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的雕塑

創造的雕塑

發布時間:2021-09-16 14:22:01

❶ 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家

1、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簡介
法國著名雕塑家。他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他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生平
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裝幀藝術和制圖。在這里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裡去學習,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礎訓練。在渡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准備投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讓他做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 ,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上:「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慾望,其中創造慾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這樣鼓勵羅丹。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從而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成熟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潁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羅丹藝術術論
在藝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羅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代藝術的密。 --羅丹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羅丹
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 --羅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愛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從人做起。 --羅丹
惡是枯乾。 ——羅丹

《羅丹藝術論》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當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翻譯此書作「美學講義」發給學生,意在未曾涉及純粹美學之前,先對於美術名作的形式與精神有一確切認識與探討。
重編彩圖本緊扣大師談話,將二百餘幅美術名作與談話內容融為一體,更利於名作的欣賞和名著的理解。
這里只對該書作簡要介紹,阿文建議你去買一本,因為可以放在床頭慢慢的看,還可以聞到書香。裡面有很多精美圖片,書頁的紙質也很好。另外,為了不損壞原書,阿文捨不得掃描,因為掃描圖片的時候要把書壓平,很容易把書弄壞……
《羅丹藝術論》法國·葛塞爾【著】傅雷【譯】

年譜
1900年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羅丹隨著名動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學雕塑,由於刻苦努力,進步很快。後又到有「小美術學院」之稱的盧浮宮學畫,畫室主人是第二帝國時代很有名氣的裝飾雕刻大師阿爾貝歐內斯特-加里埃-貝勒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羅丹己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雕刻家的條件。35歲之前,羅丹的個人風格還沒有確定,1875年,羅丹訪問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贊賞備至,對其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羅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傷鼻的男子》(1864)、《青銅時代》(1876)、《聖約翰的說教》(1878 )、《地獄之門》(1880-1917)、《亞當》(1880)、《夏娃》(1881)、《加萊義民》(1884-1 886)、《吻》(1886)、《巴爾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

❷ 什麼是雕塑創作

雕塑創作隨著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教育改革的普遍展開,國家教委新的教學目錄的重新修訂,雕塑專業被劃為「美術學」的范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檔次。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於造型藝術造型範圍內具備基礎素描以及泥塑、木、石、陶、金屬等專門材料進行具象及抽象造型的能力,能在戶外城市公共環境雕塑及室內架上雕塑等專業領域從事專業創作設計、放大製作,並能從事本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❸ 活雕塑是誰創造的

活雕塑藝術是行為藝術的一個支派,起源於西方國家,通過真人塗繪,達到雕塑的逼真效果,配以肢體語言,向人們展示其藝術內涵。

它借鑒了純雕塑藝術風格,但又不同於純雕塑,優點是取之於生活,展示於真實,每個人物造型及群體組合都代表著一種文化,靈活生動地展示出不同時代所具有的社會風貌。

活雕塑藝術可以和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如舞台演出、T型台演出,也可以和各種大型文藝演出、文化項目、體育行業、廣告業、慶典業等相結合。

活雕塑藝術用多種造型反映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人物、現代都市風貌、未來科學幻想,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及現代文化,讓人們在藝術的殿堂里得到美的享受。

行為方式

活體雕塑就是把表演者全身裝扮成類似於真實雕塑的色彩(如金色等),然後利用人可以活動的方式進行肢體語言展示藝術雕塑的造型,人體會在一段時間變換不同造型(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一起組織成的一個意群)給參觀者一種奇特和神秘的感受。 它是近現代西方行為藝術學家創作的一種新興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在國外和中國的一些大型城市已經受到廣泛的好評和歡迎。

