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診器是怎麼發明的
聽診器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至今還只有160多年的歷史。
在聽診器問世之前,西醫對胸膜、心肺疾病的聽診,用耳朵直接貼附於病人的胸中來進行的。這種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時,就顯得無能為力,甚至一無所獲。
1816年,法國名醫蘭尼克的病房中,住進了一個年輕而肥胖的女病人,蘭尼克懷疑她患的是心臟病,但無法用耳朵緊貼於病人的胸部進行聽診來證實。
一天,蘭尼克由家步行到醫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兒童在玩別針劃刺木頭的一端而在另一端聽聲音的游戲,他得到很大的啟發。他迅速地走到醫院病房內,臨時找了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本,他把它捲成圓筒狀,將圓筒的一端放置於病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結果使他大為驚奇,因此聽到的聲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聽診更為清晰。蘭尼克的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聽診器的最初雛型,當時他年僅35歲。
後來,蘭尼克繼續進行思考與實驗後,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木質的聽診器。這個聽診器呈直管狀,空心,長30厘米,圓筒直徑3厘米,管腔直徑5毫米。在圓筒的中部可以分開兩節,以便於攜帶。當時,蘭尼克把這種聽筒稱為「探胸器」,這是取之於希臘文的「胸部」與「檢查」兩個字的含義而成。但是,由於這種直管狀的聽筒外觀頗象笛子,所以人們曾稱之為「醫者之笛」。直到現在,類似最初直管狀的木質聽診器,在產科還是很受歡迎,因為用它傾聽胎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從這點來說,其作用還是不減當年。
⑵ 聽診器的發明者最初的醫學熏陶是怎樣的
雷奈克的全名叫何內·希歐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出生於1781年2月17日,當時的法國醫學正處於黃金時代。雷奈克6歲那年,他的母親便因肺結核去世了,他父親是個小公務員,由於擔負不了沉重的生活負擔,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醫師那裡寄養。居洛木不是一般的醫師,他早先在巴黎學習醫學,其間曾到德國進修,最後畢業於歷史悠久的蒙佩里大學。由於他的醫術精湛,在短短的兩年內就當上了南特大學醫學院的院長。在當時的南特地區,居洛木家可以說是顯赫一時。少年時代的雷奈克本來很喜歡機械工程學,但由於受叔叔的影響,雷奈克最終還是選擇了醫學作為以後的職業,並在叔叔的幫助下,於14歲時進入南特大學附屬醫院開始學習醫學。
聽診器
⑶ 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是怎樣發明的
200多年前,法國有一位名叫雷奈·利奈克斯的青年醫生正在為挽救一個心臟病患者傷透專腦筋,因為這個婦屬女很胖,當時又沒有聽診器,根本聽不清心臟的跳動情況。
有一天,他領著小女兒在公園里玩,看到一群孩子在做游戲,一個孩子在翹翹板的一頭用釘子敲打,另一端的孩子把耳朵貼在板上傾聽,「聽見了!聽見了!」孩子們喊叫著。利奈克斯走上前去,學著孩子們的姿勢,脆下一條腿,把耳朵貼在木頭上。果然,一陣清脆的敲打聲傳入耳中。為什麼幾米長的木頭會把聲音清晰地傳過來呢?整天為「聽不見」而苦惱的利奈克斯突然受到啟發,從而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創造性的思維。
後來,利奈克斯在一根細長的用洋杉木製成的空心直管的兩端各安一個喇叭形的聽筒,一頭貼在病人的胸部,另一頭貼在自己的耳朵里。經過反復試驗,他終於聽到了病人心臟跳動的聲音。利奈克斯高興極了,把它稱為「胸部檢查器」——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
⑷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
何內·希歐斐列·海辛特·雷奈克
1816年9月13日,法國名醫雷奈克用一本薄筆記本捲成圓筒,解決了困擾他很久的診斷難題,隨之他發明了聽診器。
1816年,在巴黎呆了十幾年也沒被政府醫院任用的雷奈克已經35歲,正准備回到南特大學參加叔叔的執業行列時,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不僅改變了他的一生,而且也改變了醫學的歷史——內克醫院決定聘用他!
非常可笑的是,這位在歐洲大名鼎鼎的醫學研究者之所以能獲得他期待許久的工作,不是因為他超凡的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是單純地因為人際關系。雷奈克的一個名叫貝菲的朋友正好從次國務卿升任為內政部長,有權決定誰到內克醫院任職。
不管怎麼說,雷奈克就是在內克醫院發明了使整個醫學前進一大步的聽診器。他的一位名叫格拉維爾的學生在關鍵時刻正好在場,這個來自英格蘭的年輕人記下那天是9月13日。
格拉維爾的記錄帶有幾分野史意味:「早上雷奈克醫師在盧浮宮廣場散步時,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他在孩提時代常玩的一種游戲——一個孩子附耳於一根長木條的一端,他可以聽清楚另一個孩子在另一端用大頭針刮出的密碼。
雷奈克一下子想到他的一個女患者的病情……他立即招來一輛馬拉篷車,直奔內克醫院。他緊緊捲起一本筆記本,緊密地貼在那位美麗少女左邊豐滿的乳房下——長久困擾著他的診斷問題迎刃而解了!於是,聽診器誕生了!
