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組合蜂框

誰發明組合蜂框

發布時間:2021-09-17 05:17:09

㈠ 如何自己動手製作蜂箱

蜂箱製作方法如下:

蜂箱製作材料准備:
樹齡較老的木材若干 製作工具一套 釘子若干 尺子一把 圖紙一張

蜂箱製作步驟教程:
1.用尺子按圖紙的尺寸量出合適的尺寸,然後用專用的製作工具把它取出來。
2.把取出來的材料放到有陽光的地方曬幾天讓它裡面的水分揮發干。
3.用專用的製作工具把曬乾的木材取出適量做成箱身,要4塊哦,在介面的地方用釘子釘起來。要保證表面平。
4.把需要打洞的木料用電鑽按圖紙打出合適的孔洞。
5.把已經做好各部分開始拼接起來,用釘子釘緊。
6.蜂箱的外形已經做成的,裡面就開始隔開分成若干小格了。
7.對著圖紙來畫線,然後取出木料做成隔板。
8.打洞配對就可以了。

蜂箱製作步驟教程提示:
1.每一個蜂箱的做法都是有差別的,你需要畫出圖紙,然後對著圖紙來做。
2.材料要選用得合適,堅固耐用,而且還要不容易變形。
3.耐心決定工藝的精美,自己掌握。
4.裡面的布置自己做合理的安排,要盡量把空間用得合適。

㈡ 蜜蜂是誰發現的

這個好像沒有確切記錄,養蜜蜂從遠古就開始了,
人類利用和飼養蜜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代養蜂、活框蜂箱養蜂和現代養蜂3 3 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不同的發展時期。
在原始社會,人們獵取野生蜂巢的蜂蜜和蜂蠟,供食用和作祭祀品;
蜜蜂的蜂蛹和蜂蜜都是人類的優良食品。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和蜂打交道。1953年在中國山東省萊陽市北泊子與臨胸縣山旺發現的蜜蜂化石,證實2000萬年前中國東部溫帶區存在蜜蜂。公元前16-11世紀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蜜」字的記載,說明中國蜂業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形成了中華蜜蜂的傳統養殖特點。
中國古代蜂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人們開始是用原始的方式來獵取野生蜂的產品,逐漸過渡到粗放飼養中華蜜蜂,並對蜂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與利用。

