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業公司最早成立於哪年
中國最早的一家是1981年3月成立的
㈡ 中國物業管理條例從那一年開始實施
2003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9號公布。
2007年8月2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㈢ 從什麼時候起就有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在我國僅有20年左右的發展歷史,首先發端於沿海發達城市,逐步向內陸地區延伸,在國外,物業管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從國外物業管理的起源來看,近代意義的物業管理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1908年,由美國芝加哥大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喬治·A·霍爾特組織的芝加哥建築物管理人員組織(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性會議,宣告了全世界第一個專門的物業管理行業組織的誕生。
從國內的物業管理的起源來看,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20年代,是舊中國房地產業萌芽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上海、天津、武漢、廣州、沈陽、哈爾濱等城市建立了許多八九層高的建築,在上海,出現了28座1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在當時的房地產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代理租賃、清潔衛生,保安服務等專業性的經營公司,這些專業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國物業管理的早期形式。
㈣ 我國的物業管理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最早在哪裡首先執行的
我國的物業管理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不過是在香港,大陸的物業管理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香港引進的,執行地是在深圳.1981年3月10日,在深圳成立了我國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深圳市物業管理公司,拉開了我國進入物業管理時代的帷幕.
㈤ 物業公司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物業管理的起源
從歷史年代的順次梳理物業管理的起源與辨析
業界一般認同的觀點是,物業管理是一新興行業,在我國僅有20年左右的發展歷史,首先發端於沿海發達城市,逐步向內陸地區延伸,在國外,物業管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從國外物業管理的起源來看,近代意義的物業管理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在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前夕,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歐洲人生活在城市裡,其餘的百分之九十的則居住在小的城鎮和分布在各地的鄉村中,這些居住在鄉鎮的歐洲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田間耕種。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生和發展,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的一部分,城市人口的增長引起了對房屋需求的增加。工業化發展的結果是增加了包括房地產交易在內的經濟活動,帶來了復雜多樣的購買,銷售,管理不動產的經濟現象,物業出租活動發展迅速,所有權的概念得以確立。
為了滿足在工業化進程中,不斷增加的城市人口對住房的需要,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建造了一批簡易住宅以低廉價格租給工人居住,由於住宅條件簡陋,設施不全,缺乏管理,導致房屋破損嚴重,居住環境日趨惡化,承租人拖欠租金,業主投資效益無法保障的種種問題。英國人奧克維婭·希爾(Octavia Hill)女士是公認的近代「物業管理」的創始人,她在1880年至1886年間為其名下出租的物業制定了一套規范租戶行為的管理辦法,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良好效果,當地業主紛紛仿效。這種「早期的物業管理活動」,改善了居住的條件,為業主和承租人雙方帶來了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房屋的維護和居住的環境管理的種種問題。
英國的工業革命在19世紀的早期開始向歐洲的其它地域和北美傳播,從19世紀的中葉,工業化在西歐和美國的東北部地區獲得了廣泛的基礎。工業革命為歐美國家的建築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條件,徹底改變了社會生活對建築的要求,為建築在數量、質量與規模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技術和工程施工方面的可能性;同時,工業革命也給城市與建築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大城市的人口膨脹,住宅問題嚴重,以及對舊有房屋、舊有住宅小區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建築物的管理,對居住環境的管理也隨之變得迫切起來。舊有的,分散和無計劃的房屋管理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技術和環境發展的要求,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現代物業管理產生的催化劑。由於大工業的不斷發展,新的生產性建築和公共建築的類型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成為推動建築發展的最活躍因素。為解決生產性建築和公共建築所提出的建築結構和材料等問題,現代建築的思潮已開始逐漸成熟,並得以發展。可以認為,現代建築,現代設施設備的技術和材料的條件是專業化的物業管理形成的前提和基礎。
