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團結的名人事例
1、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團結奮進,使「兩彈一星」成為上世紀中華民族最輝煌的偉業之一。
2、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傑出化學家。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 、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感情很好,親密無間。他們密切配合,致力於科學研究。
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准備好。」由於兩人的真誠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4、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與合作是人類的典範 。從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晤起,40年裡,他們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 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兩人合作,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
5、萊特兄弟的故事萊特兄弟,美國發明家。1903年他們共同合作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後,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㈡ 有關團結的名人事例
1、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他潛心研究推翻資本主義,使人類進去一個更理想的社會。但這僅僅靠他一個人是不夠的。朋友拂里德里希•恩格斯幫助他並和他一起研究,並且稱之為「科學社會主義」,他們的這種成功就是團結合作而完成的。
2、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傑出化學家。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
、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感情很好,親密無間。他們密切配合,致力於科學研究。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准備好。」由於兩人的真誠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3、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部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後不管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眼下正需要你這樣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顯著。
㈢ 關於團結的事例 故事
1、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
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陌生人又建議道。
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2、一隻鷹蛋從鷹巢里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里。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里。雞窩里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
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著雞一樣的生活。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著雞群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他問。他的夥伴告訴他:「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
「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他發出內心的羨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簡直是痴心妄想!」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說:「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里的鷹。
3、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一個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魚竿,另一個人要了一簍魚,他們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後,分道揚鑣。其中一個馬上把魚燒起來吃了,結果死在了空空的魚簍邊。
另一個向海邊走去,因為他知道海里有魚,當他看到海洋的蔚藍,用盡了最後的力氣向海邊跑去,結果他死在了海邊。另外同樣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也得到了同樣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分開。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條魚,然後向遙遠的海邊走去。從此他們過著以捕魚為生的日子,過幾年,他們蓋上了自己的房子,後來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故事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前者缺少合作精神,後者是通過合作相互幫助。
4、英國科學家把一盤點燃的蚊香放進一個蟻巢。開始,巢中的螞蟻驚恐萬狀,約20秒鍾後,許多螞蟻見難而上,紛紛向火沖去,並噴射出蟻酸。
可一隻螞蟻噴射的蟻酸量畢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們前仆後繼,不到一分鍾,終於將火撲滅。存活者立即將「戰友」的屍體移送到附近的一塊「墓地」,蓋上一層薄土,以示安葬。
一個月後,這位動物學家又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原來的那個蟻巢進行觀察。盡管這次「火災」更大,但螞蟻這次卻有了經驗,調兵遣將迅速,協同作戰有條不紊。不到一分鍾,燭火即被撲滅,而螞蟻無一遇難。科學家認為螞蟻創造了滅火的奇跡。螞蟻面臨滅頂之災的非凡表現,尤其令人震驚。
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為了逃生,眾多螞蟻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燒焦聲,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時的吶喊,是奮不顧身、無怨無悔的吶喊。
在洪水暴虐的時候,聚的堤壩上的人們凝望著兇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好象人頭的黑點順著波浪漂過來,大家正准備再靠近些時營救。
「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說;「螞蟻這東西,很有靈性。有一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入水中。
但只要蟻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群像靠岸登陸艇上的戰士,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沖上堤岸。
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蟻球里層的英勇犧牲者。他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們的屍體仍然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
5、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
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㈣ 關於團結的事例
