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陶行知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觀點是什麼該觀點有何現實意義
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的現狀,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關於「生活即教育」,他是這樣說的:「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並且說「生活決定教育」。在他看來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
陶行知的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動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三)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四)論學前教育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方向
(五)論創造的兒童教育
(六)論幼稚師范教育的改革 :「藝友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個極其珍貴的思想就是他的創造教育觀。陶行知把培養人的創造精神、主動精神放在突出的地位,作為他全部教育理論的出發點與歸結點。他主張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辦教育,從少年兒童的不同特點來因材施教。他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即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
B. 陶行知的《創造的兒童教育》由哪家出版社於何時出版
《創造的兒童教育》,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六大解放」(解放眼睛、大腦、雙手、嘴、空間、時間),第753頁
C. 陶行知創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1、一個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來源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3、四種精神是:
「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張是: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學思想,認為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都是具體的教學方法。
在勞力上勞心,即主張手腦並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則是主張隨學隨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為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原則。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3)陶行知創造的兒童教育擴展閱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2]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參考資料:網路-《陶行知教育名篇》
D. 陶行知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觀點是什麼該觀點有何現實意義
陶行知的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動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三)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四)論學前教育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方向 (五)論創造的兒童教育 (六)論幼稚師范教育的改革 :「藝友制」
E. 陶行知認為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主張的「六解放」包含哪些內容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內兒童有創造力容,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為此,他提出了六個解放: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層層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巾必須撕下來。
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手是人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使孩子心靈手巧。
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實。
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談,特別要有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籠中,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他們。要給他們一些空間、時間消化學問,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
F. 陶行知的《創造的兒童教育》在哪能買到
孔夫子也沒找到.見意你到學校圖書館借吧.
G. 陶行知「六大解放」的背景,急!!!!!急!!!!!!!!!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寫道:「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他提出了「五大解放」,後來他又在《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和《民主教育》等文中加以補充,提出「六大解放」。
創造的兒童教育*
......
(一)解放小孩子的頭腦。兒童的創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
(二)解放小孩子的雙手。...
(三)解放小孩子的嘴。...
(四)解放小孩子的空間。...
(五)解放小孩子的時間。...
......
見:《陶行知教育文選》306頁
(*原載1944年12月16日《大公報》)
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
......
五、民主教育的方法
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學生自動,而且要啟發學生使能自覺,要客觀,要科學,不限於一種,要多種多樣,因材施教,要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並且在中國要會用窮辦法,沒錢買教科書,用盡種種辦法來找代用品,招牌可以作課本、樹枝可以作筆、桌面可以當紙張。八路軍行軍時,帶著一套文化工具,即是一支木筆,行軍停下來時,就在地面上畫字認字。新民主主義既
是要農工領導,就必須用窮辦法使老百姓受教育。單是草街子,如每人買一支鉛筆,就要化去四十萬元,因此只有不用鉛筆另想窮辦法,才能做到教育為公。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學生不能來上課的可以送去教,「來者不拒,不能來者送上門去」,看牛的送到牛背上去,拾柴的送到柴山上去。這樣「教育為公」才有辦法。最後,我們必須重提要著重創造,讓學生自動的時候,不是讓他們亂動,而是要他們走上創造之路,手腦並用,在勞力上心。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不要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鏡,使眼睛能看事實;(二)解放雙手;(三)解放頭腦——使頭腦從迷信、成見、命定、法西斯細菌中解放出來;(四)解放嘴——兒童應當有言論自由,有話直接和先生說,並且高興甘心情願和先生說。首先讓先生知道兒童們的…切的痛苦;(五)解放空間——不要把學生關在籠中,在民主教育中的學校應當大得多,要把大自然、大社會作他們的世界;空間放大了,才能各學所需;擴大了空間,才能各教所知;擴大了空間,才能各盡所能;(六)解放時間——育才是以此標榜,然而並未完全做到;師生工友都應當有一點空閑的時間,可以從容消化所學,從容思考所學,並且干較有意義的工作。
見:《陶行知全集》卷四577頁
(*本篇原載1945年5月《戰時教育》第9卷第2期,系講話記錄。記錄者微林、元直。)
民主的兒童節*
......
兒童節是全國兒童的兒童節,決不是少數兒童的兒童節。我們對於兒童幸福要做到全體兒童人人有份,才算是民主的兒童節。所謂兒童的幸福究竟是些什麼?這可以拿老百姓所愛好的「福、祿、壽、喜』』四個字來說明。
(一)福有母愛,有書讀,有東西玩,有六大解放②,有學當其才之培養,有小小創造的機會,有廣大的愛護後代的同情。
(二)祿吃得飽,穿得暖。
(三)壽不受恐怖,不被剝削,不受傷,不害病,不夭折。
(四)喜過年過節,皆大歡喜。
要想實現這四大幸福,我覺得要使小孩們得到四種東西:
(一)玩具團體娛樂的玩具。
(二)學具進修學問之學具。
(三)用具 日常生活之用具。
(四)工具手腦雙揮之工具。
兒童節是覺悟的大人為全體兒童爭取幸福的節日。我們不但是要為兒童爭取一日之快樂,而且要為兒童爭取長期之幸福。至少從今年兒童節起,要為不幸的兒童爭取一年之學習材料。假使每一個學校或團體為其附近之不幸兒童,發動這樣一種運動,使他們在兒童節能過一天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並得到一年之長進資料,總是有益處的。但是,要知道民主的兒童節之先決條件,是政治經濟的民主。倘使政治經濟不民主,小孩子的幸福是必然限於很少數的少爺小姐。但是
如果政治經濟一民主,那自由神必定是立刻飛到他所關心的最不幸的小孩子當中,而把他們抱在溫暖的懷抱里。故真正愛護小孩的朋友,必須是民主的戰士。讓我們促成民主的政治經濟,以實現民主的兒童節。
【注釋】
①四月四日 這是解放前我國的兒童節。
②六大解放 即:(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幹;(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說;(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
見:《陶行知全集》卷四571頁
(*本篇原載1945年4月4日重慶《新華日報》兒童節特刊。)
H. 陶行知主張要解放兒童,其主要內容是什麼2.試述如何創造良好的育兒環境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版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權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為此,他提出了六個解放:
一、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能想。層層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巾必須撕下來。
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能幹。手是人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使孩子心靈手巧。
三、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實。
四、解放兒童的嘴,使他們能談,特別要有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不要把兒童關在籠中,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擴大認識的眼界,取得豐富的學問。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他們。要給他們一些空間、時間消化學問,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
I. 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
21世紀教育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創造力的人才。就目前我國專基礎屬教育而言,我國的兒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還很薄弱,不論家庭、學校、社會,壓制摧殘兒童創造力的現象都很嚴重。為了培養一代新人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我國的基礎教育應該關注創造教育,大力開展創造教育。
在我國明確提出對兒童進行創造教育的是現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在自己長期教育實踐里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問題,曾對兒童教育做過許多精闢的論述。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就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重新發掘,研究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育思想對於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教育遺產,推進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創造教育的順利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定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對這一問題的論述。
第一部分:陶行知「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一)從學術背景來看,他科學地吸收了王陽明和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及兒童教育思想的合理內核,並把「創造的兒童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