19世紀中葉以後,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由於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為了在有限地皮的市中心,盡可能建造更多的房屋,不得不向高空發展,營造高層的公共建築物成為當時的迫切需要,也是房地產經濟發展的必然。
1867年,美國的紐約市通過了第一部房屋法律,該法律對出租的公寓設定了最低的通風,衛生和安全的要求。
19世紀的中葉,工業革命促使建築科學快速發展,在建築材料、技術、施工的應用上,首先是採用當時正在大量生產的鐵、玻璃和混凝土來擴大建築規模和解決大空間建築的採光問題。這就為以後的高層建築、高層辦公樓、公寓和旅館以及各種大空間建築,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1890年,鋼結構的建築和電梯開始建造使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建築材料和技術不斷進步,出現了結構復雜,設施設備齊全的高層建築,帶來了運行管理中的建築維護,設備保養,業主服務等技術性和管理性很強的工作,於是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物業管理,出現了專業的物業管理機構,開始了物業管理在分工意義上的大發展。
……
參考物業管理網
http://www.gywygl.com/6/9711.html
http://www.gywygl.com/6/4077.html
http://blog.sina.com.cn/gywygl
㈥ 物業管理的起源地
物業管理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當時正值英國工業革命的大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進工業城市,引起了對城市房屋需求的增加,但對其缺乏管理導致了諸如房屋破損嚴重、居住環境日趨惡化等社會問題。當時,英國有一位叫奧克維婭·希爾(OctaviaHill)的女士迫不得已為其名下出租的物業制定了一套規范租戶行為的管理辦法,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良好效果,招致當地人紛紛仿效,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物業管理」。時至今日,英國的物業管理最為一個固定行業,整體水平是世界一流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樓宇維修、養護、清潔、保安外,物業管理的內容已延伸到工程咨詢和監理、物業功能布局和劃分、市場行情調查和預測、目標客戶群認定、物業租售推廣代理、通訊及旅遊安排、智能系統化服務、專門性社會保障服務等全方位服務。在普遍推行物業管理的同時,成立了英國皇家物業管理學會,會員遍布世界各地。
㈦ "物業"的來歷
物業與物業管理的概念
(一)物業的概念
「物業」一詞來自於香港方言。它評自 Real Property或Real Estate,(1.Property:Property一詞的意思為財產或財產權,包括有形財產、財產權,如土地、房屋、貨物、金錢等;無形財產、財產權,如版權、專利權等。英語單詞與其他單片語合成片語時,可以表明特定的事物。如「Real Property」意為真實存在的不動財產或不動財產權(包括土地、房屋及其設備、設施);也有翻譯成房地產、房地產權的,這里的「產」字是指財產,而不是指產業。隨著事物的發展,在特定的范圍內,如在不動財產范圍內,省掉Real,只提Property,則皆知是指不動財產。為翻譯簡捷,其中「財」字省略,即譯成不動產,如不動產管理的英文為「Property Management」2.Estate
Estate意為財產、財產權。但有兩點與Property不同:一是沒有無形財產的含義,與real組成片語僅指不動產,或人們稱謂的房地產;二是有「產業」的含義,而產業是創造物質財富的,或追求利潤的。因此,不動產(房地產)開發,往往用「Real Estate Development」(Real亦可省略),而不用「Property Development」。從英語Property與Estate兩詞的同與異可以看出,第一譯者譯成「不動產」、「不動產權」更為恰當。其中不含開發經營業務的不動產用Property,含開發經營業務的不動產用Estate,而翻譯成「物業」,似乎不太准確,因為漢語的「物」太廣泛。盡管與「業」字連用,使物的形體規模化,但有些大規模的「物」,如工業設備、動力設備、運輸設備、通訊設備等,並非「物業」可定義其特徵,更與英語原意不符。因為其主要功能已屬另一種行業或產業。但是,「物業」一詞在中國已經約定俗成,現在需要的是有一個明確的含義界定)表示房地產或不動產。在港澳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物業一詞往往作為房地產或不動產的別稱或同義詞。在《香港房地產法》一書中,作者李宗鋒先生稱「物業」是單元性的房地產。它既可以是單元性的地產,也可以是單元性的房產;既可以是一套住宅,也可以是一棟樓宇或房屋,故而物業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 應注意的是,盡管物業詞常常作為房地產的同義詞,但是物業的概念與房地產的概念 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差別。一般來說,房地產一詞涉及宏觀領域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整 個房地產;而物業則是一個微觀的概念,它一般是指一個單項的房地產,或一項具體的實 物資產。
1.物業的特徵。物業與其他事物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性質。首先是它的自然屬性,即物業是一種區別於其他物質的物質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徵:
(1)固定性。表現於土地、建築物的不可移動性或位置的確定性。
(2)耐久性。表現於長久的使用壽命期。
(3)多樣性。表現於建築物構造、外觀、功能等形式的多樣性。
2.物業的社會屬性。物業的社會屬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經濟屬性。表現於物業的商品屬性,即物業是一種商品,物業的生產、經營、交換、分配及消費等,必然也是商品化的運行過程,物業的一切運行須符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2)法律屬性。表現於房地產的物權關系。在中國的法律中,房地產物權即為房地產物權人在法律范圍內享有房屋的所有權,及其佔有土地的使用權。
中國大陸第一次從立法上對「物業」作出全面界定的是1998年制定的《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本條例所稱物業,是指已建成並交付使用的住宅、工業廠房、商業用房等建築物及其附屬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目前,「物業」一詞基本上已為中國大陸地區的民眾所接受,而且房地產法學界和有關物業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對「物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基本趨於一致,即物業泛指各類房屋、附屬設施及相關的場地,即可以是整個住宅小區全部與住宅相關的整體產業,也可以是單體的房屋財產,如高層或多層住宅單位、綜合大樓、寫字樓、商業大廈、賓館、廠房、倉庫等。
