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建構高中政治生態智慧型課堂
如何建構高中政治生態智慧型課堂
新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水區的今天,每一位有思想的政治課教師都在思考著怎樣在教育教學主陣地的課堂上,實踐自己的育人理想,每一位有理想的政治老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夠充盈著和諧的陽光、閃現著思維靈動的火花,充滿智慧的生命力。可往往在不經意間,和更多普通的政治教師一樣,在自己習以為常的教學細節上塗抹著灰暗的色彩,我們把它稱作傳統政治課堂教學的非生態現象。
一、從非生態政治課堂到生態智慧課堂
傳統的非生態課堂現象體現在師生關繫上是霸權與控制(主導),教師在課堂上扮演著自己的霸權角色,發揮著自己的控製作用,通過命令、責備、灌輸,表現著自己的權威,通過批評學生的行為和通過提出明確的、硬性的要求和評價,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學生,以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非生態現象體現在職業關註上是忽略,教師往往關注優秀生和學困生,而忽略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一批中間層次的學生。對這些有較大進步空間的學生,教師卻始終極少給予他們點撥和關心。非生態度現象體現在生生關繫上是不合理的競爭和排斥。適當的競爭是激發努力和抱負的強烈動機,是產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但是,如果把競爭行為理解為相互排斥,在力圖使自己名列前茅的同時,盡力通過自己的行動,紛擾和阻止別人取勝,這就成了一種非理智的競爭、失當的競爭,其後果是消極的,極易形成課堂群體生態失衡。在教學與實踐關繫上。非生態課堂上,學生過於依賴教師,不會思考,不善提問,這樣的課堂削弱了學生的求異思維,泯滅了學生的實踐精神,拘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導致封閉、呆滯、僵化。這些情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尤為突出。
更多政治課教師也知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展不應該僅停留於「知識教學」或「能力訓練」的層面上,我們首先認識到教育是一種生命為了求得發展而進行交往的活動,學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思維更加深刻,視野更加寬廣,不斷體驗著生命成長的快樂。但是,我們政治課教育最大的缺陷也就在於我們遺忘了生命,遺忘了具體的人,遺忘了日常生活里生命幸福與否的現實狀態。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有必要在教育的重要陣地——政治課堂教學中重新回歸教育教學的本真,重新發現生命的價值,著力提高思維的品質,不斷形成教師、學生各自發展與互動發展的生態場。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改變政治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要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為前提,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我們政治課堂教學新的出路所在。作為一位政治教師,要立足教學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堅持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由、價值與尊嚴;重視學生的關注與需求、交流與合作,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幸福與快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社會責任意識,努力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生態智慧政治課堂,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生態智慧課堂的內涵
生態,生命的樣態。生態是指可以發育的物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發展長大,是活著的,有生命的存在。同時「生」又是指「學生」。智慧,在動態的思維活動中深化、擴展和推移人的思維品質和人格品質。現代課堂教學追求的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動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生命實體是教師和學生。因此,生態智慧課堂教學即是教師和學生在一個自由和諧富有個性的獨立自主的、有利於人整體生命投入的學習生態環境中,調動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斷地創造自我,改善和發展生命,從而取得課堂教學效益與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這就是生態智慧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生態智慧課堂,應該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和獨立人格受到尊重;二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圓融共生;三是師生精神生態的情感體驗得以豐富、有效思維得以提升。智慧的課堂應該追求教學的真質量,追求課堂的真效益。它應該包括學生完善的人格成長、差異的知識建構和創新的智慧發展。
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要重視「層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學資源的遴選上,要重視「針對性」和「發展性」;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開放性」。
考察課堂教學時,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在教學目標的預設上,體現「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要求,特別是充分而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在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行過程中,在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並取得實效上能夠有序運行;在學習環境管理上,在「努力實現師生平等交流,合理調控課堂學習情緒」上多向協調;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張揚、智慧發展和健康成長」。
三、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創造有生命力的政治課
要創造有生命力的政治課,我們必須建構生態智慧課堂。生態智慧課堂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情境,應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和情感的溝通,課堂上要有多樣化的教學設計和靈活的課程資源,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維提升思維品質,這樣的課堂應激發個體潛能重視動態生成,追求高效的教學,進而喚醒生命的智慧。
1.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必須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是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溝通接納、交流合作、互動共享,形成民主開放和諧的課堂關系。學生處於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他們的思維也處於活躍、流暢的狀態,這樣才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暢通,可以為個性的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集中精力自主地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2.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必須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凸顯主體的課堂環境。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是知識的主人,是認知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絕大部分高中學生的求知慾較強,喜歡表現自己,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給學生提供充分發表見解、張揚個性的空間,鼓勵、幫助、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探究、討論、合作與交流活動,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老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引領者,引領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只有拿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這些形式才能讓學生養成參與課堂的習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師生在充滿生命活力和生態智慧的課堂里圓融互生,幸福成長。
3.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必須結合豐富多彩的社會時政,培養實踐創新的綜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曾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學的知識,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這些思想對當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課改革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們積極倡導教師心中要有學生這一主體,強調在教學活動中培育主體,努力實踐讓主體「動」起來的現代教學理念。這里的「動」是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手腦並用,讓學生充分體驗,積極思維,展現自我,明辨是非,生成智慧。在「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豐富多彩的社會時政,創設充滿人性化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4.構建生態智慧課堂,必須確立面向全體的教學理念,促進個性化學生的不同成長。