創造效果

活體雕像極具創新意識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商業化的活動和場合結合起來進行,既能給參觀者高雅的藝術享受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又能給各種商業活動創造一個極大的宣傳亮點,使商家在宣傳檔次上提高很大一個台階,不再是以前那種傳統禮儀展示的單一的表現形式。 該種形式所產生的聚集人氣和吸引顧客效應非常巨大,因為它能給顧客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和文化內涵。而且這種宣傳形式一定會引起媒體的極大關注,新聞媒體會大力的宣傳和宣揚這種新穎、崇尚文化的宣傳模式,這樣所產生的影響就不單單只是商場內的一個好的廣告效應,這種效應更可能傳播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國了。

❹ 雕塑作品有哪些

1、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主要是用於城市的裝飾和美化。它的出現使城市的景觀增加,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既可以單獨存在,又可與建築物結合在一起。城市雕塑的題材范圍較廣,舉凡與該城市的地理特徵、歷史沿革、民間傳說、風俗習慣等有關聯者皆可創作並建立。

它主要是用於城市的裝飾和美化。由於它的出現而使城市的景觀增加,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因此,城市雕塑的建立是非常嚴肅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門如市政廳或國家政府下令,由其下屬的有關美術或雕塑的組織具體負責籌劃、實施,通過招標或專門邀請某位或某幾位雕塑家進行創作完成。

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立於城市公共場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起到緩解因建築物集中而帶來的擁擠、迫塞和呆板、單一的現象,有時也可在空曠的場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2、校園雕塑

校園雕塑與所有的校園物質景觀一樣,積淀著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校園雕塑通過被解讀,使學生不僅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而且同時從雕塑作品中領會特定文化的設計思想、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企業雕塑

企業雕塑是為美化企業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4、公園雕塑

公園雕塑是為美化公園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5、行街雕塑

步行街雕塑是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區域設置的行人專用道,因而創建的雕塑在這里原則上排除汽車交通,外圍設停車場,是行人優先活動區。徒步街與徒步購物街的意義是一樣的可通稱為步行街。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統一部分是為了振興舊區、恢復城市中心區活力、保護傳統街區而採用的一種城市建設方法。

(4)創造的雕塑擴展閱讀:

雕塑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鋁、玻璃鋼、砂岩、銅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

通過雕、刻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❺ 塑壁雕塑是誰創造的

楊惠之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割草耙泥。他在小夥伴堆里,是個首領,大家服他。為啥服他?因為他隨便抓起一把潮泥濕土,三捏兩按,捏出一個天王神將來,放在土地廟里當菩薩,竟能哄得一些善男信女來上供燒香。供品中團子、糕餅不少,楊惠之拿了分給小夥伴吃,大家自然肯聽他指揮了。

他父母見狀就把他送去學畫了。楊惠之心靈手巧,又跟了個有本領的師傅,把神道佛像畫得活靈活現。不過,比起他的師兄吳道子來,始終差一點點兒。他下足苦功,但師兄還是師兄,說什麼也比不上他。

楊惠之決定趁早另找門路。於是拜別了師傅師兄,到了崑山,借住在一個孤單獨身的老人家裡,白天幫老人挑水燒火,晚上就捏起人像來了。

他一心想在這方面弄出個名目,加上幾年學畫中得來的經驗體會,他塑出來的像很像那麼回事了。但是他自己總是不稱心,不是嫌嘴巴太僵,就是怪眼神無光,常常是塑好了,又搗碎;搗碎了,又再塑。

一年新春,他終於把一個自己感到滿意的塑像拿到了街上。正值上市時節,人山人海,圍攏來看的人們,都贊不絕口:「好啊,多好的一個爛泥菩薩!」楊惠之不僅不笑,反而沉著臉,一下把泥人摔成百塊,走了。

夏天,楊惠之吃力地抱著新塑好的一個一人高的泥人,悄悄地放在街市中的一座涼亭里,側身朝外站著。

天蒙蒙亮,一個起早上集的農民,挑著一擔嫩青菜,在涼亭前停下,對著泥人姑娘恭敬地問:「可要買點兒菜嗎?」曉風吹動了泥人頭上的飾件,好像搖了一下頭,農民恭敬地說:「不要嗎?不礙事!」挑著擔走了。

