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這里的「見之於」如何解釋
被體現在的意思
『貳』 實踐是主觀見於客觀的活動是啥意思
就是把頭腦里的想法變為現實的活動,
『叄』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是什麼意思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指的是: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具有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的特點。一方面,實踐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
這樣,實踐過程就成為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人們就能夠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加以比較,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一般來說,以一種主觀認識為指導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事物,能夠達到預期目的,那就證明這種認識是正確,否則就是錯誤的。
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一切客觀物質的社會性活動,其基本特徵有客觀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其基本實現形式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司法、社會治安、社會管理、社會交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活動。
(3)實踐是主觀創造擴展閱讀:
實踐的地位:
一、實踐是社會關系的本質和基礎
將社會關系的本質解析為社會實踐是馬克思社會關系思想的鮮明特徵,也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要求。馬克思認為,人既是從事社會物質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的主體,也是社會聯系的主體,「人是進行全部人類活動和全部人類關系的本質和基礎。」而在現實中,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實踐。
二、社會關系形成於人的現實實踐活動之中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論述了人與人在自然關系之外的客觀的社會關系的形成和性質:「生命的生產,無論是通過勞動而達到的自己生命的生產,或是通過生育而達到的他人生命的生產,就立即表現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含義在這里指許多個人的共同活動。」
三、實踐「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從而也是整個社會關系生成、演進的基礎和根據
實踐內在地包含著的三重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實踐成為社會關系的發源地。社會不是作為給定的、現成的結構強加於人的生存之中,「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踐 (哲學名詞)
『肆』 「實踐是主觀見於客觀的活動」這句話為什麼是錯的
錯誤,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是把人頭腦中的存在變為客觀物質的存在的活動,比如造一個大樓,這是一個實踐活動,就是設計師將頭腦中的設計,變為現實中的大樓。
『伍』 為什麼實踐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統一的活動
錯
這種觀點割裂了實踐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諸要素是客觀的,因而由實踐諸要素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實踐活動,是客觀的物質活動。但實踐是人的活動,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因而實踐既不是純客觀的物質活動,具有主觀性,也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實踐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相統一的活動。
『陸』 「實踐是客觀見於主觀的活動」這句話對嗎如何理解
「實踐是客觀見於主觀的活動」這句話不對,應是: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這句話概括了實踐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兩個特點即(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區別於純主觀的認識活動)①首先是由實踐的構成要素的客觀性決定的。實踐的基本要素有: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性(區別於動物的本能性活動)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給客觀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動的烙印。揭示了實踐只有實踐才是溝通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橋梁。之所以只能說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而不能說實踐是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活動,原因在於客觀性才是第一位的,實踐的主觀能動性再強,也不能代替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柒』 高中政治哲學常識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見之於"是什麼意思..麻煩IQ高的解釋下
「主觀見之於客觀」:即主體能動地反映客體對象,必須把觀念中的理想客體付諸於感性的客觀物質實踐,實際地改造對象客體,創造出滿足主體需要的現實理想客體來。 「見之於」的意思就是說明A通過B表現出來,或者說B反應了A。
這是來自於毛主席的:「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
『捌』 實踐是客觀見之於主觀的活動。 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具有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的特點。一方面,實踐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這樣,實踐過程就成為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人們就能夠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加以比較,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一般來說,以一種主觀認識為指導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事物,能夠達到預期目的,那就證明這種認識是正確,否則就是錯誤的。
『玖』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是什麼意思
見之於"是體現、表現的意思.
「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就是主觀思想在客觀活動的體現.
只有客觀行為,而沒有主觀思想的活動是不存在的.例如:「我要考研究生」,這一活動.首先,要有「我想」這一主觀思想,再有「考研究生」的一系列活動.
「實踐」不是單純的主觀思想,也不是單純的客觀活動.「實踐」同時包括主觀思想,以及主觀思想體現在客觀行為上的一系列活動.比如上面的例子,「實踐」就是從「我想」開始到「考研究生」的一系列活動.
實踐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理論來源於客觀,理論是對客觀認識的意識的總結,所以實踐是在對客觀認識的指導下作用於物質
『拾』 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主觀活動。這句話對嗎
觀點錯誤,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活動、改造社會的活動。
實踐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1 、客觀物質性
2、主觀能動性
3、社會歷史性
實踐是社會關系的本質和基礎:
將社會關系的本質解析為社會實踐是馬克思社會關系思想的鮮明特徵,也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要求。馬克思認為,人既是從事社會物質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的主體,也是社會聯系的主體,「人是進行全部人類活動和全部人類關系的本質和基礎。」而在現實中,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實踐;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實踐是人類全部社會關系的本質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