課堂教學既要培養優等生和中等生,更要注意去積極轉化和輔導後進生,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發展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特別是對在學習等某一方面的後進生要熱心、耐心,愛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用愛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努力去尋找,去發現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鼓勵和賞識就像生命中的陽光和水一樣對學生是必不可少的。它會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會更加激發學生表現欲,成為學生進一步發現探求知識的動力。教師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贊美,要及時肯定學生。對學生的贊美要真誠、發自內心、實事求是;對學生評價要公正、公平,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評價學生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評價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無論是語言的鼓勵,還是物質的獎勵,還是批評指正,對學生來說都同樣重要。在平等、開放、自主、合作、創新的氛圍中學習,才能營造一個和諧開放、體現學生個性發展、主動探究和主動學習的生態智慧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⑵ 如何創設和諧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環境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營造了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良好的興趣,有利於師生共識的達成,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下面就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課堂,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轉變觀念,是構建和諧思品課堂的基本前提
教學觀念對課程改革具有先導性和前瞻性。課程改革了,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而作為和諧課堂要素之一的教師觀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適應新的課程。在傳統的思想品德課課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嚴師出高徒」等的教師中心主義。單純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權威以及呆板的課堂紀律,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實在教育教學中,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應是學生課堂的設計者、指導者,因此現代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合作的夥伴關系。只有轉變了觀念,才能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思品課堂的重要基礎
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和諧、融洽的。教師只有主動接觸、關心、熱愛學生,才會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從而在師生之間形成親切友好的雙向交流,這正是形成和諧思品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證。在教學中,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把微笑帶進課堂。 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有一次走進教室,只見幾十個學生如野馬歸槽般奔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斯霞老師並未著急,而是面帶微笑:「同學們,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做好上課的准備,現在老師走出去,看誰先做好。」等斯霞老師再次走進教室,同學們個個坐得整整齊齊,全神貫注的等待老師上課。我想:如果斯霞老師板著面孔訓斥學生,學生也會安靜下來,但分散的心不會一下子收回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把鼓勵帶進課堂。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去年,我給七年級上課,班裡女生較多,開始課堂氣氛不活躍,期中測試整體成績不理想,考後的第一堂課上,我說:「同學們,這次測試我們班考得不錯,達到了老師的預期目標,這說明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能認真學習我們思品這門課程,老師相信,下一次會更好!」這時,我從每一個孩子的臉上看到了自信與喜悅。期末考試,這個班成績名列全校第一。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善思多問,可以設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課堂發言標兵」等獎項。對學生發言中,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及時給予評價,課後頒發適當獎品。這樣做不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把民主帶進課堂。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於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如我在布置作業時,通常都先徵求同學們意見,然後確定作業量、交作業的時間。這樣,既保證了作業的質量,又融洽了師生關系。
三、生成開放的課堂氛圍,是構建和諧思品課堂的有效手段
新程改革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該生成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然而,在傳統的思品課教學中,只注重灌輸傳遞,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默和格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致使教學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各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創設問題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或音樂情境等等,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說事實談體會,盡情表現個性,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尊重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進而把思想品德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快樂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1、把活動帶進課堂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要。如在《男女生交往的藝術》教學中,為了幫助新生掌握交往應遵循的原則,我創設了一個男同學向女同學借文具的情境,讓幾位學生來演,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哪位男同學做得最好,女同學更容易接受,這樣在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
2、把競爭帶進課堂。根據中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搶答、小組答題競賽,可允許先回答正確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師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看誰說得最清楚」, 「哪個小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融洽。
3、把生活帶進課堂。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美好艱辛,體驗他人的奮斗與幸福,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新課標也強調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具體的生活實例走進課堂,會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讓生活與教材融為一體,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如:在《公共交往的禮儀》教學中,我設置了兩個直觀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車上,一中學生坐在「老弱殘疾專座」上,旁邊站著一位老人。二是一學生拿著一份調查問卷表向一老人做調查:老頭,填個調查表好嗎?老人頭也不回地走了。通過學生交流感受,得出了禮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納,對人不禮貌,就會得到他人的厭惡,就會傷害他人,禮貌能幫助我們成功,使學生體驗到了禮儀的重要性。
四、關注學生成長實施發展性評價,是構建思品和諧課堂的助推器
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並促進學生的表現,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評價是為學習服務的,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習的效率,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教學活動中隨機性、生成性、偶發性的教學行為都為教師的點評提供了契機。課堂上教師要及時調控、指正、辯駁,進而達成協議並形成共識。應該說課堂的情景性評價為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提供了機會,課堂上呈現的不同言論,盡管有的是錯誤的或好似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教師進行即時性評價就能達到為他們撥開雲霧、識別真偽、提高認知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因而,在課堂上要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達到課堂的和諧。
⑶ 什麼叫課堂生態,具體點
課堂生態的具體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重在引導學生小組學習,做到獨學,對學,群學,鼓勵學生獨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質疑。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升、通過開放實現拓展,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充分實現師生之間的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教師課堂教學中要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參與;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確;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准確做好課堂決策。通過「三看」,關注學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於高效課堂。
⑷ 哪位大俠給翻譯下!如何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in] harmony is our pursuit, using the class with communication is always our goal in ecation quality, the requirement, teaching become more vitality in harmony, we want to pursue harmony, we must create harmony, we should use more harmonious.
