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食用米

發明食用米

發布時間:2021-09-17 06:54:47

❶ 大米是誰發明

應該說是發現,而不是發明。

稻米,俗稱大米。有關稻的起源,依然成為科學界長期的爭辯議題。科學家對首批稻的出現時間、地點至始爭論不休。

稻的栽培起源於約公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另有考古發現在約公元前8200年前的中,國湖南也有種早期稻米。在1993年,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8200年。

水稻在中,國與東,南,亞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在亞洲季風氣候區是自古以來的主食,中世紀時引入歐,洲南部。現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2013年稻的總產量佔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二位,僅低於玉米。

❷ 在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之前,全世界范圍的米是不是都不夠吃,那麼唐朝盛世呢

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量的探討,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個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畝產:

唐朝畝產138公斤;

宋朝畝產225公斤;

明朝畝產333公斤。

2013年,中國實際水稻平均畝產量僅為447.8公斤,與1000公斤的試驗水平相去甚遠。在安徽,隆平高科的超級稻出現大面積絕收。

超級稻「Y兩優900」經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1026.7公斤,創造了最新的水稻畝產世界紀錄。這天是2014年10月10日。當時84歲的袁隆平站在湖南省紅星村超級稻基地的稻田裡宣布:「這標志著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研究遙遙領先世界。」

安徽省種子管理總站的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慶、合肥、滁州、馬鞍山、淮南等六市種植的「兩優0293」發生大面積減產、絕收,受災面積超過萬畝。


(2)發明食用米擴展閱讀:

2012年5月19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湘潭舉行的中非商務合作論壇上提議,研發第四階段超級稻,希望國家農業部開啟該計劃,「已經撰寫並向國家遞交了方案,目標為每公頃產量15噸。」

2014年3月22日,袁隆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表示,第四階段的超級稻的育種計劃已經開始了,我們的單產目標是15噸。

2016年11月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

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這次驗收的項目是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稻在全國38個百畝示範片中唯一一個雙季稻科研攻關項目。

❸ 大米是那個人發明出來的

那用追溯到人類的用火及農耕的時期開始,……目前考古學家也無法確認具體是誰

❹ 米是誰發明的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內明製作木耒、木耜,容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採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

袁隆平 (1930.9.1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米神」等。
自己看看http://ke..com/view/9239.htm

❺ 大米起源於哪個國家

大米起源於中國,具體分析如下:

1、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最早種植稻穀的地區應該是雲南地區;

2、稻穀是指沒有去除稻殼的子實,包括水稻;

3、水稻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

4、雲南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綜上所述可知:最早出現稻穀的地方位於雲南,稻穀包括水稻,可以參出大米,而雲南屬於中國,所以大米起源於中國。

(5)發明食用米擴展閱讀:

大米的發展起源:

長江中下遊河姆渡文化在約七千年以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杵臼發明被應用,人類知道清理分離不益食的谷殼與米糠。此後不久應該發現用水淘洗是一種更高效的去雜清理工序,淘米工序的高效去菌除氧化糠層及塵埃,人們仍在延用,杵臼制米裝備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有使用。

十九世紀未輥式米機被發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紀中期噴風米機問世,碾米效果得以較大的改善。

二十世紀後期制米技術快速發展,光電色選自動清理水平不斷提高,加之北方寒地粳稻種植的不斷擴大,1988年免淘米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糧食局第二制米廠規模生產。1989年50噸/天生產線上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雲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稻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稻

❻ 大米是哪國發明的

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雲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
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某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❼ 中國最早大米是從哪裡引進來的

大米原產於中國與印度

我國食用大米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七千多年前長江流專域就有種植水稻並屬食用大米。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

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7)發明食用米擴展閱讀:

東漢時,南方的人口逐漸增加,東漢末年,由於連年的戰爭,使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很大的破壞,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長江流域。

西晉覆滅後,北方相當長時期內局面混亂,以後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遷移。這些南來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時帶來了北方各地區較高的生產技術,這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環境及其相應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許多區別。稻對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的要求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適量的水,南方雖然雨量比較多,還是需要講求水利,以便灌溉。

❽ 大米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呢

中國。

大米歷史上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耕種稻田、生產大米、煮食米飯的先民。

後來南方地區一次次的相關考古發現,一再改寫和刷新了中國稻作農業起源階段的歷史記錄。目前,1萬多年前以水稻栽種為中心內容的稻作農業發端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已成為植物考古界和農史學界的共識。

在之後的數千年裡,水稻種植、稻米的生產逐漸被先民發展成為取代傳統漁獵、採集經濟的最主要的謀生手段,並且直到現代,靠種稻收獲的大米更是成為地球上約一半人口的主食。



(8)發明食用米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

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大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所以不是一種完全蛋白質,其營養價值比不上動物蛋白質,但在午餐和晚餐時食用大米,較麵食而言更有利於人們減肥。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一般食用大米作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約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亞油酸含量較高,一般佔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別多2-5倍。

大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的功效,稱譽為「五穀之首」,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約占糧食作物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閱讀全文

與發明食用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