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體能源是怎樣的
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的認識通常都是來自於醫學知識,殊不知,人體中還蘊藏著一定的能源。人體能源在人的生命過程中,人體能源時時刻刻作用於周圍的環境。
所謂人體能源,就是指人體散發的能量,主要表現為熱能和機械能。如運動時人體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行走時壓著路面也會產生一定的能量等等。科學家發現,人在一生中所釋放出的人體能源,數量相當可觀,但大部分都被人們忽略浪費掉了。因此科學家正准備對這些人體能源加以開發利用。
現在,人力在生產勞動中所佔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各種各樣的機器工具代替了笨重的體力勞動,但是人的能量潛力還是很大的,那麼,人們如何充分利用人體能量呢?
眾所周知,任何機械能都可以轉換為電能,那麼怎樣利用人體能量發電的呢?比如,用手搖動發電機就能使其發電,可是這種方法太原始了。能源專家在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的旋轉下的地下室里,安裝了人體能量收集器,它相當於機械式鍾表的發條,發條擰緊後,就會通過棘輪穩定恆速地釋放能量。我們不要小看每個人這種舉手之勞的能量,把這些能量加在一起的話是相當可觀的。該收集器和旋轉門的轉軸相連,通過旋轉門的人越多,發條就會擰得越緊,積蓄的能量就越多。這樣,當能量收集器中的發條釋放能量時,就可以帶動發電機發電。人群推門的機械能便通過發電機轉變為了電能,這些電能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用蓄電池儲存起來備用,為公共場所提供照明、電梯運行所需要的電力。
英國的發明家還發明了一種用於步行鞋發電的裝置,他們將一種微型發電機安裝在經過加工的普通鞋底中,這樣人們在行走時產生的機械能便可以轉換為電能,經過核算,這些電能足以滿足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充電。
人體本身的重量就是一種重力能。美國某公共交通公司,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安裝一種腳踏發電的裝置,其上方有一排踏板,當行人腳踏踏板時,與踏板相連的搖桿便會從一個方向帶動中心軸旋轉,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踏板力的大小決定燈光的明暗程度,即腳步重時點亮的燈多,腳步輕時點亮的燈少。技術人員還將20塊金屬板鋪在路面上,在每塊板下放置一個儲蓄循環水的橡皮容器,當人群或汽車通過時,橡皮容器內的水被擠壓出去,產生高束水流,經過地下再通往路邊的發電機房,從而推動水輪機發電。在人群或車輛通過以後,橡皮容器又恢復到原狀,水返回窗口准備再次受壓,如此反復循環便會源源不斷的產生電流,據研究測算,當上百人或一輛5噸重的汽車通過時,可產生7度的電力。
德國的科學家還發明了一種溫差電池,這種電池可以直接將人體中的熱能轉換為電能。這種電池主要由一個可感應溫差的硅晶元組成,當這種特殊的硅晶元感應到正面溫度與背面溫度有一定溫差時,內部電子就會產生定向流動,從而產生微量的電流,能夠給微型電子儀器提供長久的「動力」,免去了充電或更換電池的麻煩。這種溫差電池外形很精巧,只用放在口袋裡就可以工作。用它做為電源,可以使助聽器、袖珍電視機、袖珍收音機、微型錄音機和微型發報機等進行正常的工作。如利用體溫帶動的手錶,只要1℃的溫度變化,就可以使手錶正常運行。
人體是一個約37℃的恆溫熱源,每天都散發大量的熱能,也是可以利用的能量。據測算,一個體重為50千克的成年人,一晝夜為了維持體溫所消耗的熱量可以達到2500千卡。如果把這些熱量蓄積起來,就可以將50千克的水,從0℃加熱到50℃。由此推算,如果把全世界60億人每年耗費掉的熱能加起來,就相當於10座核電站的生產能力。
科學家還發現,人體的血液循環也可以產生能量,而且還可以將其轉化為電能。根據這種原理製成的人體生化電池,體積很小,通過手術置入到人的血管或內臟附近,並可以用來發電,而且還不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目前,有些病人因病情需要而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而用這種電池供電就是最為理想的方法。
因此,人體能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綠色環保的一種能源。現代社會人口眾多,如果人體能源能得到廣泛應用的話,其創造的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⑵ 用心創造自我是什麼意思
命運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企業是社會的主力軍,是主流,是社會的脊樑,絕大多數人將在企業里生存和發展。於是在一定意義上,在企業有地位,即是在社會有地位;在企業成功,即人生的成功;在企業收入高,即生活幸福有了好的保障。作為一個職場人,
一個人的成功之道,
首先是把自身定位為優秀的商品。
於是,按照企業的需要去塑造自己(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滿心裝著企業,裝著企業的需求,不斷地改造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於是將自己賣出去的幅度越大,成功就越大。
當我們把心態調整到自己是商品的時候,於是真正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於是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這種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的惟一途徑就是全力以赴地為他人服務,於是就有了和睦的人際關系,於是我們在其中確定一個位置,改掉日常生活中不適應的那一部分,每日扮演一個全新的角色去追求成功;於是就有了友情,就減少了隔閡,就有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作;於是將不再拒絕批評,不再拒絕學習,不再拒絕任何善良和美好;於是太陽每天升起的時候,一個新的生命都重新開始。