[key]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Harmonious classroom teachers and common pursu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in class, the harmonious campus,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campus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harmony, how to create harmonious classroom?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First, lets the student in his class. This is crucial step. We all know that some students to become "fans", the reason is like a shaped stars. Imagine, if the teacher as the star, and what will be the result?
Conversely, if the students don't like a teacher, because they are rebellious attitude, willing to learn or not is not learn the teacher's class. This phenomenon is everybody commonplace. Therefore, the teacher should thoroughly students, students and students become one, interests, hobbies, joys and sorrows, emotional changes to help students. Let your eyes in the student is not only a respectable teachers, but they can be nearly close friends affable. Let the students like you, must everywhere, "GaoWeiShi exemplary virtue," "words are to teach on this is wisdom. Must overcome the preference to concern, care, every student. Never tak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class, to his likes and dislikes view to distinguish treats the student. To make every student can feel your love, your warm.
Secondly, knowledgeable teachers often get the favour of students, and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cept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e teaching, earnest good each lesson, to study specialized knowledge, with his knowledge of his students to win the respect. "Not, that is, by the motto sincere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 There are changed, not to his face and lack of knowledge. As time passes, students will learn to your noble personality and rigorous attitude.
Humor is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 the teacher,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intonation with proper volumn, humorous language, and enrich the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to organize teaching, students to create an open and relaxed environment.
Of course, the class of students, nor to students. Students of the inner personality, students in class, in communication more willing to give. It also helps teachers better control, and better impro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class.
Second, efforts to achie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buil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lassroom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all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first cla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
(1), decorate good classroom, builds the g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
(2), 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harmony. Through ecation, students' classroom beautification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equal treatment, cultivate students around the classroom. Love
Thir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Harmonious classroom, no matter what subjects are welcome. In English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classroom, harmonious loose temporarily containing errors, only asks you, only request you dare bold to speak. Let the students put down the burden, relaxed, natural dare into learning English speaking boldly, positive thinking, continuously proce learn English and ability to cast the interest. I have often told students saying: if you dare to speak, I will teach you. Learning English must be heard, and keep up.
First,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building atmosphere.
The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try to use English, Chinese, only in the use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 practices, a lot of language input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use native English ability.
When teaching in class, from shallow and deep can, from easy to difficult, with the graal strengthening of the classroom for memory method.
Of course, want to let students to join English conversation, encourage them to make more, they can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English atmosphere, let them feel the joy of success.
Question: in the classroom or supplement, design a temporary scene, let students write have different locations hands of car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position desks as road, ask the hallway with response of practice.
Above regardless of which kind of scene of students are close, virtually to improving their guts,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rather than simply by word of mouth, namely, a professor of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Harmonious classroom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cation quality, and strongly advocated the today, this should not be a difficult problem to solve, and this is what we are after class mode.
