。
然而書法不僅是簡單的形學,而且它是一門建立在道家「庖丁解牛」「技進於道」的藝術。它不僅要求具有形的獨特新穎風格要求,而且更要求其在一定程式化書寫揮運中能夠體道、抒情、表意、寫志,使簡單的筆墨具有深厚的意蘊內涵。而要臻至後者,則舍宗法文人經典書法而無它。因而在世紀之交出現了宏揚文人經典書法的「新文人書法」的呼籲倡導和討論。特別是在中國書協以注重傳統精華「蘭亭獎」的舉辦和廣大書家功力學養的提高,一向被視為危途的經典書法開始被當代書人所重視和效法。二十一世紀以來,展廳書法的主體宗法風潮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民間書獵奇轉向了對經典書法的宗法、挖掘和時代闡發。
2、向精微化發展
現代展廳的高、大、闊和展覽競技的對比性要求,使得展覽會展廳書法的創作著眼點集中於獲取較強的視覺張力。作品及字體線條的宏大、筆墨的粗細、枯潤、焦濕,拙巧、丑秀強烈對比組合成為當代展廳書法創作的主要手法。甚至在過去被認為的敗筆、散鋒、宿墨、漲墨、噴灑、滴落等也被為獲取強烈的視覺效果而運用。
民間書、明清調大行其道,其結果則難免流於粗俗簡陋。新世紀以來隨著展廳書法向宗法傳統經典的轉變,其具體筆墨以及整幅作品的營構也向精細化、精微化發展。在保證獲取展廳效果的同時,要獲得高品位、高內涵、高質量的書作,則書法創作的精細化、精微化則是當代書法創作的必然發展方向,也是當代書法自我發展規律的必然演進。當代書法時代經典的呼籲打造,而舍精微化而難臻。
3、筆法結字的純化與雜交、嫁接
當代書法發展已觸及到書法本體性的用筆結字精微階段。如何實現書法的歷史性傳承和創新突破成為當代諸多有識書家思考的焦點。在繼承基礎上的創變,即「先因後創」成為較之先鋒派的「另起爐灶」「繞開走」「獨辟蹊徑」成為當代的主流或主導思想。在對傳統經典繼承上,我們以為存在著兩大方式,一是純化或強化經典書法的某些特徵、特性進行發揮發展,所謂「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這類書作特徵鮮明,易見淵源功力,但個性不足;一是綜合諸家或異類進行雜交或嫁接。
如同類書體魏碑與唐楷的雜交嫁接,或如同為行書蘇軾與米書的雜交嫁接;再如楷書中篆書、隸書筆法的運用,篆隸中楷書方筆,行草書映帶筆法的運用,以及篆隸楷正書對行草書作品筆法墨法、章法作品圖式的運用等。雜交是動植物提高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藝術創作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許多有個性的當代展覽會獲獎走紅者都是書法繼承創作上對諸要素資源進行雜交嫁接的高手。
4、矩陣式大巨制搶眼
大無疑是獲取視覺感受的重要手段。為了在展廳中能夠跳眼和獲得教強的感染力,大幅式一致是一個展廳書法作品的主要特徵。從近幾年的國字展覽來看,作品幅式的大還有發展之趨勢。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模仿明清高堂大軸的縱向發展到頂天立地的極值,近年又有橫向富態肥胖發展之趨勢。而象王冬齡、陳振濂在地上創作張掛於展廳,縱做頂天立地,橫佔一面牆的作品更是將巨幅作品的尺幅之大感染力之強探索到了極值。鑒於作品的過於縱向高長,許多大展徵稿啟示中規定了最大尺幅的限制。如不超過八尺等要求,但聰明的作者們卻在橫向尺幅上做起了文章,於是豎向八尺、橫向八尺的方幅作品,橫四條、六條、縱八尺或橫八尺,縱四、五、六條疊加組合的「組合櫃」式作品出現了。它在不違背徵稿要求的同擴大了作品整體幅式面積,使作品達到了最大可以達到的賺取觀者眼球的效果。
這些大巨制大幅式作品,不僅表現於較大字型大小和靠功利取勝的小楷作品。而且也表現於那些那些講究微妙情調趣味的精緻行草書手札,這些既往多以冊頁手卷形式出現的作品,因冊頁手卷作品數量的限制,也以高層洋房縱四、五、六,橫二、三、四方陣形式改頭換面於展廳中出現。這些「組合櫃」、「高層洋房」陣列作品形式的出現,以排比式、遞進式、多回環形式刺激著觀者的眼球,它在取得展廳展覽效果的同時,是否也存在著作品割裂斷氣的弊端,也許值得討論。或許需要在組合關繫上做細功夫和營構。
5、 拼貼色紙成為書作構成新趨向