上天賦予每個人的財富均等,有兩個鐐銬銬住了自己,一個鐐銬銬在自己的腦子里,鎖住了自己的思路,沒有相應夠用的大腦;一個鐐銬銬在手上,使自己變懶。機遇給有所准備的大腦,財富也給有所准備的大腦,現在的的思路是要把這兩個鐐銬打開。
品格就是雙手,它決定人的一生。
⑶ 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是什麼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發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實現能源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能源發展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國內能源的穩定增長,保證能源的穩定供應,促進世界能源的共同發展。我國能源的發展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將給國際市場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1、中國能源需求的急劇增長打破了中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自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且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國接入世界能源市場的競爭。
由於中國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的相對不足,未來中國能源供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2、國際貿易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國際能源價格有可能隨著國際和平環境的改善而趨於穩定,但也有可能隨著國際局勢的動盪而波動。
3、今後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中國的石油供給,對經濟社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4、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對減少中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提高中國能源、經濟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其環境污染少。
⑷ 關於未來能源的想像作文(800字左右)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拯救我們的海洋建設了美麗的邊疆 愛護我們的家園合理利用寶貴資源 保護好美麗家園保持地球生態平衡 就等於保護人類 提高了環境的意識 保護生態的平衡追求了綠色的時尚 走向綠色的文明 我們喜歡綠色的樹木,
樹木有了綠色就會更美麗。
如果綠色不存在,那我們的山河就失去了色彩。
綠色是生命的色彩。
綠色給花朵增添了美麗,
綠色給大地穿上了新衣,
綠色是環保的標志,
讓我們人人動手創造更多的綠!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沒有你,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脈,
沒有你,地球上就沒有人類。
大家一定要節約用水。
水,水,水,
有了你,地球上才會有生命。
水,水,水,
有了你,我們的世界才會有美麗的顏色。
水是無法替代的寶貝,
我們要珍惜它!
你是多麼神奇,
你是我們的另一種生命。
如果世界上沒有電,
世界將是一片漆黑。
電燈給了我們光明,
電視給了我們娛樂,
電腦給了我們知識。
所以我們都要節約它!
⑸ 開心工作,用心創造
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愛她;但愛一個人的前提,卻是一定要喜歡她。喜歡很容易轉變為愛,但愛過之後卻很難再說喜歡;因為喜歡是寬容的,而愛則是自私的。喜歡是一種輕松而淡然的心態,但愛卻太沉重;愛一旦說出口就變成了一種誓言,一種承諾。愛是把雙刃劍,如果拔出,一不小心,即傷了別人也了拉自己。被愛所傷的人心中永遠都有一道不會癒合的傷口。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思念著遠方的朋友,如果心中只是一種淡淡的喜悅和溫馨,那就是喜歡;如果其中還有一份隱隱的疼痛,那便是愛
祝福你:友情人終成眷屬
⑹ 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的作文
西方近代以牛頓力學、紡紗機、蒸氣機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類脫離農耕文明,迅速奔向了傳統工業文明。與傳統農耕文明相比,傳統工業文明通過全新的科技手段開發了更多的礦產資源,集約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帶來了人類財富和人口總量的膨脹,形成了一個以擴大物質消費為根本導向的社會。僅上世紀100年來所消耗的能源總量就遠遠超過人類幾千年消耗量的總和。傳統工業文明大量開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污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無限擴散,終於將全球性的生態危機逼了出來。人類終於深切感受到地球資源和環境的有限。