⑸ 如何打造高校生態課堂
一、高效生態課堂的內涵界定
什麼是生態?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生態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地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很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
什麼是生態課堂?生態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主體,一切生態因子之間的有機組合與協調運動,進而產生互相激發、共同參與、質疑探究的濃郁學習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師生共同發展、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的課堂。
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並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於高效教學。
什麼是高效生態課堂?將高效課堂和生態課堂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稱之為高效生態課堂。
盧梭說過: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然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自然的即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教與學和諧,學科之間和諧,課內與課外和諧,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手段和諧,教育與教學和諧,師生會在和諧中自然地生長,教師的主導精神和學生的主體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現。讓我們的課堂還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還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還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沒有盆景工藝式的纏扎,沒有馴技強化般的鞭打。教師的話語詩意盎然,如春風化雨,滋潤孩子的心田;教師的笑容激情盪漾,似陽光和煦,溫暖孩子的心房。
二、改善教育生態環境,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幾年,為了給學校教育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各級部門下了不少力氣,如標准化學校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校園文化建設,整頓校園周邊秩序等等。這些做法確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君不見,走進各級學校,整潔的校園、寬敞的校舍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然而,令人尷尬的是,這些良好的外部環境並沒有真正變成教育質量。在談到教育的時候,我們只能炫耀我們是教育大國,卻無論如何談不上是教育強國。其中緣由,讓人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在閱讀周國平先生的《人文講演錄》有關教育的論述中,卻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周國平先生是大家特別喜歡的一位哲人,之所以喜歡,是因為讀他的書總能給人以啟示,在種種迷霧中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認為,教育機構和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最好的生態環境。所謂最好的生態環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自由,一個是好老師。用植物的生長比方,自由就是充足的陽光水分,老師就是園丁。
看到這里,有的人會說,好老師是必要的,但自由能給學生嗎?且不說政府部門擔心自由會導致思想混亂,甚至產生自由化傾向,家長也會不答應。他們會說,現在的孩子,你每天都逼著他學習,學習還搞不上去,還敢讓他自由!家長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流行著一種錯誤的觀點,就是把學生時代僅僅看作人生的一個准備階段,它的全部價值似乎只是為將來走上社會做准備。我們今天的基礎教育基本上是在這個錯誤觀點的支配之下,以未來的名義無情地剝奪孩子們的童年和青春。盧梭說:為了某個不確定的未來而剝奪現在,這種做法是殘酷的。而周國平認為,這種做法其實也剝奪了未來,一個人在童年和青年時代過得不幸福,他的那個不確定的未來就凶多吉少了。那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為教育提供一種什麼樣的環境才好呢?我以為得從如下幾點思考。
1、給予教育生態的評價體系。關於教育,盧梭認為教育即生長。教育不是強行把一些能力從外面放到人這個容器裡面去,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它們正常生長。對於盧梭的這個觀點,杜威做了進一步的闡發,他說:這意味著生長本身就是目的,並不是在生長的前頭另外還有一個目的,比如說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做出成就之類。那些謀職之類的東西當然不是不要,但它們不是生長的目的,只要你生長得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些東西自然能夠解決。所以,我們不應該用狹隘的功利尺度來衡量教育。用什麼尺度衡量教育呢?應該用人性的尺度,看教育是否使學生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了健康生長,包括同情心、好奇心、思考和感受的能力等等。換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是人生的尺度,教育應該為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怎樣才算打好這個基礎呢?非常簡單,就是看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義。用生長的眼光看,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身的價值,每個階段的價值都應該得到實現。如果說,人的內在稟賦的生長就是教育的實質,那麼,教育就要為這個生長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第一個含義是自由時間。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到學校上學就意味著從日常事務中擺脫出來,有充裕的閑暇,可以無所事事地體驗和沉思了,正是在這樣的無所事事之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長。看看我們現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多學一點知識和技能,驅迫他們做無窮的作業,造成孩子們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慾喪失殆盡,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貧乏而狹隘,不正是在逼迫孩子們誤用時光嗎?外在自由的另一個含義,就是思想和言論的自由,在學校里就是學術自由,學校要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寬松、寬容的環境。而這方面我們做得如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這個問題不解決,創新人才的培養、建設教育強國只能是一句空話。
2、給予學生生態的育人環境。教育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有好老師。老師可以說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環境。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沒有異議。但在實際工作中做得如何就值得商榷了。關鍵是如何評判一個老師的好壞。高學歷未必就是好老師。好老師必須是心靈崇高、頭腦活躍的學者。老師當然要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素質所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學生有更本質的影響。另一個方面是是要有好學校。什麼是好學校?一個學校有一批好教師,就是好學校。什麼是名校?就是有一個懂教育、具慧眼的名校長,凝聚了一批人品好、學問高的名教師,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就是名校。比如說,人們津津樂道的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梅貽琦時期的清華,好就好在這里。因此,學校要能夠為學生提供的最好的東西,一個是自由寬松的環境,一個是品學兼優的教師,有了這兩樣東西,就不愁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是生長成的,不是訓練成的。學校應該為學生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最低限度是不要擋住陽光。就是哲學家第歐根尼對亞歷山大大帝說的那句話:「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3、給予學生平等的教育資源。目前,京山縣教育資源的配置還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不平衡發展態勢。譬如城鄉差異、南北差異、師資差異、生源差異、經費投入差異等等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的發展和生態平衡。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群策群力,大膽探索和創新,走出一條符合地方特色的路子,將教育資源的管理和使用發揮到極致,進一步促進縣域教育均衡發展。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學生才會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才稱得上是生態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事業才可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三、構建學校生態校園,爭創人民滿意教育