(4)聽診器最初發明為了是什麼擴展閱讀
雷奈克的全名叫何內·希歐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出生於1781年2月17日,當時的法國醫學正處於黃金時代。雷奈克6歲那年,他的母親便因肺結核去世了,他父親是個小公務員,由於擔負不了沉重的生活負擔,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醫師那裡寄養。
居洛木不是一般的開業醫師,他早先在巴黎學習醫學,其間曾到德國進修,最後畢業於歷史悠久的蒙佩里大學。由於他的醫術精湛,在短短的兩年內就當上了南特大學醫學院的院長。
在當時的南特地區,居洛木家可以說是比較顯赫一時的。少年時代的雷奈克本來很喜歡機械工程學,但由於受叔叔的影響,雷奈克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受人注目的醫學作為以後的職業,並在叔叔的幫助下,於14歲時進入南特大學附設醫院開始學習醫學。
⑸ 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是如何被發明出來的
聽診器的發明至今已有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但在兩個世紀之前的長達1500餘年的時間里,醫生在沒有聽診器幫助的情況下,只能採用一種直接聽診法。也就是,醫生取一片布鋪放在病人身體有病的部位上,然後把耳朵貼上去聽。雖說這種診斷辦法也曾診斷出了一些疾病,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它既不衛生,也不方便,聽音效果還難於准確辨別,而且,不是人體所有部位發生的病變都能用直接聽診法聽出來的。為此,人們特別是醫生們都在努力尋找一種科學實用的聽診器械。
200多年前,奧地利有位醫生臨床實踐中根據聲音判斷胸腔內器官的健康狀況。當時,許多醫生都不相信這一說法,法國醫生雷納克卻記在心裡。
一天,雷納克帶小女兒去公園玩蹺蹺板。孩子玩夠了就將自己的耳朵貼在蹺蹺板的一頭,叫爸爸用手指在另一頭敲鼓點給她聽,雷納克的鼓點節奏越敲越輕,連自己都幾乎無法聽清了,可小女兒卻越聽越入神,還說敲得很好聽,拉衷奈克覺得很奇怪,就叫女兒敲,自己聽,聲音果然清晰。他高興地大聲嚷起來:「有了,有辦法了!」
原來,幾天前一位貴婦請他看病,因不宜用耳朵直接貼附其胸部來聽診,故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檢查結果,使雷納克很著急,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女兒的聲音游戲啟發了他,第二天,雷納克在醫院的門診部拿起一張紙,把它捲起來,用一根線綁上,形成一個中空的喇叭筒,然後把它放在患者的胸口聽心臟跳動的聲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聽診器。
此後,他又做了許多次相關實驗。由於他擅長用機床車木頭,便用雪松和烏木製作了一個木頭筒,筒長30厘米,外徑3厘米,內徑5毫米。這個圓筒由兩節合成,便於醫生攜帶,這實際上就是木製的單耳式聽診器。雷納克將它命名為「胸部檢查器」,由於它的形狀像一隻笛子,於是人們又將其稱為「醫者之笛」。不幸的是,雷納克本人在發明了聽診器後不久就患上了肺病,在1826年去世了。
雷納克在世的時候,他對肺病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了有關資料,撰寫了一本影響深遠的醫學巨著,使人類的臨床醫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雖然如此,雷納克卻受到了他的同鄉布魯賽斯醫生的強烈反對,布魯賽斯曾推廣利用水蛭吸血的辦法給人治病而導致了許多患者的死亡。布魯賽斯譏諷雷納克的書是「一堆無可爭辯的事實和毫無用處的發現」。後來,人們在雷納克發明的基礎上繼續前進,逐步改製成了現代臨床醫生所廣泛使用的雙耳聽診器。當醫生聽診時,再也不用經歷雷納克的尷尬遭遇了。
⑹ 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聽診器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至今還只有160多年的歷史。
在的聽診器問世之前,西醫對胸膜、心肺疾病的聽診,是用耳朵直接貼附於病人的胸部來進行的。這種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時,就顯得無能為力,甚至一無所獲。
1816年,法國名醫蘭尼克的病房中,住進了一個年輕而肥胖的女病人,蘭尼克懷疑地患的是心臟病。但無法用耳朵緊貼於病人的胸部進行聽診來證實。
一天,蘭尼克由家步行到醫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兒童在玩別針劃刺木頭的一端而在另一端聽聲音的游戲,他得到很大的啟發。他迅速地走到醫院病房內,臨時找了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本;他把它捲成圓筒狀,將圓筒的一端放置於病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結果使他大為驚奇,因此所聽到的聲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聽診更為清晰。蘭尼克的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聽診器的最初雛型,當時他年僅35歲。