所謂的現代化進程,就是將自然資源轉化成可用財富的進程,所謂的現代化社會,就是人均資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社會。由於人口增加,由於物慾橫流,由於工商業的發展需要,人均資源消耗量直線上升。以水為例,公元前每人每天耗水12升,中世紀約20至40升,18世紀增加到60升,而現在,發達國家的人均每天耗水量達500-600升。據有關材料統計,工業化國家每創造100美元的收入,約需要300公斤的自然資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公斤自然資源。中國如果要達到工業化國家的人均消耗水平,比如13億中國人都將自行車換成汽車,那就不是2003年每天消耗546萬桶石油的水平,而要變成每天消耗8100萬桶,遠遠超過世界目前石油消耗總量,地球上有這么多資源供我們消耗嗎?我們有能力對因此而產生的大量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嗎?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因為全面承襲了西方傳統工業的發展模式,更是因為中國對本土能源的過度消耗。從1990年到2001年10年間,中國石油消費量增長100%(從1.18億噸到2.35億噸),天然氣增長92%(從114億立方米到277億立方米),鋼增長143%(從0.67億噸到1.63億噸),銅增長189%(從72. 9萬噸到211萬噸),鋁增長380%(從72.4萬噸到354.5萬噸)、鋅增長311%(從36.9萬噸到152.3萬噸)、十種有色金屬增長276%(從217萬噸到816萬噸)。人們在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而興奮的同時,往往會忘記這些成績背後的資源消耗、垃圾成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有成本的。有人算過,按目前的科技水平,中國的現代化需要有12個地球的資源來支撐。如果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也得把地球全部吃空才能現代化。道理再清楚不過,中國本來就人多地少,資源稀缺,而傳統過時的工業科技卻又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資源,這種科技具有不可持續性。誰繼續走傳統工業文明之路,誰就走上了不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因此,我們必須探索新的、可持續的生態科技之路。
二、走向新的生態科技
在全球資源環境壓力下,發達國家早已全力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我曾在《可持續發展與文明轉型》一文中說,發達國家新能源的開發(氫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豐裕能源)和循環經濟的發展(資源的循環可再生利用,零垃圾與零排放)正將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新的轉型階段。誰最早轉型成功,誰就是未來的主人。轉型的關鍵在於探索「生態科技之路」。新能源和循環經濟即是生態科技之路的核心。
從現有能源結構看,工業經濟目前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氣等都不能回收,燃燒後就消失了。更何況石油、天然氣的儲量僅夠人類再使用40―50年。世界各國對此高度重視。美國一邊在伊拉克打仗以保障石油的安全,一邊全力發展新能源。今年初,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情咨文》中說:「我提議撥款12億美元作為研究資金,使美國在製造無污染的氫燃料汽車方面領先全世界……我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努力克服障礙,以便使這種汽車能早日從實驗室走進商品展覽室,而今天誕生的嬰兒將會成為未來駕駛第一輛氫動力無污染汽車的人。請大家和我一起加入這個重要的創新行動,把我們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潔,讓我們的國家減少對其他國家能源的依賴。」布希要求在2040年用新能源替代石油進口。為什麼偏偏要求到2040年呢?因為全球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僅為1400多億噸,按目前產量,靜態保障年限正好只有40年。如果沒有發現新的大油田,到2040年時世界已沒有石油供應美國。眾所周知,美國人口只佔世界5%,卻消耗著世界能源總量的30%,但美國仍對自己的能源未來充滿擔擾而大張旗鼓地開發新能源,確令人深思。1980年,美國第一架太陽能飛機上天。1995年,美國政府頒發「綠色化學挑戰獎」以鼓勵綠色科技發明者。2002年,美國10輛太陽能驅動的汽車無聲開動。過去的四年中,太陽能和風能連續以40%的速度增長。風力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能源,從1995年到2002年增長了6倍,從4800兆瓦特到31100兆瓦特。世界上現在的風力機組發電總量,已可滿足4000萬歐洲人的家庭需要。
從循環經濟看,工業經濟中的有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本身並不會消失,如鐵、銅、鋁等等。這樣的資源只能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解決,使它們永遠處於循環利用之中。幾百年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傳統工業發展模式,曾是實現經濟增長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環境的惡化和環境運動的發展,隨著資源成本的逐步攀升,逼使一些企業開始追求一種建立在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都可經過處理後再以資源的形式重新進入生產流程。這便是循環經濟。丹麥取締了燃煤能源工廠和一次性飲料生產線,首都哥本哈根32%的交通使用自行車。日本的《家電循環法》,使上百萬台舊家電變廢為寶;《汽車循環法案》使幾百萬噸舊汽車變廢為寶;《建設循環法》使幾千萬噸建設工地廢棄物變廢為寶。日本還計劃到2010年把垃圾掩埋量將從現在的7400萬噸/年減少到3700萬噸/年,到2050年計劃減少到370萬噸/年,最終達到「零垃圾」目標。