構建學校生態校園的關鍵在於學校的管理,而管理的真諦在於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呼喚創新教育的時代,學校管理更應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出管理的科學化、情感化、有序化。作為校長,該如何去抓學校的生態校園建設,爭創人民滿意教育呢?我以為,不外乎從如下幾點做起。
1、德育為先,突出一個「愛」字。學校始終要把德育工作擺在各項工作之首。學校要圍繞「愛的陽光灑滿校園」的理念,在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中樹立三個「善待」意識:即善待每一位同事、善待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家長;要在教師中開展兩個工程,即「師德師風」形象工程和「愛心幫扶」工程,要制定「教師形象公約」和評價獎勵制度,要面向社會公開承諾教師十不準和學校課堂十不準,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要在學生中實施「主體德育」,開展體驗德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如學校少先隊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德育活動,像京山小學開展的紅領巾義賣活動這種形式就很好,能讓學生在充滿「愛」的主題教育中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意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愛心的養成。學校還可以從培養學生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集體做起,可以開展「當一天爸爸媽媽」、「到貧困生家看望」、「調查老師的一天生活」等愛心活動,實現由不理解父母到體驗父母的辛勞;由瞧不起貧困同學到產生同情、幫助之心;由怨老師到尊敬愛戴老師;由集體的事「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轉變。「愛心」教育的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家庭,走出學校,深入社區走訪老軍人、老英雄,到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部隊體驗軍營生活,請「消防演練進校園」,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培養學生愛社會、愛祖國的情感。
只要有意識地將這種愛心教育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在教師中形成人人愛生樂教、勤奮工作、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風氣;就一定能在學生中形成文明禮貌、習慣良好、品質優秀、樂於學習的風氣。干群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勢必呈現出民主、平等、和諧的發展氛圍。
2、以人為本,突出一個「情」字。學校應確立以「三本」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即「教以人為本、校以師為本、師以生為本」,充分尊重、相信、依靠教師,創設寬松的管理環境,營造民主和諧、政通人和的管理氛圍。學校要採取「制度無情,操作有情」的策略,尊重教師的情感需要,用真情、真心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達到「無聲管理、自我管理」的最佳效果,形成強有力的集體,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管理境界,使學校呈現出人文的、科學的、高效的管理格局,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搭建平台,突出一個「實」字。學校要以校本培訓為切入點,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實施「五項工程」,即「形象工程、名師工程、富腦工程、信息素養工程、反思型教師工程」。
形象工程:是該校針對新時代、新背景下提升師德內涵,樹立教師良好形象而開展的。
名師工程:是針對教師的培訓而言。一是要抓好新教師的培訓,促使他們盡快達到崗位要求;二是要抓好骨幹教師的培訓,促進優秀教育人才成長;三是要建立帶教制度,為新教師配備指導教師,實施「一對一」傳幫帶工程,充分發揮骨幹教師、老教師的作用,加速新教師的成長,形成優秀的教師群體。
富腦工程:學校應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繼續教育計劃,年終檢查落實,成績納入個人量化考核;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函授、自學考試、業務進修,並在經費和時間上給予優先和特殊的照顧,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群體。
信息技術工程:學校要想辦法改善校園現代化裝備,為教師系統學習電腦與網路知識搭建一個積極可行的平台,為廣大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學習資源。
反思型教師工程:學校要採用教育敘事、專題論壇系列講座、課題研究等方法進行培訓,使教師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學習、改進,在反思中成長。要求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實踐發現問題或閃光點,定期不定期地寫教學隨筆,引導教師觀察、反思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分析形成問題原因,共同交流討論。每周各年級組確定一至兩名教師,在認真准備的前提下執教一節研討課。課後由執教者陳述教學設計,聽課教師評析,最後由執教者寫出教育敘事,實現「學習從需要開始,反思從課堂開始,超越從探究中開始」。在此基礎上開展專題論壇,論壇的主題來源於教師的反思性敘事。
四、打造高效生態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是這樣解釋生態課堂的:生態的課堂是綠色的課堂,和諧平衡是其根本特徵。我們知道,人的發展不僅要全面化、個性化,更應是可持續、終身的發展。因此,呼喚生態的教育,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生態課堂,讓生命得以充分舒展,勢在必行。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課堂學習中追求人的身與心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人與學習內容之間的和諧,從而構建起和諧、民主、平等、活躍、自然的高效生態課堂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高效生態課堂,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和諧共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課堂的主導。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作用都是有悖教學規律的。課堂中應該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與學生和諧共生,這是高效生態課堂最重要的要求。記得曾經聽過這樣一節課,老師讓學生讀課文後,問道:「同學們想提些什麼問題?請把你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於是,整個黑板都是學生的問題,有些問題實無價值。老師整節課都在讓學生去弄清這些問題。這看起來教師很民主,學生很自主,其實虛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跟著學生走」,為形式上的「自主」而在教學中「放羊」。如果學生提問後,老師順學而導,先讓學生合作探討並弄清簡單的問題,再抓住一兩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感悟,「主體」與「主導」就相得益彰,就能營造和諧的生態課堂。觀摩名師課堂後,我深深地懂得忽視學生「自主」的教學是可悲的,淡化教師「引導」的教學是可怕的,只有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引導」和諧共生,課堂才有高效,才是生態的。
2、高效生態課堂,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欣賞和諧相處。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啟發:「你覺得他讀得怎樣?」於是,學生一個個對剛讀完書的同學品頭論足,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直評得他抬不起頭。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也常常看到有的同學坐冷板凳,發言插不上話,活動沒人接納他;尤其是自主選擇合作夥伴學習時,總看到有人呆坐在座位上。這些,都是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不和諧的表現。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和諧相處。就以讀書為例,讓學生學會評價是好的,是否可以這樣問:「你覺得他哪裡讀得最好,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他還有哪裡可以完善?」生態的課堂應該是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相知相生,和諧相處。在生態的課堂中,應告別歧視,崇尚平等,個個向上,人人體現出生命的朝氣。學生彼此相互接納;每個成員都是有價值的一員,都應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權力、權利義務;無論其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如何,都應該得到彼此的關切。生態的課堂是純潔的、幸福的狀態,是人間最美好的詩歌。美國學者里德利指出:在課堂這個環境里,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可以自由自在的馳騁,不同的思想、相悖的觀點,可以無拘無束地碰撞。「胡言亂語」不會受到歧視;「異想天開」不會遭遇嘲笑。這種生態的課堂,哪個學生會不喜歡呢?