別人都以為這個「姑娘」是真的,紛紛跟「她」打招呼。上街的人漸漸多了起采,楊惠之這下才高興得笑了,把泥人抱回家去。

想不到別人追著他叫:「強搶民女啰……楊惠之強搶民女啰!」楊惠之回頭一看,不好!差役提著鐵鏈條趕過來,吆喝著捉他來了!他大吃一驚,把泥人往地上一摔,拚命逃跑。

泥人摔破了,人們圍了一層又一層,不僅笑起來:「哎呀呀!原來是個泥人!噴噴噴!跟真的似的!」一個秀才搖頭晃腦地贊嘆:「百工之中,皆出聖人。此楊惠之,亦可稱一聖。」

從此,「塑聖」楊惠之,就名揚四海了。至今,蘇州吳縣甪直羅漢堂還保留著楊惠之塑的羅漢哩!

楊惠之(生卒年不詳),開元、天寶間吳縣人,唐代雕塑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徵與神情特點,合乎相術,故稱古今絕技。他繼承了「影塑」與「浮塑」的技巧,創制出了「塑壁」的新形式。他還將當時的山水畫與人物畫結合運用於雕塑中,為豐富中華藝術寶庫做出了貢獻。

❻ 著名的雕塑作品有哪些

擲鐵餅者,大理石雕復製品,高約152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希臘雕刻家米隆作於約公元前450年。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雕塑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個雕像身體自由屈伸和旋轉的軸心,同時又保持了雕像的穩定性,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志。

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並且形成了西方美術史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

❼ 雕塑家王臨乙創作了哪些優秀的雕塑作品

王臨乙創作了浮雕《民族大團結》,圓雕《志願軍》,為民族宮創作了《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浮雕,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了《五卅運動》浮雕。

❽ 著名雕塑<大衛>是誰創作的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斗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抓住投石帶,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准備投入一場新的戰斗。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斗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里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為了藝術品的保護,《大衛》原作被放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中,同時在市政廳門前還矗立有一座復製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欣賞。

❾ 羅丹創造塑像完整的文章

法國雕塑家羅丹(1840~1917年)走進藝術博物館時一下被一座雕像吸引住了。
這座雕像取材於13世紀的一段史實:義大利比薩的君王烏谷利諾十分殘暴,人民奮起反抗,終於推翻了他的統治。起義者把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囚禁在一座荒山的高塔里,把他們活活餓死了。
18世紀法國著名的雕塑家加爾波據此創作了一座表現他們挨餓而死的雕像。他著力刻畫烏谷利諾挨餓的恐怖情景:兩個兒子已餓死在他身旁,他肝腸寸斷,一隻手壓著肚子,一隻手拚命揮舞,似乎在呼救。
羅丹看了一會,不無遺憾地搖搖頭,說:「啊!加爾波大師糟蹋了這一驚心動魄的素材。」他的學生問:「老師,怎麼處理這一素材,才能驚心動魄呢?」
羅丹說:「我決定要重新創作……」這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塑像:
烏谷利諾的一個兒子剛斷氣,另一個垂死掙扎。他一隻手抓著父親的胳膊,仰著頭,似乎在凄厲地喊叫。而烏谷利諾充耳不聞,伏在已死的那個兒子身上,正准備低下頭以兒子的屍肉充飢,似乎又下不了口。瘦削的臉在抽搐,展現了內心劇烈的斗爭:獸性和人性的斗爭。這個極其殘暴的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以兒子未寒的屍肉充飢符合他的性格。但他畢竟是人,所以下口之前,又有一番猶豫,這也是符合情理的。
羅丹的學生看了老師的新作,評論說:「老師的作品確實超過了加爾波的作品。因為加爾波只揭示了局部的真實,而羅丹老師則刻畫了暴君烏谷利諾在特定環境中挨餓的真實情景,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❿ 雕塑是在什麼度維空間中創造的造型藝術

雕塑是三維空間

閱讀全文

與創造的雕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