我們同時也注意到,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的技術皆有突破性進展,為什麼迄今仍沒有全面普及開來呢?這是由於傳統能源與工業集團的阻撓,西方各政黨受到強力制約。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技術一旦普及,將對原有利益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控制全球石油貿易的幾大石油公司,盡管研製氫能與太陽能最有積極性,但他們為了現有的利益,將這些科研成果封鎖在自己的試驗室中,以知識產權的名義限制轉讓,特別是限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他們既要佔盡現有石油利益格局下的好處,又要為石油枯竭時代的到來而「未雨綢繆」。在最後一滴石油沒有被用干以前,新能源技術就難以真正普及。當然,由於規模限制,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技術產品的成本也很高,也是普及受阻的另一原因。因此說,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的普及,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制度和利益問題。但反過來說,別的國家發展新能源和循環經濟早一天晚一天問題不大,惟獨中國不成。因為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容量已到支撐的極限,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新能源使用成為惟一可行之路。代價再高,成本再大,我們都得走。
集中資源干大事,正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什麼是中華民族長遠的根本利益,我們要認清楚。面對眼前的能源和環境壓力,我們少搞一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少修一些對生態不利的大壩,少建一些怨聲載道的豪華辦公樓,少投資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業項目(如石油汽車),就可以積攢下辦大事的錢。我們應充分發揮政府綠色引導和綠色控制的能力,打破一些權力部門和企業的壟斷私利,將政府財政大規模投向新能源開發和循環經濟,將政府的系列優惠政策去鼓勵新能源開發與循環經濟。在美國,每購買一輛使用新能源的汽車可減免聯邦稅2000美元;在丹麥,強有力的稅收政策鼓勵人們以風力發電。這便是我國未來綠色稅收與綠色貸款的參照樣本。新能源技術的使用,雖短期成本巨大,長期將占盡優勢。政府應當積極支持那些走在生態科技前列的企業,使它們逐漸成為中國企業的主流,因為生態科技的主體是企業。政府還應當針對那些迫在眉捷的生態科技難題迅速推進,如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技術系統,如保障人體健康的污染防治技術,如大面積生態退化的修復技術,如區域污染治理的綜合技術,如生態監測預警的科技系統等等。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更多地抓好公共事務管理;在抓好公共事務管理的同時,要抓一些關系國家民族未來成敗的大事。這些大事,暫時無利可圖但關系國計民生,是政府真正的義務。
中國本來就是在傳統工業文明的遲到者。遲到就要挨打。1840年到1949年之間,中國受盡列強欺凌,內部也混亂不已。如今,我們不能在生態工業文明的路上再次落後,否則那心酸的大刀對火炮的歷史仍會重演。試想,如果別人用的是太陽能飛機與氫能汽車,我們的飛機與汽車仍是用日趨枯竭而污染環境的石油,這樣的國力如何與人家競爭?發達國家如果在能源結構和循環經濟科技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從而決定放棄舊的工業經濟科技轉向全新的生態經濟科技,那我們多年以極高環境成本所取得的經濟成就統統將成為笑話。有人將傳統工業文明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文明」,因為傳統工業文明把自然這個生命搖籃變成了生命的墳墓。又有人將新出現的生態工業文明稱之為「從墳墓到搖籃的文明」,因為它拋棄了與自然對抗的科技形式,採取了與自然和諧的科技形式,從而打開了更豐裕更和諧的時代。一定的科技系統,指向一定的資源范圍。傳統工業文明科技指向了稀缺、污染、不可持續的資源范圍,而生態工業文明科技則指向豐裕、清潔、可永續利用的資源范圍。圍繞循環經濟與新能源開發,構建中國的新倫理、新制度、新文化,使中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日趨生態化,這才是我們中國未來真正可持續的現代化。為了對中華民族負責,為了對人類負責,為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人類科技必須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科技模式,人類科技必須發展生態工業文明的科技模式。這是一項共同的事業,這是一項艱難的事業,我們這代人不得不承擔起來。
⑺ 用心創造美作文,怎麼寫
寫作文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要根據所給范圍確定自己所要選擇的角度。角度以積極向回上,新穎為宜;其次命題,對於答一篇話題作文,題目若能顯露出中心而又不太過直白,那麼就差不多了;再者正文,很多人喜歡在開頭結尾上大下文章。其實還應就文章的基調而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開頭直接敘事,也有不錯的效果。