3、高效生態課堂,學生個體的身心通透自然寧靜和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自成一體的、有生命力的生態小環境,它不僅需要講究「生態平衡」,更需要「生態保護」。這是對生命世界的關愛和尊重。營造生態課堂,讓學生每天都能以平和的心態到課堂上課,不焦慮,不憂郁,不孤寂,調適身心,通透心靈,以美好的心境對待每一天的學習。現在的學生,心理不是很健康的佔有相當的比例。那些無心向學,惹事生非,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的學生,往往是心理上的不健康,內心的不和諧。這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表現在課堂上,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學生內心的發展需求。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為孩子創設一種自然寬松的環境,讓其自由成長。在此基礎上,逐漸發現學生的天賦,然後有的放矢地施肥灌溉。所謂「無為在行,有為在心」。那種無視孩子的個體需要而進行過度開發,就必將付出比破壞自然生態更大的代價。當然,高效生態課堂所包括的內容遠不止這些,這僅僅是我個人對它的淺陋理解。借用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的一句話:一堂好課,如一首交響樂,總要講究旋律、節奏、配器、音響的和諧。在課堂上師與生要和諧,人與文要和諧,情與理要和諧,導與放要和諧,思與悟要和諧,知與行要和諧……
⑹ 那位大俠給翻譯下!如何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Harmonious society is our pursuit of an ideal state of society. US-proced harmony, harmony is the best state of things. Harmony is the pursuit of ec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situation, the real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cation, promote student active learning, creating an open, harmonious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So how does building a harmonious classroom?
First, establish a "people first" philosophy
Have to consult a teacher of a special class of secret Shang Hao, he replied: "To Shanghao course, start with the students love to start, this will feel taught in the classroom is so handsome." Loves teaching profession students the essence of morality, when we really caring for students, we will be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we will like them bit by bit, their fault tolerance, we will, we can share with students the joy of learning together to enjoy this beautiful life.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child like" love, keep abreast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ent's thinking,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effective teaching. While also respecting and assertive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We must take effective classroom organization, students grow healthily, to enjoy their creative pla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ordinate ecation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content, method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ents,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this classroom building full of atmosphere.
Second, efforts to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to create ecological classroom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all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first by building a "harmonious classroom environment":
(1), well furnished classrooms, to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
(2) to construct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 harmony. Classroom through beautification, ecation, equality and friendly to students around the environment to develop students who love the emotional class.
Second performance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e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ators have emphasiz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ational environment. More emphasis on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opening up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for students out of the classroom to learn in life.
Thir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creating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in English, controlling the use of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only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practice, more use of English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me in contact with English, and immersed in an atmosphere of English, to effectively line up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use English.
How to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does the language? I think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1,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should be organize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any expression can be all in English to express in English. We can light deep, easy to difficult. My first contact with the students to let them in English class familiarity with some simple classroom language!