從原始社會到漁獵社會,中華民族的祖先最初是搗毀蜂窩,燒死蜜蜂,掠食巢蜜、蜂子;其後,人們有意識地利用蜂群再生產能力,學會用煙霧驅蜂,保留部分蜂窩,獲取蜜、蠟和蜂子。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採收蜜、蠟和蜂子的實踐中,又學會了用泥草、牛糞等塗抹蜂窩洞口,並留一小孔,讓蜜蜂出入,最後在樹幹上刻痕為記,以示蜂窩有主,按時採收蜜蜂產品。這一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當時已經產生了原始養蜂意識。這種採收蜂產品的方法,在雲南部分少數民旅中沿用至今。
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對蜜蜂的習性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對蜂蜜、蜂子等天然產物的利用也不斷進步。在《詩經·周頌·小毖》中記載有「莫予井蜂,自求辛蟹」的詩句,即警告人們不要激怒蜜蜂,以免遭蜇。東周時期,人們已開始用蜂蟄治病,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蜂蜇療法。當時對蜂產品的利用主要用於食品。《札記·內則》中記載有「子事父母、棗栗館蜜以甘之」和「雀、鵝、嫡、蟹皆可供應用,則自古食之矣」以及「嫡、費、鮮之,人君燕食」等的記載。這些事實說明在2300年前,甜美的蜂蜜被用於孝敬老人和長者,營養價值很高的蜂和蟬的幼蟲是帝王貴族的珍貴食品。在《楚辭·招魂》中記載有「瑤漿蜜勺」和「櫃枚蜜餌」之句,即用蜜調製成蜜槽,用蜜與米、面做成蜜餌等古代蜂蜜食品。西漢時期在嶺南今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已有用蜂蠟製作蠟燭的工藝。當時還有工匠利用蜂蠟製作印章和工藝品。除了這些利用外,中國古人於漢代發明了蠟綴 (即蠟染絲織品)技術。此後,蠟染紡織品成為歷代皇宮的貢品。
東漢時期,養蜂先驅者為便於採收蜂產品開始了移養蜜蜂,他們砍下附近有野生蜂窩的樹干,掛在屋牆下飼養。這一進步,對以後深入地觀察蜜蜂生活習性,改進飼養方法,提高養蜂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自生自滅狀態下的野生蜜蜂巢穴中採收蜂產品,逐漸轉變為將野生蜂收回家中馴化飼養,它標志著中國古代養蜂的開端,同時說明了中華民族的祖先對蜜蜂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從此,為中國養蜂科學的發展和中華蜜蜂傳統飼養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山區養蜂者「以木為器」,「以蜜蠟塗器內外令遍,安糖下或庭柿誘引野生蜂,春月築桑生育」。還有鄭輯之著《永嘉地誌》記述了家人「以蜜塗桶」、「舉群悉至」的誘引蜂群的技術。
晉代皇甫溢著《高士傳》記述了漢代一位養蜂先驅姜吱,傳授養蜂技術,教授天下,營業者300餘人,民從而居之者數幹家。皇甫溢贊他「牧家調蜂,天涯笑傲」。這說明中國古代已經有人注重傳授養蜂技術。當時人們對蜂群的築巢、分蜂等生物學特性的觀察都作了記載。276年至324年,郭湊的《蜜蜂賦》首次記述了蜂群中有 「吮瓊」、「營堂」、「閘衛」等分工,認識到蜜蜂是社會昆蟲。還有 「咀嚼華滋,釀以為蜜」的詞句。這個時期養蜂巳由移養的半人工狀態,進步為用原木仿製蜂窩誘蜂的家庭養蜂初級階段。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觀察的深入,中國古人對蜜蜂的觀察更加仔細。唐代養蜂者段成式,在所著的《酉陽雜姐》一書中記載「相蜂(即雄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過冬,蜂族必空」等生物學特徵。
韓鄂在所著的《四時纂要》中開始把「六月開蜜」列為農家事宜。宋、元時期是中華蜜蜂人工飼養的重要時期。從宋代開始,對防治蜘妹、螞蟻、蛇、雀、蛹蠍、狐狸等蜜蜂的敵害,就已有了記載。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養蜂生產技術和科學理論的日趨進步,甚至出現了專業的養蜂場。
元代名士劉基所著的《郁離子·靈丘丈人》一書記載了靈丘丈人父子兩代經營一個專業蜂場盛衰演變情況,從而總結出根據蜜源情況建場選址、蜂群四季管理和繁殖、合並蜂群增強群勢、取蜜方法和原則。書中還有如何防治蜜蜂敵害等的記載。書中記載有「木以為蜂之宮,不館不之」的字句,這說明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原始木製蜂箱,而且養蜂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布局。該書還記載「蔫則縱之析之,寡則與之衷之,不便有二王」,意思是群勢強就可以進行人工分蜂,群勢弱則加強飼喂,以強補此外,在養蜂技術上還有一些重要發明,如兩人配合用煙驅、蜜誘的方法收集分蜂群,還有三面撒水揚塵,阻其蜂路和撒土追捕蜂群等方法。
1819年博物學家郝謎行編著的《蜂衙小記》對蜜蜂生物學特性、養蜂技術、養蜂經驗等都作了記載,成為中國第一部養蜂專著。當時養蜂生產規模已很可觀,一般農戶養蜂十多窩(群)。養蜂者在生產實踐中,對蜜蜂的生物學特點的觀察更為深入細致,同時進行一些科學研究。明清的一些學者對蜜蜂個體發育四個階段的蟲態分別進行了描述。
明代徐光啟研究了雨水、花木和蜂蜜的關系,總結了利用物候學預測當年產蜜豐歉的方法。蒲松齡(1640-1715年)在他的《農桑經》中指出「門戶清凈,來往不繁,經營不勤」是分蜂的預兆。1760年張宗法在《三農記》中記述,分蜂時新蜂王要「另居一所,不得子母對面並肩」這就指明了蜂王是雌蜂,解決了長期以來對蜂王性別的爭議。截止清朝末期,中國飼養的中華蜜蜂約有20萬群左右。這個時期的養蜂科學技術的發展,為30年代引迸西方蜜蜂和活框養蜂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㈢ 蜂巢是誰建的

蜂巢是工蜂建的

工蜂的任務主要是採集食物、哺育幼蟲、泌蠟造脾、泌漿清巢、建造蜂巢、保巢攻敵等工作。蜂巢內的各種工作基本上是工蜂們乾的;

蜂巢形狀是六角形的.這種六角形所排列而成的結構叫做蜂窩結構。因這種結構非常堅固,故被應用於飛機的羽翼以及人造衛星的機壁。蜂巢內外面的巢穴(叫做巢房)剛好一半相互錯開,相互組合六角形的邊交叉的點是內側六角形的中心。這是為了提高強度,防止巢房底破裂。