後來,蘭尼克繼續進行思考與實驗後。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木質的聽診器。這個聽診器呈直管狀,空心長30厘米,圓筒直徑3厘米,管腔直徑5毫米。在圓筒的中部可以分開為兩節。以便於攜帶。當時,蘭尼克把這種聽筒稱為「探胸器」,這是取之於希臘文的「胸部」與「檢查」兩個字的含義而成。但是,由於這種直管狀的聽筒外觀頗象笛子。所以人們曾稱之為「醫者之笛」。直到現在,類似最初直管狀的木質聽診器,在產科還是很受歡迎,因為用它傾聽胎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從這點來說,其作用還是不減當年。
⑺ 【聽力文摘】聽診器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在19世紀初,一位法國內科醫生雷納-萊納克遇到了一個難題。在為一位有心臟病跡象的年輕女性看病時,雷奈克需要聽到她的心跳聲才能確診。但當時西醫界已知的聽診方法只是簡單地將耳朵貼近患者的胸部來判斷心跳聲。但萊納克並不想與這位年輕女士太過接近。 故事的結局是萊納克隨後拿了張紙捲成圓筒狀。他將這一紙質圓筒置於他的耳朵和患者的胸部之間,使得兩人都免於了尷尬。但與此同時,他驚奇地發現通過紙質圓筒傳出的心跳聲相較以往聽到的更為響亮清晰。 萊納克將這一發明命名為聽診器,這一名稱取自希臘語中的胸部及觀察兩個詞,因為這一發明為心肺診斷技術開辟了一種新的方法。 通過對不同材質進行實驗後,萊納克認為木質圓筒作為聽診器的效果最佳。他將餘生致力於研究心肺聽診,並通過屍檢來驗證他此前通過聽診所下的診斷。 盡管聽診器徹底改革了西醫診斷方法,但它最初推廣使用時也遭遇了極大的阻力。19世紀20年代,許多醫生認為通過圓筒聽診太費時又不方便,甚至很愚蠢!但不久之後,萊納克這項頗為實用的發明的價值逐漸顯現。現今,聽診器已成為醫學保健普遍的象徵。【本譯文由普特網友大蝗蟲蟲提供】
⑻ 聽診器最初是由什麼材質製成的
聽診器是醫生檢查病人、診斷疾病的一種重要器械。聽診器源於法國。過去,醫生聽診採用直接聽診法,就是隔著一條手巾用耳朵直接貼著病人身體的適當部位進行聽診。歷史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9世紀的某一天,急駛而來的馬車在法國巴黎一所豪華府第門前停下,車上走下了著名醫生雷內克,他是被請來給這里的貴族小姐診病的。 面容憔悴的小姐,坐在長靠椅上,緊皺著雙眉,手捂胸口,看起來病得不輕。
等小姐捂著胸口訴說病情後,雷內克醫生懷疑她染上了心臟病。若要使診斷正確,最好是聽聽心音,早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就已記載了醫生用耳貼近病人胸廓診察心肺聲音的診斷方法。雷奈克也從中獲知這一聽診方法,平時常常用來診察病人。
但是,當時的醫生都是隔著一條毛巾用耳朵直接貼在病人身體的適當部位來診斷疾病,而這位病人是年輕的貴族小姐,這種方法明顯不合適。雷內克醫生在客廳一邊踱步,一邊想著能不能用新的方法。
看到醫生冥思苦想的樣子,屋內的人也不敢隨便走動和說話。聽診器的發明者雷內克醫生走著、走著,雷內克醫生的腦海內突然浮現出前幾天,他見到的一件事情。 那是在巴黎的一條街道旁邊,堆放著一堆修理房子用的木材。
有一天,幾個孩子在木料堆上玩兒,其中有個孩子用一顆大釘敲擊一根木料的一端,他叫其它的孩子用耳朵貼在木料的另一端來聽聲音,他敲一敲,問一問「聽到什麼聲音了?」「聽到了有趣的聲音?」孩子們笑著回答。
正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雷內克醫生路過這里,他被孩子們的玩耍吸引住了,就停下腳步,他細地看著孩子們玩兒。 他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忽然興致勃勃地走了過去問:「孩子們,讓我也來聽聽這聲音行嗎?」孩子們愉快地答應了。
他把耳朵貼著木料的一端,認真地聽孩子們用鐵釘敲擊木料的聲音。「聽到了嗎?先生。」「聽到了,聽到了!」雷內克醫生靈機一動,馬上叫人找來一張厚紙,將紙緊緊地捲成一個圓筒,一頭按在小姐心臟的部位,另一頭貼在自己的耳朵上。
果然,小姐心臟跳動的聲音連其中輕微的雜音都被雷內克醫生聽得一清二楚。他高興極了,告訴小姐的病情已經確診,並且一會兒可以開好葯方。雷內克醫生回家後,馬上找人專門製作一根空心木管,長30cm,口徑0。
5cm,為了便於攜帶,從中剖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轉連接,這就是第一個聽診器,它與現在產科用來聽胎兒心音的單耳式木製聽診器很相似。 因為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為「醫生的笛子」。
雷奈克由此發明了木質聽診用具,是一種中空的直管。雷奈克將之命名為聽診器。後來,雷內克醫生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確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單管聽診器,效果更好。單管聽診器誕生的年代是18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