With the graal improvement of English proficiency students in the class has studied the use of words to explain, slowly began to speak, e to repeat, with the active support of students, class, we will be able to run through the basic English conversation in which the. For example, from the previous phrase Listen to the tape. We graally said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⑺ 如何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生態
一、人們對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追求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卻有不同的關注主題。從誇美紐斯開始,以及後來的赫爾巴特學派,「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規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後來,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開始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系」等視角來考慮有效教學的出路,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再後來,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凋「設計意識」(或「教學設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所以,現今的課堂教學就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生活中得到發展。 人類初始的教學方式往往顯示為「個別化教學」。後來出於追求效率的需要,「個別化教學」逐漸演化為「小組教學」,再由「小組教學」演化為「班級教學」。不過現代教學的危機導致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由「班級教學」轉向「小組教學」,進而由「小組教學」轉向「個別化教學」的趨勢。其實,這樣的轉變並不是教學組織形式的循環或輪回,更不是重復或倒退,它是當今人們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然結果,是關注人的發展和生命成長的必由之路。今天,個別化教學向班級授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如何優z化課堂結構,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推廣確實使當今的課堂發生了諸多喜人的變化。但仔細思考起來,似乎還缺少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就教師要克服舊有的教學習慣來說,要將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真正的教學行為就十分艱難,這中間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1、當今的課堂教學多「牽引」,少正確「引導」 今天的課堂中,教師雖然不像過去那樣把結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往往是以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但教師往往缺少等待,提出問題後很快就會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到設計好的標准化的路線上來,然後在教師的牽引下迅速指向標准答案。一個教學過程就這樣完成了。這對知識的傳授也許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後犧牲的卻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的空間和權利。與其說是引導,倒不如說是『「牽引」,因為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抹殺了,而是被動地跟著教師轉。 所以說,當今的課堂教學重要的一條是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動的「接受」。因為,教學方式變革的背後是師生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也最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學習從形成到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與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徵是有很大關系的。實踐證明,接受式學習至今仍是最為經濟、有效、快速的教學方法。但是,也有許多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錯誤,認為要實行探究式學習,就要拋棄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以至於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教師難於控制課堂而覺得無所適從;採用接受式教學方法的教師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敢越雷池半步。2、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教師精心設計和系統反思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著、自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生,而很多教師卻沒能做到超越教材,沒能做到在課堂上遇到突發事件要准備好保持鎮定、隨機應變、從容應對的教學機智,以及克服困難需要具有的耐心、恆心、意志力和執著精神。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設計知識呈現的方法,設計邏輯思維的過程,設計與學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師理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隨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活動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游離於學生思考和生生互動之外的。再次,教學實踐之後的反思已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新課程特別強調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而許多教師更是上完課以後書本一夾就完事,很少做到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寫出隨筆、碎思之類的教學感悟了。3、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每個個體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驗的過程中由教育的細心呵護而得到開啟、豐富和發展」。今天的課堂上,很多教帥依然擔任著「搬運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書、教參上的內容搬到課堂,告訴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中,教師很難有什麼創造性,學生的創造力也同時被扼殺了,更談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說到底還是對教師和學生的層層束縛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導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時就提出過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課堂教學更需要解放教師和學生的頭腦、手腳、時間和空間,讓師生在教學交往互動中自主發展。4、當今課堂教學缺少對生命的關照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具有的品質 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算是有效的?說到底這是一個課堂教學評價或診斷問題,它應以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為取向。也可以說,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但問題是我們應該確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最優化的組織教學環節,怎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被看成是一種學生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將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作為衡量標准;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比照,我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解構,重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換句話說,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首先,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並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義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要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⑻ 如何構建和諧自然的語文生態課堂