㈣ 蜜蜂只有三框就造王台是怎麼回事

你好, 蜜蜂(Bee/Honey bee)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中文學名:蜜蜂
別稱:西方蜜蜂,中華蜜蜂(或稱東方蜜蜂)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單肢亞門
綱:昆蟲綱
目:膜翅目
亞目:細腰亞目
科:蜜蜂科
屬:蜜蜂屬
分布區域:中國東部
英文名:Bee Honeybee
分享
形態特徵

蜜蜂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

從春季到秋末,在植物開花季節,蜜蜂天天忙碌不

蜜蜂口器
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時期。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對蜜蜂是不利的,因為蜜蜂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周圍環境的溫度改變。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辦法抵禦嚴寒。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結團越緊,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溫過多。據測量,在最冷的時候,蜂球內溫度仍可維持在24℃左右。同時,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生熱量,以提高蜂巢內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鑽,而球心的蜂則向外轉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渡過寒冬。在越冬結球期間它們是怎樣去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聰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們不需解散球體,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料。這樣可保持球體內的溫度不變或少變,以利於安全越冬。養蜂者用人為辦法生產蜂王漿,實際上就是用人工製做一些王台,放入蜂箱內,供蜂王產卵,待小幼蟲孵出,工蜂們用蜂王漿飼喂時,養蜂人即將蜂王漿取出,這技術其實是騙術,可見就連聰明的小蜜蜂也有受騙的時候。
希望能幫到你。

㈤ 央視有個殘疾老人發明的活框養蜂,活框分為上下兩部分是在哪個節目哪一期啊!急求

科教頻道,文明蜜碼,殘疾老人姓張

㈥ 十二框方形蜂箱的結構和尺寸是怎樣的

主要用於東北、新疆北部等嚴寒地區。蜂箱成正方形,箱壁厚為25毫米,內圍尺寸為455毫米×455毫米×300毫米,每箱可放12個巢框(435毫米×300毫米)和兩塊隔板。流蜜時另加繼箱,繼箱高度為310毫米,其它尺寸與巢箱相同(圖2)。

圖2 十二框方形蜂箱

㈦ 蜂框用楊可以嗎

可以!蜂路結構合理且巢框可以移動的蜂箱。習慣上簡稱蜂箱。系1852年美國郎斯特羅什(L.L.Langstroth)發明,與巢礎機、分蜜機同稱養蜂的三大蜂具。活框蜂箱通常由巢框、箱體、箱底板、箱蓋、副蓋、隔板和巢門檔等部件構成。採用木材製作,有的採用無毒塑料製作。按活框蜂箱適用蜂種劃分,有西方蜜蜂蜂箱(俗稱意蜂箱,如郎氏十框蜂箱等)和中華蜜蜂蜂箱(簡稱中蜂箱,如中蜂十框蜂箱)兩類;按擴大蜂巢的方式劃分,活框蜂箱又可分為向上疊加繼箱擴巢的重疊式蜂箱(如朗氏十框蜂箱、中蜂十框蜂箱等)和橫向增加巢脾擴巢的橫卧式蜂箱(如十六框卧式蜂箱)兩類。世界各地普遍採用的是郎氏十框蜂箱和達旦蜂箱。中國採用的活框蜂箱主要有用於飼養西方蜜蜂的郎氏十框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十六框卧式蜂箱和用於飼養中華蜜蜂的中蜂十框蜂箱等箱型。

㈧ 圓格子蜂桶是誰發明的

1857年美國人郎氏發明了活框蜂箱與隨後

蜂箱
發明的巢礎機和分蜜機一起被稱為蜂具的三大發明

㈨ 方耀斗組合蜂箱長框好還是短框好

絕對是短框好,自然界野蜂多呈球狀以利保溫護子,且大多不超直經三十厘米,如用長框為直徑算,如達球狀恐天人也難!但無下樑這一抅想絕可點贊。

㈩ 科學家們利用蜜蜂巢發明了什麼為什麼

科學家們利用蜜蜂巢發明了各種正六邊形的蜂巢結構板材。
蜜蜂巢由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六稜柱形小
蜂房組成,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3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些結構與近代數學家精確計算出來的——菱形鈍角109。28』,銳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節省
材料的結構,且容量大、極堅固,令許多專家贊嘆不止。人們仿其構造用各種材料製成蜂巢式夾層結構板,強度大、重量輕、不易傳導聲和熱,是建築及製造航天飛
機、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復眼的每個單眼中相鄰地排列著對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陽准確定位。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功了偏振光導航儀,早已廣泛用於航海事業中。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組合蜂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