⑻ 節電後的感受300百字作文
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交電費,發現七、八月份的電費比原來的高了許多。平時,每個月只要100至200元,七、八月份卻要400多元。我問媽媽:「咦,怎麼這個月的電費這么多?」媽媽指著電費清單告訴我:「7、8兩個月,氣溫高,正是開空調的高峰期,我們家天天晚上開空調,消耗的電當然多了。」「哦,我明白了。」
看著這張電費單,從一串串數字中,我依稀回想起在家裡享受空調的情景:躲進小屋,打開空調,設置到18攝氏度,不一會兒,冷氣遍布整個小屋,涼爽極了!看書、上網、睡覺都讓人十分愜意。室外熱浪滾滾,室內清涼陣陣,讓人渾然忘記正是盛夏酷暑時。空調的送風口勁吹著一股股冷氣,我浸潤在絲絲涼意中,根本沒在意牆上的電表在飛快地轉著。不知不覺中,我漸漸地睡著了。一覺醒來,推開窗子,想換換新鮮的空氣,不經意中,窗外,遠處火電廠的兩根直插雲霄的煙囪映入我的眼簾,縷縷白煙,聚成一片陰霾,隱約能聞到空氣中一絲淡淡的硫磺味。我迅速關上窗,背倚床頭,閉上雙眼,腦海里浮現出一車車的煤歷經輾轉、千里迢迢運到火電廠發電的情景。回想起前不久姐姐帶我到火電廠參觀的場景,目睹從煤到電的過程,深深地感受到清潔電能的背後是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粉塵的排放。是啊!資源能源的消耗換來了我們的清涼一夏。想到這里,我猛地起身下床,將空調的溫度調高到26攝氏度。因為從書本和網路中我知道:這個溫度既讓人感到舒適,又能節約用電。
享受著空調送來的清涼,那一度度電能的消耗此刻就體現在電費單上的數字中。我卻一瞬間淡忘了開空調度夏的這兩個月,實在慚愧。走出供電所服務大廳,看著街面上川流不息的車流,仰望飛架在鐵塔之間的一根根電線,剎那間,從有形的汽車尾氣排放的氣體里,從無形的電流在電線上的飛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能源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能源有限,唯有節約才是真。
一度電,看似微不足道。美好和諧生活,也需要包括電能在內的能源支撐。只是我們在消耗它們的時候,記得將節約能源的意識根植在心中,在舉手之勞間用心創造低碳、環保的生活。
⑼ 陝西延長中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2008年5月,2010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制。現擁有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14家,從業人員600餘人。
公司成立以來,以科技為先導,以管理為核心,以效益為目標, 通過「三個堅持」戰略的實施,實現了企業快速發展。公司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發展道路,組建專家團隊,與相關科研教育單位長期合作,研發及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科研項目多次獲得省級和集團公司獎項;堅持國內與國際相結合的市場發展道路,積極其他兄弟省、市、區同行業單位廣泛開展貿易合作,同時也與外企進行甲醇汽油推廣合作,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堅持管理和引導相結合的企業治理模式,推行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企業核心文化,企業發展活力及基礎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秉承「和合共生,厚德善能」的文化理念,延長中立以2011年面向陝西全省的甲醇汽油推廣為新的起點,努力朝著創建和諧企業、上市企業和國內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能源開發運營企業的發展目標邁進,努力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具有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資質的四家企業之一,是集油氣探采、加工、儲運、管輸、銷售以及能源化工、工程建設和裝備製造為一體的大型國有企業,隸屬於陝西省人民政府。
西安中立石油化工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2000年5月注冊於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集科工貿於一體,內外貿相結合,以成品油的儲運、銷售為主營業務,以開發生產節能環保型燃料為發展目標的高科技民營石化專業公司。 企業使命
致力於中國新能源的發展,提供高效優質、節能清潔的新型燃料,引領行業進步,推動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願景
以甲醇汽油新能源為核心,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成為國內最具價值、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能源開發運營商。
企業精神
埋頭苦幹 科技創新 開拓進取 誠實守信 和諧共進
企業核心價值觀
和合共生 厚德善能
工作作風
務實嚴謹 執行力強 勇擔責任 學習超越
堅持「用心創造新能源」的理念,專心建設新終端。致力於我國新能源的研究和實施,堅持科技創新,節能環保、網路優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國家、集團公司研究開發替代新能源、新技術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合共生 厚德善能
家園、學校、舞台、賽場
尊重員工 尊重客戶 尊重歷史
公司有責任幫助員工實現潛能和價值,過上美好生活
員工有義務參與公司發展目標和規劃,促進健康發展