最新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帶領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實驗團隊,實現從實驗上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世界基礎研究領域重大突破,這離不開一個團隊的團結合作
㈤ 關於團結的名人事例有什麼
1、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及廣大科技工作者團結奮進,使「兩彈一星」成為上世紀中華民族最輝煌的偉業之一。
2、老一代中國女排隊員們團結拼搏,上世紀八十年代榮獲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賽「五連冠」。郎平、孫晉芳、張蓉芳、梁艷、楊錫蘭等已成為當時中國體育的標志性人物。
3、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廣大解放軍、武警官兵與醫療救護人員及無數志願者團結一心,全力戰斗在搶險救災第一線,有的還獻出了寶貴生命。而抗震小英雄陳浩的事跡更令國人感動。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大災大難面前,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團結的民族、永遠不可戰勝的民族。
4.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部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後不管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眼下正需要你這樣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顯著。
5.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傑出化學家。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 、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感情很好,親密無間。他們密切配合,致力於科學研究。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准備好。」由於兩人的真誠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㈥ 歷史上因為團結而取得勝利的事例
明朝與努爾哈赤之間的寧遠之戰,袁崇煥指揮一萬人同仇敵愾死守寧遠,努爾哈赤六萬大軍號稱天下無敵的騎兵最終敗在精誠團結的明軍手下。
㈦ 急:團結的事例(一定要名人的)
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
戰國時候,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侮辱藺相如。相如總是躲避廉頗,相如的門客認為他害怕廉頗將軍。
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秦國之所以不派兵來攻打趙國,就因為趙國有我與廉頗將軍在。我所以那樣對待廉頗將軍,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啊!」
廉頗聽到這番話後,很是慚愧,親自上相如門前請罪,兩個結成了刎項之交,共同為趙國的穩定而貢獻力量。
(7)團結創造奇跡的事例擴展閱讀:
將相和的歷史背景
春秋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七雄並峙,戰火頻繁。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
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經常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卿的官職,分別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
㈧ 團結的事例 不要名人
白楊樹是團結的象徵。當暴雨侵襲時,白楊樹們緊緊地靠在一起,不躲不藏,挺直腰桿和風雨抗爭;當小雨灌溉它們時,都各取各的,不爭不搶。
「地衣蘭」的小小藍色花,如同萬綠叢中的一粒米。然而,它們生長成一片,同時開放的花朵連成一片,卻又是另一種壯闊的景觀。它們告訴我們,團結一致是一種美。
綉球花開的那麼鮮艷,那麼紅火。幾十朵小花挨挨擠擠的組成一朵朵球形的大紅花,那麼團結,那麼緊密,似乎象徵著大團結。所以我愛綉球花。
螞蟻力大無窮,它可以搬動一粒比它身體大幾倍的大米,它們如果團結起來能搬動一隻死老鼠,或是更大的動物。
成熟的麥子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遜;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溫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們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那是在教我們勤勞。
㈨ 團結成功的事例
合作成功的事例:
1.孫權與劉備合作打敗曹操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2.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打敗日本侵略者。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揚言3個月滅亡中國。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8月中旬,蔣介石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同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合作開始。
3.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從前,有一個幸運的人被上帝帶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他們首先來到地獄,只見一群人,圍著一個大鍋肉湯,但這些人看來都營養不良、絕望又飢餓。仔細一看,每個人都拿著一隻可以夠到鍋子的湯匙,但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長,所以沒法把東西送進嘴裡。他們看來非常悲苦。
緊接著,上帝帶他進入另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樣: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匙。但每個人都很快樂,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訴他,這就是天堂。
這位參觀者很迷惑:為什麼情況相同的兩個地方,結果卻大不相同?最後,經過仔細觀察,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原來,在地獄里的每個人都想著自己舀肉湯;而在天堂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用湯匙喂對面的另一個人。結果,在地獄里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而在天堂的人卻吃得很好。
㈩ 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團結的事例
1、馬克思與恩格斯
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團結與友誼,是世界上的任何的團結與友誼都沒法比的。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他們一起合作,親密無間,《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團結合作一起努力地結晶。
2、抗戰當前國共合作
國民黨和共產黨是不共戴天之仇,國民黨一直都在逮捕共產黨員,但是面對日本侵略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和國民黨領袖蔣介石選擇先放下仇恨聯合抗日。
拓展資料: 關於團結的名言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毛澤東
全世界無產者為什麼不會團結起來,奮然而起?他們除了鎖鏈什麼都不會失去!——奧尼爾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鋒
為了達到偉大的目標和團結,為此所必需的千百萬大軍應當時刻牢記主要的東西,不因那些無謂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 ——恩格斯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 ——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