綜上並結合國內其他各類著述的提法,一般認為物業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已建成並具有使用功能的各類供居住和非居住的屋宇;
2.與這些屋宇相配套的設備和市政、公用設施;
3.屋宇的建築(包括內部的多項設施)和相鄰的場地、庭院、停車場、小區內非主幹交通道路。
根據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2003年9月1日起實施)第二條的規定:物業是指「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其中的「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築物及構築物」[3],即指能夠遮風避雨並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儲藏物品、紀念和進行其他活動的空間產所,包括住宅房屋,如居民樓、公寓、別墅;也包括非住宅房屋、加工業廠房、倉庫、商店、飯店、賓館、教學樓、醫院、體育館、公共建築、辦公樓等。各類房屋可以使一個建築群,如住宅小區、工業區等;也可以是單位建築,如一幢高層或者多層住宅樓、停車場等。
具體來說,物業是指與上述建築物相配套或者為建築物使用者服務的室內外各類設備、市政公用設施(包括水塔、鍋爐房、配電室等)和與之相鄰的場地、庭院、甬路、幹道等。這些「物業」應該有明確的所有權人,即說明「物業」處在一定建設用地范圍內、已建成並確定業主權益、有特定四至界限。「已建成」是形成可供使用、需加管理的物業的前提;「已確定業主權益」表明已建成的物業是經過法定竣工驗收程序驗收合格並對物業的權益歸屬已從法律上給與了確定(通常以頒發產權證為標志)。
這個含義說明「物業」由四部分組成:(1)供居住或非居住的建築物本體即房屋,包括建築物自用部位和共用部位;(2)配套附屬設備,同樣包括自用設備和共用設備。自用設備指由建築物內部業主、非業主使用人[4]自用的門窗、衛生潔具以及通向總管道的供水、排水、燃氣管道、電線等設備;共用設備指建築物內部全體業主和非業主使用人共同使用的供水、排水、落水管道、照明燈具、垃圾通道、電視天線、水箱、水泵、電梯、郵政信箱、避雷裝置、消防器具等設備;(3)配套公共設施,指物業區域內業主、非業主使用人共有共用的設施,如道路、綠地、停車場庫、照明管道、排水管道等設施;(4)相關場地,指物業所佔用的場地。
--------------------------------------------------------------------------------
Dream200168
2006年01月20日
[1] 參見(中國香港)李宗鍔著:《香港房地產法》,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8版,第9頁。
[2] 參見周珂主編:《物業管理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頁。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條。
[4] 本書所稱的非業主使用人,是指物業的承租人和實際使用物業的其他人,另有說明的除外。
(二)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的英文表示有很多形式,諸如 Property Management, Real Easte Management。其概念也有多種解釋。目前比較趨於一致的是廣義的物業管理和狹義的物業管理兩種概念。
1.廣義的物業管理,是指在物業的壽命周期內,為發揮物業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管理者採取多種科學技術方法與管理手段,對各類物業實施全過程的管理,並為物業所有者或使用者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務。廣義物業管理的范疇相當大,它涉及到物業全部壽命周期內的多種管理與服務活動。如物業的開發建設管理,租售管理、裝修管理、修繕管理、以及為物業使用者的經營、生產、居住而提供的多種形式的服務。
2.狹義的物業管理,是指專業組織或機構,受業主委託,按合同或契約,運用現代經營手段和修繕技術對已建物業及其業主或用戶進行管理和服務。狹義的物業管理,一般包括對房屋建築及附屬配套設備、設施及場地以經營的方式進行管理,對房屋周圍的環境、清潔衛生、安全保衛、公共綠化、公用設施、道路養護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並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經營服務。
從以上概念的比較可見,廣義物業管理與狹義物業管理的區別,在於其管理范圍的大 小不同。廣義物業管理涵蓋較寬,包括了物業的產生到壽命終止的全部過程。在大多數的 企事業組織或機構內,其內部物業的管理均體現出這種廣義性的特徵。而狹義的物業管 理,則多體現在物業建成並投入市場後,專業的物業管理企業接受業主或用戶的委託,而 進行的物業使用期的管理與服務。我國物業管理行業起步較晚,物業管理的市場體系正在 建立中,目前開展的物業管理,多屬於狹義的物業管理。隨著我國物業管理業的進一步發 展,廣義范疇的物業管理也將出現並呈發展的趨勢。
㈧ 小區里設物業管理,起源於什麼時候
三十多年前,起源於深圳
㈨ 國內最早的物業管理
我國的物業管理始於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物業管理開始於經濟特區深圳。
成立於1981年3月10日的深圳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隸屬於深房集團是中國大陸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
1981年,對全國第一個涉外商品住宅小區「東湖麗苑」實施物業管理,標志著中國物業管理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
㈩ 物業管理條例是什麼時候開始正式實施的要准確
您好!《物業管理條例》是國務院於2007年10月1日頒布的修改後的物業管理方面的條例,它是在2003年版《物業管理條例》基礎上修改的。主要內容是明確了業主、物業公司和物業開發建設單位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義務和權利。規范了物業管理單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各自的職責和運作方式。使這些單位更加職責明確,更好地保護了業主利益。
歡迎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