羅傑斯說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數學課堂必須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創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的基礎。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課堂教學里,我們要打造一種自然、開放、創新的課堂。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把微笑帶進課堂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有一次走進教室,只見幾十個學生如野馬歸槽般奔進教室,個個滿臉通紅,手忙腳亂。斯霞老師並未著急,而是面帶微笑:「同學們,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做好上課的准備,現在老師走出去,看誰先做好。」等斯霞老師再次走進教室,同學們個個坐得整整齊齊,全神貫注的等待老師上課。我想:如果斯霞老師板著面孔訓斥學生,學生也會安靜下來,但分散的心不會一下子收回來,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二、把實踐帶進課堂新課標指出:觀察和實踐是探究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動手實踐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它不僅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構建輕松愉悅的和諧課堂,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清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我事先讓學生用硬紙板各做了一個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體和圓錐體,課堂上將學生帶到沙堆邊,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用黃沙注滿,並反復地倒進倒出,逐步體會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使數學課堂變得寬松樂學。三、把鼓勵帶進課堂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善思多問,我特地設立了「愛動腦筋的好學生」獎項,獎品是一本課堂作業本。對學生發言中,有新意,有獨特見解的及時給予評價,課後頒發獎品。這樣做不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四、把競爭帶進課堂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搶答、筆答題競賽,可允許先做好筆答題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師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看誰說得最清楚」,「誰的方法最簡便」,「哪個小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五、把民主帶進課堂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於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我認為構建和諧的課堂,把民主帶進課堂非常重要。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在美術課堂上,只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於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譬如:美術課上有很多技法傳授,如果光是老師示範學生學,容易沉悶乏味。我覺得有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探索——真知就在探索中;有時老師示範時不妨故意出點錯,學生在比較中自然明白原來應該這樣做啊——事實勝於雄辯;有時還可以來點游戲,如講授三原色三間色時,讓學生進行「找朋友」游戲——潤物細無聲啊!如果我們的課堂師生心靈融通,學生興致高漲、神采飛揚。那麼,和諧的課堂氛圍也就生成了。六、教師應巧於安排教學方式,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如在課堂上,按照教學雙邊活動和一定的科學程序把老師講解和學生靜聽,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教師淙和學生觀察,教師啟發和學生思考,學生動手和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和教師答疑,學生討論和教師總結,學生自學和教師點撥,學生做題和教師評改等有機地搭配起來,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如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製教具,課堂上先讓學生動手鋪一鋪,仔細觀察,然後再談談發現,老師又及時點撥像這樣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的數你還能舉出多少?教師及時歸納像這樣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我們叫它們是2和3的公倍數。學生在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後對公倍數的概念已有了形象的概念,再在教師的有效點撥下,抽象出公倍數的概念。七、教師應力爭使課堂有起有伏,高潮迭出。要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潮迭出,教師的引導過渡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二泉印月》這一課,在了解了阿炳的苦難經歷後,教師播放二泉映月,凄婉的音樂讓同學們感受著阿炳的辛酸。可是教師並未讓同學們的感受停留在這兒。她繼續說:「有位日本人說`聽二泉映月是要跪下來聽的'。」伴隨著勢不可當的二胡聲,學生的體驗上升到了民族榮辱觀。和諧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溫床,也正是我們不斷探索的主題!總之,良好、寬松的和諧課堂,是學生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溫床。在數學課題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營造和諧課堂,使學生善思樂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諧的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正是老師們所追求的。
⑼ 關於如何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淺談
【編者按】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人類教育活動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精品學習網論文網為您提供教育學論文範文參考,以及論文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論文寫作中的難題。近幾年,煙台教科院提出了「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研究課題,對全體教師提出了實施「和諧教育」的要求。「和諧高效課堂的構建」是課堂教學的追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才能感受到主體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爍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一、深挖教材中的教育內涵,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在一般情況下,學習效果與學習情緒是成正比的。一個學生只有在他具備了熱愛祖國,是非分明、勇於獻身等美德後,只有在他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並把自己的學習和祖國的需要聯系起來的時候,才能在學習中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進而取得優異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在教學實踐中,圍繞教材的主題,充分發掘教材內涵的教育意義,精心創設情景,使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思想上也受到熏陶和感染。二、全力營造生態化和諧的課堂環境所謂課堂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建設「和諧的課堂環境」:(1)、布置好教室,營造良好的教室環境。(2)、構建課堂活動與課堂環境的和諧。通過美化教室,教育學生平等友好地對待周邊環境,培養同學們熱愛課堂的情感。其次表現為「課堂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教育學家都強調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強調開放的課堂教學管理,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學習。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大必要的輔助手段。譬如旅遊是一種以休閑玩耍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課堂上,你對祖國的山河說一千個「美」,在學生中所引起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作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往往還趕不上你帶領他們到一個風景名勝地親眼看一看。此外,訪問英雄模範人物,請他們針對學生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刻苦,自由散漫、好逸惡勞等)作一次現身說法,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這是活生生的具體人具體事對他們所施加的影響。因此旅遊、訪問不僅可以達到「玩」的目的,使學生平日處於緊張學習的腦細胞得到短暫的休息,而且可以在思想上受到莫大的教育,可謂一舉兩得。三、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就是要達到教育主體諸要素間的和諧發展,我們必須做到:(一)師生之間的和諧。師生關系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衡量學校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構建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教學相長、互相關愛的和諧師生關系是校園和諧人際關系的核心內容。要做到這方面的和諧,離不開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自身教學能力的加強。常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做不到這一點,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只能成為空談。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取得了學生的信任後,學生就會把你看作是完美的化身,事事處處以你為榜樣,心悅誠服地向你學習。這時,你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怎樣才能建立師生間這種和諧的關系呢?我認為必須做到:對學生有愛心,有禮節,有耐性,不偏不倚,平等對待。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考慮到學習好的學生,也要照顧到學習差的學生,善於發現後進生的優點和進步,並適當地加以肯定,或及時地給予表揚或鼓勵。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 ,學生才能尊敬老師,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建立起來。(二)學生之間的和諧。沒有學生之間的和諧,就沒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習氛圍。學生之間的和諧也是考驗學生工作的重要指標,學生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在學生中間建立和諧氛圍,讓他們在這種氛圍中健康成材。我們要使學生學會一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怎樣與同伴正常有效交往的具體方式和技巧,同時積極穩妥並隨時糾正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當行為和方式。最後,和諧課堂應該是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堂應關注並保持與社會和家庭的聯系,達到和諧,實現校內與校外、課堂與家庭的有機結合與互動。綜上所述,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部分,和諧的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從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入手,努力營造一個引發學生興趣、煥發學生活力、激發學生創造的課堂,進而構建和諧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