書作用紙採用拼貼色紙可以說在唐代即有先例,傳張旭《古詩四帖》就是寫在五色紙上的。但這僅是偶見,其在古代並不盛行。其被重視並作為重要手段是借鑒西方美術的學院派創作。雖然學院派以主題型與傳統的書寫型為異相標榜沒能如其倡導者的願望發展起來。但拼貼和色紙的運用手法卻被作為展廳書法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手段逐漸被多數作者所普遍接納和運用。而且近年來聰明的造紙商也根據這一展廳書法創作的需要,專門生產出一紙兩色或多色的專用紙。這不僅免去了作者們在禪心謁慮進行筆墨揮運創作的同時,還要去花費精力進行要求精細的拼貼粘接工藝,避免因拼貼粘接工藝不佳而破壞作品的效果,甚至使來書寫良好的作品而流於失敗。這是書家創作豐富多樣新形式作品的福音,同時也為書畫用紙商贏得新的市場和利潤。
6、 製作已是創作中的重要輔助手法
製作是美術創作的主要手段,但在書法創作上製作似乎一直是大忌。但展覽會時代展廳視覺效果的訴求,卻使製作成為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如顏料排刷刷制竹簡效果,或用茶水顏料將紙色做舊,或做皺、做殘、作破以取得古色古香效果,等等。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尚是初步嘗試有所爭議的話,那麼製作已是一種被認可的創作輔助手段或重要的後期製作內容。甚至一些書法輔導教學班也將其列為創作課程訓練內容。
7、經營布置與計白當黑
經營布置是繪畫創作中的六法之一,書法創作一般只是右上角啟始,左下腳收筆或加落款而結束的通用模式,只有字距行距的有限章法變化。但作為展覽會展廳中的書作,對作品整體形式視覺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計白當黑不僅是繪畫篆刻畫面的必要思維和創作內容和方式,也是書法創作的必要思維和創作內容和方法。現代書人在創作時充分挖掘古代碑誌、尺犢、函札、題簽、序文、注釋、跋款、鑒藏、平闕等形式,運用於書法創作,取得了很好的作品效果,為展覽會展廳作品形式的豐富性作出了歷史性推進。
8、以大量印章調節整幅作品視覺效果
書作加印本來是增加書作作者的憑信作用。但現在的書法作品鈐印卻更成為作品視覺元素的構成部分。這一來是印色的朱紅與筆墨的烏黑形成鮮明的對比,提到了書作的視覺張力,二則古代經典書作流傳至今有豐富的鈐印形式文本可資借鑒發揮,而篆刻與書法兩種藝術的交相輝映則更加豐富了書法作品藝術的豐富性。一幅作品除了在落款姓名下鈐印外,作品啟首、天頭、空白處、行間等多處根據需要多所加印。印文內容有作者情思寄託或與書作文字內容相配套的閑印、齋號印、肖形印、鑒賞印等多種。甚至為了創作一幅理想的作品,專門創作一套大小不同、形制各異、朱白文交錯的套印也屬正常的創作過程行為。大巨制、多塊面、矩陣式作品更需大量豐富的印作與之配套。書法創作有向書印進一步綜合的發展趨勢。
9、 題簽、序文、批註、跋款形式豐富多樣
題簽、批註、跋款在古代多為後人附加而成,但現代書法創作卻將其作為作品圖式經營布置的重要手法。而且有大量頻繁使用的趨勢。這些題簽、序文、批註、跋款多以與正文小很多的小楷或行楷字書就。其或置文右首或右上角,或天頭、或行間、或左上角,或左下部等,其墨色或黑、或淡、或用彩色硃砂等,有效地將書作語言層次拉開,形成豐富生動的效果。但其盛行的流弊濫用,卻使一些作者的書作批註、款跋,彷彿讓白凈的書作皮膚患上了牛皮蘚或貼上了狗皮膏葯,讓人厭惡反感,揮之欲去。看來再好的形式手法也要運用得當,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不是增色,卻是添污的作用。
10、彩墨的運用
以硃砂代替黑墨是古代書丹的傳統。在吳昌碩的篆書書作中即有運用。從八十年代的展覽中也時有出現。但近年一些作者嘗試在黑色紙上用白色、綠色進行書寫,使色墨的使用有了新的發展動向。色紙色墨的組合運用也許是未來書法發展的一個探索方向,但其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將會取得何種影響效果,這需要繼續探索實踐進行檢驗,我們將拭目以待
⑼ 北京新國展在哪舊國展在哪
新國展在北京市順義古城東大街7-5號舊國展在朝陽區北三環東路6號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臨近東三環三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